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驴皮记》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驴皮记》读后感锦集

2021-02-22 04:53: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驴皮记》读后感锦集

  《驴皮记》是一本由[法] 巴尔扎克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驴皮记》读后感(一):驴皮背后的人生

  巴尔扎克是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驴皮记》是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哲理小说。一开始对书名有点疑惑,这驴皮究竟是指什么,看到封面写到“人的欲望就像一张驴皮,欲望越多,生命越少”,有点释然,原来作者是用一张驴皮来比喻人的欲望。看完了这本书,感到作者的文字中透露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不仅揭示了生命的矛盾,并把他的生活经验和哲理思考囊括其中。 《驴皮记》写于1831年,描写的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才是一切,有的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换取金钱。人类因为他的两种本能的行为而自行衰萎,这两种本能汲干了他生命的源泉,那便是欲和能。小说主人公拉法埃尔·瓦朗坦在第一个愿望得到满足时,面对刚刚获得的一笔巨额遗产,他所感受到的并不是金钱带来的快乐,而是对生命减少的恐惧,因为他看到驴皮已经明显的缩小了一圈,意味着他的寿命也相应的缩短。之后,死亡的威胁使他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尚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若想追求某种大的快乐,满足某种强烈的欲望,则无疑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金钱观的冲击。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金钱权利充斥的社会里,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人,他们不断追求金钱,一直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可他们不知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有钱并不代表幸福。因为有钱虽然可以买到华丽的衣服,却买不到美丽的心灵;虽然可以买到豪华的别墅,却买不到家的温馨;虽然可以买到昂贵的药品,却买不到身体的健康;虽然可以买到最甜的糖果,却买不到的最甜蜜的幸福。 《驴皮记》带给我们的思考依然很多,真正快乐的生活,是内心的满足,身心上的愉悦。淡泊名利,控制自己的欲望,生活简简单单才是真。

  《驴皮记》读后感(二):知足

  不同年级读同样的一本书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或许是因为人生的经历的增长变化,人生阅历的增加会让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发生一些改变,所以有时我会回过头去读一些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比如童话、绘本故事,像我这样的年纪虽然不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范畴但是当阅读到一些东西时我想我儿时的感悟与现在是天壤之别。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就是我最近看的一本这样的书籍,这个书我给予的定义是初中文本,应该是初中看的一本书籍,当时当我这把年纪去阅读这个经典的故事时,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感悟人生的得与失,感悟人生的选择与纠结,这或许在初中的年纪还未能品味到的一种感悟。

  巴尔扎克是我们非常熟知的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他一生创作甚丰,代表作有《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高利贷者》等作品都搬上了我们的课文教材和课外必读科目。读巴尔扎克的作品确实能感受到他的现代派的作风,他塑造的故事形象都代表人中人性的一种面貌,而这《驴皮记》也是一样,故事讲述了一个古董商给了一位贵族出身的青年瓦伦丹破一张神奇的驴皮,驴皮能实现他任何愿望,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寿命也随之缩短。这也是超现实的一种故事,任何东西都不是无限制的,不管什么都是一样的,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这位主人翁就惨了,从此他惟恐驴皮继续缩小,因而有福不能享,有心爱的姑娘不能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末日来临,失去原来想要的状态。这个故事的感悟也如同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所阐述的:“人类的各种大快乐,都是有许多障碍的,这倒不是在他的零星享受方面,而是在他的整个生活方式上。”这种生活方式“给人类造成一种戏剧性的生活,以促使人过度地、迅速地消耗自己的精力”。它揭示出意念、思想是人最大的敌人,而少思少虑是长寿的秘诀,《驴皮记》代表的寓意之一正是“知足者长寿”。“知足”是当下人多少人难以做到的一件事,所以读了这样现实主义派作家的故事,对照生活,很能感悟生活的本质,但是如何生活却要靠自己的选择,希望自己能无悔。

