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假面的告白》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1000字

2021-02-12 02:57: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1000字

  《假面的告白》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一):假面的告白

  小说以第一人称形式,叙述男主人公的出生和家庭状况,描绘进入青春期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他对自己天生儒弱感到羞愧,但爱情萌发,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又欲接近异性。终于他与同学的妹妹园子相恋了,最后总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终止了恋爱关系。二战后,园子已嫁人,主人公仍试图与她偷偷约会,过一种精神恋爱的生活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二):假面的告白

  “爱的目光下,孤独是如此的难堪。” 用了三天读完了《假面的告白》,描写细腻感,娓娓道来,感受到的是阿公绵延的无助和无尽的孤独。小时候兴奋地在家人面前扮演女魔术师,被迫的明白了先于罪恶的悔恨,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拒绝爱。中学时代,当近江的被雪沾湿的皮手套按在了阿公发热的脸上,知道了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恋爱,也是单恋。“如果存在一种恋情,既不延续,也不发展,那我的正是如此。”青年时期,对园子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证明不爱异性?还是给自己的孤独找了一个陪伴?困惑依旧没有答案,孤独依旧无处诉说。用虚假来伪装真实,才是别人眼里的真实。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三):读后感

  这本小说就是三岛由纪夫自己。前半部分完全是在写自己的想法,这个跟美与暴烈里的内容有重合。他的愿望就是自杀。看完这本书,自杀是他的归属。跟世间的格格不入,提前自杀一直是他想做的事情。紧身裤,白手套,有仪式的自杀自始自终都是他认为的美学。后半部分跟园子,他应该也是喜欢的,但是他觉得没能力爱园子,导致了他们的分道扬镳,他对园子是不一样的。终究是错过了。他被自己的性倒错控制着,虽然也被园子吸引着,但是终究内在还是喜欢的是不被认可的类型的。假面只能一时,真我才是永恒。但是真我不是世事所能认可的时候,我是没办法真正的自在的。

  前半部分因为看过美与暴烈这个显得有点平淡,甚至觉得有一些压抑。因为不光光是小说,前半短算是自我传记,后半段很抓人,让我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自我剖解的也很彻底。

  最后的和园子的分别是真的不可能了。对他来说太毁灭了。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四):性隐藏下的三岛由纪夫

  “我不得不违心的表演。

  别人眼中认为我在表演的,实力上是我想归回真正的我;

  而别人以为自然状态的我,才是我表演出来的。”

  被评判为三岛由纪夫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让我踌躇了一个午后的时光。

  小说中的“我”从小就被戴上了一副面具,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具内外的我互相拉扯,仿佛要将我撕碎在残破的余晖中。

  对于自己的“性”,我知道它被施了某种魔法无法让我像正常人一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只能一次次躲在属于自己阴暗房间的角落,做着自我满足却又亵渎心灵的行为。

  我苟活于这世间,内心的冲动使我对死亡有了强烈的兴趣,不禁一次次幻想着自己被空中的导弹击落致死。但我又怀着生的希望,迈着大步躲避在防空洞下,抓住生的脉搏。

  我是扭曲的化身,罪恶的英灵。美对我来说是恐怖的,世间的险恶要归结于美。当然,女人是邪恶的,因为她们是美的代表。精神上的爱恋使我兴奋,但肉体上的性欲使我感到罪恶。于是我一遍遍的幻想着对异性的情绪,一遍遍逃离那灼热的爱恋肉欲。终于,在一个乌云密布的海滩,我幻想着男人的身体,猥亵着自己的肉体,以此来加固那坑洼的面具。

(好吧,表述得有点夸张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五):永远十六岁的三岛由纪夫

  

说到日本战后的文坛,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川端康成和太宰治了。前一位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者的小说《人间失格》多次改编成电影,在中国年轻一代里很有影响力。但其实,还有一位战后作家,他在日本的影响力几乎和前两位齐名,但是很多同学可能不是太熟悉,他就是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和太宰治一样,可谓是天才型选手,年少成名,写过无数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品。其作品很多也拍成了影视作品,在战后的日本非常轰动。

而三岛和太宰治之间恩怨,也总是被人不时拿出来八卦一下。其实也不是什么恩怨,只是三岛在成名之前,还是个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时,就对太宰治的作品表示了“我很不喜欢”的意见,而且还非要是当着太宰治的面,公开的表达一次!那时候太宰治40多岁,成名已久,对这样的表达,也是尴尬上天……

