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摘抄

2021-04-16 01:41: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摘抄

  《看,这是哲学 II》是一本由[美]唐纳德·帕尔默 / Donald Palmer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一):如此轻松活泼的哲学通俗读物,点赞

  我们在这个课堂上做什么?所见即所得。自由世界里最大的航空公司

  《看,这是哲学II: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系统梳理了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及其演进脉络。哲学往往屈从于重大问题的引力,让人感到沉重。本书恰恰要打破这种倾向,减轻哲学“大问题”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作者用四百余幅手绘漫画,以微讽调侃的方式描绘哲学观点 ,让读者在“观看”中感受哲学的活泼幽默,获取快乐智慧。

  拿到书,赞一番起来。《看,这是哲学II: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是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教授三十余年哲学导论和哲学史的教学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手绘漫画插图,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概述。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教授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使哲学不再显得无聊难懂。本书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广受读者欢迎,无论对于人文社科学生,还是普通大众,都不失为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

  尤其是我特别喜欢关于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这段的论述。比如这句:正如怀特海所说,西方哲学史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是正确的。哲学家们似乎有意无意地都把大量时间花在要么试图实现柏拉图的理想,要么脱离他的理想。柏拉图持有典型的希腊观念,即我们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

  《看,这是哲学II: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具有简笔的漫画,这样的漫画使本来被大家认为很枯燥的哲学变得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值得点赞。

  不过,时间仓促,我也是看了概略。这本书适合一些讲授关于哲学课程的老师仔细研读。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二):我赞同霍布斯·托马斯式的心理利己主义观点

  经过去年一年的哲学学习,我已决定放弃学习哲学,这本书将是我哲学阅读的最后一本。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惊喜是,我在书中看见了哲学中关于伦理学的种种学说,而其中的利己主义中的心理利己主义中的霍布斯·托马斯的理论,居然和我自己的三观完全一致。(仅仅就书中展示的部分而言)

  下面,我将书中霍布斯·托马斯的心理利己主义学说全面罗列,这也都是我的心声:

  1.每个人自愿做出的行为,目的就是给自己带来好处。

  2.人总是按照自认为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行事,这不过是心理事实(而不是生物学事实)。

  3.同意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通过哲学思考,人可以搞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最大利益。

  4.人确实会为了他人做出牺牲,但其实这种牺牲只会发生在,当事人认为牺牲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换而言之,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好。

  5.为什么牺牲自己其实是为了自己好呢?因为做出牺牲的原因虽然有很多:责任、职责、自然感情、爱、债务、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内疚、名誉、自我提高的需要、快乐、为自己获取利益……但其实所有的理由都是“为自己获取利益”的不同形式:因为牺牲符合我的道德观、因为牺牲符合我对自己的认同感、因为牺牲可以避免我陷入不救助所爱之人的痛苦中……归根到底,还是为我自己好,只是这种好不一定都是物质的、让我自己少受伤的、让我自己长寿的,而是保全我的道德观的、保全我的感情的、保全我的自我认同感的。所以,所有的利他主义其实都是心理快乐主义的一种形式坦言“我做什么其实都是为我自己好“,被称为“霍布斯式的诚实”。

  =========

  我完全同意这些理论。

  本书也提到,本理论有无法证伪的弱点,违反了学术的证伪原则,所以作为学术站不住脚。但是作为三观,毕竟是一种信仰而不是学术,我还是赞同这一理论。

  书本说,如果这个理论折中一些,改成“多数行为中包含的自我利益,往往比人们承认的要多一些”就靠谱多了。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三):你所不了解的哲学

  文:薇薇爱阅读

  哲学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上学的时候都有一门选修课是这个。我们对哲学的理解是什么呢?至少我之前没有彻底的去琢磨什么是哲学。 提到这两个字就觉得好深奥。 只是当年背词典的时候,里面有个单词philosophy除此之外就停留在书本里的内容上。

  理解哲学的一种方式是考察它在语言学和历史学上的起源。 哲学“philosophy”,起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智慧。 在没有文献记载的情况下人们不得而知哲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有文献记载的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有文字记载的哲学家是米利都的泰勒斯。 哲学的研究方向也有很多分支, 比如说:认识论、本体论、伦理论、政治和社会哲学、美学、逻辑学。分支繁多的。

  人类为什么要研究哲学呢? 哲学不像物理、化学这样实在,或者说是有些抽象?

