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品时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诚品时光》是一本由林静宜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诚品时光》读后感(一):《诚品时光》
感觉是本情怀书,诚品二十八年,用一本书来写出来,能表达出吴清友最想表达的意思就很完美。书中提及“生命有三种层次,从生存、生活到生命,对应到企业,也有生存、领先、标杆典范的三种阶段。” 还有一句“对城市而言,书店是必要的存在,对生命而言,阅读是必要的活动。” 讲的是情怀,做的是实事,一路走过,很受感动。
《诚品时光》读后感(二):永远值得纪念、学习;精品意识
一家文化企业的发展历程,竟然读出了感动: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先后天的因缘都不一样,但每个生命都有机会发现、寻找出生命里独具一格之所在,我把这称作是每人生命中的eslite。这个发现可能是因为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歌曲,或是一幅画作、一场展演,在某个时刻,打动了一个人,去启动生命中的eslite之旅。一如我自己,从阅读经典里,寻到了存在的积极意义。
《诚品时光》读后感(三):诚品很好,但《诚品时光》不够好。
诚品书店、诚品生活以及诚品衍生出来的各种平台可以说都是基于人文、艺术、生活以及创意为主,无论诚品经过了怎样的风风雨雨,经过了怎样的变革,诚品始终坚持“人”,坚持“人的身心安顿处”。 而这也是《诚品时光》一书所谓围绕的叙述点。 但《诚品时光》这本书,个人觉得太不真实,它所注重的是“我就是要告诉你诚品的经历不易” ,而这些想必是每一位阅读《诚品时光》的读者都知道的。而它对“叙述点”的过多描述(竟然用了两百多页),其中又有多少是冗余的,可整合的呢。 建议《诚品时光》的作者可以将该书内部表述意思差不多的话语、即使删掉也不影响理解的段落、篇幅,加以整合。 期待更精简、更有韵味的《诚品时光》的第二版。
《诚品时光》读后感(四):诚品时光
这本书借了长达2个月,期间在某个中午翻过一些,为吴清友的传奇所吸引,原来诚品如传奇是有着创造人深刻烙印的。
借着去苏州诚品的时光,很应景地掏出那本未完的《诚品时光》,故事开始从创始人过渡到接班人,如此大的事业,到底一个人要付出多少?这付出又包含了多少失去?与这些问题相伴启程。
看了书后才知,诚品如今分拆了诚品生活与诚品两个业务,诚品生活走实业百货路线,而诚品则仍坚持人文精神不灭,够实际,够潮流,正所谓家里没有矿,必须要走一条行得通的理想主义道路。这是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该有的想法,任何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想法都需要有形实质的形式来展现。这里的矿不是一堆钱或一笔有具体数额的财富,而是与你的理想相比,是否足以支撑你实现过程中的持续消耗。上帝说,首先要有光,对一个人来说,这光就是人的想法信念,你信什么,要什么,然后才是为了得到,我必须怎么做,用什么来做的层次。
《诚品时光》读后感(五):宁静无声的心灵滋养
本书是诚品创始人吴清友及其文创事业的一部小传记,记述了诚品走过的一万多天时光。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诚品处在经营亏损的状态,但她所散发出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却与日俱增,最终成为华文世界里最为成功的文化创意品牌。
从一个厨房设备制造商到文创帝国的领军人物,从马凡氏综合症患者数次徘徊在死亡边缘到坚定不移探寻人存在的本质,诚品创始人吴清友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追梦人。他不仅在物质世界创造了财富,更为宝贵的是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努力使之在物质世界中感染更多的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位深觉生命渺小、无常的中年人,想追寻一处能让身心安顿、心灵停泊的场域——吴清友从书店开始,构建起来了人文、艺术、创意、生活四位一体的诚品模式。其背后是吴清友坚守的人生信念:生命是自己的创作,阅读不只是阅读,它提醒着要有时间思考,不一定总读到真理,而是读到自己,带来影响、选择价值,进而改变命运。
