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优雅的守卫者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优雅的守卫者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10 01:1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优雅的守卫者的读后感大全

  《优雅的守卫者》是一本由[美] 马特·里克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一):摘一个点

  在这期间,杰森会带着他的姐夫保罗,和他一起开会和治疗。保罗是一个分子生物学博士,专利律师,一位具有科学背景的伟大倾听者。一天,他们坐在候诊室里,杰森开始说话:“你想知道癌症患者的感受吗?” “听听看。” “就像世界上所有人都住在美丽海滩上的塔希提村庄一样,我却住在独木舟里,用绳子系在码头上。我能看到那个村庄,有时我还可以回去,但我总要回到独木舟上。有一天我感觉不太好,发现绳子更长了,而我离码头也更远了。只见村庄里的医生拉动绳子,把我拖回了码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离村庄越来越远。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绳子不在了。我周围都是人,但他们并不在独木舟上,而是在棺材里。而我也意识到,我的独木舟已经变成了棺材。” 他讲完故事时,已经过去了20分钟。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二):平衡是一切的奥义

  

当医生的哥哥曾和我说过一句话:

人类的身体太精密了,复杂到一个小问题都可能会致命

人类的身体又太坚强了,其实大部分问题它自己都可以解决

这本书今年看来尤其应景,面对地球上的几十万未知病毒,人类的免疫系统一直在默默地守护

但是,平衡是一切的关键,这个“优雅的守卫者”只有在平衡、和谐的时候,才能维护我们的生命

当平衡被打破,这套系统会释放出可怕的威力:

现在大家都说“提高免疫力”,其实很可笑,当免疫系统增强时,它反而会做坏事

比如大多数的癌症并不是死于癌细胞,而是死于我们自己过激的免疫反应

系统被抑制时,麻烦更大,抑制剂的毒性不可避免,身体会急转直下

书中杰森的故事一波三折,他以强大的意志力挺过多次化疗-复发-化疗-特效药-复发后

身体被折磨地惨不忍睹,最终还是选择自行了断

医学界在这百年时间内,把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逐步梳理清楚,

然而直到现在,还是没有所谓的“特效药”,有些问题,还是没弄明白

唯一确定的是:一个人需要与免疫系统不断地角力和权衡,才能在生命狂欢中保持平衡

演化决定了我们不能永远活着,每个人最终都会得癌症

书的最后,作者提到睡眠、锻炼、吃健康的食物,也许是最本源的维护这种平衡的方式

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中医的理念,也许到最后,一切关于生命科学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三):这是一支使命艰巨,英勇无畏的维和部队

  我们一起想象这样一个狂欢节——一场完全开放的、来者不拒的盛典。而这就是你体内的生命正在经历的。数十亿的组织细胞、血细胞、蛋白质分子和入侵的微生物齐聚一堂,大多数都在它们自己的区域或器官内忙着处理关乎生存的工作。尽管忙碌,但一切都是那么高效、有序。血液在循环,化学物质在流动运转,无形的生命机器执行着遗传密码中封装的指令。在这数以亿计的细胞中,保洁员和工人也静静地聚集在生命的狂欢节里,吞噬着碎屑,偶尔有组织被损伤或破坏后,帮助重建和修复脚手架它们也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哨兵和间谍亦如此,它们混迹在我们的细胞中,接收信号,与一个又一个分子擦肩而过,同时收集数据,看似被动实则时刻保持着警惕。

  新生长的组织是癌吗?器官受损了吗?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是否暗示着身体的某些部位受到了压力、睡眠不足或受到胁迫?免疫系统一直在狂欢中寻找那些不受欢迎的入侵者,这是一支在生命狂欢节里时刻保持警惕、无处不在的维和部队。

  由于生命组织的极其复杂与不停变化,免疫系统的使命就像是在深渊之上走钢丝,险象环生。

  生存取决于明辨敌我。免疫系统必须应对三大挑战:敌人的可变性、中枢循环系统在几秒钟内便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高效性,以及治愈的需求。

  免疫系统必须在不过激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切,以免在这个过程中误伤我们。它的运作是如此微妙,它在维和部队帮助下所取得的成功是如此高效,简直像魔法一般。

