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牧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牧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11 02:26: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牧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牧歌》是一本由[古罗马] 维吉尔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1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牧歌》精选点评:

  ●版本很好。“凶猛的母狮追逐狼,狼追逐羊,淘气的小样追逐开花的苜蓿”;阿卡迪亚;不能完全领会其美。

  ●译文全是附庸风雅的文言堆砌,典型的懂得多译得认真可是全场出戏的学究版本。读了十几页那些赋一样的华美的四字词语,脑海里真正留住的反而是一些简朴隽永的告白,如: 「我要把我的爱刻在树苗之上,树木生长,我的爱情也随之成长。」

  ●“我欲斫月桂之青柯,掇香桃之琼英,令众芳荟萃而芬馨愈烈”……【口吐白沫

  ●1翻译展现汉语功力 2脚注展现研究功力

  ●因为用典太多,书本身读的断断续续,倒是后面的关于翻译的讨论看得兴味盎然。

  ●你是业已逝去的时代之光明 是依旧照亮虚幻此岸的星辰…

  ●翻译得太好了。注释很详细。布罗茨基讲:“脚注是文明得以保存的地方。”

  ●“曼图亚生育了我,卡拉布里亚夺去我的生命, 如今帕忒诺佩又将我收留。我曾讴歌牧场、田园和领袖。”

  ●虽然译者经常串几句骚体译文,但相较于屈原,维吉尔的诗风还是清新许多的,色彩自然也不似楚辞那般浓烈。十首牧歌在风格上都是壮丽与优雅交织,伟大与纤细并存。东方刚刚泛起一抹朝霞,年轻的牧人们围坐在牛羊中间,吹奏着箫管芦笛,任初升的阳光打在自己身上,放声歌颂着田园,牧场与永生的诸神。在对诸神和自然的崇拜思维下,连最平凡的名词都化作了隐喻,一切修饰语都显的多余。阿尔吉最爱白杨,伊阿库最爱葡萄,维纳斯最爱香桃,福波斯最爱月桂。仅仅是这样的罗列就能让人感受到那自千年前,扑面而来的香气。这是福波斯昔日所吟唱的歌谣,幸运的欧罗塔斯河曾仔细聆听并教岸边的月桂树默记心间。如今有人又老调重弹,空谷回音,上达霄汉,直至黄昏星发出催促羊群归圈并清点书目的号令,同时茕茕地升上了满面愁容的夜空。

  ●我…感觉翻译的 不是太好。译文华丽,可读性不强,浓浓的古文感,差点以为自己在读先秦散文。但是注释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很多但是很清晰。还有就是本身作品距离我们现代太过遥远,有较大的距离感。

  《牧歌》读后感(一):纠错机复活

  59,倒4行,为“苕莨叶”;P72,5行,却为“茛苕叶”。

  82,倒1行,“即将”后多一个空格。

  当时是受惑于封面甜美的糖果粉色而入手此书,没有读下去。时隔3年多,再度翻开,一开始还是读不进去,读到后面三章,感觉出了醍醐味,震撼人心。田园风光,对自然的激赏,对人的眷恋,跃然眼前。而直抒胸臆的酣畅淋漓,可能今天的我早已失去了这个能力。

  《牧歌》读后感(二):古代世界田园生活的剪影

  “头顶的花环早已滑落远处,笨重的酒杯靠着磨损的把柄悬挂一旁”——绿草、小丘、暮霭、羔羊、花冠、美酒、爱情、友谊、长笛、牧歌,这就是罗马人的田园生活,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托马斯•科尔那副《田园牧歌》,如此的美丽与欢快,又是如此的令人向往,那些牧人的欢笑与歌唱,是否也是维吉尔自己在乱世中所向往的呢?

  这是一部不到五万字的诗篇,对拉丁语一窍不通的我,却也能靠着优秀的翻译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我或许没有“读懂”,但我却感受到了美,这就够了。从导言看,在这样一部田园诗中,似乎也蕴含了对爱情的渴求、对政局稳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不同于我国一些田园诗人,维吉尔的诗中从未出现自己,而是以虚构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现了一幕幕乡村生活的片段,这看起来有了叙事诗的倾向,其实也不然,

  他们在唱,

  他们在唱着美好动人的牧歌

  《牧歌》读后感(三):对文字使用的一段短评

  6/10 敬佩作者考证精细、注疏繁密的功力。看得出来,在遣词造句的层面上译者尽其所能想表现出汉语的典雅隽永。可是,凡事就怕过度。过于沉溺于遣词措句,想套用诗骚体进行翻译,这不是不可以,而是在翻译的准确性、可读性和优雅性上难以平衡。这版《牧歌》的翻译让我感觉有些拗口,甚至有矫枉过正之嫌。华丽词藻的使人不忍卒读,在文字上过度倾注注意力使得其背后热烈的情感的感受被挤压。 书中译者简介中提到党先生近年潜读古典作品,如党君有意继续翻译工作,衷心希望在文体选择和可读性的平衡上略有斟酌。 理想国给这版的封面、排版的设计都很棒,有做丛书系列的感觉(能做一套古希腊罗马的田园-讽刺诗集也是十分造福众读者的,甚至考虑和文景配合。读者远比出版社想象的饥渴。

  (ps,求助豆友,怎么写图书短评?没摸着头脑...)

  《牧歌》读后感(四):不推荐!!!

  为写作本学期Comparative Literature课程论文,正在对比杨宪益先生和本书译者的翻译版本。粗看之下已经发现几个毒点,研究完后或会进一步展开批评:

  1. 加戏过多。同样是意译,杨宪益先生至少不会加入原文未有之信息。反观本书,辞藻堆砌,词不达意,严重的加戏过多。

  2. 翻译内容的过度中文归化。把翻译内容向中文传统,文化归化有助于读者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下理解原作者的意图,但是过度的归化会导致误解。第四首里的问题尤为严重。

  I am angry!

  04/10/2019(待续)

  —————————————————————————————————————————————

  第四首中,“ Non ego Daphnin iudice te, metuam” 直译为“以你为裁判,我也不怕与达夫尼斯比较”;本书译者译作“任君裁决,我也绝不畏惧达夫尼斯的气焰”。请问,“气焰”何来?"畏惧"何来?更不用说加戏导致读者可能的误解——达夫尼斯为Theocritus虚构美少年形象,这里提到只是叙述者为了自我吹嘘外貌。请问,读者是否可能误解为达夫尼斯也跃跃欲试得试图加入这场选美大赛?

  请停止你的加戏行为!

  04/10/2019(待续)

  《牧歌》读后感(五):他曾讴歌牧场、田园和领袖

  维吉尔是传说的书写者,他将古罗马史诗从口头传统变为文学经典,他的《埃涅阿斯纪》是对罗马和罗马人的礼赞。受他的作品感召,很多原本反对奥古斯都的上层人士转而支持他的统治。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中有如下段落:

  His ego nec metas rerum nec tempora pono:

  imperium sine fine dedi.

  我为他们定下无限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

  我赐予的,是一个无垠的帝国。

  这段话中的拉丁语短语“imperium sine fine”(无垠的帝国)后来成了罗马帝国的别称。

  《牧歌》为维吉尔带来盛名。据塔西佗记载,曾有一次,维吉尔去剧院看戏,现场演员背出了《牧歌》中的诗句,这一刻,全体观众从座位上起立,以示对维吉尔的崇敬。

  “曼图亚生育了我,卡拉布里亚夺去我的生命, 如今帕忒诺佩又将我收留。我曾讴歌牧场、田园和领袖。”相传,这是维吉尔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他见证并塑造了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留下一部属于所有时代的田园牧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