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100字

2021-04-06 02:16: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100字

  《我想学会生活》是一本由蔡颖卿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一):我想成为一个比先前更好且适龄的人

  

记录每一个生活中细小之事很不容易,笔触不徐不疾,这本书对每个女孩都是一本好的启蒙随笔。分享的食、衣、住、行、育、乐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收获很多,正如作者所说,希望读者因为这本书及早欢迎成熟的心灵,早一点进驻精神与风华正茂的身体,得到我们年轻时未能及时得到的快乐。生活人都是越变越好,好奇自己的五十岁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二):我也想学会生活

  每个人都有在自己生活中沉静的能力与深呼吸的自由。

  今天下午一直在看蔡颖卿的书,这本书更贴近我的生活。要学会生活,就要用心的生活,深刻的活着。

  学会珍惜,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真的好难。我和蔡颖卿一样,也有过书中同样的经历。我是无论怎样,都很舍得设备,因为家是我们可以安静享受生活的地方。我家的淋雨是恒温的,每次洗澡也会有腾腾的白烟。但是当我回到我的母亲家,他们家的淋雨头出水量很小,洗的很不尽兴。上次洗完我一通抱怨。看完蔡颖卿的生活,我发现这真的是感受与拥有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啊。他对老喷头的描述很美,“像一朵花的水异常的温柔”,只有珍惜才能体会到小时候的感觉。

  很多人都会羡慕有活力而且热情的人。但是很多人都无法直接去学习一个人的热情,因为这种热情是透过付出而得来的一种喜悦的心情。我们在学习别人的热情和活力时应该学习她的具体行动,也就是他在付出时才去的有效方法,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快乐的理由。“看”是一个动词,“怎么看”却是一门艺术。

  真正逐渐枯竭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女性的内心。

  虽然蔡颖卿用了12个章节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疾不徐,春风化雨”但我更喜欢她后面的总结部分要用心、要专注、要节制、要自律、要温柔、要珍惜。做到这样,才能学会生活。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三):感到孤独,就要试着练习专注

  《我想学会生活》是蔡颖卿献给读者的十二杯茶,每杯茶的香味不同,却都令人回味不绝。关于珍惜、变动、恩典、付出、牢笼……千万不要说你的感情没有作者细腻,无法认同她对平凡生活的由衷赞美和从中收获的感动。事实上,当你安静下来、换种心境和眼光时,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一样会跳入你眼帘。

  关于珍惜——每一份后果与影响,最终都来自自己的选择。蔡颖卿说,我们应该从“不取”做起,而不是从“拥有中丢弃”,要让“满足”不断充满我们的内心。的确,只有懂得“珍惜”和“满足”的人,才能取得感受与拥有之间的微妙平衡。

  也因此,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贫者或真正的富人。那些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安然享受工作和生活乐趣的人是真富有,那些身处名利场中为点点权利钻营不已的家伙是真贫乏。

  关于变动——生活中的变动是常态,故而奢求永恒、持续不变都是不理性的。就想潮涨潮落一样,变动只是众多宇宙法则之一。某天你的心情低落没问题,问题在于如果你一直放纵自己在低落的状态里,就会被溺死。

  正如一个人在海里游泳时突遇大风浪,这时候你应该积蓄力量让自己迅速脱离危险区;而不是咒骂风浪或感叹自己的不走运。特别喜欢作者那句“每一次感到孤独,就抓牢生活中任何一个可以使我专注的项目,帮助自己不因生活暂时无法维持完整的形式而低落”。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拥有并抓住能够让人专注的项目绝对是收获幸福的重要源泉。生活中只要存在能让你专注的东西,你就能跟自己好好相处,甚至与看似很不如意的生活达成和解。坚持那些让你专注的项目会让你体会成就感,最终领会生命的意义。

  然而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不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却需要强大的内心——尤其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中。当别人都“安之”附身、追求成功时;过一阵子当你周围的人都被衰神附体、个个丧成狗时;抑或目睹别人热血沸腾地创业、你也忍不住摩拳擦掌时;你能保持独立思考、不被大众喧闹的言行带着走吗?

