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精选

2021-04-09 01:32: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精选

  《一个人就足够》是一本由陈谌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一):做一个合格的文青,首先要停止做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常常会被人喊文艺女青年,我都是疯狂摇头抗拒的。文艺青年,过去这是个多么酷的词,只有出过书会一门以上的乐器穿着有个性,才攀得上这个外号吧;后来这个词逐渐贬义话,指那种读过几本书就林黛玉作风的穷游伪文青。不管是哪一种释义,我都觉得自己和这个词并不搭配,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务实之后,对这个人群也由两眼冒星星到毫无艳羡了。

因此当得知《一个人就足够》是真正的文青所撰写的——作者陈谌曾因一篇小说火遍全网,one一个人气作家,北漂音乐人——我其实是有点不感冒的,说没有刻板印象是假的,文青靠才华活得不拘一格,但如果听他们讲多了,没有辨别能力,盲目效仿就很容易被现实毒打一顿。大冰不就是靠这样出圈的吗?但有多少人能活成那个样子呢?才气背后靠的是多年的实力功底和金钱支撑。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光鲜吸引,看不清背后的真相。

但这本书却十分让人意外,作者是货真价实的文青,他却劝大家活得清醒一些。这看起来有些不符合人物设定,每一句倒也真的是良药苦口。很多文青喜欢编织美好的梦,但陈谌却把现实中伤痕累累的故事揭开给读者看。他自己高考去了不如意的专业,朋友为家庭所迫成为丧失梦想的打工人,这不正是万千人群的缩影?等我们长大了,才发现很多人出生时就在终点线了,我们能做一个普通人就很难了,但我们要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吗?

命运这个东西,真的让人难以捉摸,许多时候误打误撞,反而收获了那个最适合你的那个人生。如果说高考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无论何时,都要拖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你的成败。只要生活在继续,没有什么事是大不了的,你曾获得的或是失去的,都是你的财富。”曾经以为这个世界是个三明治,总共就三层——穷人、普通人和富人,后来发现这个世界是个千层饼,每一层都夹杂着太多魔幻现实与人间悲喜剧。

作者劝人认清自己的特长,克制自己的创作欲,忽视那些title而更关注内心本身,这是一个成熟的文青的深刻建议。文笔好是文青的入门槛,但真的以为自己独一无二,实际上才华这种东西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陷阱,如果真的有才华,就看看读者是否足够吧!不能养活自己,那说明写得真的不够好。如果说爱好文艺是青春期中二病的一种,那么早一点读这本书,认清现实停止做梦,人生会更加容易顺遂吧。这本书在落魄中给人希望,在顺遂中给人喜悦。如果你经历过复杂的人生,才更能品尝出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去尝试,去学习,去体验,去丰富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无限潜能的,不要再用无聊打发有限的生命了。很多事情也许一开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但最终都会变成你的一部分,回馈到你的日常生活去。”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二):一个人就足够:坦诚书写胜过矫饰千言

  

故事还要说回到六、七年前,那时我刚刚开始实习,手头拮据,便同来沪闯荡的男友共同租在小小的主卧里。房子离公司颇有一段距离,我们不得不起早贪黑,兵荒马乱地折腾在需要换乘三次的地铁线上,拼命地挣着微薄的薪水。日子清贫,两个人互相依靠,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唯一让人头疼的是,能摆下书桌的地方只有一块,为让我安心码字学习,他一直毫不计较地抱着电脑蜷在地上。一个一米八几的壮汉,硬是把自己塞在床与窗间的狭缝里,就这样过了一整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仍是忍不住发酸。

“要是有个家就好了”,我无数次默默许愿。后来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我们终于租得起一居室,他也有了自己的桌子。不止是桌子,我们还有了灶台、冰箱,以及他为我添置的书架。我们一起炮制黑暗料理,把从超市搬来的棒冰塞到制冷层,然后忘记这件事,直到它们都过了期。周末的时候通常会去艺海看一场话剧,书架上至今还摆放着当时的票夹,我记得每次回来的路上我总忍不住疯疯癫癫地背诵台词,周围的人都朝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我们偶尔熬夜,很少吵架,我们在别人的房子里偏安一隅,贪婪地享受这仿若偷来的,短暂的幸福。

可能是我太健忘,之后的时光就像拨了快进键,画面模糊,音效撕裂。我们面对彼此,熟悉到连一个语气的停顿都能猜出下文,一切都不出差错,一切都乏善可陈。“要是有个家就好了”,这句话变作一个讽刺,他躺在我的旁边,始终不再望向我。

再后来,和所有无聊的故事结局一样,他离开了我的生活,而在那之前,我才咬牙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准确来说,是本该属于我和他的房子。陈谌在《一个人就足够》里写,他曾站在林立的高楼之间,看着万家灯火,想着总有和他相似的人,在等待着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的人。我曾万般祈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可没想到真的得偿所愿后,迎头而下的却是巨大的失落。

一个人就足够评价人数不足陈谌 / 2021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没有说出的部分,才是值得讲述的,作家们把火线埋在字里行间,等待着读者踩中,接着引爆。我得承认,陈谌的书写细腻且敏锐,他勾起了我情绪的波动,以至于向来反对在书评中表露出粘腻与感性的我,也还是絮絮叨叨提及了不少过往。

大抵这本书就是与回忆脱不开干系,他写亲人的去世,爱情的消亡,还有对世间之事的看法,笔触平和松弛,却足够坦诚。读时,我觉得他更像是我的发小,在身边亲切地说着什么,有些是只有同龄人方可理解的遗憾,有些似是鸡汤,但也不强求我喝下,说完了,便拍拍我,望我保重,记得“一个人就足够”。

