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疯城记 第二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疯城记 第二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1-02-07 23:59: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疯城记 第二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疯城记 第二季》是一部由Matt Lipsey执导,史蒂夫·佩姆伯顿 / 唐·弗兰奇 / 丹尼尔·卡卢亚主演的一部喜剧 / 悬疑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一):个人备忘

  科技公司的女总裁。 要求自己的办公室要有液晶电视。

  过度敬业的图书管理员。 Silent Singer. 《不列颠群岛的五十处绝佳海岸步道》第二卷。

  女胖子化妆师。 为了同性恋的假结婚。 借假结婚和“移民局的监视”将来自伊朗的男同囚禁在自己的家中。

  吊坠盒引发的一系列谋杀。

  新纳粹份子,古董玩具店店主Bishop。

  图书管理员绑架狗来逼迫借书者还书。

  纳粹的头,复活。

  David妈妈的葬礼,在打气歌的伴奏下制造了一系列谋杀的坏警探被送进了火化室。

  女侏儒用超能力将纳粹的头爆掉。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二):My Mum by David Sowerbutts

  he always brought me cocoa

  he always brought me tea

  he always held my willy

  When I had to do a wee

  My mum said I am special

  I think that she is, too

  And now that she's not here

  I don't know what to do.

  两位编剧大人,随便杀人也就算了啊,不要以为伪装成母子就可以尽情搞基啊!双重杀伤力好不好!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三):罪未诏

  趁着周末,又看完了一部剧。

  这部剧的风格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疯城记》,荒诞,惊悚,黑色幽默。

  来自不同城市的10多个人,因为同一个名字联系在一起:乌鸦岭医院。他们被设下一个个圈套,最终要去直面那阴暗恐怖的过去。

  杀戮已经开始。所有与秘密沾染的人都被加入。当他们倒下的时候,曾经的罪恶也会得到宣判。

  所谓的精神障碍者内心有他们的偏执。而冷酷无情的变态也衣冠楚楚地站在他们周围。

  乌鸦岭也不仅仅是一个医院。它是人们对心底渴望的歪曲追求,自我沉溺又自我毁灭的象征。

  逝者不过是这个阴谋的化学分子式上某个链条。没有罪已诏,活着的人,梦魇还会继续。

  这部剧情节紧凑,跟着杀手的脚步也逐渐明晰了这个局中局。结尾升华主题出人意料。怪不得英国人说明美国人浅显。嗯,果断好评。

  最后附上一句名言,"笑,是生本能对恐惧无力的逆袭。"

  毕竟英国喜剧。很应景。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四):评论

  

《疯城记》是一部只有两季,共十三集,再加上一部串联两季的万圣节特别篇电影而组成的荒诞悬疑喜剧。荒诞悬疑喜剧,是尽管有些恐怖惊悚,但本质上也还是让人笑得前俯后仰的喜剧。不同于《惊声尖笑》那种粗制滥造又直白的美式幽默,《疯城记》中含蓄黑色的英式幽默会更让人笑得长久。

在文学里短篇小说最见真章,《疯城记》每集片长20分钟,既有主线剧情,也要层层铺垫机关,又都展现独立人物故事,还要抖出意想不到的悬疑包袱。短短的剧集能包含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应该是电视剧里的欧亨利了吧。

整个故事由一封恐吓信勾连起来,几个主角都收到了“我知道你做过什么”的字条,从而陷入了恐慌。我们先来看看人物设定:

热衷连环杀手且恋母的智障胖子David

暗恋剧团女主角的侏儒Robert

沉迷于收藏玩具的瞎眼富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五):人物角色列表

  Joy Aston: 迷恋娃娃的疯女人

  Freddie: 其幻想出来的孩子

  George Aston: 苦不堪言的其丈夫

  icola: Joy医院同事,和其丈夫有一腿

  Oscar Lomax: 住在古堡里的瞎老头

  Tealeaf: 老头的黑人小跟班,本名Michael

  Jelly: 独臂小丑

  Jolly: 竞争对手医生小丑

  urse Edwina Kenchington: 其母疯人院院长

  David, Maureen: 迷恋杀手文化的母子

  Robert: 侏儒

  Kelly: 喜欢Robert的女侏儒

  Debbie: 无脑白雪公主

  Hattie: 化妆师,大龄剩女结婚狂

  Jeremy: 偏执图书管理员

  Grace&Kelvin: 短发女调查员二人组

  Drew: 儿时在疯人院冒险被抓的小男孩

  hil Walker: “金鱼碗”冒险节目制作人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六):疯城记 | 不想当制片的编剧不是好的精神病演员