  在一个普遍讲求政治正确的国度,保持清醒、独立行走很难,因为有些事物或言论的出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几乎在我们无法感受到的状态下就滋生蔓延起来了。那是稻田里的野草,也是葫芦藤上的蚜虫。若不及时察觉,有意义的生命必毁于此。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四):极简生活,从“不取”做起

  阅读时长:2小时18分

  这是一本很有启发性的小书,是一位五十岁女性对生活的省思。其中不少金句,一下点醒了我。

  比如关于“不取”的这一段:

对于“舍弃”,这二十年来我领会最多的是,我应该从“不取”做起,而不是从”拥有中丢弃“。我要为自己保留更多的敏感,让”满足“能不断充满我的内心。

  看过不少极简生活的文章,大多在说“断舍离”。

  我是喜欢极简这个概念的,搬家时面前庞大的物品数量总是让我倒抽一口气。然而让我“断舍离”,我却狠不下心。每一个物件,非要物尽其用了才舍得丢弃。有一些环保的原因,我总觉得,耗费一定地球资源制造出来的东西,就这么变成垃圾,不是对资源的浪费吗?所以在丢弃的时候我总非常用心,想一想,这件物品确实没有利用价值了吗?才放心扔掉。

  然而看到这段话我猛然惊醒,怎么在获取的时候没有这么仔细想一想呢?

  还在国内时,我家有好几个买牛奶或酸奶赠送的玻璃大碗。买的时候我想都没想,直接就拿有赠品的。然而这些玻璃碗总是造型略有不同,不能很完美地叠在一起。数量多了,也觉得有些累赘:哪里需要那么多这个尺寸的玻璃碗呢?家里本来就有足够多的餐具了呀。再者,因为这么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赠品,遇到真正喜欢的餐具,我也下不去手了——没地儿放了。

  到了英国我也时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去快餐店用餐,店员总是会随手抓一把小包装番茄酱或是沙拉酱放在餐盘上递过来。有“扔东西困难症“的我对于那些没用完的酱包,通常不会顺手扔掉,而是顺手拿回家,想着以后做菜用掉。然而十有八九是堆在抽屉里忘记了,再发现时已经不敢用了——谁记得是什么时候拿回来的呢。因为这样而积攒起来的小物品也不少。

  这些都是入手时没有仔细思考所导致的后果。如果从最初能做到“不取”,那么也不会面临后面一系列收纳、舍弃的难题。

  推及生活中的其他物品,也是如此。在获取时多思考,让自己的内心更敏感些,更有责任心一些(时刻记得这是耗费地球资源制造出来的)。获取前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件衣服吗,是不是只是因为便宜才动心?不买那本书行不行,有没有电子版的?因为一旦获取,你就要对它负责任,想一想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舍弃它?

  只有获取时谨慎,才是极简生活的开始。

  公众号:安布Ambrosia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五):静候生活,多姿多彩

  对每一个人来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学习、工作、……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生活的。生活,为生而活,生到这世间,怎么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快乐,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尽相同。但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是相似的,那就是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生活。

  蔡颖卿在《我想学会生活》这本书里与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活哲学。她每天提醒自己,一定要当一个好好生活、努力工作的人。她经常奔波于两地,时常与家人分离,因为工作,但是工作之后回到生活的轨迹时,即使已经很疲倦,但是她依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并且会发现自己不那么累乏,因为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家和工作是不同的爱,她懂得珍惜,懂得知足,更懂得付出,所以生活予她而言,是美好的。在这本书里,她正是通过珍惜、变动、恩典、……舍弃、……等12个关键词来传达生活之重要。

  当人生经历波动、变数的时候,尤其是当身体健康响起警报的时候,很多人才觉醒,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于是有的人开始悲观、开始埋怨,但也有的人仍然坚持不懈,有的人有信仰,对自己终究要去的地方并不害怕,而只是不舍,因为不舍,所以更要好好珍惜当下。

  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心境也变得淡泊了,生命中有太多感动我们的人与事。珍惜我们来到这个珍贵的世间,所以一定要好好生活。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我希望自己也学会生活。生活,不是压力,好好生活,是人生的动力。每个人为了有质量的生活着而努力着。

  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凡,把琐碎繁杂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这是我们生活的方向。生活中真正的满足,并非完全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一个人的内心。有的人生活忙碌,但是会抽出些空余时间留给自己去享受;有的人生活休闲,但也会给自己找些事来充实一下。前前后后读过一些生活美学家的随笔散文后,愈加觉得真正好生活是靠自己去寻找的。在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再来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有的感悟很细微,但是很真实。书里还有生活中一些无用但美好的小物件的图片,穿插在随性的文字中更显得赏心悦目。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六):生活美学家带你发现生活的真善美——评蔡颖卿《我想学会生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台湾著名生活美学家蔡颖卿的这本《我想学会生活》就是要教你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一面。你可能一直在生活,但你真的学会生活了吗?看了本书,你或许会有新的认识。