  我本以为这本书是一本严肃的科普书籍,读了第一部分,就迅速被开篇的故事所吸引,作者在介绍科学的同时,也大量着墨于患者、医生、科研人员背后的故事,跳动的脉搏、鲜活的生命、与疾病的抗争、对求知的渴望、对抗与妥协、生命与死亡,无不令人动容,震撼人心。从免疫学研究的起源到神秘器官胸腺的发现,从特异性免疫系统到适应性免疫系统,从第一位响应卫士中性粒细胞到引起发烧和炎症反应的白细胞介素的发现,从被称为闪电侠的干扰素到单克隆抗体,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实验室,走进临床,进入研究的新时代。正是人情的冷暖、生命的救赎与平凡中的伟大,让生涩的专业术语变得有温度,让科学能更容易地走向大众,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赋予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与疾病和谣言战斗的权力与底气,人人都有机会称为科学的守卫者,让谣言能被识破、谎言能被拆穿,节奏不被带偏,这也是本书和其他科普类书籍存在的意义之一。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四):《优雅的守卫者》:血肉生命与免疫科学

  

二零二零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或者说全球大流行袭来,不仅让许多人被迫待在家中,社交隔离,而且残酷地夺去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生命。在病毒感染的人数逐渐攀升的时候,公众想知道的是,我们要用什么手段对抗这种病毒,是抗生素,还是得迅速找到的特效药?但是,医学界给出的答案让人颇感意外:采用辅助性医疗手段,缓解病人的病情,帮助人类的免疫系统——打仗的主力——战胜这种病毒。然而,人类的免疫系统果真有这般强大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强大到超乎想象的地步,这不仅见诸网络上报道的各种从死亡边缘救回的病人的案例,也同样见诸《优雅的守卫者》一书。虽然关于免疫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但是,我们的看法往往不过是零散的见解和生活的体验,以及来源不明的各式偏见。记者、作家马特·里克特则表明,只有将生物学、免疫学与具体的个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握免疫系统的“七寸”。

相较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的发展,免疫学这个新来者的历史相当短暂。这不仅因为免疫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受到二者的制约,而且主要是因为人类身体的奥秘实在太复杂,看似寻常的生理现象背后往往有大文章。在这部以免疫学为探讨对象的书中,里克特将免疫系统称作“优雅的守卫者”,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往各个实验室、医院和研究所,并见证免疫学上那些不可磨灭的节点:T细胞与B细胞的发现、疫苗与抗生素的诞生,等等。

面对同一种疾病,有的人最终幸存,有的人不幸丧生。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免疫系统,显然同中有异,正是这种特点保证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长存。我们的免疫系统会竭力对抗外来者,比如病毒、细菌,但是,免疫系统最终追求的是平衡,而非消灭一切外来者,这是里克特特别强调的一点,而且,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对我们自身是有害的,特别是遇见HIV这种(对免疫系统来说)具有高度欺骗性的病毒时。

然而,这本书并不是冷冰冰的科普著作,相反,它非同寻常地加入了作者本人的体验,以及好几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的案例,在这些具体的案例中,免疫学不再只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被人们——比如杰森、琳达、梅瑞狄斯——寄予了满满的期待与希望。因此,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的热爱如何驱动那些人承受了种种难以言说的痛苦:无止境的化疗与放疗、服用无数的药物、忍受各种副作用摧残自己的身体与意志……

其实,不止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疫也并非完全缺席。我们能够看到不少有关免疫系统的广告,它们宣称我们缺乏免疫力,需要摄入营养品或保健品,增强免疫力。不过这些往往是谎言,甚至是骗局:首先,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格外强大,无需太多协助;第二,免疫力并非越强越好,相反,免疫力也意味着风险的程度,一旦免疫系统遭到病毒利用,免疫力越强,原本旨在保护我们的免疫系统反而越倾向于毁灭我们。第三,免疫系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过度清洁与卫生的环境反而不利于保护我们自身,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有想到,也难以接受的。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五):在平衡木上飞驰的福特风之星

  “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在日常语境中,免疫力被塑造成了一位搏击手。强有力是大众的追求目标,似乎只有最硬的“铁拳”才能击退那些五花八门的前来“踢馆”的病毒和细菌。

  清晰的商业意图塑造了这一局面,致力于让甲方满意的广告业是背后的推手,粗暴的命令句取代了人体免疫的复杂网络,让人以为健康和田径运动一样,是一种不断向前的正向累积。

  但《优雅的守卫者》则以几十万字的篇幅向人们澄清,免疫学并非一件如此单向的事情。这种精妙复杂的生命系统崇尚的并非更高、更强的斯巴达精神,而是一种优雅而微妙的平衡美学。它让生命就像踩在一段平衡木上的体操,身体必须保持恰到好处的紧张与放松,才能完成这场和谐的表演。

