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影评摘抄
《凤还巢》是一部由高立 / 李翰祥执导,李香君 / 金峰 / 任洁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凤还巢》精选点评:
●影片结尾肥肥关门把自己头给夹住了
●京剧曲目改编,移花接错了木,郎才配女貌,豺狼配虎豹,一家和乐皆顺心。相比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改编,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有异曲同工之妙,月老牵线自有道理,弯弯折折总得有个美满。两部作品男主角皆为金峰,女主方面,李香君与丁红,演的唱的皆不俗!
●中国的古典趣味真有意思。以前的人,入个洞房都要几经波折,一言不合就要起誓明志,哪像现在这般干练果断(李香君的古典扮相比乐蒂高出太多了,黄梅调真是好听)。另外,这部电影还用最生动形象的镜头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丑人多作怪。
●当然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很抱歉,豆瓣就您一个
●严重的“以貌取人”的价值观,取笑丑人当有趣,看了不舒服。
●误打误撞成姻缘,上错花轿嫁对郎。火烧眉毛婚榻前,关了灯来都一样。都是外貌协会,别说看重心灵美。
●凌波声音辨识度太高
●不知道今晚的京剧和电影的故事哪个是原版,故事大纲虽然一样但细节的几个改动瞬间让立意走向南辕北辙了…有了京剧的珠玉就更显得这里传统颜控的才子佳人套路无聊至极了
●我勒个去啊!从哪里招来的配角啊!!!
●觉得朱焕然和程雪雁这对活宝比男女主可爱多了。男主很虚伪。
《凤还巢》影评(一):4962:凤还巢
邵氏比较喜欢改编传统故事,所以有很多戏曲改编电影,这部电影有梅兰芳同名京剧。
既然是传统故事,所以保留传统的那套,比如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什么的,此剧多了一对丑男丑女,丑女爱上男主角,当然剧情不允许,给丑女嫁了个丑男,所以看脸的时代自古以来就是。我看朱千岁人也不错,丑女虽然丑,但敢爱,也是个性情中人。
男主角是金峰,我不喜欢这个演员,演起戏来拿腔作调,一开始的那段舞剑真是笑死人,脚都站不稳,至少敬业点,稍微练一下马步,下盘稳一点啊。至于女主角,除了脸好看点,那里比得上她的姐姐,甚至比不上她姐姐身边的丫鬟可爱的肥肥沈殿霞
《凤还巢》影评(二):精巧温馨的《凤还巢》
中国传统的古典戏剧故事《凤还巢》,据说又叫《丑配》,名字上自然不如现在这个好听又有艺术感,故事编排精巧,人物没有大奸大恶,充满幽默与温暖,在戏曲舞台上更是久演不衰,其中以京剧梅派最为经典,梅兰芳先生晚年精心打造后称“梅八出”的几大剧目里,便有这个戏,生旦净丑一应俱全,现在也常常演出,而且还是节庆戏。
邵氏的古装片、黄梅调影片所涉题材挺广,大多数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戏剧传奇等等都包罗进来,并且拍摄得美丽宏伟,俊男靓女,《凤还巢》也是其中之一。那会儿凌波大概包揽了绝大部分黄梅调电影,不知道这部片子为啥没用凌波来演。金峰当然也很不错,而且还多了一点儿小木讷,憨憨的样子。朱千岁与大小姐真是一对儿活宝,看着只令人发笑,倒不生厌。比戏曲舞台上逊色的就是那位大媒人的太监公公,舞台上的夸张却是一道风景。
黄梅调听多了,也就没有一开始的新鲜,因为曲调还不够丰富。
《凤还巢》影评(三):才子佳人,从来只活在故事里
《凤还巢》是部喜剧,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风筝误》,两部戏情节是那么的相似。姐姐貌丑无才,性子凶悍,妹妹美丽贤淑,才情不俗。富家公子不学无术,形状猥琐,贫家小子英俊多才,正气凛然。阴差阳错,鸳鸯乱点,到头来,才子佳人终成对,傻男丑女凑作堆,皆大欢喜。
彼时看《风筝误》年岁尚小,自然多偏爱才子佳人,对那作怪的傻男丑女颇为不屑。然时过境迁,再看这《凤还巢》,旧时的想法陡然颠倒过来。
男子皆好色。宗室子弟朱焕然之好色,在其不加掩饰;没落官宦之子程居易之好色,在其善加掩饰。
朱焕然一见程家幼女雪娥,目光灼灼,口水直流。
穆居易一见程家大女雪雁,避如蛇蝎,仓皇逃离。
在看到程雪雁深夜调戏穆居易时,我一直在设想,倘若雪雁貌美不输乃妹,多几分智商和情商,穆居易未必就不心动,哪怕佳人之举有违礼教。
有违礼教的事,中国古代的戏文诗词里见得多了,前有文君私奔相如,后又莺莺偷会张生,古人也不以为耻,反以为幸。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不过是蒙上一层遮羞布罢了。
看那穆家公子后来拒不入洞房时说得多好听,程家小姐深夜入男子书房,德行有亏,恐怕深层原因还是因为被小姐丑态吓到了。
