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吉檀迦利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吉檀迦利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15 00:39: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吉檀迦利的读后感大全

  《吉檀迦利》是一本由[印度] 泰戈尔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吉檀迦利》读后感(一):《吉檀迦利》

  平静的日子里需要泰戈尔的诗歌,我想,等我到海上的时候,会更容易去理解诗里面的意境。

  最早的时候,还是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接触到泰戈尔,再后来就是那句每个青春期都熟知的最遥远的距离。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泰戈尔的气质跟印度有些不搭,但正是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那些美好的诗意。

  ‘ 在清晓的密语中,我们约定了同去泛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这无目的无终止的遨游。

  在无边的海洋上,在你静听的微笑中,我的歌唱抑扬成调,像海波一般的自由,不受字句的束缚。

  时间还没有到吗?你还有工作要做吗?看罢,暮色已经笼罩海岸,苍茫里海鸟已群飞归巢。

  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开链索,这只船会像落日的余光,消融在黑夜之中呢? “

  其中特别喜欢这首诗,我读的这本刚好是冰心翻译的,觉得这种平静的意境真的是太美了。

  《吉檀迦利》读后感(二):沙中窥宇宙,花中见苍穹

  2019.12.31,今年读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买kindle oasis后读的第一本,于去逛街的公交上开始并读完。叶芝和纪德强推,亚洲首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集之一《吉檀迦利》(另一部是《飞鸟集》),共103首,译者是我校萧兴政老师。泰戈尔在此诗化自身为一个饱受现实与精神困境的诗人, 在与心中的神的对话中倾诉了关于人生智慧的种种疑惑,并以极大的荣耀赞诵神,最终全篇以死亡作结,不同于《斐多》中苏格拉底的理性慷慨,泰戈尔所指谓的是一种古老印度精神的生死观,有点类似尼采的永恒轮回说,在生之中,诗人将一切人的苦难重担置于自己肩上而仍旧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博爱。在死中诗人得到了心灵的安宁,依旧是出于信仰。全诗在具象事物中一窥众生和宇宙, 倾诉了诗人的孤独、挣扎 、期望、爱和信仰,可称得上是印度文学的巅峰之作。这玩意比手机爽

  《吉檀迦利》读后感(三):诗歌信仰的危机

  2020/4/24-2020/7/11

  泰戈尔的诺贝尔获奖作品,云南人民出版社这一版,书后附了写作背景和作者的长篇介绍。读完回过头去看的时候又是不同的感动,那种强烈的爱与深沉的宗教感遍布全书。

  英美新批评这一派,瑞恰慈提出诗歌信仰的危机,诗歌是一种“伪陈述”,其是否被接受完全取决于它在我们情感与态度上发生的效用。而关于上帝,宇宙,人性,心灵与心灵之关系,灵魂和它的等级与命运,这些支撑我们精神的“伪陈述”变成了一些真挚诚实而又自由的头脑绝对不能相信的东西。我们的诗歌软绵绵,轻飘飘,从头到尾一个人的吃喝情爱,现实而渺小。对于远大大多数人不去想或持鄙薄态度。

  上帝死了,关于神的都是虚妄。

  微小与博大,某种意义上并非悖论,拈花微笑,宇宙洪荒,一个诗人,一个有力量的诗人,能够写出给人心灵带来震撼的诗歌的人。他应该具有宇宙意识,首先是宇宙再从宇宙中回来。

  泰戈尔与叶芝有不少的接触,叶芝的诗歌大体上还是偏浪漫主义的路子。英美新批评派反浪漫主义,提倡宗感、节制、智慧,以我不成熟的观点看,一定程度上也是信仰危机产生的助力。

  泰戈尔自己说“真正的文学是对生命的真诚,而不仅仅是词藻”,然而他的诗又确然美丽。我总说雨后的空气,是冬天打开一罐凝固的蜂蜜,而泰戈尔说:“这朦胧的馨香使我渴望的心痛,我觉得这似乎是夏天热切的气息在寻求圆满”,你看,感觉的融通,这几个词,我渺小的欣喜就冲上云霄。

