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估值的标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估值的标尺读后感锦集

2021-04-01 01:05: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估值的标尺读后感锦集

  《估值的标尺》是一本由马喆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估值的标尺》读后感(一):一本需要靠水军的书能否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如上。

记 难得我自掏腰包以66元的高价买的这么一本干活寥寥的水书,全书核心内容满打满算不足十页,前后均是些老生常谈的投资哲学和之乎者也,而且毫无逻辑,一看便是多年朋友圈的集大成之作。记得上次看书看到这么生气,还是那本《劳阿毛说并购》,看来最近钱不好赚,资本市场的大佬们连这点苍蝇肉也来下场亲自收割了。

为什么还不够一百四十个字?是我的愤怒表达的不够充分吗!居然还不够吗!!!!!!!!!!!!!!!!!!!!!!!!!

P.S. 很少写书评,请问打分在哪里…

  《估值的标尺》读后感(二):大家小心,下面评分高的都是托!

  

大家去私募排排网查一下马喆的基金业绩就知道了!没有业绩,却写书忽悠圈粉……

下面评分的都是最近几天写的,应该都是托………

现在的套路都是先写本书,然后圈粉,准备开培训班收费……

坐等豆瓣评分过一段时间后快速下降……

《估值的标尺》将5年到10年做为我们测量内在价值的时间刻度,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也看不清楚20年以后发生的事情。更不会把50-100年的时间当成测量内在价值的所谓大格局。因为人类的寿命很难超过100年。我们不会自己骗自己……

  《估值的标尺》读后感(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首先得感谢马喆老师,我的第一桶金就是跟着马喆老师赚到的。

马喆老师有四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投资就是生意,估值的艺术,耐心是最大的美德,伟大的人性博弈。

1、投资就是生意

马喆老师在这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一个川菜馆的例子,川菜馆每年利润是50万元,那么合理的估值是500万元,我们要买下来肯定要留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比如打7折,以总价350万元买下来,或者打6折,以总价300万元买下来。

如果我们把500万市值,分成500万份,每一份1元,但很有可能每分变成5-6元,今天这个明星来了,明天门前路修了,价格会扶摇直上。

人们的疯狂是无法理解的,川菜馆还是那个川菜馆,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合理的市场估值是500万,拆成500万份每份1元,整体市值还是500万。

《乌合之众》作者说: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群体,其原本的独立理性会被群体的无知所掩盖。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四大基石: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安全边际,市场先生,能力圈。

第一条就是买股票买的不是那个纸片,而是背后的公司,他也说过如果选择对象仅限于奥马哈,他会评估企业的长期前景,其次是管理人的素质,最后是合理的价格。

2、估值的艺术

巴菲特说:投资就干两件事情第一个评估企业的价值,第二就是面对波动。

那么川菜的价值是多少?

马喆老师给的是未来十年净利润之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川菜馆每年都挣50万,2021年的内在价值,等于22年+23年……31年=500万,500万就是川菜馆的价值。

估值模型

以茅台为例:

茅台增速模型

2007年茅台内在价值:2008年-2017年将净利润之和为1232.85亿元。

2007年茅台静态市盈:1232.85/29.66=41.57

如果贵州茅台真地保持25%的均速至2017年,我们只用10年就可以收回2007年末1232.85亿的全部买入成本,也就是说,2007年末41.57倍静态市盈率在我们眼中的动态市盈率只有10倍。

3、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投资股票什么最重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就是耐心。

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日本战国末期的三位牛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如果杜鹃不叫怎么办?

织田信长说:如果不叫,我就杀了它;丰臣秀吉说:如果不叫,我就诱导它;德川家康说:如果不叫,我就等它叫。

再看三个人的功业:

①织田信长雷霆手段统一天下,本能寺功败垂成。

②丰臣秀吉玩弄权术,数月就打败了明智光秀,但没事找事的文禄庆长之役(万里朝鲜战争),使江山动荡。

③德川家康从小经历磨难,在困境中忍耐,最后关原之战辉煌,开创了德川幕府两百多年的太平盛世。

德川家康说:人生如负重致远,切勿急躁。

密歇根大学的 H.纳盖特·西布恩(H. Negat Seybun)研究发现:

