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精选

2021-04-16 03:23: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精选

  《黑暗中的女人》是一本由吴雅凌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一):十年成书的希腊肃剧

  肃剧,其实就是古希腊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悲剧。 在西方,安提戈涅对城邦法的控诉被称为"安提戈涅之怨",这种悲剧性的怨恨却成为宪政、民主和法治的源头之一。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二):令人神伤的女性

  多年前我曾为一套名为《星座宫神话》的日本漫画所吸引,从此也开始对希腊古典神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希腊神话中的诸多人物出自于戏剧,所以这本名为《黑暗中的女人》的书自然而然的吸引了我。

  此书精心选取了几位希腊古典肃剧中的经典女性人物形象,将她们的故事通过作者的笔重新编撰演绎。同时还选取了几位现代的女性创作者,也许她是一位女雕塑家,也许是一位以写作而谋生的女作家,或许是另一位从事创作的优秀女性。你会发现,其实现代女性的生命轨迹与戏剧传说中的女性人物是何等的相似。在作者独特的文笔下,将赋予这些女性以更为让人感到惊艳的形象而出现。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的经典悲剧,也是被公认为是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中的女性形象安提戈涅一直以来都被塑造成为维护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权势低头的伟大女英雄形象。她不顾舅父的禁令,以遵循“天条”为由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自己也因此而被迫自杀。

  传说中的潘多拉可谓是一位“红颜祸水”。她作为宙斯报复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而创造出来的一件精美“作品”,被众神赠予诸多富有魅力的精美礼物,唯一缺失的就是雅典娜不肯赐予她的智慧。所以她没有思考的能力,也因此将灾难带到了人间,而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的人物。

  玛格丽特•杜拉斯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情人》,这位一生饱受争议,作品风格大胆开放,个人魅力如同谜一般诱惑的女子。“她付出毕生的努力,用第三人称谈论自己,建构出一个杜拉斯传奇。”如同希腊古典神话中的美少年纳喀索斯一般顾影自怜,深深的被自己所迷恋。

  匹桑、卡米耶.克洛代尔、薇依……一位位我们熟悉或一无所知的戏剧女性形象或真实存在的女性人物,通过作者的笔尖在纸张上为你一一道来,让读者一同感受她们的故事,或许你将为她们的经历感到神思忧伤。即使是再坚强的女性,在残酷的命运之下,都是弱者。

  最后再说一下此书唯一让我感到的遗憾。那就是书中没有讲述关于美狄亚的故事。虽然我不赞同她为了向抛弃自己的丈夫复仇,而杀死自己和他所生的孩子这种的惨烈方式。但女人婚后最重要的事,的确是要学会如何驾驭自己的丈夫。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三):无边黑暗里的光

  《黑暗中的女人》本书基于古典肃剧,描绘了西方文明史上的不同的女性。比如古希腊神话诗和肃剧中的潘多拉、安提戈涅或阿佛洛狄特等。

  作者吴雅凌,是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目前从事比较古典学研究领域。文中的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古代文学、希腊神话、古典肃剧等方面十分丰富的了解和深刻的见解。本书收录的文章写作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关注的重点在于女性。本书涉及到阿佛洛狄特、潘多拉、安提戈涅、匹桑、卡米耶·克洛代尔、玛格丽特·杜拉斯和薇依等,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也是非常大的。

  在中国,自古以来,女人满受歧视和不公,这次把目光转向西方。才发现此类的歧视真的是比天气更是横跨了东西方的文化界限。但《黑暗中的女人》这本书,描绘出神话传说、戏剧舞台及历史记忆等处的女性真我和魅力。

  安提戈涅坚持要安葬兄弟,甚至不畏自己的生死。“在灰的世界里,她是第一个相信日光的人。她的死让更多活着的人流泪了。”这句箴言,是她留给这世界最后的礼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书中关于潘多拉的描述令我很感兴趣,一直以来,潘多拉的魔盒就是厄运的象征,但她自己的故事仍然令人神伤。潘多拉有关于天神宙斯与普罗米修斯的斗争,由赫淮斯托斯、雅典娜、赫尔墨斯、阿芙洛狄忒、时序女神等诸神亲手打造。

  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代尔,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执拗地在雕塑这个艺术空间中且歌且行,她柔软的灵魂饱含泥土的芬芳。六岁那年,当童年伙伴在为布娃娃做美丽的小裙子时,她就迷恋上黏土赋予她的创造感,在用泥捏出第一件雕塑作品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卡米耶·克洛代尔生于1864年,是罗丹的学生和情人,因与罗丹决裂而陷入疯狂,在精神病疗养院度过残生。卡米耶·克洛代尔因其与罗丹的爱情悲剧而为人所知,她的艺术才华和成就就此早早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1943年,卡米耶·克洛代尔因寒冷和营养不良死于蒙德维格的一所精神病院里。在此之前,她已经在此被关了三十年。如此的人生,又怎能令人不感到忧伤呢。

