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17 00:11: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是一本由[英] 卡斯·亨特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一):《我不想成为任何人》

  

第一次用小说开启全年书单,恰如人间四月天。“未来带走的她”,所以,失去也是希望。

悲是感受,伤是力量,知其悲而不知其伤,悲伤和幸福相辅相成,“生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方程”。疫情还没有结束,但疫苗正逐步推行,风雨之后果然都是彩虹。

即使在动荡的2020,我依然工作顺利,平安喜乐。2021祝自己:温和善良,认真严谨,以梦为马,莫负韶华。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二):我们最终并且只能成为自己

  

不出意外,这本书应该是本年度读得最后一本。我也没想到,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微信读书会给我推送这么一本书。

在写这篇评论之前,我看过很多别人的评论。当然,这并不会影响到我的看法和观点。

首先,在我读过的科幻小说里,极少有像这本书一样情感那么细腻,无论是心理描写还是别的,很真实,甚至有很多处打动到我。

还有就是,我很喜欢作者描绘的关于i瑞秋意识觉醒的那两个转折点。一个是男主角对i瑞秋突如其来的关心,一个是最后暴露时被一群小孩欺负的洞察。这其中,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作者似乎是想通过i瑞秋的视角来观察人类这种动物。而且,书中人称切换还有对话式的叙事来推进整个故事,这种手法确实很棒,同时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不过,个人感觉还有个瑕疵或者说遗憾就是没有从i瑞秋的角度阐述人类生老病死的问题,只是单方面的说i瑞秋选择格式化是因为她不能像真正的人类一样,体验美食、体验生活。我想作者如果通过男主角的口吻,告诉i瑞秋人类生活的多么不容易,而机器人几乎拥有无限的寿命。如果加这种问题的谈讨,然后再来看i瑞秋的选择,我想本书会更有意思。

最后说下,这个书名:我不想成为任何人。我最开始被这本书吸引也是因为这个。

芸芸众生,争向前渡,谁可得解脱?但我们冥冥中,还是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直到明白我之为我,然后成为自己。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三):尽情发光吧

  

很难想象自己在阅读一本探讨人工智能的书前竟然某几刻眼泪盈眶。原以为是一个机器人拥有了自主意识后的自我觉醒,原本准备好要看一场惊天动地的撕破脸,没想到却是满满的爱猝不及防地拍在我的脸上。i-瑞秋对奶奶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艾登一直坚持地认为i-瑞秋是人,值得被尊重,克洛伊各种不理解到最后明白了母亲对她的爱。瑞秋直至最后却因为被保护的爱而离开。机器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在克洛伊始终不肯接受机器人时,i-瑞秋递过来的一封信,妈妈所有的唠叨,都变成了深层次的爱。“你眼中的唠叨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实际上全是爱,以及我作为旁观者在你身上看到的巨大潜力。而想起来自己,几乎在很多时刻,都自我劝服自己不够厉害,不如放弃。最可惜的不是得不到,而是本该得到。因为不敢承受最后一刻的失望,而自己亲手推翻,是不是太胆小了一点。

而某些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做得和人工智能一样好。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情绪,能够给予合适的回应。但好的互动,是互相的。就像i-瑞秋、艾登、辛妮、克洛伊彼此间亲密的情感,最早都是基于他们把i-瑞秋作为人看待。甚至连出了事情,艾登都自责是自己把超出她负荷的工作交给了她。小说里随意都是细腻又温柔的爱,不由得击垮了被生活磨得坚硬的我。

艾登某些情况有点像我。

在他面对去实验室领取瑞秋的遗物,不得不去面对他讨厌的卢克时,也会希望有个推手出来推他一把。否则就把任务拖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最后反而无处着手。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事情是外力推动着无可奈何去面对的,而什么事情是靠着内心的原力完成的呢?

不过换个角度看,人某些时刻是需要重要他人支持的,何况他失去的正是他重要的人呢。

克洛伊说如果失去的是父亲,妈妈大概只会沉湎在悲伤里几天,就又会风风火火开始她那未竟的事业。大概是每个人的重心不同,但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什么,且甘之如饴。

有趣的是,我好像并不能很好地去寻求身旁的人的支持。或是习惯了说出口便被嘲笑。这一点,还是需要我继续耐心地发现。

艾登说,瑞秋的美不在于她的容貌,或是金色的头发,而在于她的温暖和智慧。

我也很想成为这样的瑞秋。虽然我不想要动脉瘤。

瑞秋和艾登的第一次吵架竟然是因为艾登不思上进地不去修改作业,想着60分万岁。那种对自己的热爱专注地追求,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去完成的瑞秋,就算去世了,其实也没有过多可指责的。她只是做了她热爱的事情。而且就算在这过程中,她也早就料到了,艾登会需要另一个女友,而治愈克洛伊的,是那片花园。真正hold住全场的,是瑞秋。

当辛妮被问到为什么摆四对筷子时,气愤地说,当然是给瑞秋呀,她随时都会来的。

让我想起了人世间的故事,哪怕爱的人已经离开,但她们心中都会保留那个位置 给她,就像她从来未曾离开过。

辛妮 和瑞秋的接触并不多,甚至在去世前半年都未曾见面,可这依然给了辛妮沉重的打击。辛妮在床头的留言板上写着不要打电话给艾登时让人心疼。在自己清醒时,依然想着不要给别人带去麻烦,独立而又坚强地,想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而正是辛妮逐渐失去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让i-瑞秋选择笃定了自己的选择。这对任何爱着她的人都是难以形容的悲剧,但她本人却不会痛苦。谁会因为失去一些不记得的东西而感到悲伤呢?但活着的i-瑞秋,却永远知道,有些东西,她注定得不到。

所以啊,失去并不悲伤,悲伤的是那份留恋,还有那份从来未曾得到。

往前看,继续你的人生。爱和被爱,永远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什么时候自己竟然把这种温柔视作矫情又对生活不管不顾呢,该好好振作起来了。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读后感(四):我不想成为任何人:人生由我

  

这是夏日最后的玫瑰,

独自绽放着;

所有昔日动人的同伴,

都已凋落残逝;

身旁没有同类的花朵,

没有半个玫瑰苞,

映衬她的红润,

分担她的忧愁。

… …

所爱的人已逝去,

谁还愿留在,

这荒凉的世上独自凄凉?