  《驴皮记》读后感(三):欲之无尽命却有终

  巴尔扎克笔下的奢华是什么样子呢,大概大师就是一些普通的草垫椅子就可以轻轻松松表现出来自己需要的境界。   被金币磨破的绿毯,奢华的盛宴,只要你有这样一块驴皮,你的欲望,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 。   这块神奇的驴皮也是一样属性的,它给你希望,让你知道什么是随心所欲,慢慢的就养大了你的胃口,你享受着得到的感觉,也增强了对得不到的不满。太偏执太强烈的贪欲不会让我们得到,只会使我们失去。   驴皮给我们实现本来离成功久远的梦想,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我们的神话故事里有一个上古神兽,名叫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这样子的神物,名之为饕餮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这贪欲了吧!   如同在这书中振聋发聩的那一句话,如此的诱人和蛊惑人心。   “你要长寿么?那么你就该清心寡欲,这就就能免去一切痛苦,忧愁,避开一切呕心沥血的搏斗和失败的苦恼,然而你的生活也就无所谓欢乐,无所谓幸福,你想快乐吗?你有欲望吗?那么就以你的生命为代价去争取吧!”   愿望达成,驴皮也变小,随之而来的是寿命减少。   这样的驴皮,是多么神奇,即使是这样的幸运,也一样要面对着取舍。神奇的不是驴皮,是人心里的贪欲。高尔基说,不满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是贪婪也是我们失去的开始,就好像那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样,越来越想要得到的时候一切就变成了另一个怪圈。   即便绿毯被磨坏了又怎么样呢?   那围绕着灯红酒绿的,密密地围在桌旁,殿内四周的人群,完全不会在意这奢华是不是已经被损坏了,即使这绿毯已经给金币磨破了又怎么样呢?反正左右来到这里不过是来来寻找财富和奢侈,就算是终至倾家荡产的赌客,一样会选择对这样的简陋设备毫不在意。   或许他们还会大声,我们来找的不过是这奢华中与众不同的格调和乐子。   当一个人慢慢在金钱里迷失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类了。   但是他却会自我标榜,说金钱的高尚。一如巴翁所言:人类这种完全相反的现象,可以说,凡是人的精神对它自身起了强烈的反作用时,便随处可见。   欲之无尽命却有终,愿你我善待那块驴皮,也护好自己的本真。         

  《驴皮记》读后感(四):欲望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他笔下的葛朗台成为了吝啬鬼的代名词,而他在1831出版的《驴皮记》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哲理小说,而这部小说不但让他声名大振,而且和他后来的经历惊人地相同。

  故事讲述了贵族青年拉法埃尔在走投无路时,想用仅剩的钱在赌场放手一搏却输得倾家荡产,想要自杀的时候,意外从古董商人那里得到了一块能实现任何愿望的驴皮,他的意愿将会确确实实地得到满足,但须用生命来作代价。这张驴皮就象征他寿命的限度,它将按照拉法埃尔希望的强度和数目的大小而收缩,从最轻微的到最强烈的希望,都毫厘不爽。通过驴皮,拉法埃尔坐拥无数金钱,也终于娶到了心爱的姑娘,可是他却不敢再有任何欲望,甚至无法去爱,只能惶恐地等待死亡。

  生命里有两种悲剧,一是得不到任何的悲剧,一是得到一切后的悲剧。这两种悲剧,拉法埃尔都经历过了。得到驴皮前,他一无所有,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他心爱的馥多拉对他弃之敝履,只因他身无分文;得到驴皮后,他拥有了一切,却天天担心死亡的降临。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张驴皮,你是否会接受?你会想许下怎样的愿望?有人会说,我只许愿一次,以后就再也不许愿不就行了?可是欲望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很多事情并不会受你自己的控制,你以为你能驾驭黑暗,浅尝辄止,但是事实上,只要你选错了道路,就不可能停下或者回头。

  其实会受拉法埃尔的一生,他在得到驴皮前真的一无所有么?他有健康的身体,有才华,还有一个爱他的姑娘——波琳,她在他一文不名的时候依然毫无保留地爱着他,把画扇子赚来的前补贴他,让他能维持他的体面。拉法埃尔曾向驴皮许愿让波琳爱上自己,可是驴皮纹丝不动,是啊,已经实现的愿望驴皮又怎会再实现一次呢?