  作者使用了12个关键词作为12章的题目,分别是“珍惜、变动、恩典、付出、牢笼、平衡、创作、复杂、沟通、舍弃、错觉、快乐”,每一个都代表了一种心境、亦代表了人生的不同状态,在这些境况下,究竟该如何生活。

  书中并不是纯粹以理性的、宗教般的语言来讲道理,而是夹杂了对林白夫人《来自大海的礼物》读书心得而展开。每一章的主题都会和林白夫人的书里的某些佳句相契合、相对应。

  作者蔡颖卿从林白夫人的书中得到启示,又对应以生活的感受,从生活的感受中,又去回溯林白夫人文字的哲理之所在。步入中年以后,才越来越明白,“从容才能平静”,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和任何人物,才能做到波澜不惊,不厌其烦。

  实际上,能够达到这份从容心境却也是一件殊为不易的事情。因为凡事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又有几人能够作到知行合一?

  古人云:人生不知意者十之八九。如果真是能够平平淡淡过一生倒也罢了,即使不能做出什么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如果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倒也是知足常乐了。

  然而,在多数人平凡的一生中,很少有能够一帆风顺、一点波澜没有的。

  活在这个世上,总有数不尽的烦事俗事所扰,很少有人能够完完全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总会有一个或者多个节点,你感觉到烦闷、心累,觉得生活甚是无趣。想要寻找宁静,到处却是喧嚣,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从容的大格局。

  这应该是人之常情吧,或者说是生活的新常态吧。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就不能够使自己的心情快乐起来,甚至因此而受到伤害。

  因此,像作者一样“学会生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或者你满足于现状,或者你为现状所困,既然生活在俗世,那么遇到些俗人碰到些俗事再所难免。即使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小圈子里,日复一日的劳作也让人身累心累。

  或许对于生活的态度,与人的社会经历、与人的年龄有关。在经历的事情较少、年纪较轻的时候,可能心态与人到中年时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中年后可以领悟到的事情,看似简单,青年时未必能够领悟,甚至也有一辈子也不能领悟的。

  “凡生命所遇的好,都多加珍惜扩大;生活所遇的困难,全不畏惧地迎战。”生活,不是随遇而安、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不管顺境逆境、顺流逆流,不疾不徐,从容平静地应对。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七):生活真的能学会吗

