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读后感摘抄

2022-04-02 15:13: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读后感摘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是一本由杨照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精选点评:

  ●杨照这一套,我要吹爆。通俗易懂,门槛低,智慧大。

  ●72。

  ●干货

  ●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

  ●我喜欢这种散文式的历史叙述,特别喜欢里面穿插着的关于历史、现实、文字、观念的看法,独树一帜,别开生面。这本按时间范围是东汉,其实没写多少具体的事件,反而着力描写社会基础、政治制度、人群思想的演变,把这些当做历史脉络中更根本的转变。东汉与西汉决然不同了,突出表现在土地制度、皇权结构、政府架构不同了。豪族兴起逐渐让中国进入了中古贵族社会。

  ●在读东汉历史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外戚和宦官的争斗,但是很少留意东汉的外戚是世家豪族而外戚,而非外戚而豪族。社会的僵化引发了清议,人物品鉴之风,更重要的是引发了社会经济基础的瓦解。终于在东汉末年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后,大一统的帝国成为历史,中国进入了分裂状态。魏晋是政治经济从中央集权的帝国到世家贵族政治的转变期。这段历史其实一直都没有深入被讲解过,作者精辟的分析让我们很好的了解这段中国历史上独特的门阀贵族社会。

  ●东汉乱局始末,前车之鉴挟天子这事儿只会引火上身别人都觉得买卖不划算不去干,曹操是因为有了令诸侯的实力才去挟天子,果然弱国无外交。佛教的起源和发展

  ●已明确的是,本系列主要是思想史,他将持续探索事件和人物背后牵涉的思想及其演变。 你来,你征服,但毕竟有一天你会走;等到你走后,我依然还在,而且我一直在。这个一直都在的“我”是什么?

  ●又重温了一遍关于佛教的内容

  ●1、相比《史记》,断代史作者的个人性减弱,不再是「一家之言」。2、东汉皇权下降,外戚和宦官轮流干政,汉末世家大族兴起,此后几百年,中央从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统一;3、门第与庄园经济,阻隔了人的流动性;4、《论衡》在清谈兴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读后感(一):硬伤太多

  这套书第一册的春秋之前的历史整理的很好,目前很难见到同类作品,从春秋到西汉的部分(第二到四册)虽然偶有洞见,但总体而言显得平平无奇,而且很多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因素都没有提及,在很多细枝末叶的地方反倒纠缠不清。到了三国时代,作者为了重新发现所谓的“历史脉络”简直到了罔顾事实的地步,居然连“曹操反对董卓是因为其宦官出身”这类奇谈怪论都冒出来了,常识性错误不胜枚举,看来中古史真的不是作者所长。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读后感(二):决不让人失望的历史佳作

  杨照先生的著作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历史教科书或者通俗读物而言,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部书讲述的是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杨先生没有按照一般历史顺序来讲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而是通过这些现象,总结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让人对这时期的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比如他深入介绍了西汉和东汉的不同,让我们尽量历史西汉、新莽时期人们的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王莽代汉的历史现实。西汉的人们对经学有着深厚的信仰,所以王莽按照经学复古改制,其实是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背景,所以他改制是如此的自信。作者又指出,由于王莽改制的失败,反而使得人们更加怀念西汉,这就是刘氏复兴的历史契机。

  至于东汉的历史,可以归结为外戚、宦官和士族之间的历史,而东汉皇后在这一时期的政治举足轻重。东汉皇后是皇族和世家大族共治的产物,理解东汉皇后以及皇太后,这才是理解东汉政治的关键。“她们不是以女子或妻子的身份进入宫中,进而得到在皇帝身边的地位的。她们代表家族大姓去承担特殊的政治角色,也就必定有相当政治能力和手腕。”杨先生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可谓深刻。

  至于宦官、外戚和士族则是理解东汉历史的另一个关键。世家大族政治起源与东汉,从这个意义而言,东汉跟魏晋南北朝是更连贯的历史时期。

  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汉代的国家运作和社会风气、社会生活、宗教与汉末乱局等等。

  此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一部分的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述从东汉走向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行程。书中谈了天马行空的王充和魏晋清谈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社会以及新文化的形成,最后一部分介绍了佛教。

  杨先生为了理解这段历史,专门学习过佛教的原理。一个学者,只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历史。所以,与其花费大把时间去读一些平庸、肤浅的历史读物,不如就专门读这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独到见解的佳作。

  深入学习之后,必然能让你的历史见识和思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读后感(三):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

  这套书我不只自己看,还推荐给了亲朋好友一起看。

  杨照先生在书里写了“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深以为然,我们要摒弃之前读历史只读大事件和以“好坏成败”论英雄的不良模式,跟着杨先生细细地把中国历史重新梳理、学习一遍,不仅开眼还明智,无价的投资。

  手里就剩下06一本了,希望新书尽快出啊。

  本册主要内容:

  西汉、东汉的不同

  外戚、宦官和士族的博弈

  汉帝国的运作、社会风气、衣食住行

  民间宗教与汉末乱局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豪族世家

  王充和魏晋清谈

  魏晋新文化

  外来势力的迫近(佛教)

  摘抄:

  王莽新朝建立之后和前面一个王朝的断裂程度,也在中国朝代史上排第一位。不只是西汉王朝被终结了,短时间内西汉的整套帝国秩序都被中断,被换上了一套截然不同的东西。王莽掀起的大乱,使得人们怀念西汉,珍惜西汉,人们宁可守住、容忍原有的西汉制度,都不要王莽给的新天地。东汉前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中发展的。

  东汉政治史最大的主题,是外戚和宦官。

  公元166年,党锢之祸爆发,它的结构性原因在于宦官势力在地方扩张,与已然形成的士族产生直接冲突。

  造成《汉书》与《史记》差异的,与其说是司马迁和班固的品格高下,不如说更重要的是《史记》是个人著述,而《汉书》则是官修史书。司马迁可以大胆无忌地批判皇权,但《汉书》没有容纳这种意见的空间。

  《三国志》被列入“前四史”,主要功劳不在陈寿,其实是裴松之的贡献更大。值得好好读的,不只是陈寿的文本,还要读裴松之搜罗、附加的丰富注释。

  东汉重视品评人物,《汉书》中有《古今人表》,它给历史人物排高下。从人物好坏的角度看政治,讨论政治,这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固定视角,这种传统早在东汉就稳稳地确立下来了。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读后感(四):历史的“渐”与“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