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薄暮之河》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薄暮之河》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1-03-01 23:17: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薄暮之河》经典观后感1000字

  《薄暮之河》是一部由Hanro Smitsman执导,Melody Klaver / Gaite Jansen / Matthijs van de Sa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薄暮之河》精选点评:

  ●前面还行,后劲不足,感觉就是为了把“循环”讲完。

  ●演员像[暮光之城],故事结构像[大象],杀人段落直接来自[杀诫]。故事情节合理性不高,有些故弄玄虚之嫌。大约是真实事件改编?算个青春片吧。对大银幕来说特写太多了点。

  ●

  ●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前提是永远不要挑衅男性的愤怒,女性的嫉妒,在这部没有背景音乐的电影中,坏女孩Jessie被自己的朋友杀害,她自卑又自负,伶俐又刻薄,喜欢挑逗刺激别人,最终所有的男生都对她出离愤怒,所有的女生都对她妒火中烧,少年的冲动不需要太多理由。喜欢这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

  ●多重视角讲述同一件事,氛围营造的很好,但是总觉得杀人动机欠缺,有点草草结尾的感觉。

  ●成都的国际电影节看的 没有大牌演员 最动容的一段是 妈妈为失了女儿而痛哭 想到 如果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丢失了 我妈也必定会那样

  ●這幾個青少年的內心戲不太給力阿...

  ●欧盟影展 with wp

  ●失望

  ●冰冷到令人窒息

  《薄暮之河》观后感(一):我们没有权利在其他人身上加诸痛苦和死亡

  这是一部典型的荷兰之作,太朴素了。蓝色的滤镜,安静的小镇,倒叙再按各个人物的视角扫视过一遍的似乎还原的故事,但不带感情批评或者道德判断。没有太多技法,没有太多心理象征的,基本只是一些在车灯下的神情的凝固而已。

  没有一个少男或者少女是复杂的或是本来可恶的,但是每一个叙事的色彩都是那种阴郁的蓝调子。即使被害的杰西,也是讨人嫌的,不快乐的,而且罪与罚,只在一念之间。

  青少年犯罪的案子,不是校园枪击,不是寄宿学校的合谋,而是在中学生天天腻在一起的朋友小圈子里,六人行,而且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太令人毛骨悚然,而电影展现的却是从一个一个平凡小细节开启的罪恶。

  不禁深深认同德国神学家罗伯特 史怀哲曾经所说的,“在我心中一股坚定的信念油然而生,我们没有权利在其他动物身上加诸痛苦和死亡。我们应该觉得,在无心之下,造成其他生物的受害和死亡,是件非常可恶的事。”

  此电影呢,正是一个好注角。每个少男少女都能让你去回想去分析他们每一个细节和每一次发展,正是这个朴素得如同记录一个案件的故事的好处,是让你自己去思考。影片最后,我们才明白影片开头即是结尾的镜头,凯撒的神色在见杰西母亲前和之后在搜索时为什么有那样的差别,为什么他似乎有了新生,最后似乎是自首而不是被举报,那是在一步步的救赎。

  《薄暮之河》观后感(二):极度压抑中的爆发

  这是个阴郁的故事,几个孩子串谋杀死了自己的朋友——一个喜欢招蜂引蝶的女孩。但是没有人了解杰西是因为身体的烧伤伤疤而不敢袒露去爱,在她的种种引诱、谎言和放肆举止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寂寞。唯一了解这不幸秘密的男孩凯撒,却因为自己也被不幸勒紧喉咙而动了杀机。

  凯撒的母亲瘫痪在床,他不仅要伺候母亲的吃喝拉撒,还得忍受她的歇斯底里。在朋友们面前,他总是习惯掩起伤口,故作轻松。在发现杰西身上的伤疤之后,他才知道自己不是唯一有不幸秘密的人。对男人来说,好感和欲望总是掺杂在一起,他试图亲近她,而杰西需要的却不是性。

  另一个男孩迈克是同性恋,却有个最看不起娘娘腔的父亲,他隐忍地爱着凯撒而不敢表达,当凯撒发火踢坏他的车门,宁愿忍受父亲的挖苦:“只有女人开车才撞电线杆”,也不说出真相。在凯撒对杰西起杀机之后,他自告奋勇当了帮凶,为爱所做的一切即使是错的也让他快乐。

  凯撒的女友伊尔丝是个软弱的姑娘,尽管和杰西是最好的朋友,却整天受欺负。美貌、爱出锋头又咄咄逼人的杰西从不讨人喜欢,也十分孤立,但她却从来没有珍惜过伊尔丝的友情,甚至故意把凯撒的越轨行为添油加醋说出来,刺激这个她看不起的朋友,也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还有一对情侣里科和弗兰可,这两个角色有些画蛇添足,反而削弱了剧力。里科的存在是为了烘托杰西的“bitch”性格,而弗兰可的嫉妒和里科被戏弄的懊恼都不足以构成杀机。如果故事紧紧围绕杰西、凯撒、迈克、伊尔丝四人的矛盾关系去写,并做足铺垫,悲剧性会更深。