  摘抄的句子,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理解

  《我想学会生活》—蔡颖卿 在自己生活中沉静的能力与深呼吸的自由 经验是可贵的,而生活是值得修改的。 谈付出 女性之所以能够生活得很有韧性,是因为价值观点支持了生活事实:先接受“当自己”,而后才思考到女性生活在集体意识中所呈现的面貌。 我们并不怕用尽心力,但是却害怕白白消磨身心。应提醒自己尽早培养出看见“目的”的能力。 发现目的后,“抓紧生活”,把悬在思考里、想要发展的自我透过生活达到真实。去付出。 付出的本质应是如此:在消耗的同时获得更新。“体会价值”与“懂得付出”越早,“更新”的作用就会越早体现在生活的循环中。 付出仰仗热情作为动力。热情又是从何而来呢? 热情是经验,是透过付出而得来的一种喜悦情绪。我们应学习的是一个热情的人他具体的行动,也就是在付出时所采取的有效方法。在方法中了解其热情的理由。 了解付出的“目的” 女性最有价值之处是与生活的细密关联。与被关爱的人所产生的情感互通。 付出的同时也体会到他人的付出,这是经验的转移与积累,自然而然形成的价值确认。心不会悬在半空,爱有积极的作为,生活便便活生生循环起来了。 依赖与竞争都不是完整女性真正的重心所在。 现代男女精神上最大的包袱是,他人的眼光、物质的意义与人际的复杂。 梁实秋曾提过的的观念:真实的自我不在感觉的境界里面,而在理性的生活里。 谈平衡 三个层面:生理,智识及社交 “生活”的范围要周延,如果少了其中的一面,我们便无法得到的感受与成长的机会,而这些广度之间需要不偏重的发展,这就是平衡。 思考每一项如何不背离时间管理、经济能力与人际关系的架构而进步,而这种细想,使得“平衡”出现更具体的意义,实际行动起来才有清楚的方向。 时间上与内容上的平衡 如果我要愉快地与生活责任及生命的成长相处,就要顾及“需要的平衡”与“能力的平衡”。 于是“节制”是我维持平衡的一个基础。留白天地宽,留白日月长。 “生活平衡”带来一种最美好的结果就是“和谐”—心灵的和谐与生活质量的和谐是可以并行的。 缓慢与悠闲是一种生活情感的“吉光片羽”,在一般的日子里它有时闪烁而出,抓得住的人就抓住了。 心不闲,就什么都体会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一直在那里,但心蒙了,所以就视而不见。 沟通 好好听别人说话 说真正想说的话 说有礼貌的话 不说本来不想说的话 有位美国作家说过,盛年在青涩与过熟之间转眼即逝。大概,青涩是因为无知而手足无措,过熟则是因为热情枯竭而无动于衷。 要努力于可以改变的也同时忍受不能改变的;要考虑周到但不要在焦虑中浪费精神;要避免自怜但尊重自己;要有警觉性但不要惊慌;要有信念感但也要清楚表达坚持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看重与自己所立的契约,快乐,诚实。 年轻时的不快乐是自己无法以正确的比例来揣摩人我关系的合理状态。 有位美国作家说过,盛年在青涩与过熟之间转眼即过。大概,青涩是因为无知而手足无措;过熟则是因为热情枯竭而无动于衷。 “了解”代表的是多少甘苦与共的经验,而不是苦心维持的容貌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八):一本书带着你学会生活

  现在很多书都会起这样一个噱头十足的名字——《一本书教会你xx》《十分钟让你学会xx》,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凤毛麟角,但是蔡颖卿老师这本书,虽然没有起这样的名字,但是却真的做到了。

  这本书,不是此书,而是林白夫人写的《来自大海的礼物》。

  林白夫人又译为安妮•默洛•林德伯格,是世界著名航空探险家林白的妻子,也是一位著名作家。曾伴随丈夫环绕北大西洋飞行探险,首度开发出横越海洋的飞行航线,是第一位获得滑翔翼驾驶执照的美国女性。她生前出版了十三本书,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海的礼物:女人的生命之书》,台版译作《来自大海的礼物》。

  书的缘起是出版社邀请蔡老师为台版新版的《来自大海的礼物》写序,没想到跟随这林白夫人的脚步,一篇序变成了一本书。在蔡老师的这本《我想学会生活》中,她与林白夫人的足迹时而重叠,时而交织。在阅读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才能真切体悟到:阅读即生活,阅读即人生。

  林白夫人已经故去五十多年了,但是文字、阅读、以及女性这几个关键词将她、蔡老师以及读书的你我都联系在了一起。几十年前,林白夫人为了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暂别家人,在与外界隔绝的岛上,她聆听亘古不息的涛声,也倾听自我内在的声音。 她耐心拾起一枚枚贝壳,每一枚贝壳,都是一种象征,一段女性经验的诠释与铺排,由此延伸思考每位女性都会探寻的课题在牺牲奉献与保有自我之间找到平衡点……她思考的一切,也是蔡老师经历和思考的,而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竟然也有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原来,女性永远也逃离不了思考生活和自我的平衡,而她们两位,是不同时空不同阅读的老师,她们的文字隽永,能让心绪平静。

  第4张《付出》反反复复多了多遍,二三十年代女性遇到的问题在六七十年代没有得到更改,现在也已然如此。女性被认为——不仅仅是男性也包括女性自己,是家务的承受体,千百年来,似乎亘古未变。尽管现代女性也需要赚钱养家,但是依然无法从无法被界定价值的家务中逃脱。蔡老师认为,生活中真正的幸福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做家务和照料孩子,得到的回报是家庭的和谐和亲子的愉悦,但是两位女性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平衡”。