  柏拉图认为哲学始于惊奇,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以这样一行文字作为自己一本著作的开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人们对于未知的渴求的力量是强大的, 强大到涉及遥远的太空和万米之下的深海。以及抽象的事物。

  哲学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区域性的差别。 这些差别造成了哲学活动在世界上的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实践。 亚洲哲学、非洲哲学以及美国本土哲学有着众多的邢台,其中许多有着强大的宗教成分在内。 而宗教哲学所研究的大问题是:是否有充分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 哪个上帝存在或者哪个上帝不存在? 对于人类来说, 上帝的存在与否又意味着什么? (这里没有提到关于佛教之类宗教的原因,个人猜测是否跟这本书主要偏重于西方哲学有关呢? )

  在认识论这个分支里, 认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论,认识论有很多大问题, 什么是知识? 知识和意见的区别是什么? 这是需要确定性吗? 知识的限度是什么? 知识事实上是可能的吗?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 根据哲学的不同分支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如果你对哲学不甚了解。 这本书能作为入门级别的书来看了。

  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四):哲学进入寻常百姓家

  很难想象,居然有人可以将哲学问题解释得这么简单。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一个美国马林学院荣休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客座教授,长期在大学教授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从这本书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位可爱的教授上课时与学生争论的场面。

  本书作为一本哲学通识读物,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原创手绘插图,以“中心是否保持不变”为引导,对哲学中的“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让读者真正获得思考的快乐。无论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有所受益并获得乐趣。

  作者并未只是简单地罗列理论,进行说教,而是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 方式,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看这本书时给我很不一样的感觉,平常这类理论性强的书籍我总感觉作者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先生,可以教给我们大量知识;而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是作家是一个朋友,我两其实在聊天,不同话题不是生活中的细节小事,而是有关哲学的探讨。这让我在不断的辩论与思考中学到了哲学的知识。

  更有意思的是,哲学大问题往往让人感到沉重,但本书以风趣的行文风格和幽默的手绘漫画,减轻哲学大问题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书中大量的插画将无形的抽象思维转变成有形的具体问题,将一些深不可测的哲学问题插在两人的对话中或个人的思考中,让人感到忍俊不禁。

  在此之前,我也曾选修过西方哲学史,其内容跨越十几个世纪,虽老师层次和内容已经讲的很浅很少,但我还是未能掌握其要领,虽模糊记得功利主义、经验主义、唯物唯心主义等等,但总感觉缺了一种自我理解的过程。而通过与作者“聊天”中,我懂得了这些主义以及哲学思想的定义和要领,并且认真思考过每一章节的课后思考题感觉受益匪浅。

  世界的进步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广大无产阶级或广大群众的觉醒和认知,而这些各行各业的通识读物让我们既能读懂又不感到乏味。本书作者别出心裁为了解释了众多哲学思想,可以说,深奥难懂的哲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五):看,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儿

  唐纳德·帕尔默,美国马林学院荣休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客座教授,长期在大学教授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写作风格活泼。本书是作者三十余年执教哲学导论课程的心得之作,以“中心是恒久不变的吗?”为引导,对哲学中的“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用幽默的方式,把难懂的哲学表现得通俗易懂,对于哲学入门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抛出哲学史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分别讲述了根据哲学史脉络中出现的哲学家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轻述了思辨过程。但是这类书籍有个弊端,就是外国人的思想与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必然会有不同,历史不同,未来也必将不同,虽然还是有一些相通点的,对于翻译者而言,把这种思想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出来,难度堪比原著。然而自古而今,翻译作品强于原著的实在不多,这本书可以说把原著所要表达的进行了高度的还原,这也证明了本书的确是一本深度不高的哲学入门书,因为真正出自大师之手的专业哲学作品,是翻译不出来的。

  虽说本书的深度不高,但是本书的作者却对哲学研究很深,哲学是奉行着一个观点的,对于大部分,认为学得越好,说得越简单明了。只有那些研究得很浅的人才会假装深奥写得特别难懂,其实哲学本身是很简单的东西,不像数学,而这只是一种思想,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不定的。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再加上漫画配图,就把哲学史轻松地讲述了。如果作者想要把本书变得更加专业也不是难事,只不过那样对于新手来说就太过不公平了。作者对于那些哲学的知识说的不是特别细,这不像是其他学科,毕竟还是需要人们自己去领悟,写得太细就没人看了,看不下去的书写得再好也没用。