  这个时代,黑暗吗?却有那么多娇花向死而生,无畏的展示自己的美。或许,在无边的黑暗里,才更能看清她们的光芒。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四):由于姿势水平欠缺只能流水账一下

  作者在前言中说过,书中文章的创作时间跨越了十数年,仔细读的话可以感觉出文风的差异,思想的变化倒没那么明显。吴雅凌的研究领域应当集中在古典时代,古希腊肃剧和诗歌是重点;如果跳开“古典时代”的时间限制,她关注的主题是“女性”。在这本精装的、纸质上乘的论文集里,出现的女性有阿佛洛狄特、潘多拉、安提戈涅、匹桑、卡米耶·克洛代尔、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及薇依,从神到人,从古到今。非常奇怪的是,关于古典时代以及中世纪女性的文章我可以一口气读下去,写罗丹和卡米耶·克洛代尔的那篇我看得断断续续,分析杜拉斯和薇依的部分我连看都不想看。

  我在本科时代短暂地迷恋过古希腊罗马文学,后来因为记不住人名而作罢;研究生时代再次被激起兴趣还得归功于拉丁语,我们的课本时常在课后练习部分截出一句Publius Terentius或者Sophocles剧作中的句子作为拉丁语译英语训练,翻译剧本简直生不如死,永远没办法选择最贴切的词语;唯一一次让我感觉轻松的是将拉丁语版的《奥德赛》译成英文,古希腊史诗的开头一般都是“啊,缪斯,让我……”,语序和词语都很容易把握。在本科时候我尝试过看英文版的《伊利亚特》和《变形记》,最后都不了了之,我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糟糕的英文发音,发不准音就抓不住韵脚;倒是西语诗歌很容易让人看进去——直接按照拼音拼法读就好了。上周的拉丁语课上我们要把马可·奥勒留的一句话翻译成英文,颠来倒去整了半节课;我在下面偷偷看赫希俄德的《工作与时日》,深感自己的古典文化水平太弱,跑到亚马逊搜书,无意中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吴雅凌大姐姐应该是个文青,非常高段的文青,水平比只会看《小王子》或者是《月亮与六便士》的自诩为文青的人不知道高多少——只是她一颗纤细敏感的心和纤细敏感的文风和古希腊文本混搭起来看,真的是有些违和。读完《卡米耶·克洛代尔》之后我开始怀疑我看的是不是一本论文集,在探究女性生存/女性精神世界这样主题的时候吴雅凌大姐姐最常用的确是疼痛青春文风,类似“她是一个不肯妥协的孩子”/“我们这样依然在世上备受煎熬的灵魂”/“她冷冷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这样的句子时不时会出现,让我实在担心她在《劳动与时日笺释》里会是什么文风。如果我在高中的时候看到这本书肯定会被这样的语句打动,只是现在我的中二病有缓慢减轻的迹象,只想剥开疼痛青春的外衣去看看原始文本到底传达了什么信息。

  撇开有时会出现的过于纤细敏感的句子,这本书值得一读,关于同一母题在不同时代所展现出的不同精神、诗歌细节展现的古希腊人观念的变迁以及俄狄浦斯家族的命运与古希腊政治哲学的变化等视角还是比较有趣的。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五):从女性地位说开去

  剧本书。

  很久没有这种阅读体验了。

  32开的小开本,拿到手上并不费力,精装版的书剥去外书封,内书封是纯白色打底的烫银设计,烫的就是个女性的标志。

  《黑暗中的女人》本书基于古典肃剧,描绘了西方文明史上的不同的女性。比如古希腊神话诗和肃剧中的潘多拉、安提戈涅或阿佛洛狄特等。

  女人担当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角色始于索福克勒斯。在索福克勒斯之前,肃剧世界的女人们作为男人们的陪衬,只给人模糊的印象。在索福克勒斯之后,肃剧世界的女人们浸染在自信欢乐的启蒙光照中,成为独当一面的主角,甚而把男人们排除在外。