  作为《纽约时报》而不是《柳叶刀》的专栏作家,作者马特·里克特在语言表达上很好地保持了一种面向大众读者的简明与亲切。本书的叙述从四位病人的故事开始,他们的疾病都与免疫系统相关,但这种关联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匮乏或者虚弱,譬如,其中有人遭受的是来自过强免疫系统的攻击,也有人则因为自身奇特的免疫系统而逃脱了艾滋病带来的死亡厄运。

  这四位故事主人公就像免疫学坐标轴上的四个随机点,免疫系统内的细微偏差让他们的位置各不相同,而这也给人们清晰地展现出了免疫系统在失去平衡后所能呈现出的复杂局面。

  现代医学则像一种校准器,在漫长的实验和反复的失败中一点点地调试这些偏离的音符,试图让生命之歌恢复到和谐的音调之中。与此同时,在拉锯战一般的调试中,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也在一步一步地加深,但人类的身体是如此地幽深复杂,越是深入,就越是让人感叹布局的全面与构造的精妙。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去还原免疫系统的运行规则和角色构造。他将身体的日常比喻为一个完全开放、来者不拒的狂欢节,免疫系统则承担了建造工、保洁员、哨兵甚至是间谍的角色,他们既是承办者,也是守卫者,警惕地注意着每一个来历不明的入侵者,以便在冲突发生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将其镇压。

  这种模式也被作者表述为“jingcha国家”,“暴力”和“监察”是维持和平和生存的必要手段,但另一方面,危机也掩藏其中,过度反应的免疫系统也会如同权力滥用的政体一般,反过来成为危害本体的致命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类的免疫系统疾病正是这种模式结出的恶果。

  精妙的社会学和政治学隐喻被作者恰当地放进科普叙述之中,让即使对生物学和医学缺乏了解的读者也能够暂时抵御那些陌生的专业名词带来的晦涩感,较为顺畅地理解这个复杂系统的运行脉络。

  这本书一方面是面向大众读者的一次免疫系统科普,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本有些粗糙的的免疫学史。

  作者把对免疫系统的描述与人类在免疫学上的探索史结合了起来,从最初察觉到小鼠胸腺的不同寻常之处到单克隆抗体疗法被运用到免疫系统崩溃的杰森身上,免疫学的秘密在不足一百年的时间以爆炸式的速度在人们面前一一展露。科学的进步和实验室内的坚持促使偶然不再被轻易地浪费,当人们开始一点点地向外在的宇宙迈开步伐的同时,我们身体的这个宇宙也不再是一团迷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冒险小说,冒险的起点是16世纪的那只偶然被注意到的鸡囊,在不知名的疾病的催促下,科学家和患者一同参与到了这场耗时漫长的探险之中。正如文中那个仿佛活在凯鲁亚克笔下的杰森一样,这场冒险记的参与者也都是坐在某辆破烂福特风之星上的积极拓荒者,前路漫漫,车身不断发出系统故障的警报,但驾驶者精力充沛并富有热情,即使危险重重,但谁也没有准备停下来。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六):守卫者教会我们的优雅哲学

  

自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已经读了不下3本生物方面的科普/非虚构作品了。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免疫系统的认知还停留在高中时学过的4本教材之上:免疫系统就是为了排除“异己”而存在的。

那么红斑狼疮呢?风湿性关节炎呢?干燥症呢?难道自己的皮肤、关节也是异己吗?

免疫系统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当它恰到好处的维持着自己和异己的和谐时,它是优雅的守护者。当它过于孱弱之时,躯体成了各种异己的培养皿。当它过度反应时,躯体又成了误伤的对象,各种病痛把我们困在满是疮痍的躯壳里。

书的尾声,作者总结道,免疫系统的精髓不在于永不停歇地制造敌对,而在于旷日持久地寻求合作。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无休止的斗争,而是用一种和谐的方式,相互依存下去。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能做的,只是在时间溪流里,划好桨,掌好舵,在到达渡口前,尽情享受美丽又有限的生命。

本书的主人公之一杰森和作者在儿时的合照。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回到那些最美好最难忘的时空。

以下是书中部分句子的摘录: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七):杰森的意义

杰森的意义包括两个保持着微妙平衡的相互竞争的原则:我们必须继续奋斗,继续梦想,继续保持所有让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激情,同时还要更好地接受死亡。死亡不仅不可避免,不仅受我们的免疫系统的控制,他也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我没想到杰森的死最后会给我带来那么大的触动。