  哲学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有的时候你看了许多书,做了许多研究,最终回过头来可能发现什么都没学到,但是你又会有一种内心的奇妙变化,自己无法轻易发现。看过了这么多国家出版的哲学类书籍,还有大师们的总结,感觉美国人对于哲学是最轻松的,一个工作日的事情,中国人是哭着做,日本人是跪着做,德国人是画图纸做,印度人做一半就跳楼了,只有美国人是边玩边做。

  总之吧,本书不要当成是一本专业的哲学书来看,可以当故事看,没有坏处,又比普通小说更有教育意义。说不定本书会成为你的哲学启蒙教师,内容很松,看起来又不费力。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六):哲学的趣味

  哲学的趣味

  评《看,这是哲学》

  一提起哲学,有人会想起深邃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望而却步,有人觉得非生活所需无价值所在将其抛弃,事实上哲学有其思想的乐趣、智慧的精髓,在《看,这是哲学》中却充满了通俗易懂的故事,故事的说明配有手画图的鲜明诙谐,故事的背后则是哲学智慧的趣味,一位俏皮的哲学教授将人生中的大问题用日常的语言给我们讲述,我们是怎么看待和认知世界的?我们又是怎么对待的人生?这是一个西方的哲学发展历程故事(注:只是西方哲学史),一本通用的人类智慧进步书。

  顺着书中的哲学发展历程,读者也许可以从中读懂人类的认知历程。最开始的世界本原的认识,显得那么简单直接,甚至显得有些可笑;但就是这种简单直接的认知,搭建了人类认识的大厦,成就了数千年的发展,造就了如今的文明。最开始的本体论及其发展形式也见证了哲学家们在认知过程中的艰难探索;在哲学的诸多分支当中,宗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艺术哲学都各有发展,它们既代表哲学在某一个领域上的精深见解,更是为我们认知世界、人类本身以及各种联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除了通俗易懂、简单有趣之外,本书同样也显得深刻。例如在分析每一种哲学主张的论断中,作者同样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奥的观点,用对比的方式展现不同哲学主张的差异,甚至在一些对抗的哲学观点上,作者倾向于中立:如果我们有充分理由拒绝决定论的主张,我们能接受自由意志论的形式么?如果我们接受了,这种接受也必定冒着哲学风险。支持自由的论证并不比反对自由的论证更强大。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我们自己做出选择。按照这种对于哲学的判断,每一个哲学主张的提出都可能授人于柄。是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哲学判断,但这种判断深深隐藏在每个人的价值理念、道德伦理和思维模式中,就像蜗牛的触须一样敏感,经常用来触碰各种新知识和新观点,一旦受到刺激便收缩不出,直到下一次的探索开始。

  哲学的趣味,在于能脱离我们的自身去严肃地思考人生,更大的乐趣就是在思考过程中能获得一点乐趣。苏格拉底说“哲学就是智慧”,而蒙田说“哲学是让我们学会死”。回归到严肃的话题,哲学真的很难得到大众的欢迎。除了《看,这是哲学》,相信很少哲学的门外汉会认认真真地读一本哲学书,专专心心地做笔记,快快乐乐地写书评。顺便说一下,我也是哲学的门外汉。

  2016-11-8

  《看,这是哲学 II》读后感(七):你我皆凡人,亦可学哲学

  写在前面的话: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

  来自李宗盛的《凡人歌》,一曲道破这世间凡人,所关注者不外乎名利二字。而对这世界的关注少之又少。站在大多数凡人的角度去谈,何曾见到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现实的生活是,谈到哲学,大多数人会不屑一顾地说,学那有什么用?甚至记得在高考结束要填报志愿的时候,母亲反复交待我,你要考上大学,专业可千万别选哲学,某某某就是因为学了这个专业,最终疯了。以上言论要么是对哲学不屑一顾地轻视,要么是在不了解的基础上妖魔化哲学。

  而哲学是什么?要给它下一个定义,嗯,事实上我们一直喜欢给某样我们所不了解的事物下定义,如此一来,似乎我们就能更好地去认识它,了解它。哲学一词源于英文单词Philosophy,如果不是意译,而是直译的话,其实本意为“爱智慧”。当然以上仅仅是从单词本意中去解释这门学科,至于究竟哲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那正是需要我从这本来自后浪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在读博士何小源翻译的,在美国马林学院长期教授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的,唐纳德·帕尔默所著的《看,这是哲学Ⅱ》中去寻找答案的地方。