  对命运(母亲)强加给自己的伤痛和羞辱没有办法反击,凯撒把一腔怒火发泄在让自己出糗的杰西身上,杀戮这种挑战极限的恶行让他得以释放。而迈克对杰西有种复杂的恨意,包含着嫉妒和轻蔑,他意识到凯撒对杰西动了情,又长期承受怕被父亲嫌恶性取向的压力,极度压抑使人性扭曲。

  导演用一种不断变化主观视角的叙事方法把这群年轻人阴暗的内心世界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裸露出深入骨髓的荒凉,表面上他们是朋友,整天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每个人却都是孤独的个体,独自承受着不为人知的痛苦煎熬,明明渴望爱却故意去伤害,甚至用伤害来获取快乐。

  影片最悲哀的一幕,不是凯撒抚摸着杰西腐烂的尸身做忏悔状,不是凯撒参加完葬礼崩溃痛哭,不是伊尔丝受不住良知煎熬去警局却意外发现凯撒自首,而是凯撒和迈克杀人之后所表现出的完全悖离人性的自豪和喜悦,杀戮让他们从心灵的监狱中暂时解脱,以为突破自我得到了自由。

  《薄暮之河》观后感(三):谁杀了杰西?

  看过很多现代的青春片,好像大都在表现这一代人的苦涩、难耐和非理性。

  杀人似乎也是这种主题常见的手段!?我大概这样理解,除了杀人,没有其他方式足以表达这种复杂情绪交着到顶端的样子。

  很多类似的青春片当中,性、暴力、毒品的终极(不管是享乐的终极还是痛苦的终极),也都指向死。所以,可以理解了又一部简单的、围绕6个少年展开的杀人故事。

  有趣的是,在这个片子里,不同人的杀人动机是不是能归结到一起呢?

  1.凯撒

  凶案的主谋,最先想到要杀杰西的男生。他冒出这个念头的场景,是嘉年华!在年轻人特有的表现青春美好最佳的场所。这一点耐人寻味。

  杰西对于凯撒来说,为什么值得杀?

  我想大部分会第一时间想到杰西在凯撒和伊尔斯之间的“挑拨”。但从凯撒面对“挑拨”的反应来看,似乎并不构成想杀人的直接原因——他发现了杰西的秘密,在停车棚质问杰西,并自以为杰西爱慕自己而感到了一丝骄傲——强吻她。这反而是“挑拨”事件对于凯撒的真正意义,他从乏味的爱情中得到了一些意外的、有趣的波澜,杰西的话让他印证了“我比里克更帅”的心理话。

  再来,凯撒发现杰西的秘密后,并没有表现出杰西预想中的反感,反而说“它很性感”,那一刻,他眼神里透露出了唯一的一次对于女性肉体的欲望(反而,我们没看到他对女朋友伊尔斯的任何渴望,剧情里更没有看到他和伊尔斯的缠绵,而他们之间很多的吻,完全不如看到伤疤那一刻的眼神来得那么激情)。然而,被害者杰西用了“变态”和拒绝来回应凯撒——同样的伤疤,在男女眼中是天差地别的。我们兴许也把这作为杀人动机之一。

  还有,母亲对于凯撒杀人有无影响?看看细节:第一,没有出现父亲,不管什么原因,这一点我认为是指向负面的家庭背景的;第二,伊尔斯有一次不小心闯进了母亲的卧室,正好看到凯撒在给她翻身和擦背,他神情惊慌,大吼“混蛋”!为什么?我想,在他眼中母亲的这一切在朋友队伍中是上不了台面的,他不想让包括女朋友在内的任何人看到自己家庭的“那一面”(糟糕的、悲观的、害怕被同情的……)。第三,多次出现凯撒给母亲喂饭、服侍吃药,而且也是多次在朋友们聚会之前,“给我半个小时”,凯撒在享受快乐之前,还是不忘母亲的,这当然表现了他的孝顺。但是相反,他又为承担这种家庭责任感到焦虑,母亲无休止的呼唤让他发疯,所以看到他决绝地不给母亲药、直接用药水让母亲“闭眼”(休克还是死亡?我更愿意相信是前者)。总结来看,母亲所代表的家庭环境,一定程度上构成凯撒潜意识的杀人的动机之——报复家庭、报复母亲给他带来的巨大压抑,为自己的承担找到出口。

  2.迈克(是这个名字么?反正是那个小gay)

