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女花》的读后感大全
《好儿女花》是一本由虹影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儿女花》精选点评:
●可能是《饥饿的女儿》太惊为天人吧,相较之下的后续就……
●壓抑著讀完。人生生就苦難。而我們必須走完。願虹影天堂的母親,終不再疼痛。
●家族和母亲都藏着秘密,我没有勇气去揭开它们,被禁忌的好奇心。这本书和上一本可以拿给我妈看看。
●直面,无奈
●研究生毕业后读的,现在已经印象模糊,只记得文字像把利刃,把人剖析地太彻底,让人心惊。
●写自己与P与丈夫的三角恋时掉了一分。写与有妇之夫的419时又掉一分。写P新女友的那种倨傲时再掉一分。人哪,不能因为自己被苛待就去伤害别人呀。
●一生要经历多少苦痛与挣扎才能不虚此行呢,也许本来就没有充实与否,苦恼、快乐、悲伤都无关紧要,也许生命的延续才是终结或者是新的开始,往复轮回,奔流到海,延续我的命。
●抱着看八卦的心理读,贯穿始终的母亲葬礼,让我突然害怕死亡起来。
●我总为她只见一面的生父和婆婆难过,她似乎总能感受到卑微的细小的爱,哪怕是愧疚是隔阂是怜甚至不是爱。她一生都在找父亲。 不单这样,她始终爱她的母亲。这是她的疼痛。
●读前半部分以为是自传,读后半部分确定是小说。见王孃孃之后的剧情有点扯啊,艺术性太强? 最可以确定的是,虹影和严歌苓没有可比性,就像余华和苏童没有可比性一样。完全不一样,各有特色。
《好儿女花》读后感(一):不及饥饿的女儿
无意中在图书馆借阅了《饥饿的女儿》,被倒水似的叙述手法惊呆了,一个晚上啃完了以后第二天跑去借了这本续集,里面把《饥饿的女儿》里面写的万恶的老母亲成功洗白,笔锋絮絮叨叨,像一个流水账,什么这个隔壁的大娘,那个贪财的大姐,总的来说,不如第一本好看,这本算是续集,但是没有第一本精彩,我猜虹影写这个的原因,是为了偿还自己写第一本时的“倒水叙述”吧,因为她说了妈妈的坏话,妈妈要走了,内心不安,所以再写一本,让内心安好。
《好儿女花》读后感(二):随感
看过《饥饿的女儿》,可能是和我的生活差太多,没有太多感触。而且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青春期的女儿满腹怨气,但是谁不是呢?
这本书我从中午开始看,看到傍晚天黑。中间会去喝水吃东西,但是这本书有很大吸引力。女儿借葬礼的机会去重新认识母亲。这是一个大气,勇敢的女人,有情有义。“我”比不上她。虽然“我”和妈妈一样,有着世人所难以理解的感情纠葛。情爱如海,“我”懦弱无能,倒使得我这个读者唏嘘不已。天下女人大多都是这样的吧。唉
红影的书主打的就是自传,但是仔细想想,文学是需要虚构的,所谓的自传的真实度是否有100%呢?从文中看,母亲和三个男人生儿育女,作者始终觉得自己的生父是母亲的最爱。这是否是私生女的执念和错觉呢?同样,文中的兄弟姐妹对“我”不好,对母亲也不好,是否也是对自己叛逆不孝不关心母亲的一种掩饰呢?《好儿女花》读后感(三):小桃红
看得我好累啊,这些人,并不美好,有时甚至让人厌烦,这些人生,各式各样的苦难,甚少温情,有的情节惊得我三观欲碎,尤其是作者的那段婚姻,她的前夫,我不清楚这里面有多少真实多少虚构,可当现实生活中的人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我很难只关注学术成就,而不去想他的私生活,有种时空错乱之感。我一度烦闷的想要弃读,谁都喜欢美好温馨积极向上的故事,当作者把一切赤裸裸的丑恶摊在你面前,那江边的贫民区,拥挤的房子,自私的姐妹,层出不穷的家庭琐事……就这样从残酷的年代走到今天,实在是我不能想象和承受的,要是我的话我只想永久的逃离哪里。