程雪娥是古代小说里的一个模子,程雪娥们容色倾城,温柔坚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慕风流倜傥的贵公子,偏爱书剑飘零的贫书生。这样的佳人,美则美矣,然而见得多了,也并不怎么令人称奇。
在古代的故事里,这样的佳人却向来都是主角的。写故事听故事的人,也多是些成天意淫的穷书生。
朱焕然和程雪雁这一对活宝互损的场景则时时令人捧腹,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盖头一掀开,震惊的两人互相嫌弃对方的长相,这个说那个是会走路的缸,那个说这个是黑乌鸦,无奈生米已煮成熟饭,最后自认倒霉的朱公子还颇有阿Q精神,自我安慰说:看新妇虽貌丑,但生得颇有福相,是旺夫运,况且管他美丑,反正吹了灯都一个样。
朱焕然虽好色,对母夜叉似的雪雁却并不坏。虽然还是一见到妻妹就流口水,老婆一个眼神过来就怂了,让人忍俊不禁。
郎才女貌,看似美好,却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穆居易因“未婚妻”貌丑而对婚事百般推拒,却又因怕驳了长辈面子而不敢直言拒婚,既已成婚,又百般不愿入洞房,下新娘的脸面,可见其性情的优柔寡断之处;一见到真人,则指天跪地,放下身段,实则二人才第一次见,就算是一见钟情,也见其虚伪。
程浦和程夫人这对夫妻也颇耐人寻味。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尤其在古代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家中多是姐姐先嫁,再嫁妹妹。而程家大小姐身为长女兼嫡女,婚事尚无着落,作为父亲的程浦却漠不关心,一见年轻才俊马上就想到庶女。即便二人堪称天作之合,父亲对长女的不顾忌也是真的。
试分析程浦的这种心理:其一,幼女生母身为妾侍,容貌自然不差,才情自也是有的,又在容貌盛时早亡,成为程浦心里的一颗朱砂痣,程浦由此对肖似生母的幼女爱屋及乌;其二,幼女容色美丽,性情娴雅,能诗善画,符合身为男子的程浦的心中的完美女儿形象;其三,幼女更容易笼络夫君,能给程浦带来更大的利益,长女形状可怖,无人问津,为程浦带不来什么实际的利益;其四,幼女生母早逝,嫡母对其冷淡,身为父亲的程浦不可能毫无察觉,何况程夫人并未作任何遮掩,程浦出于怜惜和补偿心理,对幼女更为宠爱。
对女主雪娥来说,程夫人称不上一个好母亲。帮助亲女谋夺其夫,冷眼看她在乱世中孤身寻父,若无父亲的偏宠,雪娥多年来的日子想是极其难过的。然而嫡母的这种冷待,或也与程浦的偏心不无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雪娥没有养成怯懦或偏激的性子,反而通晓诗画,知书达理,也算是万幸了。
程夫人又确是个好母亲。亲女雪雁外貌痴肥,贪吃贪玩,不学无术,霸道野蛮,在她身上完全找不到古代标准淑女一丝一毫的特质。程夫人对此完全视而不见,认为自己的女儿堪配这世间最优秀的儿郎,为此还不惜与丈夫顶撞乃至对立。也只有这样毫无原则的溺宠,才能养成雪雁天真烂漫无法无天的性子罢。
更深一步地想,雪娥成长为一名淑女,其中也有不得已的因素。生母不在,嫡母不慈,若自己再不恪守己身,多学才艺,提高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为未来添些筹码,其命运恐怕也难有像戏文里说的那样好。
从才子佳人式的小说也可以一窥古代男子眼中的女子范本:有貌,有才,有德。容貌美而不妖,琴棋书画皆通,坚贞而守礼教,能得这三样,基本就是男子心目中的佳偶了。男女双方的爱情,阻力也多来自外部,至于两人自身相处之间的矛盾磨合,就甚少着墨,似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才子佳人一相逢,自然是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无数。
《凤还巢》影评(四):一个看脸的世界
这一部1963年的邵氏电影。黄梅腔,人物和对白还是非常有趣的。
话说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老爷程浦告老还乡退休回家,下了朝堂就开始操心起了家里的事儿。啥事儿呢?老程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闺女。大闺女叫程雪雁,二闺女叫程雪娥。没儿子继承家业,选女婿就尤为重要了!于是老头开始四处寻么门当户对的好儿郎。
程老爷首先盯上了当地的皇亲朱涣然。没事就饮酒套近乎。朱千岁家里有钱,但就一样不好:没啥文化,相貌也差了点。程老爷也是犹豫,感觉不太可心,先当个备选吧。但是关系还要维护的,没事就一起饮酒出游。
这一天二人开心的玩耍着,突然发现一青年在附近练贱!不,是练剑!一边练还一边唱歌,抒发满腔大志。老爷一看,两眼放光:矮油,仪表堂堂小帅哥,穿着不错,一看还有个跟班小弟,想必是大户人家,一眼相中。朱千岁请靠边~
一打探,小帅哥叫穆居易,还认识程老爷。他老爹还是当年朝中的同事,名门之后官二代,踌躇满志,正在备考。