  她们被迫面临一种彻底的转变,她们被要求看清真相,她们被要求像男人们一样生活……而她们几乎都失败了……永远停留在属于她们的黑暗中。

  我们会无比惊讶地发现,她们就如影子,总在我们身边,不曾离开,她们就是我们。

  向死而生的安提戈涅。安提戈涅的兄弟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克斯为了争夺王位,在忒拜城外同归于尽,舅父克瑞翁作为新的王者厚葬了厄忒俄克勒斯,而将波吕涅克斯暴尸荒野。而在安提戈涅看来,这里只有尸骨未寒的兄弟,没有敌人和罪人。她抵抗新王的死刑命令,誓要让兄弟入土为安。因为在古希腊人眼中,死后不得安葬是最大的不幸和耻辱。在法律与亲情之间,所有人都陷入了选择悖论,一切都是那么的“荒诞”。面对姐妹、未婚夫、新王的劝说,她更像一个执拗的孩子,欣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她似乎是在与全世界为敌。但是她说:“在灰的世界里,她是第一个相信日光的人。她的死让更多活着的人流泪了。

  作者在前言中说过,书中文章的创作时间跨越了十数年,仔细读的话可以感觉出文风的差异,思想的变化倒没那么明显。吴雅凌的研究领域应当集中在古典时代,古希腊肃剧和诗歌是重点;如果跳开“古典时代”的时间限制,她关注的主题是“女性”

  本书以古典肃剧世界作为思考的参照点,实际关注的是这样一种女性类型在西方文明史中不同时代所呈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样貌。她们名叫潘多拉,安提戈涅或阿佛洛狄特。她们从古希腊神话诗和肃剧世界中走出来,摇身变成二战期间在巴黎舞台上演出的女主角,或二十一世纪女性当代艺术展的女创作者。她们是中世纪晚期的神话诗书写者,是欧洲文明*早以写作谋生的职业女作者。她们是十九世纪末成就现代雕塑的转变因而也导致自身毁灭的女雕塑家。她们是二十世纪的女思想者、女智识人和女小说家。克里斯蒂娜·德·匹桑、卡米耶·克洛代尔、西蒙娜·薇依、玛格丽特·杜拉斯。她们的目光触及哲学、诗歌、戏剧、小说、艺术、电影等等不同创作领域。她们的生命轨迹离不开创作这一据说是让人类最有可能与神接近的动作。创作是她们实现自我完成的过程。与此同时,女人身份与创作者身份在她们身上的撕裂似乎也比其他人明显。

  F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六):最是红颜多薄命

  由于生理结构和历史局限等因素,女人自古就遭受歧视和不平等,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说法更是人尽皆知。但是《黑暗中的女人》却像我们展示了女性的风采和独特魅力。他们或来自神话传说、或来自戏剧舞台、或来自历史记忆,但是,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性格,却来自于生活,有时,你会觉得这些人就是身边的人。

  向死而生的安提戈涅。安提戈涅的兄弟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克斯为了争夺王位,在忒拜城外同归于尽,舅父克瑞翁作为新的王者厚葬了厄忒俄克勒斯,而将波吕涅克斯暴尸荒野。而在安提戈涅看来,这里只有尸骨未寒的兄弟,没有敌人和罪人。她抵抗新王的死刑命令,誓要让兄弟入土为安。因为在古希腊人眼中,死后不得安葬是最大的不幸和耻辱。在法律与亲情之间,所有人都陷入了选择悖论,一切都是那么的“荒诞”。面对姐妹、未婚夫、新王的劝说,她更像一个执拗的孩子,欣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她似乎是在与全世界为敌。但是她说:“在灰的世界里,她是第一个相信日光的人。她的死让更多活着的人流泪了。

  活在当下的伊斯墨涅。与安提戈涅不同,伊斯墨涅选择了遵守法律,因为“自己的力量太弱了”,虽然这种选择让她的内心备受煎熬。她也尽力劝说自己的姐妹,希望能够坚强的活下去。但是面对执意赴死的安提戈涅,一切都是徒劳。她也曾被安提戈涅的言行所感染,冲动的要与其一同赴死,但最后她还是退缩了,一个人孤零零的活在世上,面对众人的流言蜚语。

  命途多舛的伊俄卡斯忒。这个女人在命运的捉弄下,做了同一个男人的母亲和妻子。但是,在多变的命运面前,她依然拼尽全力,遵守礼仪,祈福祭神,捍卫婚姻,维护家庭。当真相大白的一颗,所有的努力都徒劳无功,她自以为是的幸福人生,原来是“给丈夫生丈夫,给儿子生子女”。荒诞而绝望,只有死亡才是唯一的救赎之路。

  红颜祸水潘多拉。为了潘多拉,男人努力使自己完整;因为潘多拉,男人从此不再完整。她是天神宙斯与普罗米修斯斗争的衍生品,由赫淮斯托斯、雅典娜、赫尔墨斯、阿芙洛狄忒、时序女神等诸神亲手打造。她手里拿着给人间带来灾祸和疾病的瓶子,成为“祸水”的女人不仅促使人类直面有死的命运,也带来人类解决永生问题的唯一方式,即繁衍的能力。这也成为人类不同于神的“永生之道”。