  从四月读到如今,伟大文学作品中文字的力量,在诗歌这种凝练文体中表现尤甚,在影响的焦虑中,时时警告自己,文字书写的负箧曳屣。

  秦言

  于南南南方

  2020/7/11 早

  《吉檀迦利》读后感(四):你是天空,你也是鸟巢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心怀美好,有点舍不得打开。不知道这是我的第几本《吉檀迦利》了。

  从第一次读《吉檀迦利》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这十多年里,无论走到哪里,这本书总是带在身边,因为即便时光飞逝,它带来的美好和震撼将永久在心间驻留,而且越是上了年纪,越是能对诗人那种虔诚圣洁的爱充满向往,在诗人的心中,爱是永恒的主题,正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一样,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读一读泰戈尔……你的心已经多久没有经历感动了?你有多久没有热泪盈眶了?你有多久没有涉足最深的内殿?去和你的爱人相会?

去离你自己最近的地方,旅途最长;弹奏至纯的曲调,需要最繁琐的练习。旅人要敲遍异乡人的门,才能最后来到自家的门前。人要在异域四处漂泊,才能最终到达最深的内殿。

  当我重新打开这本新版的《吉檀迦利》,眼泪再次充满我的眶,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就像和一个老朋友见面。泰戈尔是我认识了许多年的老朋友,他是人类的儿童,是孩子的天使,因为我认为能写这般优美诗歌的人,内心是善良和天真的,这是泰戈尔高超艺术的体现,更是诗人心灵至善至美的体现。

  在我读过的许许多多情诗里,唯独泰戈尔带给我的感动最深。

  这是一本宗教抒情诗,诗人有时候称他笔下的神为“主人”,有时候是“朋友”,有时候是“父亲”,有时候是“情人“,更多的时候,诗人直接以“你”来称呼,“你是天空,你也是鸟巢……”“你走下王座,站在我小屋门前……”可以说诗人笔下的各种形象正是爱的对象,是诗人对所有人的爱。在印度的的神学中,追求的是梵我合一的精神境界,而诗人笔下的神则更接近普通人,是那种对一切芸芸众生都一视同仁的博爱,在泰戈尔的赞美、祈祷和炽热的虔诚里,一切都融化成最甜蜜的谐音“我需要爱,只需要爱”。

  这本新版的《吉檀迦利》是由萧兴政翻译的,他的译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读起来有一种别样的精致,我很喜欢这本新书,不仅仅是因为它丰富了《吉檀迦利》的译本,还在于它以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泰戈尔,让我们重新经历了感动……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了诗的永恒含义。

  我想,仅仅是这点,这本书就拥有了意义。

  《吉檀迦利》读后感(五):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哲思,精美的图片

  泰戈尔凭借《吉檀迦利》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亚洲人。他的得奖评语是这样的:“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是的,泰戈尔的大多数诗歌都写得很优美,充满浪漫主义精神。这部《吉檀迦利》就是如此,其中很多篇目都可以看作写给情人的诗。另外,“吉檀迦利”在印度语言中是“献诗”的意思。印度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宗教,有写颂诗的传统,古代印度就有著名的《薄伽梵歌》(可以直译为“神颂”)。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就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这部诗集可以看作诗人写给神灵的诗。

  泰戈尔是一个很有思想深度的诗人,他不但写了大量的诗歌、剧本、小说等文学作品,还著有宗教著作《人的宗教》、思想著作《民族主义》等,《吉檀迦利》包含着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尤其是对人的关心、人神关系的思考。泰戈尔的诗歌,受一系列神秘主义作品和作家——比如《往世书》的作者毗耶娑、《奥义书》、15世纪的神秘主义者与诗人卡比尔——的影响,充满神秘主义气息。《吉檀迦利》尤其能体现这一特点。

  诗人思索人神关系,歌唱人的生命力,歌唱现实生活的悲苦喜乐。诗人鞭挞权势,歌颂善良,歌颂爱情,还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种姓等级思想,把自己的目光和关注投到了印度的底层人民身上,他怜悯这些“最贫困、最低贱、最迷惘的人”。

  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和英语写作,这本《吉檀迦利》就是先用孟加拉语写成,再翻译成英语的,而且有有所增补。我曾藏有一本印度出版的《吉檀迦利》手稿,单数页是英语,双数页是孟加拉语,一册在手,翻起来感觉很舒服。现在已经送给表姐家的小朋友了。