  想一想,大多数的时候,最难做到的恰恰就是“平衡”。

女性必须找出她们真正的中心,并且独自达到她们生命的完整。“自己生命的完整”,不要以集体意识来框架女性原本可以独特的生活。

  前者是林白夫人的人生感悟,后者是蔡老师对于林白夫人感悟的领会。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年轻的女孩是无法理解的,年老了也许会不以为然,被传统、他人的眼光和生活的无奈所禁锢住的灵魂或许觉得这样的思考可笑至极,但是我们总是需要找突破口。在能决定的年龄和有了必要经历之后思考,生活和自我之间的那个平衡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曾经自问:幸福是什么?难道幸福就是独自坐在一个房间里以为自己在度过深刻的生活?……而暗地里偷偷写作度过一生,这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

  其实,我也无数次问过自己相同的问题。难道幸福就是写作、阅读,自以为再过深刻的人生?还是人云亦云,当人们说“女孩子就应该照顾家庭,会做饭,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默默颔首微笑?读了蔡老师的《我想学会生活》,突然觉得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答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作为普通女孩的我们,需要找一个平衡点。

  一边是生活,一边是自我。

  只有两者平衡,才是真正的心灵的平静,心灵的平静,才有可能无限接近“幸福”。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九):平和的心态是生活的智慧,也是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似乎每个人都懂得生活,但仔细想来,“生活”这个庞大的话题,还是值得我们不断体悟和学习的。

  有生活美学家之称的蔡颖卿,写下了《我想学会生活》这本书。这是蔡颖卿老师在阅读了林白夫人《来自大海的礼物》一书后,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思考,而有感而发的随笔。书籍篇幅不长,但朴实温柔的文字却能给人一种持久温暖平和的力量。

  蔡颖卿说,这本书是她送给自己五十岁的生日礼物。所以,这也是作者在自己知天命之年写下的对生活各方面的省思。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位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关于“珍惜”,她是这么说的:

“这二十年来我领会最多的事,我应该从‘不取’做起,而不是从‘拥有中丢弃’。我要为自己保留更多的敏感,让‘满足’能不断充满我的内心。”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满足无底洞的欲望,我们常常忍不住索取和拥有。而近些年为了跟风“极简生活”,不少人在践行“断舍离”,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从拥有中丢弃”。然而,如果能够做到像作者所说的那般,在索取之前考虑一番,眼前的事物是否必需,可否“不取”?

  其实,最适合装载无尽欲望的,是我们充盈的内心。懂得“不取”的道理,不必刻意“断舍离”,也能轻松实现极简生活。

  关于“恩典”,她是这么说的:

“我们应该单为自己‘已经’拥有的平安与快乐就时常感恩。”

  “感恩”二字虽常常被人提及,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真真切切地领悟与习得。在有些人眼中,或许需要获得自己内心所希望得到的、额外的事物或是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时,才会想起感恩,却把平日里最应该被珍惜和感恩的平安喜乐给忽略了。

  就拿这次新型肺炎疫情来说。若不是此次事件,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疫情对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都不曾怀想过去每个春节能够平安相聚的难能可贵。因此,“感恩”二字,最应常怀心中。

  关于“工作”,她是这么说的:

“起飞需要很大的努力,但续航需要更多的努力。我们总要在飞过许久、许久之后,才能感受到遨游的快意与旅途的意义。”

  对于作者而言,有意思的人生不是碌碌无为无事可做的,而是让很多很多的事情去把时间填满。不管是烹饪、阅读还是写作,关键在于专注与持久。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三分钟热度”才是做一件事情所遇到的最大的坎。就拿我写作来说吧,我自诩是热爱阅读和写作之人,但也曾因为不被认可和懒惰的缘故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醒悟以后,仿佛获得了一股难言的力量,虽深知写作这场“旅途”很长,续航需要很多努力,也愿意将其视作一生的爱好,期待旅途中的美好与发现。

  关于“教育”,她是这么说的:

“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去年,我有一个好朋友毅然辞职追求梦想,“抛下”两岁的女儿,去日本学习烘焙。或许有些人会对这件事持批判的态度,毕竟一位母亲在世人的认知中,就应该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时间和事业的。

  但是我却非常理解和赞赏她的选择。很多人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却不懂得“身教大于言传”的道理。其实,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培养和教育方式,便是先把自己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一位努力追求自己梦想的母亲,必然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关于“年岁”,她引用了林白夫人的话:

“人的中年时期不正是第二次花季的盛开,人生的第二次成长,甚至可以说是第二个青春期吗?这种人生的二度成长往往不幸被曲解了,使得我们许多人从来没有真正登上中年的高原。”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青年时期才是人生的巅峰时期,而过了青年时期,人生仿佛就在走下坡路,很多事情最终只能以“遗憾”告终。