在探索商业逻辑与精神价值的双赢之路上,吴清友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但两者之间的矛盾却始终大于融合。因此,本书在写作上也处处体现了这对矛盾的掣肘,读过之后总有种理想与市场貌合神离的感觉,这也许是本书最大的缺憾。一方面,作者寄希望于从经营管理上找到诚品成功的秘诀,但时常得到的是逆市场逻辑而动的结论;另一方面,尝试从精神价值上凝练出文化认同成为市场认同的独特路径,但却不知不觉落入了利润最大化的俗套。
总之,诚品的成功不仅在于经营模式,更多是她顺应了时代大势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大众化、精致化、多元化的需求,所以才使许许多多人感到诚品带来了宁静、无声的心灵滋润,人们悠然于她的时光、钟情于她的场域。想必每个爱书之人都会把诚品作为朝圣之地,在没有亲身参访之前,读读本书不失为很好的精神体验。
《诚品时光》读后感(六):关于诚品书店的发展历程
诚品书店,之所以取名为诚品,“诚”是书店创立者吴清友的父亲吴寅卯对孩子们的家训,“财务有时而尽,唯有诚字终生受用不尽”。而“品”字,是吴清友自己认为做事要有品质,为人要有品格。所有“诚品”这两个由此而来。
诚品书店对于我们大陆人来讲,了解得甚少。我第一次与诚品书店的近距离接触,是16年夏天,我朋友从台湾诚品书店给我带了一本台版的日本小说,从那时候开始,对于台版书籍,对于诚品书店,一直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再一次真正接触到诚品书店,是在2017年的元旦节,我只身一人前往苏州,其实就是为了去内地唯一一家诚品书店看一看。漫步在诚品书店,就仿佛置身于文学的海洋,艺术的海洋。当时在苏州只待了一天半的我,逛了两三次诚品,当时在苏州诚品买书时顺带买的纸袋,至今也还被我保留着。
《诚品时光》这本书是一部把诚品创立,运营和中间发生的艰辛坎坷都一一为我们道来的一部书籍。最初创立诚品的吴清友,为了心中那一个信念,一步一步让诚品发展起来。中途可能有许多次想要放弃的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对于我们内地人来讲,可能了解得更多的是新华书店。而对于新华书店,也是很多时候买教参必须去的地方。当近几年,我们周边的书店开始逐渐转型,开始融入艺术,生活等等这些方面的时候,我觉得,可能也学习了诚品。诚品书店好像是一个榜样,它让我们懂得了其实书店不仅仅只是卖书,它还可以包括生活,包括艺术,包括美食等等。
从《诚品时光》我们可以了解到,任何一次决定,任何一次信念,任何一次坚持,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而我也觉得庆幸的是,诚品坚持了下来,不管背负了多少艰辛和困难,它始终矗立在那里。就是因为诚品这样的精神,我才有机会去认识它,去了解它,从而喜欢上它。将来诚品可能在大陆慢慢增加店铺的数量,我们也会有更多地机会与诚品接触。我觉得书店是一定不能消失在我们生活中的建筑,它能支撑起我们的精神世界,不管现在网络有多么发达,它依然是我们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
《诚品时光》读后感(七):注定名留青史的人与书店
诚品书店如今已经走过了28年,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人文一景,甚至于如今当你去台湾旅游不去诚品书店合个影会感觉少了些什么,诚然这里有一些人不过人云亦云的去跟风装装小资,但你不得不承认,诚品书店本身就有这样的本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一个遗世独立的后花园,里面装着无数人都憧憬的特有的味道。
但你知道其实在诚品书店成立的前15年,书店就一直赔了15年,创办人吴清友先生这15年如一日的坚持与毅力常人真的很难懂,除了敬佩还是敬佩。本书作者对于吴清友先生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介绍的很详细,包括他是如何走上创建诚品这条在当时看来很蠢的主意,也包括期间即使以他上亿的身价都差点填不满这无底洞的疯狂时刻,更包括再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放弃这一理念。