  在文章的开头,杰森的出现像是一个英雄,他尝试了最新的免疫疗法,并战胜了他15磅重的霍奇金淋巴瘤。他是最早尝试这一医学史上伟大发明的五十名患者之一,他成为一名积极的拓荒者。他站在人类成就的最前沿,目睹了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在疾病的万神殿中向这种最持久和最致命的杀戮发起了挑战。

  而他的朋友,提起笔,为纽约时报写下他的故事。

  在书中的照片里,作者面露微笑,推着杰森的轮椅,杰森说:“我回来了”。

  我猜想着,这是一个关于科技进步的故事,像所有报纸上的故事一样,重病的患者、与时间赛跑的科研人员、有希望的新药、勇敢的尝试——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不

  并没有

  在讲述了人类如何认识免疫系统的整个故事之后,作者才又接续讲了杰森的事。

  是的,他尝试了最新的免疫疗法。在他备受折磨之后。是的,免疫疗法帮助他战胜了霍奇金淋巴瘤。但是最后也只是将死亡推迟了一年。

“你想知道癌症患者的感受吗”?“听听看”“就像世界上所有人都住在美丽还挺上的塔希提村庄一样,我却住在独木舟里,用绳子系在码头上。我能看到那个村庄,有时我还可以回去,但我总要回到独木舟上。有一天我感觉不太好,发现绳子更长了,而我离码头也更远了。只见村庄里的医生拉动绳子,把我拖回码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离村庄越来越远。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绳子不在了。我周围都是人,但他们并不在独木舟上,而是在棺材里。而我也意识到,我的独木舟已经变成了棺材。”

  杰森从来没有停止跟癌症作斗争,他的医生称他为“钢铁公牛”。医生说如果有奇迹这种事情,也一定会发生在杰森身上。

  可是发生的并不是奇迹,只是一次实验性的治疗起到了高于预期的效果。是的,最新的免疫疗法使得肿瘤“得到了缓解”。但是已丧失功能的免疫系统,早已失去了它的优雅。

我们坐在后院,杰森开始抽泣“我有一段时间没哭了,过去的三个早晨我都只能抽泣。自从我发现癌症复发后,这好像已经是第五次了。不管他们曾告诉你多少次你得了癌症,感觉都是一样糟。”

  与癌症的斗争就像是一场近身刀战。在这场刀战中,疾病不断站起来,再次攻击。

  这里有另外一张作者和杰森的照片

不管怎样,杰森的身体——他那饱受摧残的生命狂欢节——已经失去了平衡。在对免疫系统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之后,我明白他那通过药物维持生命的身体是如何试图补偿和过度补偿的。我不知道杰森如何才能再次找到平衡,但他认为再做一次背部手术就可以了,他就可以重新站起来了。他会继续战斗。

  然而杰森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虽然癌症为阴性,但杰森的肝功能已经衰竭。杰森被告知,最好的情况是他余生都要考透析度过。这个消息让杰森无法承受。

但现在杰森死了,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不知道作者在写出这个句子的时候,经历了怎样的绝望。但是作者将自己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命名为“杰森的意义”。杰森的意义,甚至要高于“生命的意义”。

  我想,杰森的意义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

  作者写到,在他刚开始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以为自己会写一本关于追求永生的书。

免疫学家的旅程正在逼近一个重要节点,使人起死回生。人类正在一群杰出的国际科学家的领导下探讨如何修补免疫西贡,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生命活的更长久。我想我应该就是讲讲杰森的故事,他开着臭烘烘的福特风之星去丹佛接受注射,一天早上醒来,听他的女朋友说他的肿瘤不见了,然后他又开始了另一场冒险。我以为他会让这个世界充满有趣和愤愤不平的故事,在7-11便利店短暂停留给车加油,买更多的零食。我想这个求生的故事会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希望。

  然而,现实就是现实。我们不能蒙着眼睛想相信希望。我们只能根据现实重新整理世界观,并继续生活。

在这个生命的狂欢节里,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是美丽的。这也让我伤心。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八):甩掉熬夜、暴食、抑郁这些恶劣玩伴

  去年年末看到小伙伴在分享一本英文书An Elegant Defense,因为一直很喜欢看医学科普,这本书的标题特别吸引我,就去找了简介,本想入原版看的。但很快得知本书已被引进,正在翻译中,就等了一下,今年六月终于看到了中译本。