  迈克喜欢凯撒是显而易见的。相比凯撒,我认为他的杀人之心更简单易懂。

  迈克对凯撒的单纯的、直接的暗恋;对父亲的恨和不屑;对杰西这“烦人鬼”的厌恶,综合起来造成了他的杀人动机。

  有一点特别的,同志问题(gay的身份认同)是不是杀人原因之一?我觉得成立。有两个细节有所说明:

  在迈克和家人看球赛的一幕中,家人提到了球场上哭的男人应该是gay(并爆发出一阵欢笑),迈克脸上也出现了一种勉强和迎合的笑——这种笑可以看作是对父权主导(或者说异性恋主导、同性恋弱势)的一种无奈地屈服。

  另一幕,迈克再次借车时,父亲责骂他“只有女人(暗示gay)才会把车撞到电线杆上”,他拿了钥匙后撇嘴跟父亲告别,出门后再次撇嘴,还伴着嘲笑——那种撇嘴很复杂,包含了恨和反讽,父亲对于gay的嘲笑那么直接,而作为儿子的自己,就是近在咫尺的那个对象!而接下来,迈克要去杀人,这对于他来说也意义重大,不仅仅是为了消除一个烦人鬼并和自己暗恋的人一起行动,似乎更有一种对异性恋统治者的叛变!他能杀人,这是你们异性恋做不到的。

  3.伊尔斯

  这个女的在剧中也有满微妙和复杂的情感。

  她是极其淳朴的、天真的。尽管她听到了杰西的“挑拨”并相信自己的男友,但她对于如何杀人的第一回应是“不知道”,第二反应是“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后她因为凯撒的一番劝说后认同了可以杀人并接过了迷昏杰西的药,也说明了她的天真,在爱情中失去自我、失去理性的天真。

  她又是反思的、向善的、矛盾的。她对于集体杀人第一时间的不认可,是她内心保有的道德标准。当知道已经杀完了,她的情绪也最紧张、最害怕,她内心是无法接受最好的朋友被男友杀死的事实的——但她又一边喊着“混蛋”,一边在男友的吻中,抵挡了内心的道德谴责。

  她在杰西追悼会上的默默落泪。她在公安局中和凯撒对视中的一丝笑容,都说明了她内心的挣扎和忏悔。

  我注意到更细的一幕,片子很快地略过了两次伊尔斯父母吵架的画面,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画面内是伊尔斯厌恶、烦躁、冷漠的情绪。我想这大概也说明了家庭对她造成的影响,她缺乏安全感,她需要凯撒这样的男人稳定自己的内心(两次要求自己或者对方留下来过夜)。

  4.里克和弗劳克

  弗佬克最简单粗暴,嫉妒、胆小、猜疑、冷漠构成了她。她抱怨杰西对里克的骚扰,反复猜疑里克是不是和杰西有染,这就直接让她想杀掉杰西。

  但是在杀人之路上,她打断了凯撒想要对杰西的第一次下手,主动下车不面对这一切。等里克惊慌失措的回来,知道已经完成杀人了,她的第一句安慰话便是“什么都没发生”!更毫无慌张和忏悔。

  直到追悼会,我们看到了她掉泪,那个时候她为什么掉泪?全片都是她恶狠狠的眼神,看不到她任何的善意!

  里克的简单粗暴也不遑多让。和弗劳克吵了架,想泡杰西,却接了吻又拒绝。这是恨意的种子之一。之二是他在伊尔斯的电话中,得知了杰西告诉了伊尔斯自己和杰西接吻的那一幕。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杀人动机。

  里克没有动手,却眼睁睁看着杰西别勒死;沙滩上发现杰西还有呼吸,他却突然呕吐;包裹完尸体,他要先走路回家;见到弗劳克,他惊慌失措。三个情节说明了里克的矛盾。

  这一对情侣的剧情虽然简单,矛盾也不复杂,但我认为暗示了这样一种青春:理性的丧失,面对死忙的麻木和冷漠,但善意却孱弱地根植于他们心灵最偏僻的角落。

  5.杰西为何被杀?

  如果我没有审美的问题,杰西在三个女性中,是长相最出彩的;身材最好的。

  剧情将杰西的单身——没有男友——想有男友——想有性作为事件发展的主线;将杰西的自卑——开朗——挑拨——无意识作为了精神发展的主线。

  两条线索的源头,单身和自卑,成为她被推向死亡的源头!换句话说,如果她有了一个男友,如果她没有上身的伤疤,死的人也许就不是她!

  可笑的是,她想得到的一切也只是一般女性想要得到的:她喜欢的人所给予的性和爱。

  简单地说:她无罪而被杀。

  她不构成死和让人窒息的死的画面,构成了全片的滑稽感和非理性。

  我想,导演正是用这个点,去讽刺这批年轻人和他们所代表的这个时代的一切“失去”:爱、善、包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