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冰雪王国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冰雪王国读后感精选

2021-04-06 03:06: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冰雪王国读后感精选

  《冰雪王国》是一本由[美] 汉普顿·塞兹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5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雪王国》读后感(一):迫不及待

  看到一半了,我实在忍不住要把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每看完一章,就迫不及待地翻下去,想知道德隆船长和他的船员们还将经历什么。每个人的形象在我心里越来越丰满。我甚至有一种初次看《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复杂心情。是这些勇敢的人带给我的。我清楚的知道死亡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近,但是艾玛写给自己丈夫的那些言辞炽热的信,让我又认为他们可以坚持到最后。此时我和19世纪的这些勇士在一起,感受着北极刺骨的寒冷。

  《冰雪王国》读后感(二):总有人逆风

  作者的文字非常流畅,几乎可以一口气读完一整本书。我以为爱哭如我,看到这种类型的书会哭出来,但是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感动的共鸣,所以只给了四星。

  我无法拥有那些愿为人类的某些事业奉献自己的情怀,但对他们的勇敢与鉴定无比动容。总有人会迎着狂风骤雨前行,不为名利,不求回报,只为胸中的理想。

  “人类的努力是不能这样衡量的。牺牲永远比安逸高贵,无私的生命在孤独的死亡中得到升华,世界因为苦难的赐予而变得更加丰饶”

  《冰雪王国》读后感(三):悲壮与荣耀共存

  他们心中燃烧着执着与狂热,照亮了极地的冰川,直达世界的尽头,却没有驱散归途的迷雾,长眠于冰封之下……政与权,国与家,忠与毅,交织在那个时代,那个需要英雄的年代!这次征尘注定承载了太多,即使曾经的众志成城在大自然面前溃不成军,即使日复一日的忍受极地严寒的折磨,但始终不忘却心中的信念直至最后……笑他们痴笑他们狂,或许这就是伟大与平凡的区别!遗憾的是,没有到达理想地的英雄到最后只能用万里冰川上黯然树立的丰碑来祭奠,他们是无冕之王,悲壮与荣耀共存的史诗!

  《冰雪王国》读后感(四):永不停息的探索脚步

  看到结尾,梅尔维尔找到德隆船长他们的尸体,静默的将他们葬在北部三角洲最突出的地形,保证他们永远不会被洪水冲走,他向美国军舰珍妮号恢宏而严酷的远征致意最后的敬意:

  “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在可怕的静默中,我们小心地安葬了死去的同志。葬礼如此简单,寂静如此深远,白色的荒原如此美丽,令我们肃然起敬。在那里,永恒的冰雪就是他们的裹尸布,肆虐的极地暴风将为他们歌咏穿越时间长河的荒野哀歌。没有什么地方比那里更适合英雄长眠了。”

  那一刻,太震撼了。

  《冰雪王国》读后感(五):勇气和智慧

  珍妮特号在离北极只有700英里的地方被浮冰冻住了,经过两年极寒的封冻,当解冻那一刻,珍妮特号终于到了大限,船员们看着跟他们朝夕相处的船只沉入水中。1881年6月18日,33名船员开始了新西伯利亚群岛的长途跋涉,一路上经历了无数风险和伤病,一直到9月11日,33名船员仍然全部健康的活着:在离勒拿河三角洲只有100英里的地方,他们三个小队走散了,最终只有十三人活下来。虽然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_北极,但是他们的勇气、智慧都令人赞叹,勇士![爱心]

  《冰雪王国》读后感(六):我的歪理邪说

  - 爱迪生和贝尔的发明一度也被称作没用的东西。所以怕什么啊,做的产品不好就迭代嘛!