在一个为期 30 年的时段里,在重大的市场获利中,有 95% 的部分来自其间约 7500 个交易日中的 90 天。如果你碰巧错过了这 90 天,虽然这些日子只占全部交易日的 1% 多一点,期间股市提供的丰厚长期回报却都一笔勾销了。

林园也说过:股票涨的时间只有5%。

4、伟大的人性博弈

人类的的动物本性:对奖励和惩罚敏感反应的基因、快速逃离的基因、避免不一致的基因、社会认同基因、好奇心基因、妒忌的基因、简单联想的基因、自视过高的基因、被剥夺超级反应基因,这些人类祖先留下来的基因都曾经在人类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它们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推荐读《穷查理宝典》十一章)

想要投资好,首先需要理性,其次是逆向思考,别无他法。

  《估值的标尺》读后感(四):投资即生意

  

这两天读完了雪球大V马喆先生的新书《估值的标尺》,马喆先生是巴菲特、芒格的拥趸,投资理念深受二人的影响。读罢此书,非常认同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投资即生意”、“集中投资降低风险”。

”投资即生意“并没有蕴含什么特别的大道理,是大部分价值投资者都心知肚明的信条。难就难在很多人做不到知行合一,很多投资者自诩时间的朋友却频繁换仓,自认是价值投资者却不肯花几天的时间深入研究一家企业。

作者是一位将“投资即生意”这一理念深入骨髓并付诸长期实践的价值投资者。这与作者的实业背景息息相关,作者有多年经营手机生意的经历,2010年关停了生意后专心做投资,因为他觉得他的生意苦哈哈赚钱难、没有未来,何不停止手头的生意,去投资更好的生意。在投资时,马喆先生会这样想:这家公司是否在经营一个好生意,如果把整个公司都买下来,目前的价格是是否合适。他的投资理念充满实业人的智慧。

书中一个案例非常形象,2009年作者一个做手机生意的朋友拿下了苹果手机的代理,兴奋异常,作者便问他,既然这么看好为何不买入苹果的股票,毕竟做了多年手机经销生意的作者及其朋友知道苹果的生意远远好于自己做的手机代理的生意。朋友没有买苹果股票,在他眼里股票是投机的纸片,没有想明白纸片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苹果公司。假如朋友当时买了苹果股票,1亿元现在变成了40亿元,比他做代理生意赚钱多了。

坚持“投资即生意”这一价值投资理念,做了10年时间朋友的马喆,也得到了“朋友”的厚赠与,2010-2019年,10年的时间,作者股票投资年化收益高达32.42%,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他用自己的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了价值投资的“内在价值”。

如果说“投资即生意”这一贯彻全书的理念并没什么新意,那么“集中投资降低风险”这一理念却显得颇有点特立独行的意味,与大部分投资人的投资哲学背道而驰,在大部分人眼中,分散投资时降低风险的利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初入股市的人都懂得道理。

很多人汲取了分散投资的精髓,投资十几只甚至数十只股票,这其实反而加剧了风险,因为当我们一次性持有十几数十只股票时,根本不可能对每一家上市公司有深入的了解及识别风险。当我们把大部分资金押到两三只股票时,所有的动作都会变得谨小慎微、倒逼理性,“会像评估自己未来的配偶一样评估股票”,尽最大努力降低出错的可能。股票投资与其他工作不太一样,不是干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适当的专注才能提高生产力。另外分散投资是否能分散风险我不能确定,但分散收益是确定的。

当然,对于“集中投资降低风险”的认同不代表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单吊一支票。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其实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操作风格之一。虽然单吊一支票貌似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凌然,但对于投资人,尤其是职业投资人而言隐含较大的风险,企业经营是否成功受很多因素影响,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左右企业的发展,即便是企业主本身也难以拍胸脯保证自己的企业未来会一路高歌。所以,适当的分散可以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实操过程中,作者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大部分时间,他持有2-3支股票,除了早期很少有单吊一支票的情况。