老爹程老爷回家就琢磨这个潜力股要抓住,赶快把二姑娘许给小穆同学。为什么是二小姐呢?这要从老程家的特殊情况说起。大小姐程雪雁是正房生的,人丑体胖,还没有艺术细胞;二小姐是偏房生的,貌美伶俐,还会弹琴绣花,但就是亲妈死的早,比较受气。所以程老爷比较疼二小姐,郎才女貌多般配。
于是趁着办寿宴的机会,把穆同学叫来,亲事就这么定了!穆同学为了能攀上这个大树,一咬牙,出卖自己换前途,从了!(T_T)
可是老夫人就不干了!大麦先熟还是小麦先熟!大闺女都这么大还找不着对象呢,那轮得到老二! 于是就想了一个主意,让雪雁冒充妹妹深夜去找穆同学谈谈人生。
本来穆同学对出卖自己的事情就深感忐忑,这晚上一间,我的妈呀~ 突然发现找上来的原来是这个母夜叉,出卖身体也是有底线的好不好!((((;゜Д゜)))。怎么办?赶紧跑吧!马上就跑,一分也不能等!穆同学连夜逃走~(ง •̀_•́)ง
路上还遇到朱千岁好心的送他一匹马,快马加鞭,绝尘而去.......
这下子程老爷可郁闷了,好不容易抓来的乘龙快婿突然玩消失。这时候也正赶上农民起义硝烟四起,朝廷用人之际,一张圣旨,老爷子把家事先放在一边,披挂上阵出征剿匪去了~~
再说家里这头,穆同学人间蒸发,当初定下的婚期可越来越近了。惦记着二小姐美貌的朱千岁一琢磨,机会来啦~冒充穆同学上门提前! 老夫人这边也高兴快了,老爷不在,这回好操作,没有雪娥份了,赶紧让自己的亲女儿上!戏剧性大换人ヾ(*´∇`)ノ
洞房花烛夜,掀起盖头的那一刻.....哗啦啦,美好的幻想碎裂了一地。。互相吐槽的这一段亮点颇多。无奈生米做成熟饭,朱千岁也只好了从了,.......而且,反正都是女人嘛,台词说道:“推了灯还不是一样~” ヾ(-_-;)。
后来这二丑的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丑妻近地家中宝,朱公子还把丈母娘也接到家中。程老爷一看,家里就剩二小姐一人也不放心啊,叫到军中也带在身边也好放心。老爷在征战南北途中,突然发现穆同学也在军中,大喜!好小子这下子看你往哪跑,正好雪娥也在,赶紧成亲吧!
可是穆同学想起当年,那一夜的阴影面积太大了,伤不起,不干!再说小哥现在也有了工作,不再是当年的落魄书生,男人在尊严还是要的!死活不从!程老爷这个生气,把大帅和监军都叫来,用领导压你,你从不从?不从让你的奋斗归零! 穆宝宝心里苦啊,就把当年的事情说出来。程老爷恍然大悟,解释过后,穆同学开心了,原来好看的那个才是雪娥!赶紧给领导面子,马上办马上办!雪娥看到了这么一张帅气的脸,怎么还能气得起来呢?
男女主一见倾心,看着对方的脸,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后来朱公子家中被劫,流落他乡,带着丈母娘投奔到了程老爷这边,一家人又幸福团聚啦~
真是一部看脸引起的悲喜剧。
有同学要问了,一个王爷怎么会比不过一个书生呢?脸就这么重要么?
注意故事发生的背景:明末。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避免争权夺势,手足相残,也可能是穷怕了,建立了藩王制。所有老朱家的后代待在属地不许乱动,国家养着,按人头发钱。因此这些王爷就使劲生,靠领人头津贴过好日子。
有资料这样写道:
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庆成王的儿子们也大多继承了父亲出众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长子的儿女总量后来也达到了70人。庆成王在儿女数创纪录的同时,孙子辈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63人,曾孙辈更多达510人。就是说他的直系后代这一年已达767人,再加上众多的妻妾女眷,整个庆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庆成王肯定无法认全记清所有家庭成员。除非给儿孙妻妾们编号统计,否则很难想象他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王府。
据明末徐光启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数每30年左右即增加一倍(明朝一共276年,有没有想起了兔子和斐波那契数列的故事 (ノ゚▽゚)ノ)。而当代人口史学者推算: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
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近一百多万!
朱千岁太多了!!当然不如颜值高潜力股的穆同学了!
而且在明末农民起义多发的动乱年代,这些皇亲国戚简直是人人争抢的大宝箱!故事中的这位爷还有地方投奔,结果还算是好的。
这个残酷的看脸的世界,况且帅的人又那么努力!你还睡得着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