  《疯城记》是一部只有两季,共十三集,再加上一部串联两季的万圣节特别篇电影而组成的荒诞悬疑喜剧。荒诞悬疑喜剧,是尽管有些恐怖惊悚,但本质上也还是让人笑得前俯后仰的喜剧。不同于《惊声尖笑》那种粗制滥造又直白的美式幽默,《疯城记》中含蓄黑色的英式幽默会更让人笑得长久。

  在文学里短篇小说最见真章,《疯城记》每集片长20分钟,既有主线剧情,也要层层铺垫机关,又都展现独立人物故事,还要抖出意想不到的悬疑包袱。短短的剧集能包含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应该是电视剧里的欧亨利了吧。

  整个故事由一封恐吓信勾连起来,几个主角都收到了“我知道你做过什么”的字条,从而陷入了恐慌。我们先来看看人物设定:

  热衷连环杀手且恋母的智障胖子David

  暗恋剧团女主角的侏儒Robert

  沉迷于收藏玩具的瞎眼富翁Oscar

  被医生误截右手后事业无望的失意小丑Jelly

  找不到一本书而分裂人格的图书馆员Jeremy

  失去孩子变得极端疯癫的助产师Joy

  ……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七):你还没有成为精神病患者,你只是行走在前往那里的路上!

  看这部剧的初衷是小组里的一个帖子——心目中的英剧NO。1是哪一部,发帖人写的就是《疯城记》,私以为,那个发帖人应不会只看过一部英剧,能有此评价,及豆瓣的高分,相信是在这剧荒的年末不错的选择。

  集数少时间短。一口气看下来,私把它定位为一部完整的,时长6.5小时的实验电影。中间有尿点,有燃点,很值得一观。

  英国演员,BBC的剧集里,每一位单独拿出来都可以挑部电影的大梁,这是英剧的好看之处,剧里只有人物没有自己。开心果冻先生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图书管理员也是活生生的另一个人。他们绝对不重叠。连环杀手和玩具老头也分别活在各自的城市里。没有交集,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是疯子。疯的五花八门,疯的真实可爱,疯的特立独行。应该说,只有他们才是真正在活的人。

  说了些许的废话后转回来,我给了这部剧四星,它讲了一个完整的,跌跌撞撞的,够水准的荒诞故事。Psycho,直译为精神疯患者,如何界定一个人是不是精神病,如何证明一个有没有精神病,私以为是个难题,你看这剧里的五个主角,都住过疯人院,如果以住过院为界定标准,那么开心果冻先生显然可以算的上是个正常人。他贯穿着整个剧集。被迫参与到这场疯事儿里。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的角色,是一个正常人向疯子渐渐靠近的过程。

  剧集展现给我的,是前一秒欢笑和后一秒的冷汗直冒,感受这疯了的城吧,不,是疯了的世界。享受五十步笑百步的短暂时光吧,你还没有成为精神病患者,你只是行走在前往那里的路上!

  疯吧!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八):半疯才是真实的

  如果仅仅把疯城记当作一部黑色幽默的剧情喜剧,便丧失了它真正的深意。本剧剧情很扯,逻辑上的漏洞巨大仅次于脑洞(扣一星),在轻松之余,我倒是更愿意思考一下它背后的黑暗真相。

  刘瑜写过:“也许“疯子”并不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词汇,政治正确的说法应该是:those people with another level of mentalequilibrium. Equilibrium,我喜欢这个词,它表明一切上升或者坠落或者旋转或者破碎都有一个优雅的终点。”

  在少有的对疯子的正面评价中,刘瑜这句实在上升了一个高度,将疯与美齐名了。在我看来,全疯太过乏味,半疯未尝不可。应该说:半疯才是真实的世界。

  如果是那种毫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法自理的疯子,是没什么意思的,因为在正常人眼里,他们是毫无交流的可能的。但是这群疯子有他的逻辑,思维清晰,行动正常——只不过和正常人不是一套逻辑而已。于是,双方认知的不同便擦起了火花。

  他有一半正常的逻辑,一半颠倒的逻辑,这对你是没有威胁的。真正威胁你的,是他看似怪异的世界观似乎不比你正常的世界观差——你固守的代价甚至高于他离经叛道的代价。

  于是,你不甘了,你嘲讽,以正常自居,但那已经是你最后的颜面了。

  但你不得不承认:疯子,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疯是一种表现,真实的欲望借疯之名才能肆无忌惮的表露。(似乎不少人物都做过装疯之事:尼采、梭伦、贾宝玉?……)

  如果,如果你被证明为错误呢?