  跟之前的冰心译本相比,萧兴政的译本在注重诗歌语言美的同时,还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可以说,这个译本兼顾了诗歌的美感与语言的准确性,是一个不错的译本。而且,编者还根据诗歌的意境,配了一百幅精美的插图,为本书增色不少。

  我们可以把《吉檀迦利》看作泛神论的作品。泰戈尔虽然对现实生活有诸多不满,但是他相信,人的欢乐、悲伤、幸福、痛苦等情感都与神有联系,而且,个人可以在神的赐福中得到永生。

  所以,我推荐朋友们读读《吉檀迦利》,读读这个译本吧。

  《吉檀迦利》读后感(六):读书也是阅读自己,难得好书,难得知己!

  适逢群中书友推荐新书《吉檀迦利》,简以书评,书友竟然慷慨赠书,盛情难却,便也收下。 人到四十,内心开始种下学习分享与接纳的种子,书友的这份情怀也让我更加的珍惜。 不几日收到此书,今晨,打开赏阅,新时代的简约精美之风映入心田。两本书摆在一起,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时代感。非常喜欢这两本书,每一本都有各自的美好,就像每个人一样都有各自的才能。 新书中有对泰戈尔生平的详细介绍,其中涉及他的童年经历,诗歌创作背景,个人婚姻,理想与良知等等。我本人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对此非常感兴趣,从书中的介绍来看,童年泰戈尔就像一颗即将萌发种子,在适合的环境中被滋养,这也注定他成年后,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战争与炮火的洗礼,也必将取得非凡成绩。 《吉檀迦利》诗集内容超越了诗歌普遍意义个人爱恨情仇范畴的表达,更多传递对普世之爱,宇宙之道践行的热情。泰戈尔虽然身处乱世,但是诗文中没有批判的情愫,想必他必定深因,怨恨激发敌对之道。由此,品味出泰戈尔一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入世,在踏实的生活实践着理想,他的事迹经历让我们见识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活出了高贵的人性。 诗篇在平实、细腻、温暖的柔情中,传递他对世间的关爱与仁慈,对理想实践的坚韧,对个人使命的笃行。诗文内涵极富洞见与启迪性,阅读此诗集仿佛在欣赏一幕幕,个人与内在之神对话的精彩戏剧。 时下,人类处在集体焦虑的时代。人类要么在物质欲望的追寻中,变得迷失与空虚;或者因为贪婪精神与灵性的果实,变得神神叨叨。 “神在哪里?”当我们在外面苦苦追寻,因找不到神圣的大门,而变得集体焦虑时,《吉檀迦利》给了每位读者一个这样的启迪。原来,每个人可以在内心深处找到,并推开那神圣大门。泰戈尔的诗,是写给知己的人,读《吉檀迦利》也是读自己内心之神的旅程。

  新书整体设计编排,简约、精美,实乃用心制作的良品,好书值得收藏,并常读常新。另外,插画作者极力用现实物质世界的精美画面,传递泰戈尔对话精神世界的情景,实属难能可贵!

  本书最后面,有一首泰戈尔临终前的诗篇,这是我未曾欣赏过的,此次阅读,内心感动涟涟。

  我的前方是和平的海, 舵手,开船吧, 现在你是我的日常伙伴, 把我抱到你的膝上吧。 在我们通往无限的旅途中, 北极星独自闪现。 自由的赐予者, 给我自由吧。 愿你的宽恕和慈爱 成为我行程的永恒资良, 愿凡俗的瓜葛了断, 愿广阔的宇宙拥抱我, 带着一颗勇敢的心, 愿我认识那伟大的不可知。

  《吉檀迦利》读后感(七):摘抄

  《吉檀迦利》

  .14

  我必须撑船启航了。时光都在岸边拖延消磨殆尽了——不堪回首的我啊!

  花谢时春也离去。如今落红遍地,我却依旧徘徊未前。

  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河岸的荫滩上黄叶开始飘落。

  你守候的是寂寥的虚无!你不觉得有一阵惊喜和对岸遥远的歌声从天空中飘然而下吗?

