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锁龙湖》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锁龙湖》经典影评有感

2022-03-11 15:06: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锁龙湖》经典影评有感

  《锁龙湖》是一部由周予执导,李仁堂 / 孙枫 / 宋晓英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锁龙湖》精选点评:

  ●电影中所预言的全部都应验了

  ●

  ●突然下载到的,跳着看了两眼,那个时代的纲领和现在是背道而驰。李仁堂和宋晓英扮演的人物是包产到户的坚决反对者,塑造成了正面形象。而按劳分配的却塑造成猥琐不堪的形象。最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李仁堂们得到了全面的胜利。另外从表演看也十分脸谱化。不知道宋晓英再看这片子什么感受?

  ●李仁堂那时叫李齐。1976年国庆节看的。刚悼念完毛主席,一个月后又有电影看了,很高兴。

  ●不适合种地的地,非要种地,靠渔业副业不行,必须种地,分钱村民都不要

  ●都是反面角色的一部电影。一张方方正正的脸,一句句义正言辞,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都是反动派。

  ●阶级斗争之经典

  ●昨天在战斗,今天还在战斗,跟旧时战友在今时决裂。

  ●目前看过的文革电影中阶级斗争最锋芒毕露的一部 也是涉及中国农业走向、集体化与包产到户、两极分化与剥削有理最直接的一部,最后还拥有一个漂亮的开放性结尾 。问题在黄家洼实际上根子在上头 在县、在地委、在更高。面对现在失修的水利、仍靠天吃饭的农业、凋敝的农村 一盘散沙的农民 夫复何言

  ●哈哈,上课老师放的~~

  《锁龙湖》影评(一):还算不错的片子

  在文革电影中,这部算是可看性较强的,虽然有着那个时期所有电影的通病,像表情脸谱化、剧情公司化、语言革命化等等。

  演员表演整体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李仁堂,老戏骨了。

  《锁龙湖》影评(二):阶级斗争很激烈啊!可是却永远没有下集了

  lt;<锁龙湖>>是1976年拍摄的,当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文革也随之结束了,不可能有后集了.<<金光大道>>拍出了上中集后也是如此.

  因此,这是一部不知道结局的片子,书记力战资本主义的包产到户会怎样呢? 在众多“文革电影”中,《锁龙湖》是很值得书上一笔的。

  其一,它是文革最晚期的一批电影。这一时期的电影多是以批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为题材的,而此片的选材避开了当的“主旋律”和主要攻击对象,在“四人帮”最猖獗的时候,能够推出“唱反调”的作品,无疑是一种抗争。

  其二,在此片中看到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比如郑律成、乔羽等。十年文革中,尽管他们创作的歌曲仍能不绝于耳,但他们的名字却已经被人逐渐淡忘了。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一曲“藕花香时稻花香”给人一种别样的清新;“锁龙湖上看祖国”又使人听后胸襟激荡,这点,对于没有经历过那种艺术被政治极度压制的年代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其三,尽管当时艺术被政治极度压制,这部电影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帮派”味道,但影片的创作者仍在试图冲破束缚,展现给人们一些表演的纯真和画面的唯美,要知道,在那样的年代这一切是何等难能可贵。

  新来的书记除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外,其他像是根治水患,

  发展农业还是不错的吗,至于那个县长怎么看都像现在的那些注重招商引资,

  而丢弃以农为本的官员,

  黄金山则是一个在招商引资中浑水摸鱼,以权谋私的村干部。

  如果把片中的阶级斗争去掉,再把时间挪到现在,加上些感情戏会变成什么,

  我觉得会变成《圣水湖畔》,人物的名字都有些相似。

  《锁龙湖》影评(三):黄家洼到底在走什么道路!

  1976年的电影,上映后文革就宣告结束。以演“万山大叔”出名的李仁堂在演员表里叫李齐,不知道有什么幕后故事,比起万山大叔怒目金刚的表演,李仁堂在这里倒是和风细雨经常面带微笑。有一句台词是关于彭德怀fandang集团,估计电视里不太会播。

  电影宣扬了以粮为纲的政策,不过批判的包产到户、抓副业的政策在几年后就逐步抬头。到底哪种政策好,吃饱肚子最好。走资本主义的坏村长损公肥私,欺压村民,最后被正义的贫下中农们赶下台。与其他文革电影不同,这里没有抢班夺权,而是类似“禅让”的方式让革命小将做了村长。不过,阶级划分还是很清楚的,村长之所以坏,因为出身不好,不是无产阶级。

  整个故事表面上是杨书记、村民与黄金山村长作斗争,然而这只是表象,背后有一棵大树崔县长在撑着,真正的较量不在黄家洼,而在官场。锁龙湖的龙也不是水龙王,而是官场里张牙舞爪的龙王爷。

  杨书记与崔县长是二十多年老战友,电影就是这两个人的决裂史。电影一开始,两个人把手言欢,一起下基层边劳动边讨论,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这其中有一位戴眼镜的同志,一般来说,戴眼镜代表有文化,有文化是原罪,所以这位眼镜在最后一场戏大决裂时的表现非常有意思,一开始读文件时满场套话,总体是靠着崔县长的,后来杨书记这边占了上风,眼镜兄又犹犹豫豫的举手表决支持杨书记了。

  杨书记进驻黄家洼后,与黄金山作斗争,黄金山说了一句“这些都是崔县长下达的规定”,斗争立即上了台阶。之后几个领导视察小片荒,肯定了种植水稻的经验。然而到底是“以粮为纲”还是“靠水吃水”,这两人第一次起了冲突。

  紧接着,在一次两人单独会面时,崔县长祭出了撒手锏,他对杨书记说“黄家洼的典型是地委书记决定的,你的前任就是因为这件事被调走的”。官大一级压死人,杨书记当时没表态,但是在最后的大决裂时说了一句“领导的意见当然要重视,但是毛主席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定要坚持”。

  故事的最后,崔县长和黄金山在吉普车上,杨书记和新村长革命小将在汽艇上昂首挺胸,目的地虽然一致,但道路不同。可惜,电影到此戛然而止,和金光大道一样,永远看不到续集。

  这出戏,有张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