吴清友先生曾多次走在生死之间,这也是他想要给人留下些什么的初衷,当生死就在临门一脚的时候,人的思想层次自然会穿越时光,去思考那身后百年事,以及当下人生中最重要的和最想做的,所以他想开一家不是为卖书的书店,而是想要普通人进来首先想到的是去读书,并且有这样一个休息读书的场所来安安静静的在思想的海洋里遨游。在他看来读书是一件清雅的事情,所以诚品书店的装修设计书架和书的摆放都尽可能的不那么市侩,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可以停留看书放空思想,让心灵停泊的地方,这样的场所试问谁不喜欢呢。
本书作者林静宜全书虽然是在说书店,但更多时候是在写人,书中附录了很多吴清友先生的一些书信和公开信,里面吴清友对于书店的理念、对于做人的信念都是那么的朴实,也从侧面反映了要想做事先学会做人这个真理。当你自己的精神境界高了之后,所谓世俗物质自然随手而来,可能那时候你还看不上呢,我管这叫人生的先后哲学,这是本书我认为想要表达的最有灵魂的地方。
作者用一本书完整展现了诚品书店28年的风雨历程,对于诚品书店最看重的人文关怀进行了高度赞扬和认同。坦白说曾经我也有这样的一个梦想,如今想想,既然有人已经把这一步迈了出去并且走的非常好,作为一个有点书生气的我个人来说,感觉莫名的自豪,与有荣焉。
《诚品时光》读后感(八):理想与盈利
一本宣扬企业文化的公司志。 我认为,诚品并不是一个值得其他经营者学习的企业。首先,公司根本的目的是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价值,如果一家公司亏损十多年还要生存下去真的是非常困难。幸运的是创立诚品的人有足够的资产和其他业务能支撑诚品,换作其他企业可能早就关门了。 现在的诚品虽然早就盈利了,而且已经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我觉得它涉及的领域未免太多了吧。虽然一直是围绕着艺术人文发展的,但是他基本和艺术人文相关的业务都涉及了,从最初的书店到商场、画廊、旅馆、物流等等。我觉得与其花精力涉足多个领域,不如在少数几项业务上做好做强。 不管怎样,诚品对于社会的意义是不可磨灭的。在如今这个时代,实体书店受到网上购物和电子书等不断出现的新事物的冲击替代。诚品让书店不仅是书店,更像是一个艺术中心,通过精致的环境,不断开展的活动,文创商品,引入餐饮与休闲等让人们想跨入书店。同时也提升了所在城市的人文素养。 之前看过一本书《东京本屋》,写的是东京的一家家特色的小书店如何经营生存。顾客可能只能看到书店的浪漫,却不知经营一家书店的艰辛不易。
日本有专门的法律限制网上售卖的图书价格,但是实体的书店仍在不可避免得减少,甚至《东京本屋》这本书在一开始取材时还有的书店到成书时已经不存在了。 中国的书店应该比日本艰难的多,京东等电商各种促销和便捷的送货服务使得去实体店买书成了一件“无意义”的事情。 所以那些还存活着的书店开始纷纷转型,通过与咖啡店文具店等结合,开发售书收入之外的收入模式。而这些事情,诚品在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做了,而且目前应该没有其他书店在这方面比它做的更好。 诚品的创始人与其说是企业家,更像是一个艺术家。他走的不是一条盈利为目的的路,从诚品像是一个艺术家一时兴起的创作。他说过一句话“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感觉至始至终盈利也只是为了能让人文存续下去。 虽然感觉不切实际,不管怎样,我还是很欣赏这种理念的。有人的理想是开公司赚很多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开一家不一定能赚钱但是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公司不是更好么。
《诚品时光》读后感(九):点亮阅读者心中的那束光—评《诚品时光》
有关诚品的初识,源自于有过台湾留学经历的大学朋友的一次分享会。从那以后,内心更多的埋下对诚品的向往之情,总是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关注诚品的点点滴滴。后来,苏州诚品的开张让我感觉离诚品又近了一步。机缘巧合下,入手此书,通过此书了解到诚品从初始到如今的风雨历程。
书中主要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书写记述,其中结合照片和过往书信,让读者更为直观的了解到真实的诚品。通过笔者温情而细腻的笔触,了解到点点滴滴的事迹而促成如今的诚品,从细节处见真章。除了人文与艺术的结合,空间设计与阅读氛围的营造,24小时不打烊的运营模式,15年赔本经营的曲折经历,诚品的成功模式更多的来自于其创始人的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其核心思想值得当下各行各业的人遵守,以诚为先,做事要有品质,做人要有品格。
