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国纪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三国纪读后感100字

2021-04-18 01:0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国纪读后感100字

  《三国纪》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纪》读后感(一):思路清晰的三国史纲

  本书主要思想其实以阶级斗争来分析三国成败,观点不知道对不对,但叙事结构清晰,能在这么简短的篇幅中把三国的大要说了一下。缺点是没什么细节和时间史料,观点也没有详细论证,易中天只谈了观点,没有论证过程,论据和逻辑都没有,所以,无法判断对不对。总之,值得入门一读,一家之言别太当真。^^^^^^^^^^^

  《三国纪》读后感(二):给我一个直观三国脉络,和不被扭曲的三国印象

  因为前段时间热播《司马懿》,其实没看几集,其实《三国演义》也没有完整读过几章,很多三国人物和故事是不熟的。但是从电视剧开始感兴趣,入手了kindle,读完的第一本就是这本三国纪。

  《三国纪》读后感(三):仿佛再听一次百家讲坛

  自己对三国真实历史的兴趣,始于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节目。十几年前他开风气之先,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独特的腔调,在世纪之初的中华大地上兴起了一股国学热。还记得自己当时对品三国节目一集不落看完,而且由此产生了对这段历史的极大兴趣,自那时起已经几乎遍览国内各类三国历史的文章典籍和学术研究成果,而且时至今日仍乐此不疲。

  此次在图书馆偶尔看到了易中天教授的这套历史丛书中的这本三国纪,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通览一边,感觉特别亲切,耳畔仿佛又回响起易中天教授韵味十足的讲解。观点还是和品三国的差不多,但是温故而知新,衷心感谢易中天教授这位从未谋面的三国历史的兴趣导师和求知路上的引路人。

  《三国纪》读后感(四):三国,本不应该这么瞩目

  汉室倾颓,战乱纷飞;群雄逐鹿,天下三分。 所谓“三国”,其实是汉晋之间的一段历史小插曲,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可惜小说所讲述的历史,是既被“整容”更被“变性”的。还其本来面目,正是《三国纪》的任务。 那么,这段历史的本性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三个汉民族政权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风采和精神? 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我觉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色彩太重,比如说曹操,小说中把曹操写的非常的奸诈,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心胸开阔,有雄心壮志。应该了解真正的历史,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本不应该混为一谈!

  《三国纪》读后感(五):群雄逐鹿中的社会阶层转型

  罗贯中的妙笔生花,使中华历史长河中并不那么显眼的分裂时代充满了传奇色彩。如易中天所言,几乎所有被后世关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般都会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正史记载或历史学家研究出来的;文学形象,小说或戏剧创造的;民间形象,一般民众心目中的。

  显然,三国时代的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远远超出了其历史形象。在易中天看来,群雄逐鹿的三国,满足了人们对于圣君梦、清官梦、侠客梦的遐想,农业民族对君臣父子、纲常伦理、江湖义气的向往,主导了人们对三国的认识。

  除了忠义、英雄、权谋的精彩故事,易中天解读的三国更侧重于社会阶层的变迁,贵族衰落、士族崛起、庶族登场,政治和经济资源在社会阶层间的转移分配,成为推动封建社会不断演进的关键动力。

  尽管易中天的中华史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但作为普及历史常识的大众读本,内容浅显易懂,笔法引人入胜,推荐假日里休闲阅读。

  《三国纪》读后感(六):大趋势

  《三国演义》我没读过,但我也知道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和曹操的奸诈,这个就是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三国纪》里说历史的读法有三种:历史意见,时代意见,个人意见。历史从来都不是事实的全部,只是各种意见的综合体,所以书里为孙权正名,为曹操说话,也弱化了关羽的神性。起底曹操和诸葛亮的相似之处,都有政治理想,都希望建立“法家寒族之政权”,历史有大趋势,中华帝国的统治阶级终将由贵族地主(秦汉)变成士族地主(魏晋南北朝),最后变成庶族地主(隋唐以后),而三国三个“非士族政权”的同时并立,是历史里的小插曲,最终也还是随大势而去。曹操、孙权、刘备,以及诸多历史人物热热闹闹地打成了三国的局面,然后又一个一个败落,他们之间的博弈,如果有一次稍微不一样,比如投降不投降,称臣不称臣,可能都会让局面完全不一样,但我还是信历史的大趋势,就如穿越剧中的主角回到古代,想改变历史走向,最后也只是殊途同归,这才是历史长河的微妙之处。

  《三国纪》读后感(七):易氏假说

  按理易中天品三国 应是最拿手的把戏 但全书假说胜纬学 既无科学实证方法 也无法自洽他洽续洽 纯直觉逻辑证据谬论 《两汉两罗马》通篇抄袭 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却没把其核心观点抄清楚 她没说民主共和比帝制好 时势造英雄历史没有如果 无论出身寒族士族皆可能 不要拿意识形态当成公理 易则是历史决定论的口吻 延续习惯性瞎造关联概念: 例如罗马“法律-基督教” 但连核心概念都没搞清 不是基督教而是天主教 如果中华史是科学论证 就拿出科学严谨的精神 又例如将“法家”偷换概念 生搬硬套在孔明曹操身上 直觉荒谬地关联寒族之政权