  人生在世,总会有无穷的欲望,比起去想方设法的获得,不如想想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珍惜已经有的一切。

  《驴皮记》读后感(五):瞧我们真在变成一头驴

  我深刻的思考了一下,本来是一个人,确慢慢的变成了那一种满是欲望的驴,到底是生活的现实是如此,还是本性如此,墙上挂着的驴皮,是一张狐皮大小还是人本身的欲望很小,大概是借指吧,只是这个欲望满足过吗?总是想着去占有,去占有这一切,当我在《驴皮记》里,读到金钱、欲望、爱情、死亡时,当我读到所有的这一切纠葛在一起,变成一张巨大的缚在人身上的难以挣脱的网时,我惊讶至极。巴尔扎克确实是一个天才!他在180年前就写下了一个如此伟大的预言!巴尔扎克他经历了十年艰苦奋斗,尝尽了人生的辛酸,深刻地体验了金钱的威力和贫穷的痛苦。他从自已的切身感受中,得出了这样一条痛苦的结论: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尚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若想追求某种大的快乐,满足某种强烈的欲望,则无疑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想,正如他在《驴皮记》中说:“对于某些生不逢时的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天堂即是地狱。可能我们这些也是在地狱和天堂之间吧,只是我的生活在地狱,没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自己喜欢的环境和小说的主人公拉法埃尔·瓦朗坦,就是人的欲望和生命的这种精神矛盾的化身,他是一个痛苦的挣扎着的灵魂。他不幸身无分文而又不安与贫困。他曾经在治学和思考中耗尽心血,一心想凭借才能取得财富和荣誉,然而这种努力几乎保证不了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他继而接受拉斯提尼的指引,到上流社会去闯江山,指望娶一个有钱的贵妇,结果受到无情的嘲弄。他日夜受着欲望的煎熬,欲望因得不到满足而变得更加疯狂。他在失去一切之后,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想在纵欲中了此残生。所以,当古董商告诉他,这张嵌有灵符的驴皮可以满足他的一切愿望,只是每实现一个愿望,驴皮就会缩小一圈,意味着生命也随之缩短时,他毫不犹豫地抓过驴皮,嚷道:“我就喜欢过非同寻常的生活。”既然他已打算投身塞纳河,又怎会畏惧以生命去换取欲望的满足呢?我也有这欲望啊,只是生活的一种种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让人不能挣脱是情欲、修养心灵,还提倡一种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呢?似乎如此,其实不然。在这生活中,真正让人产生深刻印象的,究竟是死的恐怖,还是那种行尸走肉式的生活的痛苦呢?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作者不打算代替读者作判断,他只是将矛盾摆出来:要么为长寿扼杀激情,要么甘愿做激情的牺牲品而夭折,这就是我们的宿命。让每个人自已去选择自已的生活方式吧!   至于巴尔扎克自已,显然早已做好了选择。他明知满足欲望需要付出代价,却从来不曾放弃自已的欲望。他像那些纵欲者一样,不能忍受生活的河流缓慢地、死气沉沉地流逝,他要它像激流一样“一泻无遗”地呼啸着向前奔腾。他不知疲倦地在生活中战斗,像一个疯狂的赌徒似的以生命为赌注。而我大概也是一个赌徒吧,不敢面对现实的赌徒。唉╯﹏╰

  《驴皮记》读后感(六):欲望之火

  “人的欲望就像一张驴皮,欲望越多,生命越少”。这是《驴皮记》封面上的文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下了《人间喜剧》这一辉煌的世界著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这部许许多多悲剧小说所构成的《人间喜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真谛。不过在他的作品中不得不提的故事应该就是《驴皮记》吧,这是正是这本书让他的名声大噪。打开这本书去阅读,感慨作者大篇的对白,感慨作者对人生清晰的认知,这是一部关于欲望之书。一张驴皮,一个生命的长度,它说“你如果占有我,你就占有一切。但你的生命将属于我。这是神的旨意。希望吧,你的愿望将得到满足。但你的心愿须用你的生命来抵偿。每当你的欲望实现一次,我就相应的缩小,恰如你在世的日子。你要我吗?要就拿去。神会允许你。但愿如此。”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故事发生,你会有怎样的选择?人的欲望是没有节点的。 《驴皮记》中落魄的青年是一个文化人,他饱读诗书,却依旧生活在世界的底层,某一天他在赌场将身上所剩无几的钱币输掉后准备结束这好无用处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寻找着一点点快乐,他遇到了一个商人,从那里得到了一份驴皮,象征着生命与愿望的驴皮,他的人生也开始发生转变。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似乎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驴皮实现着他的愿望,响应的青年需要以寿命去换取。我们的故事开始啦。 巴尔扎克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即使在开篇描写青年在赌场这一段故事也将整体的社会背景展现给我们,欲望之火熊熊燃烧着,也正是人性的贪婪,巴尔扎克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着这具有人生哲理却又讽刺的故事。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东西会不劳而获,所以青年人注定要失败,这个超现实的驴皮不过是警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些事情。 《驴皮记》充满着荒诞的意味,即使在故事的结尾青年人依旧放不下他的欲望,这是一个悲剧,却也是应有的结局。