对我而言,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作者附上了五年的投资报告,这些报告既包含作者近几年的成功的经验,也不乏诸多失败的教训及内心的难捱,使得这些经历更加鲜活更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开局之年赶上了熊市,头四年有三年收益为负,直到第58个月才回本。但这并没有动摇其价值投资的理念,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也会经历黎明前漫长的黑夜,但只要方向正确,并积极总结经验与反思错误,黎明终将不会缺席。

如何面对股价的暴跌,作者也给出了他的回答:我从不恐慌,因为我知道自己是花了80元买进今天值100元,五年后值200元的股票;其他人恐慌是因为他们用1000元买进今天值100元,五年后值50元的股票,我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确实如此,当你真正的理解了一家上市公司,认清了它的内在价值,股价的大幅波动只是市场情绪罢了,情绪过后终将会到其应有的价值,无须恐慌;对于那些凭直觉买进、跟风买进以及“专于”技术分析的投资者,股价跌下去了可能就真的回不来了。

阅读本书的收获不止上述几点,建议买来细细品读。有人说,如果读完一本书中能有一点比较大的收获,这本书便是有价值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估值的标尺》对我来说是一本有价值的书。

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任何一本书都要抱着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我认为这本书仍存一些可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本书的核心——估值的标尺。

先来看一下作者用来衡量企业的“估值的标尺”,即“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这家公司未来10年可以为股东创造的税后净利润(或自由现金流,下同)之和。

在花了几节的篇幅描述了这一估值的标尺后,作者自行揭短,认为这一模型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净利润没有贴现;二是未考虑十年后的净利润。但稍后便对此做出了解释,对于第一点缺陷,作者认为贴现率难以估计,便用一句“模糊的精确强于精确的错误”来解释;对于第二点缺陷,作者认为这是生意思维使然,因为企业的老板更关注10年内的业绩。

我认为马喆先生貌似对“模糊的精确”有所误解。“模糊的精确”并不代表对所有估值因子都进行模糊化处理,而是能精确的尽可能精确,不能精确的则模糊化处理。

首先,对于贴现率,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必要报酬率,即投资者资金的货币成本,我们虽然无法确定贴现率取10%或者7%哪个更准确,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取10%还是取7%,都比取0%更准确,试想一下,哪位投资者的必要报酬率是0?

其次,对于未将十年后的净利润纳入估值考量的解释也过于牵强,企业老板更看重十年内的经营业绩不代表企业的内在价值只包含十年的经营成果。我能体会到作者不将10年后企业的经营成果纳入估值的标尺主要的考量是10年后企业业绩太难预测,所以干脆毛估估为0,并称其为“模糊的准确”。

这么做貌似有些道理但其实很站不住脚,再次误解了什么是“模糊的正确”。打个比方,比如让我们猜测一个初三学生高考数学能考多少分,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学生在中学三年大概可以考120分(150分制),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推测,高考中他数学大概也能考120分,或者我们觉得未来有不确定性,保守起见预估考100分,但不会因为未来三年充满了不确定性,便所谓的模糊化处理,给一个考0分的预期。很明显,我们无论推测120分还是100分,大概率都比0分更准确。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以不确定10年以后公司的业绩为由,便将10年后公司产生的价值归为0,这不叫模糊的准确,这叫模糊的错误或偷懒。这种模糊化的处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对于投资决策也是无益的。

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在“估值的标尺”未考虑10年后公司的业绩的前提下得出的企业内在价值都高于股价的话,那更可以放心的买入这支股票了。诚然,这有一定道理,一家企业保守估值都比市场股价低,那更值得买了。

但这么做有两个弊端,一是一味的保守估计会错过一些股价适中或股价仅稍低的优质企业;二是“估值的标尺”难以指导卖出,过于模糊且保守的标尺难以发掘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当投资者认为一家企业的股价高于了所谓的“估值的标尺”进而早早卖出,但实际上这家企业的股价可能还远低于其真正的内在价值。

所以,对于作者给出的“估值的标尺”,我觉得要慎用,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思维的视角和指导买入的参考。

综上,虽然《估值的标尺》在我看来存在一些不足,甚至可以说是硬伤,但不妨碍它成为一本好书。只要我们能在阅读书保持独立思考,一定能从本书中有所受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