An Elegant Defense9.2Matt Richtel / 2019 / William Morrow; 1 edition

  中译本看着很舒服,译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全书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展开。因为我自己身体并不太好,这些年也是医院常客,一些慢性病总也好不利索,同个医生见久了慢慢熟悉起来。曾经我也认为一些小毛病是可以药到病除的,可当我自己陷在反复感冒、咳嗽几个月好不彻底时,药物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起作用。因为想搞清楚多一些,尽力改改生活习惯,也努力把身体养好一些。为了这个目的我看了大量的医学、营养学、基础生物学科普作品,同时也接触到了不少好的作品,还包括一些普利策奖作品。对了,本书作者马特里克特也曾获得普利策奖,所以有这样的好文笔、如此生动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了。

优雅的守卫者暂无评分[美] 马特·里克特 / 2020 / 中信出版社

  从这本书开始说起,我最近事情超多,书看得有些慢,现在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想先记下一些内容,写成分享,也是想学习一下作者的非虚构文章写法。这本书涉及了四个人的免疫系统故事,分别是:

  杰森:罹患霍奇金淋巴瘤,是尝试免疫疗法的先驱,也是作者的朋友;

  霍夫:生于1948年,是初代的AIDS病患者,他超强的免疫系统帮助他脱离了死亡;

  琳达:被类风湿关节炎折磨多年;

  梅瑞狄斯: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类风湿关节炎。月均低烧20天,有经常性的疲惫。

  这四位都是真实存在的患者,他们的免疫系统或强或弱,这本书也不是强科普向作品,有更多的故事,就像是作者和我们聊着天,谈着免疫系统的机理,说的这些故事都是关于我们的睡眠、身体素质、营养等。

  但和咱们谈起的琐碎日常不同,这本书提到的四位患者,他们的免疫故事是生死攸关的。

  免疫系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着持续而低调的警戒,不夸张的说,免疫系统就是咱们身体的保镖,保障着身体的整体健康。免疫系统非常聪明,会主动的寻找威胁,还能巧妙的识别十亿多种甚至在科学上还末可知的危险物质,防止这些外在影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致命的伤害。免疫系统并不好战,它的定位更像是维和,保护好身体健康是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功课。

  看过这些描述,我也在对比着自己的身体状态,主治医生耳提面命让我改变生活习惯,保证八个小时的基础睡眠,清淡饮食以及规律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情。这些医嘱前几年我根本做不到,因为熬夜、暴食、抑郁基本上是陪我从小长到大的小伙伴,我似乎没有办法摆脱它们的牵拌。

  改变发生在去年的年底,我读了另一本医学科普,这本书关于熬夜的描述直接吓到了我,原来我们在深睡时脑脊液正在修护机体损伤,长期缺乏睡眠对健康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很容易引发一系列慢性病,直至癌症。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8.8薄世宁 / 2019 / 中信出版集团

  看过之后知错就改,现在已经努力的在建立稳定的八小时睡眠习惯了,《优雅的守卫者》也说当免疫细胞大量出现并吞噬感染时,炎症就会加剧,而一些免疫细胞就会在这个时间自毁。看到这段时我也惊了一下,反复的慢性病就这样一点点吞噬着身体,牺牲着免疫细胞,以后不但要早睡,其他健康生活习惯也要逐步建立起来。甩掉熬夜、暴食、抑郁这些恶劣玩伴,追求休息、节制、喜乐的新生活方式。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九):失眠、压力、焦虑与免疫系统:一位不愿意回纽约的《纽约时报》记者的故事

  这是一位不愿意回纽约的《纽约时报》记者与免疫系统的故事。

  《优雅的守卫者》着力写了四个人的故事,杰森、鲍勃、琳达与梅瑞狄斯。但事实上,这本书中讲述的人生故事远不止四个。有医生,有患者,有世界级的大脑专家跨性别者,有永远笼罩在纳粹伤痛下的家族……他们都或多或少与免疫系统相关。而我们的作者,《纽约时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马特·里克特也曾经被自己的免疫系统深深困扰。

  也恰恰因为这段经历,他与自己儿时的好友也是这本书着墨最多的主人公杰森,在多年后重新拾获起当年的亲密,甚至“成了真正的朋友”。

  于是,才有一系列发表于《纽约时报》记录杰森的疾病故事的文章。于是,才有现在你我读到的这本书,以及这个豆瓣页面。

一张明信片和dream school

  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马特·里克特和朋友一起去了欧洲。在罗马的一家青年旅社,里克特写了一张改变了他的一生的明信片。