  《驴皮记》读后感(七):一张神奇的驴皮引发的悲剧

  提到巴尔扎克,我首先想到的他的作品是《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等这些名篇,还有他的作品合集的总称《人间喜剧》,他的这些作品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巴尔扎克本人,更是有“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美誉,对于《驴皮记》这部作品还真是不是很熟。巴尔扎克早期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作者,他的创作屡屡失败,正是这部《驴皮记》的出版才让他名声大振,才让我们认识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巴尔扎克。

驴皮记

  《驴皮记》已经被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但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这次出版的精装本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土红色的书封面,套在书的外面,书正中开缝,用一张透明的便签粘合在一起,一张驴脸在书封面正中,书的正中显示出书的内壳中的一竖行字“人的欲望就像一张驴皮,欲望越多,生命越少!”。书封就像一张驴皮,想看到书封内侧的字只有把透明便签撕开,撕开后就不能完全还原回去了,我的第一个要看到书封内侧的字的欲望就破坏掉了这个可爱的驴皮,好友寓意的封面,很有创意。

  贵族青年法埃尔破产后心灰意冷准备跳水自杀时,出现了他的一位贵人,这位贵人是一位古董商,送给了他一张神奇的驴皮。这是一张象征着他生命的驴皮,驴皮能帮助他实现任何愿望,愿望一旦被实现,驴皮就会缩小,作为使用者的他生命也会缩短。首先,他使用驴皮获得了大量的金钱,他又过上了富足的贵族生活,但是象征着他生命的驴皮也缩小了,他本来可以适可而止,但是人贪婪的本性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驴皮满足他欲望的同时,也把他带向了死亡的深渊。

  这本小说对人的欲望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欲望越大,生命越短,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如此。人为了富足的生活,从不知足,有时候不择手段,贪婪无比,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了更多,得到以后还有得更多,从不会享受生活的悠闲、自在和美好,他们不懂得享受天伦之乐,体会不到生命的乐趣,这不也是在糟蹋生命吗?

  生命里有得不到任何悲剧,也有得到一切后的悲剧。你可否听说过一夜暴富的故事,一个人买彩票中巨奖后,花天酒地,他身边的朋友也争相追捧,等钱快糟蹋光时,他也落下了一身的病,奄奄一息,那些得到他好处的所谓朋友却一个个离去,如果没有这张彩票也许他还能活的更久,更幸福呢,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正是象征着他欲望的彩票,加速了他生命的结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但愿每一个人都能读一读这本《驴皮记》,也许人生的很多事情都释然了,无欲则刚,控制自己的欲望,会让你变得更强。

  《驴皮记》读后感(八):适当的欲望,还是得有

  《驴皮记》从一个年轻人走进赌场的故事开始。这个年轻人,把他身上最值钱的一枚金币向赌桌下了注,可惜,最后输了!他虽然输了,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出他有丝毫的沮丧之情。不得不佩服巴尔扎克的手法。

  年轻人走出赌场以后,一心只想着自杀,想着要跳进塞纳河里,但是又怕别人看到,总之担心的很多。看来自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后年轻人来到了一个古董商的店铺里,参观着这些伟大的作品,雕塑、图画等等,可以说浏览了人类艺术的智慧。突然眼前一黑,看到这些作品活了过来,并围绕在周围。此刻,我们可以想象是年轻人眼花了。被一个突然出现的老人吓到了,年轻人原以为他是魔鬼,直到老人让他看了驴皮,并且告诉他说,既然你选择要自杀,反正都是死亡,何不来一个慢性自杀呢?这张驴皮可以实现你的愿望,只不过每实现一次你的愿望,驴皮就会缩小一点,也就意味着你的生命缩短一点。年轻人想想,诶,有道理。反正都是死,就试一下吧。原本年轻人是不相信这些的,但是他说出一些愿望以后,竟然神奇般的如愿了,并且是那么的自然。