在舍弃了脑洞大开的奇幻设定与荒诞剧情之后,陈谌依旧保持住了文字的魅力,甚至两相比较下,我更为他的随笔所吸引。我曾将他们这批ONE出来的作者定义为轻阅读作者,只因他们几乎不会着眼于深刻的人性或洞察世间真理,只在小情小爱的天地里构建着花好月圆、悲喜离愁,因而这批作者的价值一直饱受非议。而今我再度阅读成长后的他们,却有了新的认知:振聋发聩的书写固然重要,但能平实地剖开自己,像老友般和读者们真诚对话,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可贵?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三):《一个人就足够》——回顾成长的足迹,去迎接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成长,是一种经历,好像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一些风雨之后,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毕竟“少年不知愁滋味”,那些少年时的内敛和青涩、那些青年时的无畏和横冲直撞,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也都塑造了如今的我们。

《一个人就足够》是青年作家陈谌的首部人生随笔集,包含了四十六篇作者的杂文与随笔,记录了他从大学毕业至今将近十年的生活以及他思想与阅历的变迁。书中有他读书时发生的趣事,有日常生活的朴素记录,有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评论,也有对情感生活的理解和体会。这些字中烙印下成长的每一步印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真实的作者。

作者有着多重的身份,青年作家、“One•一个”人气作者、北漂音乐人、吉他手……可以说每一个身份,都是他成长一个脚印,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成败都与这些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从高考的学霸到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从游戏公司的游戏策划,到一名写作者,在看似飞快却又悠长的时间里,去尝试,去学习,去感受,去体验,学会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去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感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也学会了如何选择和面对自己的选择,让每一步都更加坚实。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向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的过程,慢慢接近自己所期盼的那个样子。

我想,对于三四十岁的人来说,读起这样的文字会更加有感触,即使生活轨迹不尽相同,却都会有相似的感受,也许,那就是成长的感悟吧。当身边的人渐渐走远,渐渐有了各自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们要学会面对的是自己,学会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学会与自己度过每一个重复又平静的日子,也许这也在彰显着我们已不再年轻,曾经年少时的无忧无虑,曾经喧闹的青春时光,好像都在昨日,却又都渐渐远去。长久地陪伴我们的是自己,所以更要学会好好和自己相处,看看喜欢的书和电影,弹琴、画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去看看城市里每一个有趣的角落,好像这样的时光也让我们的心变得安静下来,也让我们心底那份对自由的向往随之尘埃落定。

当一个人渐渐成熟的时候,才会回过头去,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审视这一路走来经历的坎坷、获得的收获,也渐渐学会与自己和解。是的,经历了在失败中的摸爬滚打,经历了寻找生活更多可能的诸多努力,我们才能在夜深人静时轻声对自己说:“我,从未辜负自己”。

未来还在前方,我们的脚步仍在继续,未来可期,让我们从容地去迎接那个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四):做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理解,却又不希望别人将自己一眼看穿。

关于陈谌,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篇《冰箱里的企鹅》,最开始是在喜马拉雅里听到了,当下便觉得很温暖。也许,每一个孤独的人内心中,都曾经住过那样一直没节操的企鹅吧。

陈谌,毕业于厦门大学,青年作家,“ONE·一个”人气作者,北漂音乐人、吉他手,高考632份的学霸。已出版畅销书《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给大人看的》《南极姑娘》《写给大人的睡前故事》等,曾获第一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优秀奖。

《一个人就足够》是陈谌的首部人生随笔集,书中共分为六辑,包含了四十六篇文章,记录了他从大学毕业至今将近十年的生活变迁,以及个人思想与阅历的变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背着一把吉他,从小城到北京、从年少到而立的漫长之路。

在这几十篇文章中,有陈谌读书时发生的趣事,有陈谌对情感生活的价值观,有日常感受的朴素记录,也有对一些严肃问题的思考和评论。

不得不说,陈谌充满质感的笔触确实很有力度,很能打动我,总能很快的将我带入那个场景里、情绪里。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场景,似乎是真的与自己有关,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从文字到形象、从形象到产生情绪,渐渐的、悄然的······

“所谓成熟,就是一个人在人群中被迫成长。”

“生活一直如此艰难,还是只有小时候如此?”“一直如此。”

这句话来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台词,其实也曾给我带来一次世界观的崩塌。小时候的我,曾确信只要长大了就会过得自由舒适一些,但一个大叔告诉我,长大依然如此艰难。

当我终于长大,终于毕业,开始赚着几千块钱的工资,挤出押一付三的房租,最后还发现自己遇到了黑中介时,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什么是长大的艰难。

然后再过几年,人生便会有更多新的问题冒出来——失业、失恋、失婚,以及来自家庭与环境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与阻碍,我又意识到,人生不同阶段的艰难亦是各不相同的,你总会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去触碰到年轻人生的“谷底”。

这些曾经令你世界观崩塌的事情,到如今你被迫将之视为理所当然时,那也许就是一次成长。而人生,总是在经历各种各样问题,每一次成熟都是被迫的,因为你每一次成熟的背后也许都会有一道疤。

“每种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

三毛曾经说过: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在这个时代,总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有太多人活着活着便失去了自己,所以能做最真实的自己,遵循内心最本真的东西,那便是一种幸运。

一个人只有真正喜欢自己,才会真正去热爱这个世界。

做一个讨自己喜欢的人,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才是人生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做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