  那是一个仲夏,明信片寄往里克特申请的一所一流院校: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那时,里克特的名字被招生委员会列在候补名单上。是的,他没有收到offer。

  里克特对此没有一丁点儿怨言,因为他申请的是最好的新闻学院,也因为他自己从未做过任何新闻工作,而这往往是申请这里的一个先决条件。

  之所以会申请哥大新闻学院,是因为里克特深知自己喜欢写作、提问,以及探索。他说,“我天生拥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

  在那张明信片上,里克特写的是,如果你们不录取我,我会把所有的学费都用来买酒。他还特地押了韵。

  而从欧洲回家后,里克特对于接下来的人生毫无头绪。

  就在那个毫无头绪的时刻,电话铃响了。

“马修在吗?”“我就是,您是?”那家伙介绍说,自己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助理。 “昨天学院开学了,有一个名额空出来。老实说,马修,你在候补名单上排得很靠后。但是院长看到了你的明信片,觉得你很有趣。你愿意来哥大吗?”等一等,这是不是高中同学在搞恶作剧?不是。当然愿意。

  就这样,马特·里克特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学校,以及,来到了纽约。一个他若干年后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回来的城市。

在哥大的无眠夜晚

  美梦成真之后的剧情并不甜美,而是意外。

  “让我惊呆的是,我居然是班上最年轻、最缺乏经验的学生。”

  这是马特·里克特进入哥大后最直接的心理反应。一个潜意识里梦想成真的年轻人,一个潜意识里想要成功、想要冒险,怀着成为一名记者的激情的年轻人,在自己的梦想之地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不行。

  “可问题是,这种激情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我当时还不明白当记者或作家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我想要成功。这种可怕的脱节让我变得很恐惧;我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我只有大概的目标,而且对我来说还不一定适合。 ”若干年后,马特·里克特是这样回顾这段岁月的。

  那是一段无眠的夜晚,或者更准确地说,“我几乎完全睡不着。”

  “一整个星期我都在辗转反侧,一次只睡几个小时,脑子里满是我不理解的故事,或对我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的抨击,抑或,保持一种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平静。 ”

  在意识到有些地方不对劲之后,里克特花了三年时间认真、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这种疾病,而这确实是一种病。实际上,这对他的行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整天汗流浃背、疲惫不堪,难以集中精力工作,做出一些愚蠢的社交行为,更可怕的是,这些都为我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埋下了伏笔,让我的肾上腺素狂飙,令我在没有好好休息的情况下还勉强工作。

  而这些,在大概二十年后为了写书而访谈专家时,都成了里克特从自身出发,与学者们交流的切身问题。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里克特回顾过去,发现当时让自己不知所措的东西与免疫系统及其与睡眠和压力的关系密切相关,尽管它看起来 “只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或许,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原因吧。

《纽约时报》与旧金山

  20世纪90年代末,旧金山。

  在《纽约时报》的自由撰稿人马特·里克特眼中,一切都很顺利。

  “我喜欢新闻工作, 它能让我保持写作的习惯,不断探索,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而我也很高兴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这样我就可以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这不再是绩效的问题,也无关老板的认可。我喜欢我的工作,我因此得到报酬,但我不想升职。”

  后来《纽约时报》给了里克特一份工作,这是一个年轻记者梦寐以求的机会。唯一的问题是不能留在旧金山,他必须搬到纽约去,而那正是他从哥大毕业后离开的地方。

这个想法吓死我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知道我不属于那个城市, 我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备受煎熬。我担心在那里,我可能会丢掉我的优势, 在那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我感觉周围的人都在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想象自己将被困在肾上腺素的旋涡中,在办公室里和比我更有能力或更愿意承受这些的人熬过漫漫长日。于是,我拒绝了那份工作。

  意外的是,报社的态度缓和了。他们希望雇用里克特,里克特可以留在旧金山。但两年后,报社改变了主意,告知里克特必须搬到纽约。

  “每个人都是这么做的。”一位编辑告诉里克特。这不是针对他个人的决定。

  《纽约时报》给了里克特一个截止日期——2001 年 10 月 1 日,要么去纽约,要么被炒掉。那时, 里克特已经开始和梅瑞狄斯约会了,这个了不起的女人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10 月 1 日,里克特醒来后,走到办公桌前,等着电话铃声响起。边工作,边等待。下一个电话,或者任何一个电话,都可能会通知他被解雇的消息。