而这个看不上大作家太宰治的小伙儿,在2年后发表了震惊日本文坛的作品--《假面的告白》。所有人都被这部作品里,主人公对于青春,对于性,对于情爱的内心表白震动了。“我”,表白得那么真切、那么赤裸、那么深刻,让人不禁想到自己,想到自己青春时的内心是否也藏着如此隐晦,如此不可告人的悸动。这就是三岛由纪夫的成名作,也是他24岁时写描写青春的一部作品。有人觉得这是三岛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但是三岛却说:“我永远都是少年,永远都是十六岁。我说的一切都请不要当真。”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六):不合群之人的孤独

  

读罢全书,与作者很多处有深刻认同,其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在放纵的孤独中闪耀,你在古老巨大的记忆长河中徜徉”,作者在自称的“恶习”中却能感受到最自由真正的自己。此刻再也不用拼命去伪装掩饰些什么,是它洋溢着幸福的光辉,谱写野蛮的赞歌,犹如在纯白圣洁教堂中的虔诚祈祷,宏伟斗兽场中的肆意奔跑,终于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喜悦。它成为了作者在无助绝望时最亲密的朋友,可它也是作者保持“理智”时最想摆脱的噩梦。

时至今日,在生活中戴上面具已成为习惯。和开黄色笑话的同学侃侃而谈,假装是同一类人;和同事们讨论恋爱话题,临时编造出的女朋友;父母谈及日后的婚姻时我的敷衍,可却慌张到了极点甚至戳到了内心的最痛处。

和作者一样,我也曾为变“正常”而做出无用的挣扎。试着谈一个女朋友,强制把内心性对象转换成女性,可换来的是无尽的厌倦疲惫,终究只是徒劳好。与女性朋友有的只是相互欣赏,没有丝毫的欲望,以至于陷于长时间的自我怀疑当中。

庆幸的是现在lgbt现在得到了科学的解释,虽然大多数人还是无法理解,但至少让我释怀了,原来我并不是孤身一个人,不是望而生畏怪物。由此想到作者写作前的年代,他会有多无助多孤单,日日夜夜遭受着自我厌弃的侵蚀,不断自我洗脑着要拥有正常人该有的一切。

但也要感谢这个身份让我与众不同,能够做自己是何等深切的欢喜,也是它让我能将心比心体会到不同人群的难处,也让这个繁华的变得世界更丰富多彩。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七):书摘片段

  

假面的告白

日 三道由纪夫

我的本能在追求某个地方,却又无法进入,而那里有与我无关的生活、事件和人们,这就是我对“悲剧性”的定义。我将那被拒于门外的悲哀转化并寄托在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上,似乎这样我就勉强可以通过我感受到的悲哀,参与到他们中去。

这样看来,我感受到的“悲剧性”,也许只是悲哀的投影,这悲哀来自不会被接纳的强烈预感。

“先于罪恶的悔恨”这一我此后人生的主题,也许就在这时露出了端倪。爱的目光下,孤独是如此的难堪,也许这就是我从中学到的教训。同时,我也从另一面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拒绝爱。

别人眼中认为我在表演的,实际上是我想归回的真正的我;而别人以为自然状态的我,才是我表演出来的。从这时起,我开始模糊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一玄机。

有一个情景极具象征意义,现在回头来看,我甚至觉得那就是我的幼年本身。看到那个情景,我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幼年时代正向我伸出诀别之手,离我而去。我也预感到,我全部的内在时间从我体内升腾而出,又被这幅画挡住去路。它准确地模仿着画中的人物、动作和声音,待摹完成后,原画的情景也随着时间消融而去,留给我的只剩下一张临摹——或者说幼年时代的精确标本而已。

女人的力量,仅取决于她的不幸能多大程度地惩罚她的恋人。饶舌地随笔集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八):假面的告白,让我感到自己仿佛拥有一切。

  

我还记得自己无意识的在书架上寻找要看哪本书的状态,因为被书名《天人五衰》所吸引而初识三岛、初识了他的绝笔。而看到他第八本书的时候,才看到了这本在他24岁左右写的成名作——《假面的告白》。往后向前读,这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刻意去准备的。那种畅游在他的天资和24岁对人生的剖析中的惊叹和赞赏所赋予给我的感觉,是独一无二的。有别于他后期小说的老成熟练,这本书真是藏不住的天才和无所畏惧。只是没想到三岛在24岁时就建立完毕世界观,才24,原来这么早就看穿了你的世界,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自己吗?看到书里你藏不住的对未来的决定于二十年后的你的行为所重合,我只是又一次的惊叹你的勇气和自我意识罢了。