  难道是寒族诞生土壤不成熟? 按此逻辑如何解释晋的终结? 以司马氏为代表的士族统治集团 处于内外矛盾重重之时 寒门庶族出身的刘裕 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 和周围的人们组成寒人武装集团 开创了寒人掌权的局面 420年灭掉东晋 力矫晋时弊政 加强集权 铲除分裂割据势力 努力发展经济 并在此基础上两次北伐 消灭南燕、后秦 使南方出现了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统一 其子刘义隆继续刘裕的政策 终于出现了“元嘉之治” 历史往后发展的事实 直接打脸易老师之谬

  《三国纪》读后感(八):政治三国

  2017.9 终于读到了自己最熟悉的三国时期,曹操的雄才大略,袁绍的庸腐,孙权的老谋深算历历在目。然则关羽的骄横,刘备的无赖,诸葛亮的无能却亮瞎我的眼。更多的政治,更少的故事,是本书与三国演义的主要区别。

  司马家族的晋朝取代曹丕的魏国,源自于曹丕采用了陈群的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出身寒族的曹氏家族怎么统治代表士族的司马家族呢?孙权则顺势而为,但江东士族斗不过中原士族,遂亡。刘备绕道而行,与曹操类似,想建立“法家寒族之政权”,刘备偏寒族,诸葛亮偏法家。三国均不是士族政权,故此在士族当道的时代,都不得不亡国,而司马家族代表的士族政权“晋国”才是潮流。

  三国演义,用忠义二字改变了许多历史,虽漏洞百出却为广泛接受!关羽被神化,关键人物“孙权”却被严重淡化,诸葛亮怎么可能气死周瑜?也因为罗贯中圆了国人的千年梦“圣君,清官,侠客”。

  刘备辜负赵云,始终是杂号将军,只因忠言逆耳。孙权,刘备,曹操都是爱才之人,对手下人才关怀备至。曹操和诸葛亮极其相似,都想依法治国(诸葛武侯做的更好),职位也基本一样。然而武侯成神,曹操做鬼,原本是社会需要正反两面。

  《三国纪》读后感(九):三国纪

  三国,不该这样被人瞩目,事实上,这段历史并不重要。但一本《三国演义》,将魏蜀吴之争列入正义与奸邪的斗争史,在坊间广为流传。 因为老百姓有“圣君梦”,所以缔造了刘备;有“清官梦”,因而塑造了诸葛亮;二者都靠不住的时候,就有“侠客梦”,由此神话了关云长。 但真正重要的人物,应该是改变了历史趋势和走向的,比如断送东汉的董卓,率先割据的袁绍,抗衡中原的孙权,甚至夷陵之战战胜刘备的陆逊。但是老百姓需要“忠义”,于是时代的视角加上文学的塑造歪曲了历史本该有的模样。 那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有大趋势,也有小插曲。大趋势是中华帝国的统治阶级终将由贵族地主(秦汉)变成士族地主(魏晋南北朝),最后变成庶族地主(隋唐以后)。小插曲则是秦汉与两晋之间,三个“非士族政权”的同时并立。 曹操刘备孙权皆是非士族政权,他们要建立的则是“法家庶族之政权”。可是历史已经证明,对于帝国制度来说,最合适的统治阶级是庶族地主,最合适的意识形态却不是法家思想。 时也,势也。 士族地主尚未退出历史舞台,庶族与士族的阶级矛盾更是不可缓和。在斗争过程中,蜀汉坚持,曹魏放弃,孙吴妥协,于是三家相继而亡,最终一统天下的,则必然是完全代表士族地主阶级的司马一族。

  《三国纪》读后感(十):很好的一本书

  首先,自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对于三国爱好者来说的入门书籍。以下的评论都是基于这个基础来说。

  三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插曲,因为《三国演义》而被众人了解,熟知,喜欢。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本文学著作,很多人对真实的历史故事有了错误的理解。对于三国中的人物,有了与真实历史有出入的认知。而这本《三国纪》,很好的讲述了真实和小说的差异,也同样用简单,好理解的方式,告诉了大家很多关于三国的故事。对于一个三国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

  最早知道易中天老师,还是通过百家讲坛,同样是品三国。我喜欢把学者分为两类,一种是学者,他们研究学术,刻苦钻研。另外一种是老师,他们不仅仅是学者,更善于把自己的所知所悟,告诉大家。易中天老师是属于后者的。他不仅仅博学,更能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方式,将他的知识告诉你。这对于爱好者来说,无非是一件好事。

  在这本《三国纪》当中,作者采用了顺应历史进程的方式,讲述了从黄巾起义,桃园结义到赤壁大战,再到三归一统的众多历史。虽然没有过多的故事细节,但是作为一本了解三国故事,体会三国人物特色的书籍,这已经足够,甚至说非常好。因为过厚过细的书籍,对于一个爱好者来说,并不友好。

  在买这本书之前,也买过其他的三国书籍,个人认为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易读,轻松,流畅,没有过多的穿插。如果你也是一个三国爱好者,对三国的历史没有那么熟悉,那么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三国纪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