  然而,里克特没有接到这个电话,一个星期、一个月、几个月都没打过来。

  里克特继续写作、生活、工作。

  “我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声音,我的缪斯女神。我娶了梅瑞狄斯,并开始写书,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讲给自己的故事源源不断,如同美妙的歌声,远非往日的我所能模仿。有一天,报社妥协了。他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

  “我想再说一次,这不是题外话。同样,我也想再次强调,作为免疫系统的一课,它的价值是巨大的。我越顺应自己,越抛弃那些陌生的东西,我就越健康。”

免疫学需要一位翻译

  一天,里克特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迈克·麦丘恩博士讨论这本书中有关免疫系统的问题。他们针对不同的问题谈了几个小时。里克特对于对方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表示了感谢。

  麦丘恩博士答道:“我正在努力培养世界上最健谈的免疫学家。”

  里克特问,这是什么意思。

  麦丘恩博士解释说,免疫学需要一位翻译,一个把这些概念带到生活中并向公众解释的人。

  是的。免疫学需要一位翻译。

  免疫系统是如此地微妙和复杂,它脆弱而神奇,对我们人类来说又是如此的重要和不可缺少。它和我们的发烧、发炎有关,和过敏有关,和癌症有关……它无时无刻不在守卫着我们作为生命有机体的平衡状态,与此同时,这道优雅的守卫者其自身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的疾病来源。关于它的故事千奇百怪,奥秘无穷。而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关于免疫系统的各种保健品广告,稍不注意就会被收了“智商税”。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了解免疫系统相关的知识越发显得颇有必要。

  所以,是时候打开这本书,让马特·里克特为我们做这么一位翻译了。

  《优雅的守卫者》读后感(十):为了熬夜写出这篇书评,我"优雅的守卫者"大概损伤严重

  我是个对生物和人体几乎一无所知的文科生,而且有一种莫名的迷信,很害怕看关于疾病的书籍,总觉得看多了自己也会生病。所以当鹦鹉螺工作室的同事把这本书硬塞给我写书评时,我其实很抗拒。每晚睡觉前看上一段有关癌症、化疗、白细胞、疼痛和肿胀的文字,确实不是什么让人舒服的事。

  幸好,《优雅的守卫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高深难读,它更像是一篇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作者马特·里克特并非医学科班出身,他是《纽约时报》的记者,曾获普利策新闻奖,还写过小说。里克儿时的好友杰森深受癌症折磨,接受了少见的免疫疗法,由此催生了一个“医学奇迹”。杰森的遭遇唤起了里克对免疫系统的关注,他采用了新闻写作的方式,以“门外人”的视角,讲述了四个普通人——杰森、鲍勃、琳达和梅瑞狄斯与疾病斗争的故事,从而探究了免疫系统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者竭尽全力劝我别弃书

  免疫系统=战争机器?

  大概每个孩子都会熟悉这样的比喻。感冒发烧时,父母或幼儿园老师总会言之凿凿地告诉我们:生病是件好事,说明你身体里的免疫系统正在和病毒英勇战斗,等病毒被打败了,你的病就好了!

  针对于此,这本书却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观点:我们的免疫系统并不是战争机器,相反,它是一支维和部队,是优雅的守卫者。

  当外来生物侵入我们体内时,免疫系统或许会进行抵抗,但它的终极追求是和睦共处——与体内繁荣生长的细菌结成同盟,也与宿主结成同盟,找出真正需要攻击的东西。

  我们看不到自己体内的免疫系统,总会假设它在正常平稳地运行,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优雅的守卫者》向我们揭示,一旦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将会引发多么严重的后果。

  这本书中,四位主人公罹患的可怕病症都与免疫系统息息相关。比如,杰森得了一种很容易被治愈的癌症,肿瘤却一再扩散,令他如钟楼怪人一般直不起腰,这是因为他的免疫系统收到了欺骗。癌细胞命令杰森体内的“维和部队”保护它,把它当作最健康珍贵的新生组织一样呵护。

  鲍勃感染了艾滋病,这种病首先摧毁的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许多艾滋病人全身布满病灶,肺部全是寄生虫——免疫系统失灵了,它门户大敞,致使原本并不那么危险的病毒长驱直入,取人性命。同时,艾滋病也是一种逆转录疾病,它让“DNA指导RNA”的遗传过程发生逆转,将病毒RNA变成我们体内的基因,不停复制自己,而免疫系统无从发现征兆。