半自传小说《假面的告白》中的主角,从小因为身体的羸弱和祖母病态的哺食而走向对阳刚和美丽的渴望中,而这些被扩展到他生命中的方方面面。因为等量的软弱和勇气所造成的满腹悲情,不论是纠结于爱上同性、爱上异性、爱上园子的美丽纯净、抑或是爱上那爱上园子的自己,每天他都陷入了一场场"自己安排好的"戏中,随着夜晚来临,他又一次次的失望并发现;"当我内心正在人为的努力时,扫兴感会趁间歇突然来袭",然后失魂落魄。

个人而言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走进一个人的矛盾世界中,因为在矛盾中总有无尽的火花蹦出,那些在孤独中所蕴含的力量同微生物一样,海浪可以带来一波又一波,也可以在沙滩上将其一瞬间冲刷干净。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三岛由纪夫,因为他努力的追求完美,还有动人的文字,还是就是因为他的敏感?看到含有稚气,充满灵气的极度的美向我走来,我都因为自己的‘假老成’感到无地自容和震惊,也感到了对自身悔恨却无法改变任何。想到每一次我因为内心感受到的这股‘疲倦’而产生生理性不适,然后马上熟练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别的事情上来忘记那种生理不适,然后才能‘片刻安宁’了。是因为这些共感,我才这么沉迷三岛,才想看他更多的自我剖析和自我舔舐吧,就是不停的推翻自己,重建自己,推翻世界,重建世界,再想办法怎么一起拼起来,拼不起来,‘病情’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宿命。不想像之前那样写书评了,因为这本书写的是你自己,除了觉得有幸和你有些类似的想法之外,我也开心能看到假面之下的你和自己。某种我们共同痴迷的美,是在坠落之后,破败之前,才达到了鼎盛。那种无法言喻的畅爽,只会在清醒时分更加痛苦。‘也难怪,因为忙于准备行装之时,正是完全拥有旅行的时候,旅途中的每个细节、角落都在我们心中,剩下的就是去破坏它们了。这个过程就是旅行,一场完全的徒劳。’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九):暖色海洋,被照亮的表演者

  

我过分喜欢这本书了,本来以为是一个闲暇读物,但我take it very seriously cuz its too catchy for the way he thinks。仿佛走进了一个人的心里一样,从一开始孩童,一个被过分保护起来的小男孩,到一个青年男孩,一个肉欲强累却本性懦弱但又格外caring的男孩,都让我怦然心动,从没想过这幅简单非baroque painting在这个故事的证明下,变得如此romanticism,我倒是期待着有一幅画,一个作品,悄悄的走进我的心,让我日思夜想,哈哈,在这个年代是奢望吧,毕竟distraction让我们不再衷心,不再真诚,不再坚持,I call it bad side in taking choices。

同时,让我很好奇,难道Reni在画的年代已经开始玩味Sebastian之类的圣人了吗?我所了解的baroque是浮华的,外放的,洋溢的,灵活的,但好像并不是热情的,亲切的。哈,这个时候就希望不可能建造出来的时光机早点出来。

海水,游泳,肌肉,线条,好像脑子里的永远高贵与画上画的,而画上画的又永远远走他乡了,我自认为是一种希望吧。包括期待死亡的主人公给自己装置的persona,我愿意把它当成一个永远无法和解的希望和绝望,当然希望更多一点,因为时间消磨的快一点。“我”很清醒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了然于心的表演迎合,我猜演到炉火纯青的时刻会迸发出快感和时间飞逝的惬意感。这个东西倒是很paradoxical,喜欢让时间跑的快的东西却又在要求多给点时间。

在“我”的初恋情人,体态健硕的同班留级男孩在桥上打架的片段,正如“我”所说的斯巴达勇士和乱七八糟希腊罗马的allegory,我看到了可观看性,表演性,and again,the power of manifestation,stage and drama,真喜欢,因为太primal,太有观赏性了。

然后这段恋爱,步入中年的爱情,试图摆脱homosexual的挣扎,并没有让我看到如此的悲哀,乏味,或是忧郁,挣扎,厌世,反而到有点跳脱其中的格外君子的细腻表演,可能我一开始就对君子抱有先天性的爱慕和嫉妒造成的,就像“我”的爱情和格外羡慕爱我的人的爱情的样子。不过确实,是越来越蓝,越来越灰。

战后,仿佛比战时更急促,更无助,更没有希望。很喜欢“...但是,尽管如此,那仍是永无止境的舞”,看这不是在表演吗,在时间轴上跳舞。之前看过一丁点现代舞的东西,始终觉得它有一种野蛮的却积极的爆发之感,“我”面对的舞,我猜是在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里吧。