  自力更生的匹桑。她的一生是一个“V”字走势,年幼时生活环境优越,风华正茂的二十五岁时,成了寡妇和孤女,兼任一家之主。她走了一条在此之前还没有女人走过的路,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步步为营,终于成为一名作家。她的《乌塔耶书简》涵盖神话、宗教、历史、情感等多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强悍的雕刻大师克洛代尔。这是个拥有男人艺术灵感的女雕刻家,用女性的细腻对待坚硬的石材。她与罗丹的纠葛伴其一生,她用高超的雕刻技艺来发泄自己的怒火。疾病和感情的双重折磨让她老得更快一些,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她的生命力完全赋予了那些雕像了啊。

  此外,还有杜拉斯的书和薇依的诗……

  自古红颜多薄命,黑暗中的女人们恰恰表现出了人性最根本的东西,也是最真实的存在。

  《黑暗中的女人》读后感(七):黑暗中的女人

  

荒诞不通往神

荒诞是没有神的罪孽

以希腊肃剧为切入点,通过神话的脉络,摘取不同的女性形象,阿提戈涅、潘多拉、阿佛洛狄特、匹桑、杜拉斯、薇依…她们疯狂、偏执且天真,迷恋某种矛盾的过去的“属神”信仰;她们用手捧起泥土,埋葬自己,现世的囚禁,换来灵魂的超脱自由;她们不说话,而人间的尘烟随形铸像,她们的存在,如暗夜舞台上的“圣像”,光彩照人,而又难觅所踪。

文字细腻,稍微有些诗意的矫情,可面对这些肆意存在过的女性,真的很难用充满理性的平静去述说,对深入了解法国文学,希腊神话都有所帮助。

《安提戈涅》

荒诞不通往神

荒诞是没有神的罪孽

荒诞是什么?是我们认为无意义后,作出的行为。

可什么是无意义?西西弗斯的行为是否有意义?

在新的教条规则下的旧思想是否有意义?

天真是否是接近神性的好的状态?

“意义”是否有意义?

我们所遵从的内心,到底是否有一尊万能的“神”,可以指引我们从混沌中,从一个阵营走向另一个阵营,从一种意义走向另一种意义。到处都是旗帜,可方向却始终无法看清。

在本初萌芽之际,我们还被神驯服的时候,在没有任何主义或者规则的挟持的时候,那时候或许也是困惑而又含糊,古怪而又不确定,但却有一种奇异的平衡,一种内心始发的疑问,而不是因为拉扯而一定要持有的立场。

我们为了伪装,把自己放置在众多宏大的议题之下,却又瞬间被吞没。

《潘多拉》《阿佛洛狄特》

讲述潘多拉与阿佛洛狄特时,关于阿佛洛狄特的缺席,正义与肆心的对峙,在宙斯的安排下,变成了一种完美均衡,这一点很有意思。

在宙斯的旨意下,潘多拉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完美的绿茶婊,但因为阿佛洛狄特的缺席,改为被雅典娜与时序三女神装扮,赋予其智慧、法度、正义、和平的新神的秩序。潘多拉这个“似不死的女神、如惹人怜爱的美丽少女”的塑像,被物化成为犹如普罗米修斯所到的火种般的物,她本身就是一种城邦式的秩序,怀抱着人间苦难,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唯留希望,希望属于神。宙斯的佯误,并未能舍弃肆心,潘多拉手中的盒子就是肆心,正义与肆心从未离开人类的政治生活,这对对子被赋予极端的走向,却被忽略了张力和均衡。

《纳克索斯的时代》

“每个卖弄才华的人都想取悦于人,想受人崇拜,他想比别人更受人崇拜。公众只为他一人鼓掌叫好—我敢说,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博取掌声”

“在我们的时代,偏见和谬误以哲学之名傲慢地盛行于世,人们被无用的知识弄晕了头脑”

《萨拉邦德与基尔克果》

在美学上活着的人没有选择,在明白了伦理学之后选择美学的人却不会在美学上活着,因为他是有罪的,要服从伦理学的限定,哪怕他的生活一定要被说成是非伦理的。

《薇依的门》

人生是一次遗忘。我们在尘世中遗忘超验、超自然的真实…救赎的条件是干渴。必须渴求这个被遗忘的真实,乃至感到干渴而死。

《修辞的病态》

羞耻与其说是今天的智识分子所提倡的使命感或良知,不如说是因敬畏属神的超凡力量而引发的节制或自我克制,从而再极大程度上与《论语》中的“行己有耻”不谋而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