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经典读后感有感
《春风十里不如你》是一本由冯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一):冯唐的人生哲学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以看到一位作家叫做冯唐,立刻就记住了。看到网上大家叫他“妇科大夫”,看资料才发现原来他是学医的。
后来关注了冯唐的微博,发现他这个人很有意思,只要美女手持他的书艾特他,必然会被翻牌。感觉这个作家还挺真实的,不僧装,不端着,接地气。
他的那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在网上攻击他:你自己就是个中年油腻男,你凭什么说别人油腻。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二):我的理想小房子
现在的我有一个小房子。
我今年刚毕业,在高中教英语。我这个人毛病特别多,不喜欢群居。所以我选择了住在亲戚家,亲戚家长年没有人住。和老舍先生一样,家庭太复杂,涉及太多的硬件和软件,生理和心理,现在和未来,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梦想中的小房子。可以不用太大,能够放下一张床,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一个阳台就好。阳台用来养花,最喜欢花花草草了。卫生间种几盆仙人掌,无聊的时候数数他们的刺。厨房一定要有各种一人餐的餐具。卧室的话一定要有书柜和衣柜,最喜欢读书了。还有啊,一定一定要有一个洗衣机,我太懒了。
有一只猫吧。我并不太喜欢猫,但是因为他喜欢。养一只黄色的猫吧,这样晚上不会太吓人。给他起个名字吧,就叫芳芳。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呢!
最好有一台电视。虽然天天玩手机,但是还是要看电视呀。手机不能控制着人,科技可不能掌控我们的生活呢!
...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老舍先生的小房子真的是我梦想中的了。他在末尾写到:这个家庭定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和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么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在理想的国内也。
希望一切无奈落去,希望一切梦想成真。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三):《春风十里不如你》评论-4分
每读冯唐一本书,就加深了一层对他的印象。向来很带劲儿,讲讲方方面面的道理,湿漉漉的流氓气息依然如故,已然形成了个人风格,就按冯唐他母亲所讲的下定义吧:可以叫做“摸摸插插”风格,非常恰当。九月新书一出,我就抓紧学习了一番,顺便给同学们留一组作业,但同学们毕竟年纪尚小,对于这种有多层代沟的作家,可能不太感兴趣,希望他们往后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奥妙吧。
这应该算是随笔集,后半部分放了些以前作品的节选,这就没劲了,整成合集了。这种“摸摸插插”风格,可以暂时的留住阅读的乐趣,但是不能扯的时间太长,反复拉扯一个问题,太剧烈,终究会产生厌烦的感觉,所以每次消化一小点就可以了,不可服用过量。
起初是一本小说,故事挺好,后来是一部电视剧,前半部分还挺好,又有了一首歌,不过这歌貌似跟其他的没啥太大关系,直到在《乐队的夏天》节目里,鹿先森被群起而喷之,我才明白,这歌的具体级别,仔细想来,他们喷的有道理。如今又来一本书,其实意义就不大了,算是炒了自家冰箱里的冷饭,又使劲蹭了蹭自己锈迹斑斑的当年热点吧。
这东西其实叫做IP,中国人容易把IP给做毁了,其实可以放一放,让时间给它多上几层包浆,会更加耐人寻味的,千万别急着打磨,眼光可以放得更长远些。冯唐还年轻,看他的架势,身体还行,我信任他,还能摸的出更好的故事。话说在这本书里摘抄了大量的笔记,给我累够呛,留着吹牛用。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四):一个内向的文学流氓的道德自白
各种阴差阳错,结果我反倒读了不少冯唐的散文。
也许是因为我实在是网龄不够老,对于这种自我按摸,以清晰理性来书写下三路的内容,还是无法达到从心里到心理的接受。
问冯唐有没有开悟,这个是一个伪命题。在看完不二的时候,我就已经给出定论了。对于一个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京片子,真正的开悟,不是看他是否盘念珠,反倒是开始认真的吃荤。这点我倒是在十年前还没有参透。
现在再看那些所谓的「名篇」,不过是一种靠着下三路为主线把自己的不解和卑微以理性和装逼的方式一以贯之的自High内容罢了,这种反向千篇一律的作文,确实很有学霸风范,但是有趣性实在不足。
在这种不断的包装的装逼之下,反倒是那个敏感、多情、内向、懵懂但是油滑的京片子学霸,在学姐的不断威逼利诱之下,产生了一种卑微的性启蒙,并且坚持了一生的少年形象,开始变得越加丰满。
只是,我并不好这一口了。因为我已经开始老了。
BTW:
好久不写书评,键盘虽是青轴但是书写依然生涩,内容断片、语言断片、逻辑断片,俨然酒驾现场,实在不好意思做专心评价,所以三星送上,也算是聊表一下谦意。不然其实是想打一星的。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五):春风十里柔情似水
如果你想读书,却不知道读什么书,又读不进去什么书的时候,可以选择读冯唐。冯唐,医生、诗人、作家、商人,集众多身份于一身。这个七十年代出生的原妇外科医生,十年间完成了从医学到经济学和文学的完美蜕变,而且在商界和文学界更是春风得意,微博粉丝近千万,无论从名誉到财富,还是从其他方面,都算是人生赢家,赢得让人羡慕至极。真正的幽默,绝不是你坐下来给大家讲了一个段子,幽默需要智慧与勇气,幽默是发现交流过程中的某一个点之后能够瞬间无限放大与转化的智慧,幽默是任何时候拥有拿自己开刀调侃的勇气。冯唐的文字幽默大胆,这个拿自己调侃,拿朋友调侃的人,没有因为时间和年纪变得油腻、龌龊和不堪,相反,虽然文字间时常透露着老北京的味道,但仔细读他的文字,字里行间却充满着正能量,有话糙理不糙。 看冯唐的《春风十里不如你》,了解他的为人处世,创作经历,解读他的人生道理。书中内容不枯燥乏闷,以自己的生活来告诉我们他所懂得的道理以及我为什么会用自己现在的生活,其中许多多的经理都与我们相似,这样子的冯唐,更加的接地气,感觉自己离他更近了。比如,活着活着就老了,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慢慢地父母开始有了白发,慢慢地祖父母身子不如年轻时矫健了;活着活着我们都老了,再也不是当前意气风发的少年了。文字能够打败时间,通过文字,可以流传历史,时间只能见证历史。文字打败时间,是作者一辈子都在做的事情,码字的人不应该受生活的影响,而写出片面的言论,最好的码字状态就是在风平浪静的生活里。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文字里往往能包含好几种含义,就看怎么看待文字了。码字的人还需要有高度的理解能力,不然对文字的把握不清,会造成他人的误解。我们用文字表达的东西,就应该表达在当下,不要等事后再发表言论。我也认为文字能够打败时间,通过文字我们可以记录许多的事情,即使时间的无情流逝,但在文字里依然有着它的踪迹,当花开起来的时候忍不住想想你,你说为什么要看你醉去,我说天底下哪有比这更好的别离。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六):杂谈感想
对于冯唐,起初仅限于《万物生长》这部电影,那时候奔着主演看的,是顺着当时的潮流的一部青春爱情电影,并不算很出彩,但电影改编自冯唐的小说,也第一次认识了他。而看这本书也是很偶然的事。个人有段时间很喜欢民谣类的歌曲,鹿先森乐队有一首叫《春风十里》的歌很是喜欢,偶然间看到冯唐的书名有点感觉亲切。
看了几篇却是有点疑惑冯唐的身份,明明是个作家,却有着医生、投资者的影子在在这本书中,这也促使我去找了一下冯唐的背景,他的这一生真的是个很玄幻的故事:临床医学博士,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前麦肯锡合伙人。这些身份与作家大相径庭,却给了他后者身份一个很好的经历体验,在前者的锻炼之下,敏锐性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有些事在他的描述中夹带着他独到的思想。
这本书言语中带着些俗,总是谈色,酒这类很市侩的东西,但也是这些区别于他的散文集与其他散文集,毕竟散文集在我的印象中还是那些优美的辞藻堆砌而成,我很世俗,看不懂这些文章。《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本书说是散文集却又很接地气,本就是给成年人看的书,带点这些话题又何必遮遮掩掩,让小孩去看这本书怕是翻几页图,评论一番就丢弃了。不论文笔如何,这样真性情一眼就喜欢上了。
冯唐是个70后作家,还有这么多职位、称号,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也开始谈起了青春,老去,遗憾,开始回忆起前半生的事,遇到的人,做过的事,喝过的酒。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还是狂妄潇洒的年纪,不羁的灵魂不断放纵自己,现在的那篇“活着活着就老了”的文章,满眼看来都是认清了生活,感慨着遗憾的青春,很多开心难过的事看似都已过去,可以冷静的旁观着以前的自己,但岁月翻看的时候,终究还是过不去。冯唐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年纪已经不再年轻,却始终相信年轻时的热血还在体内沸腾,依旧还是年轻的作态就足够了。
我们的人生可能没有他那么多经历,可能就是平凡的过着自己的日子,所有人都有命定的生活,不羡慕别人,只求在他人的经历中获取一些帮助自己更好活着的东西,这本书大概到了他的年纪会有更加深刻不同的理解吧。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七):大师级的古典幽默
为什么要多读书?记得曾经在一本书里看过说,不读书,你可能就是一个偷鸡摸狗在公共汽车上摸女人屁股的小混混儿;读书,你就可能是希特勒,成为遗臭万年的千古罪人。虽然两个结局都不算好,但,能让后世人记住总是不错的,骂名儿也是名儿。在我看来,读书是真好,至少在冯唐身上我看到读书的重要性,能把俗世烟火气的生活写得如此古典幽默,这可不是只有一点点墨水就能实现的!