  在第二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年轻人想要自杀的原因,他原本想要寻求真挚的爱情,但是却被馥多拉一次一次的利用,即便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她,最后被赶了出来,开始挥霍。当他说过要成为有钱人时,第二天就莫名其妙的继承了一次财产,然而驴皮也缩小了一点,这回他惊了。他已经完全相信了,驴皮的传说。他越来越怕,所以,从此以后,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怕说出某个愿望,即使是不起眼的,比如第三个故事里,他的老师来拜访他,寻求他帮忙。不小心说出希望他的老师获得成功,然后发现驴皮又缩小了,实在是绝望了,千防万防,没想到一不小心,寿命又一下子减少了!

  不管如何,人都是有欲望的。但是人的欲望就是一把双刃剑,欲望越多,生命越少。因为你为了追求欲望,用命去实现!这也是巴尔扎克想表达的吧。但我觉得,即便如此,适当的欲望我们还是需要有的,不然就会觉得生活就如行尸走肉般,没有一点追求,那也就没有了乐趣!

  《驴皮记》读后感(九):当心,欲望的滑梯带你跌入谷底!

  读这本书时几次三番都想要放弃了,但因之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第一部小说,所以忍耐下来,粗略读完。现整理本书大概如下,如有差错或遗漏还请包涵。 拉法埃尔是一位家道中落的贵族青年,且父母都已去世,让他成了孤儿,再加上父亲的破产,他可说是穷困潦倒了。 博览群书的他,因为怀有伟大抱负,在巴黎一家破败的小旅馆阁楼上苦心研究,著有《意志论》一部手稿。 因为他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以一心想找一条发财的路。这时遇上花花公子拉斯蒂涅,由拉斯蒂涅的引进,他得以认识并爱上了上流社会一位单身女子馥多拉,青年人的热情使他牺牲自己的生活费用,只为能给馥多拉租一辆马车,或买一束鲜花,但他的牺牲在馥多拉那里是毫无意义且微不足道的,甚至因其寒酸而遭受嫌弃和鄙夷。拉法埃尔爱而不得之下,还生出想要强奸或杀而后快的荒唐想法,但终于只是费尽心机偷偷留在馥多拉卧室一晚。 拉法埃尔为赢得馥多拉的爱情,不惜走上了赌博这条路,他赌赢过,也迅速送进了“爱情”的虎口之中,不见踪影,他最终还是穷困潦倒,到了要自杀的地步。 这时他遇到一位古董商人,老头给了他一张驴皮,这驴皮颇有魔力,能满足人的一切欲望,但代价也相当惨重,会使人减少寿命。青年本就想死,只求一时欢乐,于是拿了这驴皮,一跃而成为一个有钱的贵族青年。但欲望的实现伴随而来的,却是他健康的受损,他住进豪华的府邸却避不见客,只为了抵挡诱惑避免他寿命再次缩减,他也不再爱馥多拉,因为看清了馥多拉的真实面目。这时他渴求的只有健康和真正的爱情。 这爱情真的来了,是他在小阁楼时认识的房东的女儿波利,他曾为了馥多拉而选择辜负波利的朴素且富有牺牲精神的爱情,因为嫌弃她穷苦。现在这爱情因为父亲的归来已披上金衣,拉法埃尔迅速地爱上了波利,他的又一个欲望是使有钱的波利也爱上他,殊不知内心依然朴素的波利从一开始就爱着他,所以这驴皮不曾缩减。 但拉法埃尔又生出情欲,仍然使驴皮缩减,他为了健康,不得不抛弃爱情,躲避波利,去到风景优美的英国和乡村去,在巴黎之外的地方,他却不自觉成为了他曾经批判的对象——上流社会的“绅士”,使他与环境格格不入。 待他回到巴黎后仍拒见任何人,这时他成为了没有爱情的馥多拉翻版,而波利因为爱情的缘故,也使她成为了翻版的拉法埃尔,为求拉法埃尔见她,她使用了当初拉法埃尔求爱馥多拉的招数,偷偷遛进拉法埃尔的卧室。拉法埃尔毕竟是男性,仍有无法控制的肉欲,他终于因为这肉欲的爆发,使驴皮缩到最小,奄奄一息死掉了。 《驴皮记》的主题非常明显,随着人们的欲望得到满足,健康也逐渐受损,因此,人的欲望正是吞噬他自身的洪水猛兽,而当下的社会一定是这洪水猛兽的帮凶。 再者,从整体上观察拉法埃尔的一生,他始终被自己的欲望推着向前走,他最初的才华之作《意志论》早已被他弃之脑后,他从一个欲望过渡到另外一个欲望,欲望得到满足之后,转身即忘,生出另一个新的欲望。这一个紧接着一个的欲望像滑梯一样,带着他一直往下跌到谷底,而他的意志挥发的作用,只在他抵抗诱惑闭不见客时,使他不至于迅速地死亡。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向下滑的滑梯,属一招走错步步皆输的局面。这其中的关键点在哪里?是在欲望向他招手时,从一开始就不予理会。如果拉法埃尔始终以他撰写《意志论》时的坚强意志生活,结局怎会这样? 《驴皮记》是一本值得深思的书,我想我几次三番我难易读下去的原因,在于它繁复华丽但略嫌空洞的语言风格,也可能是因为译本的问题,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散漫,可见简洁紧凑的语言叙述多么重要!

