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儿女花》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好儿女花》读后感摘抄

2020-04-14 23: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儿女花》读后感摘抄

  《好儿女花》是一本由虹影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好儿女花》精选点评

  ●kindle二刷是这版。越读越的书和人,虹影几乎可以严歌苓并列我超喜欢女作家队伍前列了,但其实也就这两本自传体的。女子独行于世,必如磐石,坚毅决绝温柔暴烈。有些情节仿佛看到自己,毅然决然地离乡,爱人父亲孤苦放纵,几次在公交上满脸泪水

  ●虹影的自传小说真的比较

  ●不如《饥饿女儿》,有点过于夸张和混乱

  ●家族母亲都藏着秘密,我没有勇气去揭开们,被禁忌好奇心。这本书和上一本可以拿给我妈看看

  ●有点失望作为《饥饿的女儿》的续本,差太多了。《饥饿的女儿》中的违背世俗感情纠葛是作为一种线索和情节,构起了那本书的氤氲丧气隐秘氛围,但在本书中探究母亲感情成为了一种目的。食之无味

  ●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贤者时间……

  ●母亲的心,做儿女的,到底是很难懂。有些地方看的想哭,却又难受的哭不出来。很想妈妈

  ●里长家里短,加上糟糟的关系,一度让人读得很累。经过漫长痛苦后,幸亏最后有被治愈一点。愿常忆起父母双亲的好。书名起得巧妙

  ●每个人需要母爱 都在一生追求母爱

  ●写自己与P与丈夫三角恋时掉了一分。写与有妇之夫的419时又掉一分。写P新女友的那种倨傲时再掉一分。人哪,不能因为自己被苛待就去伤害别人呀。

  《好儿女花》读后感(一):不及饥饿的女儿

  无意中在图书馆借阅了《饥饿的女儿》,被倒水似的叙述手法惊呆了,一个晚上啃完了以后第二天跑去借了这本续集,里面把《饥饿的女儿》里面写的万恶老母成功笔锋絮絮叨叨,像一个流水账,什么这个隔壁的大娘,那个贪财大姐总的来说,不如第一本好看,这本算是续集,但是没有第一本精彩,我猜虹影写这个的原因,是为了偿还自己写第一本时的“倒水叙述”吧,因为她说了妈妈的坏话,妈妈要走了,内心不安,所以再写一本,让内心安好

  《好儿女花》读后感(二):小桃

  看得我好累啊,这些人,并不美好,有时甚至让人厌烦,这些人生各式各样苦难,甚少温情,有的情节惊得我三观欲碎,尤其是作者的那段婚姻,她的前夫,我不清楚这里面有多少真实多少虚构,可现实生活中的人出现文学作品中,我很难只关注学术成就,而不去想他的私生活有种时空错乱之感。我一度烦闷的想要弃读,谁都喜欢美好温馨积极向上故事,当作者把一切赤裸裸的丑恶摊在面前,那江边的贫民区,拥挤的房子,自私的姐妹,层出不穷的家庭琐事……就这样从残酷的年代走到今天,实在是我不能想象和承受的,要是我的话我只想永久的逃离哪里。这本书里母亲的形象已不如前传挺拔坚强了,大约是年老了,又接连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男人,又受到儿女的挤压剥削欺辱,又大概是因为此书的视角是成年的女儿,我能感受到更多来自母亲沉默的爱。看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想,一个女人,母亲,从动乱的年代走来的女人,她的承受苦难的能力太强悍,她的生命力真的是太旺盛了,一个人怎么可以承受那么多痛苦?这样的生命,这样费力燃烧的生命真的太触动人心了。 阅读中心情不好,因为某些观念实在不合,我有时候会费解作者的行为,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矫情,但我也不曾经历过她的人生,也没资格说什么,我也不过是个看客。

  《好儿女花》读后感(三):是小桃红,也是好儿女

  本来以为第二本不会比第一本好看,但看到后面却给我惊喜。《饥饿的女儿》充斥着强烈的与生俱来的饥饿和欲望,在少女的身上,这个力量压倒了一切,不经意间指示少女人生的走向。最初的生命和恋爱的残缺都在这里揭示,还年轻的小女儿,第一次使出一些力气离开家,开启了后面要更加用力才能支撑下去的人生。

  小女儿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写作和爱情,写作也是她的通行证。而在第二本书里,也是她人生后来的阶段,她发现几乎所有力量的初始,都和母亲有关。父亲的残缺成了烙印,她无力冲破,想要拿爱情掩饰,母亲清楚,却不说破。也许是愧疚,也许是明白说也无用,就像她自己的一生,在每件事开始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不计代价,可以不和人倾诉,却不能不做。

  书的结尾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种圆满。成为母亲,也是陪伴与怀念母亲的一种方式。曾经层层淤泥里的小桃红,又开了新的一代。生活的淤泥只会不断堆积,小桃红这一生也会不断沾上,也会努力摆脱。花瓣脆弱,即使是母亲也无法去触碰而为她洗脱。但母亲能看着她,以她自己的节奏颤抖,慢慢抖去淤泥,慢慢适应狂风。母亲不能做太阳,也不能做月亮,但能在淤泥太深,风雪太大的时候对小桃红说,“不要怕,太阳走,月亮出,月亮走,太阳出”。