  “歇斯底里”的女性

  另外两位主人公琳达和梅瑞狄斯的故事则揭示了一个过度反应的免疫系统有多可怕。她俩饱受自身免疫疾病的困扰,患有风湿类关节炎、狼疮、克罗恩病和肠易激综合征。不幸的是,这类疾病往往很难诊断,因为当一个人出现高热、疼痛、呕吐等症状时,医生总是会首先寻找外因——是不是感染了某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完全想不到是免疫系统自己作祟。而常规的疫苗、化疗,则会让高度敏感的免疫系统火上浇油。

  琳达和梅瑞狄斯的日常生活痛苦而绝望,她们日常服用十几种药物减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攻击,接着服下更多的药物来抑制前面那些药物的并发症。这个故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作者将性别问题纳入了免疫学的讨论范畴。

  像琳达和梅瑞狄斯这样的女性患者从几百年前就一直存在,却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受到重视。当她们抱怨身体疼痛时,往往被认为是“歇斯底里”的。

  照顾家庭、做家务是当时女性的本职,社会认为这些工作低人一等,而且不会特别费力,哪怕它可能会对自身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加剧疼痛。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曾读过的一本讨论失眠的书《Insomnia》(《失眠小书》),其中提到了19世纪为失眠女性设立的诊所,医生强迫失眠的女患者们一天24小时躺在床上,不许起床活动,在那个时代,女人被禁锢在家庭生活中,睡眠是她们天经地义的事,失眠会被看作一种精神疾病,在压抑的环境中,睡不着就是她们对父权秩序的一种无声反抗。从这个角度,女性患有的免疫系统疾病或许也可以有一种另外的文化意义?

  十几年的过敏性鼻炎,只怪我是独生子女?太爱洗手?

  我不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却唯独对洗手有执念,每天要洗无数次。这大概是因为我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而且容易感染呼吸道,所以生怕吃下的东西不干净,导致嗓子发炎生病。

  《优雅的守卫者》却告诉我,这可能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思路。我会得过敏性鼻炎,恰恰是因为我太爱洗手,太追求环境的绝对卫生。

  这就是免疫学史上著名的“卫生假说”。1989年,一项有关儿童花粉热的调查发现,一个孩子的兄弟姐妹越多,他患上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就越低,而家里最小的孩子最不容易过敏。这可能是因为,“过敏性疾病可以在儿童早期与哥哥姐姐的不卫生接触,或通过母亲在产前与年长孩子的接触,而得到预防”。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家庭的规模缩小了,卫生标准提高了,消毒水和香皂的功能被一再神化,这些都会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你也许会说,减少感染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但问题在于,过度洁净的环境会让我们的免疫系统无法与病菌产生经常性的交互作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而后果就是:免疫系统遇到一丁点威胁(尘螨、花粉)时,就会过度反应。

  那我该怎么办?难道从此以后不洗手了?作者指出,最关键的是要维持住免疫系统的平衡,使它处在控制之中,但这个“度”其实很难把握,不过有四件事他是一再呼吁的:睡眠、锻炼、冥想、营养。

  所以还是得早点睡,但为了看完这本书,我熬了不少夜。

  死亡的恐怖无可避免,但还是要优雅地生活下去

  当然,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还是杰森故事的结局。

  杰森是作者里克的发小、几十年的好朋友,他被癌症攻击后,几次化疗无果,最终选择了一种新式疗法:与其消灭癌细胞,不如解放免疫系统,使其重新投入战斗。

  注射新药物后不久,杰森身体左侧的肿瘤明显变小,正是这个医学奇迹促使里克对免疫系统萌发了兴趣,动笔写下了《优雅的守卫者》。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有关奇迹与重生的书:在一群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制服免疫系统疾病,让一个人重获新生。

  但是在这本书的最后,杰森去世了。他身体的各处器官最终还是被炎症损坏,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这甚至是作者本人都没有料到的。

  那么,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呢?写作这本书的意义又是什么?

  这就是免疫系统作为“优雅的守护者”,带给我们的全部启示:我们以为它是战争机器,但事实上它在寻求和平,只有通过平衡与协作,人体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而社会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坚持要与每一个异己开战,就无法存活。

  在几位主人公中,鲍勃是同性恋,梅瑞狄斯是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他们原本都是“异类”,而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告诉我们,尊重多样性是生存不可否认的关键。

  最后以作者的一段话结束:

  “既要被死亡的恐怖驱使,又要以谦卑和优雅的态度拥抱死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持续健康在于创造这种平衡,就像免疫系统本身所能达到的平衡一样优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