本书名为《春风十里不如你》,千万不要被文绉绉又带有言情气息的书名给欺骗了,书里的内容可是实打实的十分有“深度”。此书是冯唐30年创作精华,关于金钱、名声、感情、生命、无常等等,通过39篇散文、6部小说、62首诗歌,一一点解,耐人寻味。听有些人说话是浪费时间,而听有的人说话则是长见识涨知识,看冯唐的书就是如此,“世界这么多凶狠,他人心中那么多地狱,内心没有一点混蛋,如何走得下去?”
“年轻时极尽欢喜,年长后极尽通透”里面除了对纸醉金迷、过去未来、饮食男女的解析调侃,冯唐笔下的自我剖析也是一大亮点,不得不说,对于他的潇洒恣意生活真的是很羡慕,如果是能和这样的人做朋友,聊做人做事,聊爱好人生,嬉笑怒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实乃人生一大幸事,哪怕自己也同化成为一个冯唐口中的“怪物”,也甘之如饴。当代人时不时就把无聊挂在嘴边,作为现代社会最为丰硕的产物,这种普遍又异常的人类情绪稍不留神就牢牢扎根于你的生活当中,赶都赶不走,除了寂寞,无聊更是消得伊人憔悴。但无聊与否,其实只是你的一念之间,关键是要及时行乐抗击无聊,不如就“饭局酒色山河文章”、“谈谈恋爱,得得感冒”、学习一下“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用文字打败时间”,这里推荐最保险的方法——读书,读读冯唐!
书中还收录的冯唐14幅亲笔书画,33幅私人摄影作品,也是极好的。坐地铁公交,不要再刷微博微信,看看此书吧,要不然怎么在聊天中优雅地装13,里面的很多段子金句确实是值回票价!确实很少见到,像冯唐这么爱写女人爱写性欲,还有那么多女粉丝求翻牌的作者,不怕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假!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八):珍惜还能触动改变的文字
看完了书,看其他人的书评,大都是喜不喜欢这作者,作者的生平介绍,内心感叹冯唐的阅历带给他看这个世界的眼光,赞叹看得透,看得远。我看完也有些感触,想了想,试着将心里面的感受转换成文字。
对每一个段文字的喜欢,很大一部分是这段文字说出来自己当下模糊但是又露出头角的先发,心里面表示认可。或是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想过问题,仿佛思维上豁然开朗,找到了一条可以去释怀,解释和描述的道路。如果是看了一段文字,就让人去立马着手去解决,大概也需要看完文字,心里面琢磨一段时间,才能付出行动。总是好的,有所思考,有所自省。
我能从冯唐每一篇文章中,看到他不同时期的变化。好像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喜欢聊感情,聊感情带来的食物,感情要尽量曲折,荡气回肠,予取予求,爱而不得。太简单和理所当然发展的感情,都显得俗气。故事中间夹杂这那个年纪对于感情的看法,觉得那些想法实用又浪漫。后面不再愿意聊感情了,翻来覆去都是那些事儿,翻来覆去的想法也就那些,最后的事情的发展也总是那样。生活经历得多了,感情的事儿显得无趣,也不想花精力,花花世界还有那么多开心的事情呢。
后面年纪渐长,开始说人生,说生死,来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真好,不再拘泥于那些小情小爱了。我有时想,还在写感情类文章的,大多是还么有一个事情能让他跳脱出来,不去计较这些。文章中,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信都是戏,时间长了发现,当时想的什么,都记不得了。其实事儿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能说明白这件事儿,那么那件事儿也不考虑有多大的偏差。喜欢看他说父亲,说母亲,说朋友,聊工作的文字,骨子里透着霍达,等待,事情被看得透透的。
也能理解冯唐说喜欢交比自己大10几岁的朋友,因为他们经历过了,知道当下的自己处在什么阶段,过来人的态度妥妥的。有个故事,说和几个企业家吃饭,等酒后,一个企业家对主人说,我大概能知道XX的身价是多少,XX的身价又是多少。主人问,那么你猜那个谁身价多少呢。企业家说:他,我猜不到。我能猜到身价比我低的,因为我经历过那个阶段。但是我猜不到身价比我高的,因为我还没有到那个阶段,我不知道那个阶段是什么状态。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九):豆汁儿和刀削面
这是我第一次读冯唐的书。直接引用他的话来形容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他的文字像是一碗豆汁儿和刀削面一样有实在的温度和味道,摆在我面前,伸手可及。”
是不是觉得这个比喻很有特色?它并没有用很优美的意象,但是却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确实是可以用五官感知的。也许你和我一样,不喜欢吃豆汁儿和刀削面。但是对于豆汁儿和刀削面的特点也大约明白吧?豆汁儿的味道很特别,一般人(特别是初至北京的人)很难吃得惯。刀削面应该是很有嚼劲的那种。
这本书的名字也很美——《春风十里不如你》。从题目就可以感受到十足的文艺范!