笔者通过用时间线记叙的方法来向读者呈现出诚品发展的曲折往事以及对其未来的期许。诚品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诚品运营方式的多种可能性。第二阶段,文化理想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有关诚品的两难选择。第三阶段,当下面对电商冲击与阅读方式改变等种种不利的境况下,诚品核心理念与营运模式的传承与创新。
此外,书中更多的是通过方方面面的小事来向读者呈现出血肉丰盈的吴清友与其家庭的形象。创始人吴清友的初心不外乎于“善、爱、美的追求”,做一处能让身心安顿、心灵停泊的处所。正是对这美好而真诚的初心一贯如一的坚持,才使得诚品有了如今。而正如吴清友所言,“成就生命,分享众生”,而用其女儿的话演绎则是,“与人为善,分享幸福”。由此可以看出,诚品的成功与其经营者优良品格的传承不无关系,更多源自于细微之处的“人文关怀”。
读罢此书,留给读者的启思颇多。无论是怎样的人生,皆能从中取一瓢饮。除了对善意的感动,更多的是对那15年不变的坚持的赞叹,为了那个信念和勇气值得去崇敬,为了那份真诚的善意值得去崇敬!
风雨如晦,初心不易,诚品未来必定会成为点亮每个阅读者内心中的那束光!
《诚品时光》读后感(十):安顿心灵的空间
安顿心灵的空间
读《诚品时光》
对于台北来说,诚品书店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对于爱书人来说,“诚品”是一个符号,一种情怀。它意味着在当下纷扰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处心灵庇护之所;意味着即便现实有种种的不尽如人意,依然可以拥有平等的精神享受。
曾几何时,台湾的诚品书店,是我向往的圣地。那二十四小时不熄的灯光,闪耀阅读世界中众生平等的初衷光芒,照亮了我们心灵。
一家书店能做到这样,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我们身处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网络媒体的冲击,读书,特别是读纸质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体书店的生存举步维艰。是怎样的力量和能力,让诚品书店一路走到现在、而且影响越来越大?答案尽在《诚品时光》这本书中。
诚品创始人吴清友经历过一场生死劫难之后,深觉生命渺小、无常,自问:我现在所拥有的、未来想追寻的,都是生命中最爱、最珍惜的吗?1989年3月第一家诚品创办。如他所说:经营诚品,其实是经营一个心念,是一场探索之旅。
经历过两次生死关头,经历儿子的早逝,吴清友以比常人更强的生命力,积累乐观、正面、积极、任性、精进等生命资本,支撑过漫长十五年账面赤字的考验。到现在拥有台湾四十一家店、香港三家店,大陆一家店,实现盈利,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精神价值做出了巨大成就。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持,是无法走到现在的。这个信念就是:追寻一处能让身心安顿、心灵停泊之所在。让诚品成为一种生活,让阅读生活化。
正是有了吴清友这样卓尔不凡的领头人,才有了诚品这样的优秀品牌。
诚品:诚是一份诚恳的心仪,一份执着的关怀;品,是一份专业的素养,一份严谨的选择。这样的理念,是渗透在诚品的许多日常细节里的。选书原则广纳百川,尤为重视能够启蒙、影响、创新时代的代表作品;形塑出静谧安定的场所气质,读者在优雅的空间美学氛围中,感受到身心被安顿了,从容进入阅读的情境之中。还有,为抑郁的读者疗愈,为求助的女研究生大费周折找书,帮助弱势家庭的孩子在关键时期建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培养能力……所有这些,是诚品的个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走进诚品的人们,我们最大的竞争者不是别人,而是读者的时间。”作为一个普通人,多分配一些时间给书本、书店,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安抚、滋润,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充满希望的信念。在这个喧嚣、诱惑众多的时代里,我们无疑更需要诚品。有它,这世界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