  但是在作者眼中,中年时期因为有了岁月的沉淀,纵然容颜和身体不如青年,但思想的厚度、历练的饱满,却也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将会伴随我们,以更快乐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遭的一切,活得愈发立体和丰满。

  关于“阅读”,她是这么说的:

“书对我来说,是慈爱关怀的长辈,或不断让自己看到自我偏狭的榜样,以及软弱时能仰望刚强性格之美的朋友。”

  结束学生时代以后,许多人就把书籍彻底放下了,这实在太可惜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愈发能够体会阅读的力量。早晨留给自己的阅读时光,是一天中最珍贵最治愈的时刻。

  书籍并不是待到有用的时候才需要阅读,而是你所阅读的每一本书,都将内化为你身体气质中的一部分,待在适当的时候,终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正如毛姆所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对此深信不疑,当你沉浸于阅读时,所有的问题都将随着文字的力量迎刃而解,所有的情绪也都将被阅读的时光疗愈。

  《我想学会生活》是一本很具启发性的小书,它犹如细雨和风,温柔地滋养着我们。而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智慧,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咀嚼领会。

  如同蔡颖卿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中成长,在成长中生生不息。

  《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十):珍惜

  y 蔡颖卿

  对于“舍弃”,

  这二十年来我领会最多的是,

  我应该从“不取“做起,而不是从“拥有中丢弃“;

  我要为自己保留更多的敏感,

  让“满足“不断能充满我的内心。

  我在海滨的生活中,首先学会的就是“舍弃“的艺术,这是因为我了解到人们赖以为生的东西其实非常的少。从物质开始舍弃,然后不知不觉延伸到其他领域。(《来自大海的礼物》第2章《峨螺壳》)

  我第一次读到《来自大海的礼物》时,书中「扬弃」的想法最触动我。当时,我就像每一个年轻人面对世界而眼花撩乱,许多未知的、新鲜的物质正要慢慢进入属于自己独立掌控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我曾读到这段话,相信对于生活被冲进商业物质的大潮是不会有太大的警觉。

  这么多年来,这段文字的想法一直影响着我看待生活的眼光,我必须用生活的实行来探求「不知不觉延伸到其他领域」的意义是什么、又有多深;这份了解让我在面对物质快速进步与价值轮番更迭的生活中,拥有足以小小抗衡的力量。

  如今我们所处的生活已非林白夫人所能想象,「多余」是受到商业的鼓励,但生活里的隐忧与恐惧也不断交织成细密的隔网,阻绝了我们与单纯生活的接触。起先,我们是从习惯不断加增的物质开始减弱防御力的,接着,慢慢失去领受力的破洞,又允许更复杂的「多余」千疮百孔地透入生活,这循环要一直到某一天、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发生了某一件大事,才会让所有的人都静下来思考片刻。

  然而,集体的感触也一如时间的脚步那样匆忙,从不多做停留。

  五十几年前林白夫人所说的话至今还在扩大中:「讽刺的是,今天的美国比起其他国家更有权利在简单与复杂之间选择,但是绝大多数的我们却都选择了后者。」(《来自大海的礼物》第2章《峨螺壳》)因为要在不同的复杂中收服生活,我才体会了「选择」的意义——每一份后果与影响,最终都来自自己的选择。

  对于「舍弃」,这二十年来我领会最多的是,我应该从「不取」做起,而不是从「拥有中丢弃」;我要为自己保留更多的敏感,让「满足」不断能充满我的内心。

  这是在一场他国发生的灾难之后,我再度想起林白夫人之后的省思。

  日本地震陆续而来的消息与社会反应引我许多感触,每天,我不只在读到新闻时心情激动复杂,连日常生活最寻常的作息也受到无法想象的影响。有一天进淋浴室时,我不再把水开到惯用的水量、如以往般地畅快冲洗;关小水量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变得十分复杂却温暖无比。一个出水非常大、有好的恒温装置以及可变换水波的水龙头,一直是我无论搬到哪个家都很舍得的设备,那是我认为自己生活中绝不可少的一份享受,于是,每天进淋浴室之后,莲蓬头里永远冒着白烟,供应我自以为完全得到的享受;直到有一天,那如烟水柱与池波荡漾受到了一个完全不是对手的挑战时,我才了解到,我以为圆满的「享受」早在习以为常之中慢慢钝化了。