关于冯唐,我也听过他的名字。大概对他的印象就是从前是个医生,后来转行了。也曾看到身边的人在读他的书,我就好奇起来,也想找机会来读一读。
终于有一次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了他的书,翻了一下,却没有看。书名不记得了,现在回忆起来,估计是他的某部长篇小说。只是因为我不喜欢读现当代的小说,所以就错过了。
《春风十里不如你》算是一部散文集。全书共有七个章节,最后两个章节是他写的小说和诗歌。除此之外,都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散文。长篇小说节选了一些片段。
先说说他的语言风格。他追求的是那种很简单的形式。大道至简,“我以后码字,只用逗号和句号,只用动词和名词,只用主语和谓语,最多加个宾语。”让我也来模仿一下:“我佩服我欣赏我崇拜”类似这样的。
他的思想也很与众不同。关于金钱、名声、生命、无常都有十分精辟的见解。更好玩的是他教人找男朋友。因为他没有孩子,所以他只能想象这是在教他的女儿。他说了好几条找男朋友的标准,我发现其中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那就是他的外在美。最后一条比较苛刻,要貌似潘安。
他的情感也很真挚。我不是说爱情。我觉得他和父亲之间的感情值得称道。父亲活着的时候,父子俩话不多。但是,他始终记得父亲为他泡的茶。“每次回家,无论四季,无论地域,老爸也没话,用他的大茶缸子帮我勾兑一杯稍淡的茉莉花茶,放我手里,算是告诉我,他知道我回来了,然后走开,让我肆意忙我的事。”
最后卖个关子,买纸质书的还有惊喜。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十):春风十里不如你
《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2019年新作,装帧精美,附上冯唐手写诗句,手绘墨画,女性半裸体,半露半遮面,浅描笔墨,附上文字,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另有“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附以摄影构图,黑白分明,禅意深深。新型印刷书籍的典雅,手感重,纸质滑,份量足,扉页雅,像手边多了件瓷物,丰满,安心。书的内容也就沉甸甸,除去质感,还有满满负载得起的文字。因此“文字金线”运应而生,再提高一个层次,来到了所谓“人生金线”。冯唐四十而立已过,因此,奔向知天命,未来之前,人生的感悟再不重叠,回到生命与生活的本质,纯粹中的理性与情感,一花一木一菩提,一叶知秋苹果落,顿悟生命心辽阔。然后,听天,听命,多想无益。本书类似结集,除了新写的杂文,附以以往小说的节选,另外收录诗歌,几篇新作,大多旧作。分为七部分,一,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二,很多了不起和钱没关系,三,活着活着就老了,四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儿,五,文字打败时间,六,天用云作字,七,诗歌是世上的盐。第一次,冯唐的书厚重,多样,给读者带来多重感受。全面的冯唐涌来,小说熟悉的章节,诗歌俏皮的韵脚与莫名的意境,更像是冯唐与书商策划的广告之书。未读过小说与诗歌的朋友,再买买,再读读,不一样的冯唐又出来了。严格意义上讲,作为买遍冯唐书丛的朋友,本书内容兑水了,重复了,重买了,重印了。本书同样写了七大人生命题,金钱观,名声观,胜负观,感情观,生命观,无常观,终极观,为读者传道授业解惑,一瓢一勺一碗,皆为生命,及时行乐,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那些过程的好时光,经历亲尝,皆为玩耍,不争不抢,留时间给好玩好看的人,无常是常,尽身体与自己的人力,去解决金钱与终极的问题。冯唐的文字,从古到今生长起来,有韧性,耐咀嚼,以今喻古,古今相结,浓情蜜意,意乱情迷,又世风目下,俗不可耐起来,矛盾相悖的冲突感,使文字立体,有了生命力,读着读着,人生的况味也就浮现出来,某些时侯,又有了“五四一代”周作人的散文况味了,但他的文字新,又腥,有趣,有血肉,有囊,有活力,变着花样在玩,再读读,再看看,又有不同的感觉出来。我想,这就是博古通今后,冯唐“文章千古事”的追求,用文字来打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