  .26

  天气变幻不定,盛夏的雨季,在路旁等候探望,是我的快乐。

  .46

  百天已过,黑夜笼罩着大地。是我到河边取水的时候了。

  晚空凭着水的凄音流露着期望。呵,它召唤我走到暮色中来。野路上无人行走,风起了,波浪在河里翻腾。

  我不知是否应回家去。我不知我会遇见何人。浅滩的小船上有个不相识的人正弹着琵琶。

  .56

  我知道这时刻将要来到,当眼中的万物渐渐消失,生命含泪向我道别,把最后的幕帘拉过我的眼前挡住我的视线。

  但是星辰仍在夜空中守望,晨曦仍然升起,时间像汹涌的波涛,饱含着欢乐与哀伤。

  当我想到我生命的终点,时间的护栏便破裂了。在死的光明中,我看见了你的世界和世界里弃置的珍宝。最低的座位是极其珍贵的,最小的生物也是世间罕见的。

  我未得到和我已经得到的东西——让它们随风而去吧。只让我真正地拥有那些我所看不起和看不到的东西。

  .80

  我如同麝鹿一般在林荫中奔走,为着自己的香气而兴奋得发狂。

  不寻常的夜晚是五月正中的夜晚,使人沉醉的清风是南国的清风。

  我迷了路,我到处游荡,我追索那得不到的事物,我得到我所未追索的事物。

  我自己的希望的形象从我心里面走出来,跳起了舞来。

  这闪着光的形象飞逝而去。

  我想把它紧追到,它避开了又引着我飞走下去。

  我追索那得不到的事物,我得到我所未追索到的事物。

  《飞鸟集》

  .177

  夏天的飞鸟,飞到了我窗前歌唱,又飞走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什么可唱,仅仅叹息一声,在那里飞落。

  .179

  有一回,我们梦见人们都是不相识的。

  我们醒了,却清楚我们原来是相亲相爱的。

  .182

  你见不到你自己,你所见到的不过是你的影子。

  .194

  我们就像海鸥与波涛相遇似地,遇见了,靠近了。瞬间海鸥飞去,波涛流开,我们也分别了。

  .204

  生如夏花之炫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门外想做好人的,敲着门;那爱人的,看见门敞开着。

  在死的时候,众多九九归一;在生的时候,一化为众多。/神死了的时候,宗教便将不再四分五裂。

  .231

  思想从我的心上掠过,像一群野鸭飞过天空。

  我听见它们展翅之声了。

  .245

  我为荣誉而感到惭愧,因为我暗地里梦想它。

  .254

  在心的天空里,那相隔的距离显得更遥远了。

  .284

  “我永远相信你的爱。”让这句话作为我最后的话。

  《吉檀迦利》读后感(八):很可能,这是目前涌现出的最权威的译本

  译者萧兴政在译序中就谈到了此前一度被公认为经典的冰心译本。而且难得的,在序言最后,他谦虚地说自己的译文仍不免有疏漏之处,还请读者不吝指正。那么,作为一部中英对照的,附精美插图的硬精装图书。我依旧照习惯选取了20首诗,来一一品读。

  第一首: Endless,冰心翻译为“你已使我永生。”永生是容易造成歧义的。永在的金刚石,也是永生。但它不存在更新换代。萧译“你已使我绵延无尽。”这个词就更好,有流动性,富于生机。 Vessel,原本是器皿之意。冰译“杯儿”有一种纸的质地,萧译作“陶杯”,是比较准确的。

  第二首: Harsh and dissonant,冰心创造性地化为“凝涩与矛盾”,非常高明;萧译为“烦躁和苦痛”,苦痛有了,烦躁从何说起?冰心略胜一筹。

  第三首: Stony obstacles,这里应该是明确无误的。萧译“冷漠的阻碍”,冰译“阻碍的岩石”,令人莫名其妙。萧译胜出。

  第四首: Life of my life,冰译“生命的生命”给不知晓原文的人更多陌生感;萧译“我生命中的生命”就比较传神,内心圣殿深处,也比冰心的心宫深处来得淋漓痛快。

