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锦集

2021-03-30 01:04: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锦集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是一本由钱红丽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一):我喜欢的。

  人这一生中,能够将纯粹的爱情进行到底当然没那么容易,然而,一个连一段不掺杂任何目的和杂质的爱情都没有体会过的生命也是可悲的。 ——水木丁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二):《诗经》里的明媚与忧伤

  (文/慕灵珊)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三):诗经,最古老的情歌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四):除了序言没什么可读性

  翻阅两次后得出弃书的结论。对诗句的解读过于主观是一个问题,内容过于松散也是个问题,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农村生涯和身边人的生活经历也有点惹厌。作者有点诗情画意,但写作的才华还不够支撑与匹配这样的诗情画意。总体印象是乘着国学东风出来卖情调的杀时间文字,不是精品。

  不过序言还是有点喜欢的,有些文字敲到心里,比如这句:

  果然人生和自己的言语一样,经历的时候自己觉得如火如荼,过后就是一杯人走茶凉的水,人家不将你泼出去就是奇迹。我记得有人说过,人是上帝落在人间的言语。而人的言语又会成为什么?这是个终极之问。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五):无关白雪巴人,只关风月

  一直以来,对诗经有种神秘而敬畏之感,印象中除了那些穿越千年依然脍炙人口的名篇,余下的就是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早已弥散在岁月里的韵味了。今收到朋友推荐的钱江丽这本关于诗经的小书,忽然重读诗经的兴致又被勾起,私心想借作者的著作使自己对古今中外最负盛名的以情诗著称的诗经有些新的了解。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六):最美的歌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三千年的诗歌305篇。期中有很多恋爱、婚姻的诗篇,具有很浓郁的民风民俗。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这本书,是钱红丽对浪漫的古代诗歌,用一种简单的解读,为读者讲着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

  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体现了古代各地的民俗状况,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七):论诗经之高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人称它为“诗三百”,然而它并不只有三百首,它有三百零五首古诗。这就是最初形成的古诗,字数不多,却很难懂。

  不过,最特别的是每一首诗都能让你看见一个故事,也许是爱情,也许是亲情。总而言之,难懂但美好,最重要的是它的语言很美。《诗经》的语言一方面具有音乐美,另一方面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不在,然后就有一位很和蔼的女校长给我们讲《诗经·采薇》。《诗经·采薇》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八):最美的诗歌

  文:薇薇爱阅读

  有一首诗歌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是在很多年前看的电视剧里面听到过的台词。

  后来也有影视节目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类似这样的句子不论是在影视节目里, 书籍里面都有诗经的影子。 有人说诗经是古老的年代里的最美诗歌。 那个时候的人淳朴,表达感情很炙烈。 孔子当时收集整理这些诗歌的时候想必也是从众多的诗歌里面挑选出的有代表性的那些诗,所以最后才流传至今。

  。

  思无邪, 这是诗经里最美的总结。 也是诗经之所以千百年后仍然为人们传送和引用的原因吧。

  这本钱红丽写的《诗经,最古老的情歌》是在一个下午拿到手的, 当天晚上回家就开始看了。 钱老师对诗经的理解,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这本书了。 诗经之前读起来只是觉得句子优美,有的句子又是被后人不断传送的。 听起来耳熟, 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真正的去透彻的看诗经,看透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字里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却并不那么容易。 一方面是因为语言跟现在的普通话不同,另外就是跟当时的人所处的年代有所不同。作者透彻的一番讲解之后,更加加深了对诗经的喜爱。

  作者在书中还跟大家小小的“吐槽”了一下,不能理解的太透, 比如采薇里面的薇,原来是市场上经常见到的菜,豌豆, 而萝卜也有个文艺的名字“菲”。 如此日常的场景,上山采豌豆,下田挖萝卜。 人们生活中的场景多么稀松平常,却被当时的作者描述的这么有诗意。 不禁令人更加的钦佩那时候的诗歌之美。

  这么多穿越了千百年的诗歌,如一首首的情歌一样,低吟浅唱之中,让人沉醉。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九):回归《诗经》初心,且听情歌轻吟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代学子的必修经典“四书五经”中的《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就是《诗经》,千百年来,《诗经》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并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孔子对《诗经》是十分看重的,他认为从《诗经》中可以感悟治国为政之道,可以学习立言立行的标准,他还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在当时,《诗经》甚至成为政治外交中“必备”的工具,换言之,不懂《诗经》的人是上不了台面的。此外,《诗经》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周朝礼仪文化,所以孔子作为研习崇尚周礼的代表,也因此对之倍加推崇。

  一代枭雄曹操在《短歌行》中慷慨吟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两段分别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和《诗经•小雅•鹿鸣》,《子衿》中的句子是表达相思之意,而《鹿鸣》中的是表现欢宴之快,曹操对这两处的引用则是为了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已超出了原诗中的意思。但是,无论如何,文学造诣颇深的魏武曹操对于《诗经》的信手拈来和熟练化用,由此便可见古人对《诗经》的高度认可和向往。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

  《诗经:最古老的情歌》读后感(十):诗经带我们去体会最古老的情歌

  我语文功底不好,所以我大多数的 时候读了诗经我都不太懂得说得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在书中那些古人只知道说什么思念友人,男人思念亡妻,女人思念在外的丈夫,说来很奇怪,男人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在身边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只有死了有良心的才会思念一下,都是喜新厌旧的人,也许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封建,男主的社会地位高,女人真的如衣服吧。

  那时说话很含蓄,女子的婚姻是听父母的,寄托思念都是用物来比喻,没有点文化是看不懂的,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感人的,看不懂的就是另一番滋味了,之前我也是觉得诗经中写得不愁就是苦还有就是思念,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悲凉的,凄苦的风格,所以大多数不想看,然而当你有了爱慕的人之后,你会发现他的魅力竟是如此大,你所想的他给你表达的真是一模一样,这时候,你才开始佩服起古人的才华。我印象中最深的是这本书给我分析的《燕燕》他说之前有一些人不懂得这本书的意境,竟以为这种送别是写两个女人的分别,被误导了几千年,因为我们后人大多不想去翻阅古籍了解他所说的意境,经过看的书上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被人误解了,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对诗经很有见解,经过作者对这篇《燕燕》的解读我了解到了,情人之间最可怕的是生离和死别,他们写的是一对恋人因为世俗可能没办法在一起,而他们曾经是相爱过的,女子如今就要嫁作他人妻了,那种离别的心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们这叫失恋了,虽然以后可以做好朋友,但是那种不方便是外人不知道的心态。

  诗经的感情心理描写的很到位,如今我们后人能稍微领略点他的语境都成了作家,如我们的张爱玲,她的爱情描写是多么的动人啊,我最喜欢她的一句话是,过了童年就没有这么平安过,这是说一个女子嫁给了心上人,爱情给予了女人重生的力量,仿佛张爱玲笔下所写的,是个金色的沙漠,爱似浩浩荡荡,其实一无所有,所谓的安全感,不过是在爱人身上看到的希望。

  诗经写男人最多的就是出仕和服役了,有文能的去当官,有武能的去当兵,这里也没有绝对的提倡是怎么选择好,只是自己随心就好,不违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