  - 小心美国人卖给你的朗姆酒,不要因此而忘记狩猎,不然饿死的是自己。朗姆酒比如说没完没了的娱乐八卦,看似安逸的生活,红酒和party

  - 也要小心美国人来杀你的海象

  - 美国人来了,土著用最好的美食招待他们,美国人觉得很好,就把猎枪和朗姆酒都带来了。如果对同事太好,也会被呼朋唤友的欺负吧。

  - 不要做最能干的人。在三艘船做最后冲刺的时候,把最能干的人放在了最破的船上。死了。在大家获救后,不那么能干的人都一起南下回国了,能干的人回去救援去了。废了。

  《冰雪王国》读后感(七):不知我的心是否硬如钢铁

  一本读完仍值得去买的好书;

  除了最后的不幸,感觉太轻松;如果考虑文学效果,故事可以被描述的更残酷、壮阔;波澜不惊的叙述只是浅涉深受折磨的人物内心,给我们留下无尽的畅想空间:几乎被幽禁一年的达嫩豪、看起走向消沉的奇普、被截肢的埃里克森、怀有阴谋的团队始终没有爆发,这让人物显得并不饱满,鲜明;

  也许作者也不敢妄自揣测,联想到萨特的《墙》,这简直不可想象!也许,作者在还原过程,给我们留下揣摩内心的空间。

  德隆等9人的死很可惜,但很现实:总有人会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即使他是百战老兵。

  书中涉及诸多细节讨论:北极版印第安人的消亡,原有生态被迅速损坏;动物伦理;

  但在更好的生活和生存面前,都不重要。

  《冰雪王国》读后感(八):贵族精神

  

1,本书真是扣人心弦,如同写小说一般。

2,刚开始觉得总是引用了德隆和医生安布勒的日记,大概应该是生还了。但没想到,这些日记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留存下来。很是伤感。

3,不知道为啥根本就没有提另外一艘奇普的船,当然肯定是没有消息,但好像几乎就忽略了。

4,最终那章梅尔维尔找到尸体的章节,我想起了那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怎样做价值判断。但是德隆他们的所作所为,至少体现出人的尊严及贵族精神。

5,梅尔维尔在船上的重要性,似乎是第一位的,他的人格同样是极度高贵。怪不得美国有两艘军舰以之命名。

  《冰雪王国》读后感(九):探险者们

  我一开始觉得前一百页对于这次远航的准备工作、资金支持以及舆论导向交代了的过于详细,但看到最后,深觉得这种商人的唯利是图与探险员们的勇敢精神坚韧意志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本书除了展现了这次北极探险的种种之外,也让我们不禁思考这种探险的意义,正如书的结尾艾玛的问题:

  “为了这点儿知识,让那么多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是不是太高了?”她问道,“人类的努力是不能这么衡量的。牺牲永远比安逸高贵,无私的生命在孤独的死亡中得到了升华,世界因为苦难的赐予而更加丰饶。”

  人类就是这样的生物,不断想要挑战自己并且无法满足现状,书中这些野心勃勃有种北极探险症的探险者们,初衷不论是为了扬名立万还是挖掘未知,他们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相比较书中许多自大的理论家们,他们是值得敬佩的践行者。

  我想我没有资格评价这些为此付出生命的探险者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更何况我们都可能是这些探险活动的潜在受益者。

  《冰雪王国》读后感(十):可爱又可恨的人类啊

  

基于一个想像的地理空间,计划出一条北极探险路线,注定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珍妮特号于1879年8月27号进入白令海峡附近的开放海域,9月7号就在北冰洋被浮冰困住,然后随着浮冰向西北方向飘了21个月,船毁沉没后,所有船员踏上了1000多英里的极地求生之路。这次远征并未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德隆带领下的所有成员的勇敢、乐观、包容和责任以及在死亡来临之际的人性坚守。“牺牲永远比安逸高贵,无私的生命在孤独的死亡中得到升华,世界因为苦难的赐予而变得更加丰饶。” 看完这本书,愈加讨厌美国的狩猎文化。用现代武器扫荡般的捕杀动物,阿拉斯加商业公司为获取毛皮,每年射杀10万只海豹,从沙皇手中购得阿拉斯加的短短十年,白令海的海象几近灭绝,当地的土著人也因捕猎困难而陷入绝境。前段时间看的《屠夫十字镇》也描述美西怎么成千上万杀野牛的,很是恐怖。大自然广袤丰富,但也脆弱,如何满足人类的贪婪?此刻有些厌人且自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