  本书的副标是: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其英文版原名是《Does the Center Hold?》(中心保持不变吗?西方哲学导论)。

  翻开封面,在左侧对整本书的内容作了一个非常简短的介绍,请允许我在此原封不动地照搬一遍以便让大家更快速便捷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本书是作者执教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原创手绘插图,以“中心是否保持不变”为引导,对哲学中的“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梳理。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让读者真正获得思考的快乐。作为哲学通识读物,无论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有所受益并获得乐趣。

  通过这段百来字的介绍,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位哲学教授试图用一种充满趣味的,不枯燥的方式来让更多的人亲近哲学,了解哲学,让大家明白“哲学的历史和观念在全世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适合的。哲学并不是奇怪的,难懂的工作,相反,哲学环绕着其他一切行为,偶尔还会介入这些行为”而写下的书。

  通过对本书的粗略了解,我们会发现,作者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让看书的读者们能意识到我们每一位其实都是哲学家,能通过本书认识到一种特定的哲学分析和论证形式,它们的技巧可以被学习并应用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而不仅仅是哲学课堂。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其实我们认识世界以及将来改造世界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恰恰是不由自主地在某种哲学观点的引导或指导下进行。而这种引导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及去改造这个世界的主动积极性。小举一例:你很难让一个有神论者,或说唯心主义者去相信,这个世界不是神创的,而是自然如此。(这似乎暴露我对世界的看法,每一个人身处这个社会中,都拥有他对这个世界及社会的看法和认识。)那么在这样的有神认识之下,谈到对世界的改变,自然要归绩于神的功劳,而非人类本身的努力。

  诚如本书作者所说“与大多数哲学课本的作者不同,我对大多数讨论的主题都有个人立场。”所以作者不仅仅只是去介绍美洲大陆哲学导论课上所教授的典型论题,他还在其中穿插着属于他所独有的一些结论。

  本书的一大特色在封面上就写得非常清楚了——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Philosophy一本关于西方哲学的导论。书中研究的哲学和哲学家们都出自希腊、罗马、欧洲传统。而中文翻译的副标所谓的“大问题”指的恰恰是类似于“实在是什么”、“知识是什么”、“价值是什么”、“如何做个好人”这一类的哲学问题。这实际上不仅和哲学,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事实上作者想介绍的西方哲学史,一直没有跳出这样一个争论:有些哲学家认为中心保持不变,有的则认为它并非保持不变。好吧,这其实是一句看上去像废话的话。但事实正指出西方哲学家讨论的焦点一直集中在“中心是否保持不变”上。这也正是本书想要展示给大家的地方。

  可以看出,作者在编写本书时,并不仅是对哲学的历史性起源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因为他认为有许多哲学特征可能不会通过简单地回到哲学的希腊源头而得到解决。所以本书还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即列举并描绘现今已被普遍认可的各种哲学分支,这样的话将会展现出某些哲学特征。

  从目录以及第一章的概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既有对哲学源头的介绍,又有按照列举描绘各种哲学分支的介绍,通过这两种方法来让读者对整个西方的哲学思想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

  其一为认识论,其中又分出了理性主义者与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再次为本体论,这个我想最大的分歧就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了,作者在此分两章分别介绍了关于实在与存在的表象,以及宗教哲学的相关内容;接着作者继续为大家介绍关于自由的哲学,通俗的解释应该是我们的意志,或者说主观能动性的相关内容。最后四章则涉及了其他哲学分支,比如伦理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甚至艺术哲学等。

  本书比较大的特色还在于每一章最后两节,一方面作者给出自己的结论,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思考题,让大家在阅读完或学习完一段西方哲学思想后,需要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一些哲学问题。

  应该说这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讲述又相对幽默风趣,让人读起来不是那么昏昏欲睡的一本哲学入门读物。对我们开眼看世界,了解西方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让大家通过一些实例明白虽然你我皆凡人,但亦可通过学习这门“爱智慧”的学科,让自己真正动起脑子聪慧起来。正如作者所说:“哲学可能是所有学业中最无用的,但它仍然可能是最好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