  《驴皮记》读后感(十):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驴皮记》发表于1830年。写作《驴皮记》之时,巴尔扎克负债达十万法郎之多,他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靠喝咖啡来维持精力。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状态,巴尔扎克才有了欲望达到,寿命缩短的启示。当然,当时的社会矛盾加剧,时局动荡,人心浮动,也是这部作品的大背景之一。

  十九世界的西方世界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对于《驴皮记》中所展现的场景和细节我很难感同身受。但是,必须要说,主人公拉法埃尔的境遇是多数人的影射,时至今日,依旧值得深思。

  拉法埃尔是一位贵族青年,他输掉了身上的最后一枚金币,在塞纳河边踌躇着。巴尔扎克说:“自杀本身包含着一种说不出的伟大和恐怖的因素。”青年拉法埃尔尚不具备这样伟大的勇气。他将身上的几个铜子掷给流浪老汉和小孩,走进了一家古董店。

  在阅读之本《驴皮记》之时,偶然注意到巴尔扎克将每个段落都写得非常长,有时甚至一页张纸都没有完全一个段落。这个发现是因为我在阅读过程感觉到了断句的困难。

  西方文学史上,以灵魂为代价,与魔鬼做交易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少。德国作家阿德贝尔特.封.沙米索的中篇小说《彼得·史勒密奇遇记》,就是描写贫穷青年史勒密为了得到资助来到富翁的花园,在这里,他遇到了神秘的灰衣人,并且同意灰衣人用一个神奇的钱袋将自己的影子收购。史勒密获得钱袋之后果然成为富翁,但是,因为没有影子,史勒密四处遭人唾弃。这时,神秘的灰衣人又来找史勒密,提出用史勒密的灵魂换回史勒密的影子。

  这一次,史勒密拒绝了灰衣人的提议,并将神奇的钱袋扔进深渊,从此与魔鬼彻底决裂,史勒密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生活状态。不料,史勒密买来的旧皮靴竟然变成了一双宝靴……

  拉法埃尔显然并没有史勒密的坚决和勇气。拉法埃尔没能抵住诱惑,他利用在古董店得到的驴皮获得金钱,让自己更加富有,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侯爵。也就是在这时,拉法埃尔看到驴皮缩小了。

  拉法埃尔去寻求学者的帮助,以期许驴皮张大,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

  《驴皮记》封面有这样一句话:生命里有两种悲剧,一是得不到任何的悲剧,一是得到一切后的悲剧。人们在得到与得不到之间煎熬,当魔鬼伸出它的手,想要握住的欲望就会战胜一切,紧紧地控制着我们的身体。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只是,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又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情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