托马斯.摩尔——《夏日最后的玫瑰》

这个世界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生,就像你找不出两片一样的叶子;也不会有设定好的不偏不倚的人生,因为生命的魅力在于未知,未知让我们害怕,但也充满希望。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是英国作家卡斯.亨特所著的一本关于亲情、爱、失去与告别,充满善意的感人小说,讲述的是科学家妻子瑞秋猝然离世后,留下了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类人机器人i-瑞秋,希望它能代替自己照顾丈夫艾登和女儿克洛伊,正当他们已经习惯i-瑞秋,并且与她产生了情感的时候,另一场别离再次到来。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篇读后感悟。每个读者的阅历与人生经历不同,阅读的视角也会有差异。而且我一直坚信,阅读其实是“阅”人生,从书中他或她的人生中帮助迷茫的我找寻我的生命之路。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瑞秋和艾登的伉俪情深;也不是i-瑞秋与艾登、克洛伊超越生命纽带的深厚情感;更不是人工智能给我带来的科技震撼;而是瑞秋和艾登的不同人生选择,我在艾登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让我重新反思自己当初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所作的选择。

可以不认可,但要学会尊重

瑞秋和艾登大学都是主修计算机科学专业,但毕业后却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瑞秋选择继续深造,成为一个天才科学家;而艾登选择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去了一家叫做根据地的慈善机构教失业者使用电脑,成为一个佛系的慈善家。在妻子瑞秋的眼里,艾登的工作也许称不上是事业,但艾登热爱这份工作,他认为他在改变世界,虽然这份工作不会给他带来很高的地位或收入,也没有什么晋升的空间,但他确实很满足。瑞秋在各个方面都比艾登优秀,挣得比他多,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相应的她也很忙碌,基本上没有时间照顾克洛伊和家庭,所以艾登就承担起了瑞秋在家庭中缺失的那份责任,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夫妻关系,他们依然感情深厚,每个结婚纪念日都要很有仪式感的庆祝,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彼此尊重,可以不认可对方的选择,但要懂得相互尊重,即使是夫妻,也不能凌驾于配偶的独立人格之上。这让我想起了Lens杂志在采访一对夫妻时,他们对婚姻的看法:

“夫妻之间的关系不是“人”字形,应该是“H”形,双方都是独立的,中间有个横杠,这个横杠可以是爱情,可以是亲情,也就是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即使这个横杠倒了,两个人还是能各自独立站着,谁都不会倒,这就是他们对婚姻的看法。他们两个并不是互相搀扶、依靠的,而是独立平行的。”

瑞秋在得知自己患有动脉瘤之后,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所以研发出了一个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代替她照顾艾登和克洛伊,这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登和克洛伊的伤痛,但是会时刻提醒他们瑞秋去世的事实,笼罩在失去挚爱的阴霾中,很难开始新的生活。而最后事实证明,没有瑞秋和i-瑞秋之后,艾登依然是一个可以独立站立的人,他开始了人生第二次美好的生活。

艾登印证了一个真理:无论在什么样的亲密关系里,“自我”都是最不能失去的,它是你独立行走的勇气。

“顺潮流”和“逆潮流”

瑞秋和艾登的不同人生选择,是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映射,最近可能是被许知远老师的思想荼毒太深,我脑子里总是挥之不去这两个词“顺潮流”和“逆潮流”,许知远老师当之无愧的是这个时代的“逆潮流”者,因为感慨这个时代精神荒芜的他总是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想要重建一个新的话语体系,想要重新回到那个精神世界丰沛的70年代。而瑞秋和艾登的选择把他们推向了潮流的两端,一个是做潮流的顺从者,做互联网时代的精英科学家;一个是做潮流的逆行者,去做无人问津的公益慈善家。前者可以名利双收,但后者却是清水衙门,想要靠慈善家的工资养活家庭那是非常难的,即使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可是艾登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荒无人烟的散发着贫穷气息的道路。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瑞秋是一个野心勃勃争强好胜的工作狂,天资聪颖,专注于科研,希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做到行业翘楚,但艾登不一样,

“我只想快快乐乐的过普通人的日子,而我的快乐,不管是那时还是现在,都存在于简单的事情当中——爱情、朋友、美食、欢笑。我对计算机技术并不感冒,我感兴趣的是人。所以后来我才找了现在的工作,不是因为我想教人们学电脑,而是因为我想帮助人,这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这是艾登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当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后,他就会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前进,不会被任何外界的力量所干扰,即使是你最爱的另一半。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路途纵有荆棘坎坷,但在终点等你的会是鲜花和掌声,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瑞秋和艾登他们都在坚持走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收获了成功,成为了他们想成为的人。类人机器人i-瑞秋也在秘密被暴露后,放弃了瑞秋对自己命运的安排,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没有人格、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

人生由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你去塑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