这本书里母亲的形象已不如前传挺拔坚强了,大约是年老了,又接连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男人,又受到儿女的挤压剥削欺辱,又大概是因为此书的视角是成年的女儿,我能感受到更多来自母亲沉默的爱。看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想,一个女人,母亲,从动乱的年代走来的女人,她的承受苦难的能力太强悍,她的生命力真的是太旺盛了,一个人怎么可以承受那么多痛苦?这样的生命,这样费力燃烧的生命真的太触动人心了。 阅读中心情不好,因为某些观念实在不合,我有时候会费解作者的行为,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矫情,但我也不曾经历过她的人生,也没资格说什么,我也不过是个看客。
《好儿女花》读后感(四):是小桃红,也是好儿女
本来以为第二本不会比第一本好看,但看到后面却给我惊喜。《饥饿的女儿》充斥着强烈的与生俱来的饥饿和欲望,在少女的身上,这个力量压倒了一切,不经意间指示少女人生的走向。最初的生命和恋爱的残缺都在这里揭示,还年轻的小女儿,第一次使出一些力气离开家,开启了后面要更加用力才能支撑下去的人生。
小女儿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写作和爱情,写作也是她的通行证。而在第二本书里,也是她人生后来的阶段,她发现几乎所有力量的初始,都和母亲有关。父亲的残缺成了烙印,她无力冲破,想要拿爱情掩饰,母亲清楚,却不说破。也许是愧疚,也许是明白说也无用,就像她自己的一生,在每件事开始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不计代价,可以不和人倾诉,却不能不做。
书的结尾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种圆满。成为母亲,也是陪伴与怀念母亲的一种方式。曾经层层淤泥里的小桃红,又开了新的一代。生活的淤泥只会不断堆积,小桃红这一生也会不断沾上,也会努力摆脱。花瓣脆弱,即使是母亲也无法去触碰而为她洗脱。但母亲能看着她,以她自己的节奏颤抖,慢慢抖去淤泥,慢慢适应狂风。母亲不能做太阳,也不能做月亮,但能在淤泥太深,风雪太大的时候对小桃红说,“不要怕,太阳走,月亮出,月亮走,太阳出”。
《好儿女花》读后感(五):花的姿态
艰难地合上书,已经发生了好多事。初读虹影时我写过一条微博,说湿气会润泽一切脆弱的心,那时候我的心是那么软。
邻座的女士在起飞前克制地小声啜泣。机舱暗下来之后我打开阅读灯,小射灯的光线精准地击中我的眼,我抱歉地询问邻座的女士,是否会打扰到她。她转过来,一双湿润的红眼睛,出奇地动人。她温柔地摇了摇头。我没法忘记那双眼睛。
读过太多散文诗,在我的青春期。我一度以为这个世界要讲究对仗工整,人人敬畏韵律。是我像往常一样听错了,人人要的是效率。邻座女人的红眼睛,在那些搅动血丝的漩涡里,法国梧桐齐刷刷地凋零,坠入浑浊的江水,与沿岸的破旧船舶并行。后来我总是很想问问红眼睛,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些字会伤害我,你是不是预感到这些残忍的事情。
童年时候我在手掌划开一道小口,为了吸引母亲的注意。终于意识到在往后的十几年里,我一直用这种方式处理与母亲以及所有的亲密关系。我被《好儿女花》深深地伤害,跟所有曾经伤害过我的小刀一样,没有章法地刺、没有余地地扎。我想跟妈妈说我对她感到愧疚、泣不成声、肝脑涂地,但是笔者既在,我要像笔者一样活下去。如同我逼迫自己与字字句句对峙,像砂纸胡乱摩擦柔软表皮。我无法再规避生活的暴力,仁心也好,暴戾也好,别无他法,要像笔者一样,用花的姿态直面甘浓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