  你也疯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半疯的。或是在一瞬间有一些转瞬即逝的怪念头,或是一直保持某个怪异的习惯。就像剧中的人物,他们也许没有才华疯得惊世骇俗,却在疯中找到了自我。

  在我看来,我们是一定要有点疯的,而聪明的“疯法”便是学会自嘲。在自嘲中,“你与你叛逆的思想达成了和解”(周国平),不至于丧失全部理智,彻底变为乏味的动物;却又保留有疯最可贵的创造力、灵性与诚实。

  虽然,自嘲的笑,也不过是对恐惧无力的挣扎。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九):fucking genius

  为了新鲜看的生肉异常的伤不起啊,不过这剧实在是太诡异诱人了,完全想不出的走向,如今回过头去看自己写的第一季的评论真是完全错误的解读了导演啊!也是看了评论才发现这剧的最大彩蛋啊,都已经不是一人分饰两角而是多角了!!!不仅演,连剧本也是他们写的啊!!!很省制作费啊!!!

  Reece Shearsmith(上一季玩的还不够,这一季还追加自己的角色啊)

  Character Notes

  Mr Jelly (Children's Entertainer)

  Maureen Sowerbutts( David's mother)刚开始竟然没发现这老娘是男人啊!!

  rian MacMillan("Evil Queen" in Snow White)

  Jeremy Goode (Obsessive Librarian)

  The Silent Singer(Appears to Jeremy when something bad is happening)

  hil Walker (TV location scout)

  John Christie (Appears to David in a vision)

  teve Pemberton(这位下巴太有特色了哟喂,还办成Hattie去玩弄伊朗小帅哥啊)

  Character Notes

  David Sowerbutts (Ex-Ravenhill resident)

  Oscar Lomax (Ex-Ravenhill resident)

  George Aston (Joy's husband)

  Hattie (Shahrouz's Blackmailing Wife)这下子是一看就看出来的!!

  Judge Pennywise (Clown in Mr Jelly's nightmare)

  话说承接上一季的剧情,原先老一辈的疯子们一个个领了便当,同时又出来了新的疯子,片子结束的有点仓促啊,没交代这些活着的人种马样了,但是链子的阴谋已经被破解了,最后也没抛出什么新的悬念,算是还有下文不??

  《疯城记 第二季》观后感(十):有时候 我特别奇怪是我自己疯了 还是其它人都疯了 ——爱因斯坦

  剧中包含了非常宜人的笑点:充满了不合时宜的冷笑话尴尬冰点,还有各种对BBC的自嘲(突然发现BBC的喜剧只要每个分别尽力去嘲笑BBC的其他喜剧就可以制造足够多的笑料)。

  在第一季的黑暗重口味和万圣节特辑的恐怖故事大串联之后,第二季不再需要放小音量捂着眼睛跟小时候看柯南(特别是绷带怪人)似的看了。看过第一季后,明白了为何喜剧总跟恐怖联系在一起。

  笑,是生本能对恐惧无力的逆袭。

  第二季木有第一季有趣,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竟然有了个高尚的主题:对现代科技、人类信仰和超能力的深刻反思什么的。这些向来只应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的低俗玩意儿竟然在英国喜剧中现身,让人大跌门牙。稍微小众点儿的新纳粹问题并不能掩盖这一点。Shame.

  Reece Shearsmith. 这个名字的读音就跟其人一样,静谧、内敛、神经质,微微慎得慌。他的全部性格,都被刻画在了那个图书管理员身上。这样一个对情节发展推动有限的人物,被如此着重描述,想必全是因为谢尔史密斯就是那样病态。他会在焦虑不知所措时,看到一个silent singer.

  'It is frustration itself.'

  整部剧,我最喜欢的人就是那个大卫。杀手。尽管不了解佩姆波顿,斗胆猜测,此人是他的心理情结的映射。若非对连环杀手情有独钟甚至抓狂般的迷恋,不会有谁费老大劲儿设计这么个人物,特别是第一季最后david跟雕像的舞蹈,就是连环杀手大荟萃嘛。若非有恋母情结,这个人物也不会出现。猜想,这些都是佩姆波顿自己脑中的影子。

  要不david的每个眼神,怎么都那么传神。

  不知有没有人注意,David台词中,提到最多的人就是Dennis Nilson。频率超过开膛手杰克。

  他是“善心杀手”,是最圣洁的恋尸癖。他是恐惧与希望的融合,是爱与死的混淆。

  看到最后一个镜头,看到David把母亲的尸体保存在浴缸里,冰窟还若现成心形,才明白,这原来是对Dennis Nilson的致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