  第五首: Minstrelsy,本义为吟唱,冰心译为“弹唱”,不够准确。

  第六首: 萧译“不知不觉中”,语感略胜冰译“警觉之先”。

  第七首: 冰译“虚荣羞死”太呆板;萧译“羞惭地退去”比较雅正。Sit down译为坐在,冰心想当然地译为“拜倒”。

  第八首: 从语义上结尾的冰译“毫无好处”,比萧译“徒劳无功”更准确。

  第九首: 语义为“他的手中”,冰译“那双手”过于随意了。

  第十首: 只是语序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十一首: 语义为“颂唱和念珠”,萧译很准确,也无甚难度;冰译“礼赞的数珠”不知是何缘故。 Creation意为“创造”,冰译“把创造的锁链戴起”,非常细心;萧译“把造物的锁链戴起”,这里应该是粗心的缘故。

  第十二首: Intricate 冰译“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完全是信口开河;萧译“需要最繁琐的练习”,把这个词的“复杂”面向呈现出来了。Outer冰译“人要到外面到处飘流”文意上是对的,没话讲,萧译“人要在异域四处漂泊”显得更美,更深刻。

  第十三首: 冰译“时间还没有到来”,死板了;萧译“歌唱的时刻还未到来”更雅正。

  第十四首: 萧译“单纯而伟大的赐予”很准确;冰译“自动的、简单伟大的”不知从何说起。萧译“拖延”,冰译“挨延”,今天来看,后者不够好;goal萧译“目标”,也比冰译“路向”更准确。

  第十五首: Break out 萧译“爆发出曲调”文义上没错,太呆板;冰译“放出歌声”更雅正。

  第十六首: 萧译“我听闻了许多,大开了眼界”做到了节制;冰译显得狗尾续貂了。

  第十七首: Heedless冰译“人们责备我,说我不理会人”;萧译“人们责备我,说我冒失无礼”。看上去差别不大,都说得通。

  第十八首,第十九首: 无明显出入,两者皆可。

  第二十首: Unheeded萧译“花儿一直无人理睬”很准确;冰译“花儿我也没有去理睬”。不到位。

  综合来看,按照这个概率,萧译的完成度是相当高的。不出意外,这个译本将会取代冰心,成为目前市面上也许不是最好,但还算更值得选取的译本。

  (朋友约稿)

  2019.12.17 李因

  《吉檀迦利》读后感(九):荒废殿宇里的神,永无人再去朝拜
神坛中供奉着,他梦寐以求的独处

  第一次读《吉檀迦利》,翻阅的是冰心先生的译本,由于当时我对古印度宗教及泰戈尔的生平事迹不甚了解,所以阅读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共鸣。再次读萧兴政老师的译本时,流畅自如的翻译、马克·麦金尼斯画的精美插画、加上文末对泰戈尔生平事迹的补充,使我的阅读兴趣提升了不少。

  103幅插画对应每首诗歌的主题而创作,精美、细腻,赠送的书签上的图案也是插画上面的。书的排版很清爽,左边是插画加英文,右边是中文翻译。

  103首诗歌中,意象的选用、情感的表达,让我感受到了诗人从印度古诗里传承下来的的虔诚、灵秘、善感与热烈,其中融合了他从西方文化中学到的人性论与人道主义思想,以及他在个人经历中所感受到爱、孤独、彷徨与挣扎。

泰尔戈的生平经历

  不论这本抒情献诗集,所献的对象是道、涅槃、梵等神格化的终极之源,还是诗人内在神性化的自我,抑或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对象(如《画与歌》中的《拉杜之爱》是献给卡丹巴丽的),都不影响其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对生命的真诚:生存、拥有、失去,爱过、痛过、活过。

  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宗教信仰的原因,所以对于前面章节中描写的诗人对人神结合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对神的思念、渴慕与歌颂,不太能够感同身受,因而无法像叶芝那样为之泪下。真正打动我的,是其中数篇关于时间流逝与歌颂死亡的诗篇。

  诗人渴望通过死亡获得永生,真正达到人与神合一的境界,这让我想到了庄子对待死亡的态度:“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以广大天地为我的棺材,以日月星辰作为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就是送我的礼物。这种“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与泰戈尔渴望达到的“人神合一”不谋而合。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那么如果已知“ 死”,人是不是更能明白如何“生”?