很喜欢这个名字,假面的告白,总让我有一种假面舞会,富丽堂皇却破洞百出的错觉,不过这个更gentle,更柔软,更似海,泡沫,云,棉花,棉花糖,香皂,丝绸...然而with暖色海洋,被陆地上的灯光火药照亮的表演者。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十):《假面的告白》(假面自白) by三岛由纪夫 ✓

  “或许我无法阻挡我的心走向死亡、黑夜、流淌的鲜血。”

假面的告白9.1[日] 三岛由纪夫 / 2020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本是自传体小说,但更像是三岛本人的自传。戴上“假面”剖析自己的内心,是虚构的小说也是真实的自我,在虚实真假中向读者倾诉,这种感觉还挺微妙的。

  小说讲述了身为性倒错者的“我”的内心的迷茫与挣扎。“我”经历了两段恋爱:

  第一段恋爱是从幼年时就发现自己对强健男子的肉体的向往,而对同班同学近江产生迷恋,“我”对自己孱弱的身体感到自卑,同时又对近江的健美心生嫉妒,这种嫉妒甚至超越了“我”对近江的爱;第二段恋爱是与同学的妹妹园子,“我”因为渴望“正常”的恋爱而尝试与园子交往,但无论怎么努力,“我”都对无法对女人产生情欲,只得放弃与园子结婚。而在战后“我”与已为人妻的园子重逢,“我”对园子萌生的这种没有情欲的爱因背德而让“我”迷醉,仿佛自己真的“爱”上了园子,但最终“我”又轻易地被男人的肉体勾起了情欲。

  如果说《禁色》是讲“少年美学”,那《假面的告白》就是讲三岛的“死亡美学”。在这本书中他不断强调自己对暴烈的死亡的向往,也难怪三岛选择用切腹自尽的极端方式自杀。

  (三岛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引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对于美的论述,哈哈哈好亲切我刚看完)

  在这本书里,“我”为了迎合他人而戴上假面,生活对于“我”来说就是在违心地表演,就像在文中说的:

  “于是我不得不违心地表演。别人眼中认为我在表演的,实际上是我想归回的真正的我;而别人以为自然状态的我,才是我表演出来的。从这时起,我开始模糊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一玄机。”

  “而且,在这里,不言不语中我被要求是个男孩子,开始了不称心如意的表演。从这时起,我开始朦朦胧胧地理解反映在人们眼里的我的表演,对我来说是一种要求回归本质的表现,只有在人眼里反映自然的我,才是我的表演的机械论。”

  或许,对于三岛本人来说,能在自己的作品里反过来审视自己也是一种勇气。

  三岛的很多比喻都用得太精准了,截了几段私以为妙极的比喻:(哎可能这么直接看看不出来但在原文的情境之下就很绝!!)

  “……但是,我实在不愿意这么想。我宁愿感觉自己是个被死亡抛弃的人。我宁愿像外科医生做内脏手术一样,集中微妙的神经,客客气气地凝视着想要死的人被死亡拒绝的奇妙痛苦。我甚至觉得,这颗心快乐得简直达到了邪恶的程度。”

  “说来也怪,忽然间,分别对于我成了一种欢愉,就像捉迷藏时鬼一开始数数大家都各自跑向自己的藏身处的瞬间欢愉一样。”

  “然而,我的内省却有着难揣测的结构,就像手捏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然后粘上两角而形成的圆圈一样,以为是正面却是反面,以为是反面却是正面。”

  想起之前看《禁色》也是有很多这样的比喻,比如:

  “对这种背叛自己的行为.他却感到了欣喜;就像一个被可恨的主人差遗的卖苗人,经常去自己喜欢的客人那里,将所有的苗都贱卖出去时所感到的那种欣喜。”

  “恭子很开朗,就像一个投盐湖自杀的人,不知不觉又让湖水浮起来得了救一样;不论她怎么做,就是无法落到自己感情的谷底,她甚至为此感到焦躁。”

  “悠一灰暗的眼里洋溢着稍有倦意的热情。眼睛任何时候都忘不了天生的灰暗,瞧着它,仿佛听到暗渠里像箭一样湍急的水声。”

  ————————

  啊…难以想象这是三岛24岁时发表的作品,人家在这之前还写了很多短篇…真的被他的才华征服,想到我自己明年就24岁了怎么觉得现在还是干啥啥不行呜呜呜…哎!还是要多读书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