  那是今年冬天回老家时的发现。

  台东老家已完工整整25年,是母亲自己构想设计的一栋三层楼房。在极静的住宅区里,带着前后小庭院的独栋建筑简单而独特;灰瓦粉墙三面环绕着深褐色的百页套窗。窗前的树在这25年里渐有浓荫,大门旁那棵菠萝蜜不但年年结出巨大的果实,繁枝阔叶也使得阳光穿堂入室时带着随风摇曳的婆娑身影。

  我好喜欢这个家,光洁扎实的地板反映着母亲一向以来实事求是的性格,上二楼的两折扶梯,每阶的高度是如此地适度,既没有上行的费力蹒跚也没有下楼需要的小心谨慎。我最喜欢赤脚上上下下这道楼梯,每踩踏一阶,就想起八十岁的母亲与八十四岁的父亲平日不假他人之手,亲自维持着这七十几坪房子的用心与作息;他们好珍惜自己的拥有,也是既活泼又稳静的年老伴侣!

  这栋房子里有雅洁的客厅、母亲喜欢的开放厨房、宽敞的起居室、简单舒适的卧室和父亲自己的工作书房以及我最喜欢的小阁楼,但在空气、阳光、动线与功能都非常完整之中,却隐藏着一个多年来未见改善的缺点,因为水塔架得不够高,所以二楼淋浴室的水量很小。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帮爸妈解决这个问题,但母亲觉得对她来说已足够,她不想在平静的日子中再动工程。我们也只好顺着父母的心意,迟迟未再帮他们做任何改善。

  冬天回家那几天,刚好遇到寒流,冷天之中,母亲早早在黄昏就打开那台老爷电热水器,看到温度足够了就催促我去洗澡。因为工作太忙,我已有两年不曾回家了,所以第一天要进浴室时,心里一想起那很小的水量,真有些懒洋洋;我偷偷在心里想念着家里淋浴室的热气蒸腾。

  缩着身体走近浴室,第一眼看到的是妈妈为我准备好的一套浴巾与毛巾,粉橘色的纯棉用品是十几年前我们一起在史丹佛大学旁的购物中心买下的;是因为母亲很会保养爱护东西,也因为台东的阳光使毛巾充满生活的香气吗?我觉得它比多数我住过的五星饭店所提供的浴巾都要舒服。放好换洗的衣物准备打开淋浴室的门时,一低头就看到妈妈亲手缝的脚踏垫,啊!那一刻,生活的感觉充满了我的身体四周。

  我的脚踏垫一直都是买现成的,白色、绒厚的质料,但妈妈的脚踏垫完全不同。她把四、五条平常的毛巾都折成三层之后再连接成大踏垫,压线与不同的花色,使这垫子充满了百衲的趣味,串接的是母亲对于用品与生活的怜惜与爱意。

  进淋浴室开水之后,果然莲蓬头里流出的水注小得连远一点的直线都无法完成,但不知道为什么,那柔柔软软、从蓬头开出、像一朵花的水却异常地温柔,流散在身上时,它不是平日里我所熟知的力度,而是不知多少年前、多小的时候,我用水瓢舀起水,而后小心翼翼冲下的触感。我只有以「珍惜」才能形容那一天淋浴的心情,而这份珍惜的感觉,可以说是如今我在生活中因为「不需要如此珍惜」而常常消失的觉知;突然之间,我省起了人生有一种无法说明的公平,是感受与拥有之间微妙的平衡,因此,这个世界上或许并没有真正的贫者或真正的富人。

  那天洗完澡后,我觉得好温暖,跟我原先以为因为水弱而一定会冷的设想完全相反,我好久没有在洗完澡之后感觉这么舒服了;再回想起平日在家中,这样的天气我是怎么顺手在开启房里的暖气、浴室里的暖风机?我的空间里完全没有温差,我的心里也似乎因此而没了对温度的感受、对水的感谢与珍惜。

  地震过后的某一天,我又想起在娘家那几天洗澡的感动,我走进自己的淋浴室时,不知为什么刻意把水关小了;在台北的寒流中,我用一种珍惜的心进行着平日里不再用心感受的活动;我睁大眼睛看着飘升而上、袅袅淡去的烟雾,突然觉得,日子好美,几乎要流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