  摘录了几段喜欢的:

  “用我的声名围困的那个人在地牢中哭泣。我时刻不停地筑起围墙;当这道围墙一天天拔地而起时,在黑影中,我再也见不到真我。我以这道高墙为荣,把它抹上沙土,唯恐在这声名上还留下一丝裂缝;只因我耗尽所有苦心,我再也见不到真我。”

  “日夜使我纷乱的种种欲念,本质上都是虚假和空洞。”

  “许多懒散的日子,我痛惜光阴虚度。但光阴绝不会虚度,我的上主。你手中掌管着我生命的分秒。”

  “就这样光阴消逝,我把时间给了每位牢骚满腹向我索取它的人,直到最后,你的神坛空空,没有任何祭品。”

  “许多节庆日子,你都在沉寂中度过,荒废殿宇里的神啊。许多朝拜之夜在灯火未燃中逝去。”

  “人们从诗人的字里行间随心取意;但诗句的终极意义指向你。”

  读者从诗人的字里行间含英咀华,只因诗句的意义最终指向他们各自的心灵。每一位虔诚阅读这本诗集的人,都是在用自己梦寐以求的独处时光,供奉着心里那尊荒废殿宇里的神……

  《吉檀迦利》读后感(十):“我知道一见到你,那快乐时光就会骤然而至”

  1、

  多年以前看一部电影。是在战争时期,眼前世界已经沦为一片废墟。废墟上,兵荒马乱之中遗弃的一架钢琴上,钢琴家面色平静,弹奏出一段凄婉的旋律。纳粹因为乐声心有所动,最终对这个手无寸铁的人收回毒手。

  这个片段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想那时钢琴家弹奏的音乐就是诗。在最黑暗最动荡的环境中,诗凸显了它深远的内涵和意义。

  无论流动、凝固、有形、无形、缤纷,还是黑白。褪去种类繁多的形式,世间万般艺术或许都可以被称作诗,是诗不同形式的示现。诗是一个人神性的体现。是一个人最为纯粹透彻的部分。诗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如同一种和宇宙接通的密码,如果你能无限趋近于那个自由的状态,最终便能跟诗人对话,心灵获得安慰。

  而并非经人之手才能被称为是艺术,更为纯粹的艺术事实上是经自然之手,自然创造的万物都能被称为诗,一片叶子,一只昆虫,一束阳光,一朵云。

  人如何能够无限趋近于那个神性的状态?有的人生来如此,有的人经历万般劫数,而有的人终生不遇,始终被黑暗笼罩。

  西藏有句古谚,如婴儿的眼睛看墙上壁画。婴儿的眼睛尚未被世俗尘染,是一种极致的纯真,极致的洁净。婴儿的眼中,万事万物没有分别,一切如其所示。

  泰戈尔的这句诗说明了这种状态,“我当时不知道它离我那么近,而且是我的,不知道这完美的馨香已在我自己的深心怒放。”在生命的最初,人的心识其实已经是一种圆满境界。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被世俗习染,逐渐衍生出来的贪、嗔、痴念最终又让人迷惘和矛盾,变得充满缺陷。最终人又需要经过漫长的跋涉才能重新找回平静。一生费尽周折,不过是为了回归。重新回到生命最初那样一种纯澈本然的状态。

  2、

  1913年,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突然之间闯入西方视野的瞬间,这个留着浓密须发的男子很快就被人认为是古老东方哲学和智慧的化身。仿佛一位圣哲从天而降。

  但有趣的是,泰戈尔的诗又似乎稍微有些脱离人们对东方圣人的想象。因为他并非属于终日在床榻静坐冥想的那种智慧化身,他充满神性和哲思的句子中,同时蕴藏炽烈浓郁的情感。如同一股奔突的暖流在体内剧烈涌动。有时甚至感觉,似乎只有一位处在热恋中的男子才能写出这样情意丰沛的诗句。

  在书的附录中有句话可以解释这一点,“他尊《奥义书》为印度哲学的最高成就。但他发现,在回答人类灵魂复杂的渴望方面,它不够完善。它太强调智慧,没有充分用爱和奉献的方式达到真谛。”所以,泰戈尔的方式是“下驾到尘土飞扬的土地。”用充沛的情意拥抱世界,从世俗中实现求道。

  这让我不由地想到出走的悉达多太子。当他意识到眼前一切繁荣富贵都不过是一种幻象时,毅然选择从黄金珠宝堆叠而成的宫殿逃逸。深入民间,寻找真相。所以他写:

“那穿着王子般的衣袍,挂着珠宝项链的孩子,在玩耍中失去一切快乐;衣着羁绊他的每一步。唯恐衣饰受损,染上尘土,他不敢走进这世界,甚至寸步不敢移动。母亲,如果你用盛装艳服的束缚,使人远离大地健康的尘土,夺去一个人进入普通人生命盛大集会的权利,这是徒劳无功的。”

  当然,在这种取与舍中,泰戈尔像世间任何凡俗的人一样,都面临这样的一种矛盾。他无法轻易出离世俗,轻松超越物质的绑缚。所以他写:

“我确知你身上有无价之宝,而且你是我的至交,可我不忍心清除我满屋的廉价之物。我身上披着尘土和死亡之衣;我痛恨它,却又用爱拥抱它。”

  在这些情意丰沛的诗句中,能看到泰戈尔始终处在一种清醒的思省状态中。他把自己身在尘世一切的渴求,疑问,焦灼,羞愧,恐惧,喜悦……一切的情绪,化作祈祷,跟超越众生的神进行虔诚而坦诚的交流。与神对话。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在跟自己那个尘俗覆盖之下纯粹而洁净的灵魂在对话。是一种不断接近真性本然的尝试和努力。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生命中什么是假什么是真?何处才是我们灵魂真正的归宿?而这些疑问是否因为赤诚的膜拜,就能得到神的现成答案?显然不是。世界上没有一种真理是通过各种单纯的教法理论就能深入心灵。泰戈尔的领悟是,打开感觉之门,完全融入自然,深入世间,去体会和实践,从生活周遭万事万物身上获得神性的启示。

“去离你自己最近的地方,旅途最长;弹奏至纯的曲调,需要最繁琐的练习。旅人要敲遍异乡人的门,才能最后来到自家的门前;人要在异域四处漂泊,才能最终到达最深的内殿。我必先放眼四方,然后才能合上双眼说,原来你在这里啊!”

  3、

  诗人叶芝曾写:“我们打仗,挣钱,用政治填满我们的头脑,全是些乏味的事情,而泰戈尔,跟印度文明一样,满足于发现灵魂,把自己交给自发性。”

  当物质世界越来越乌烟瘴气,越来越动荡不安,人类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越来越痛苦,焦虑,似乎唯有不断地趋向于精神,才是唯一的良药,唯一的救赎。否则,这趟生的旅途,无异于一场苦刑。

“见不到你的脸孔,我的心既不知道你的安宁,也得不到歇息,我的劳作就变成无边苦力之海的无尽苦力。”

  泰戈尔从小生活在一个崇尚智慧与灵性的国度。在这里,人们视精神的圆满为生命第一要义。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从一切事物身上发现深远的内涵,似乎成为了一种本能。无论清晨一场雨的降临,一个小孩睡梦中的微笑,一阵悦耳的鸟鸣,还是一颗夜空中闪烁着光芒的星星。面对它们的任何时刻都无比珍贵,对泰戈尔来说都是一种神性的示现。一直觉得灵性和智慧才能真正让一个人自由。因为对他来说,世间再没有任何会对他构成局限,他与万物接通。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生命的馈赠。

  佛教里面有一个词语叫做“究竟”。究竟代表的是一种圆满,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而《吉檀迦利》体现的就是泰戈尔的一种圆满究竟的智慧。到这个时候,一切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分别,连同死亡也只是一个睡梦,一种平静和回归。一朵花一片叶一粒沙里面就蕴含了一个宇宙。水流千遍归入海,一段生命,也只是如电如露的一个梦幻刹那。

  103首诗是一个从绚烂归于宁静的过程。很喜欢这个新的版本,里面附带很多充满寓意的插图。如作者所说,这些插画并非只是一种文字的简单注解,而是来源于诗句本身对自己的启发。我想我们都一样,在面对这样一些句子的时候,内心沉睡的一部分被悄然唤醒。那是我们最为接近自己的时刻。

“让他出现在我眼前,像所有最初的光和形。让他的一瞥带给我觉醒的灵魂第一次喜悦的战栗。让我向自我的回归、即刻成为向他的皈依。”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拾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