  《好儿女花》读后感(四):沉闷的

  这是自传体小说,其实我一直对于这些分类搞不清楚,什么魔幻体,穿越文,自传就是自传,为啥又是小说?就像是校园民谣一样,什么是校园民谣?只是媒体的卖点创意,有实质的东西在内吗?于我,比较简单,书分两类:我喜欢的,我不喜欢的。这本《好儿女花》属于前者。

  阅读的顺序是错误的,应当先读《饥饿的女儿》,再来读《好儿女花》,因为犯了错误,所以读完续集迫不及待先来聊聊,然后再去读前传,我也是奇葩中的霸王花了。文中都是小人物大姐、二姐、三哥、小姐姐、五哥,拉家常,从六妹追悼母亲写起,发现母亲生前的秘密,再透露给我们六妹自己的秘密。阅读的时候常常叹气,李某问我在读什么?哦,读母亲。。

  这位母亲年轻时叛逆,进入城镇给孢子压寨,遭虐带孩子离家,遇上后来的丈夫,生了4个孩子,再外遇生了小妹妹。小妹妹就是六妹,一身背负私生女的角色,遭家庭和周遭的歧视,但六妹移民写书有钱,家里五个哥哥姐姐既看不上她又离不开她。母亲死了,六妹奔丧,意外发现母亲并不是想象中的幸福晚年,而是捡垃圾坠下垃圾山病重离世,无人愿意讲真话。母亲年轻时候的遭遇,年轻时候的情人关系,通过其他人的只字片语完成拼图。

  不知道每个人的母亲在心中都是什么形象,在自己成为母亲之前,我对于自己母亲的印象一直停留在40岁,为什么是40岁?因为10岁以前的记忆太模糊了,40岁的母亲和现在60岁的母亲,在我心中是一样的,慈祥的,瘦瘦黑黑的,皮肤光滑的,从未老过。母亲是应该爱我的,母亲是应该为我付出的,母亲从来如此。但我不会想其他,母亲的感情生活?母亲的性生活?作者却做了这个事情,我相信中国环境下,即使是开放的如今,能这样做的人还是极少的,母亲是特别的存在,有很多方面,我们是觉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当然也有偷懒故意忽略的因素。阅读完了,感觉看母亲也更加全方位了:首先她是个女人,然后才是我的母亲。她是有需要的,有自我实现的诉求的,她所贡献出的那些时间、精力、财物,是因为她爱我,她对我的那种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如此坚定和无畏。

  在中国,依然是传统的,大部分的女性有男人是天的灌输,即使是我自己,不停重复男女平等的呼声,也逃不出,很多事情处理,感情处理还是在这个框框里面,这是传统,这是文化,这是血液里面带出来的东西。中国女性是勤奋的,工作率,家务率,为家庭付出很多,我的母亲是其中一位。还有很多女性在孩子出生后,把天改成了孩子,我想我的母亲是其中的一位,那种利他主义,忘我的境界。所以,我很幸福,被爱包裹着,看世界也是暖色调的。母亲的影响太大了,让我成为了一个健康乐观的孩子。在之后的人生中一直是笑脸迎接。但其实对母亲是不公平的。我也看到过许多女人只顾自己,吃的穿的用的,精神上的,这个时候我又会说太自私对孩子和丈夫太不负责。这似乎又是一个平衡的关系,在负责任的同时去放飞自我。

  扯得远了,原本迫不及待地来写这篇读后感,只想抒发一下对母亲的爱。作者最后部分的自责是对我们的警示,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再后悔。首先是你个体,然后你是母亲,不过不要忘记你也是孩子。

  《好儿女花》读后感(五):孤独、爱与创伤,人类永恒的轮回

  @好儿女花1

  虹影由于私生女的身份,童年一直是压抑而孤独的。这份创伤一直伴随着她长大,甚至影响了她的一生。

  她渴望母亲的爱,却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她的母亲并非不爱她,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把对她的爱压抑在心里,不表现出来。

  她爱母亲,又怨着母亲,这是一份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这样复杂的情感让她和母亲一直互斨(qiang,一声)

  她一直想离开,可是又不断地回来。

  2 爱情与互戕

  这本书从母亲的死写起,由母亲的死引出一系列的事情:我与母亲的爱与隔阂、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多年的漂泊与孤独、创伤与阴影……

  “我”一直渴望爱,虽然“我”有父母亲,但是“我”觉得没有得到过父爱,而母亲不爱“我”。

  “我”一直孤独,一直渴求爱,家里没有,于是去外面找,但却一直无法如愿,伤害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伤害。

  与丈夫和情人的邂逅,一开始一切都是美好的,到后来这份美好与温存便如同沙子一样不可避免地流逝了。

  人们的关系变成一团乱麻,胶着着,并互相戕害,后来分别去往别处寻找安慰,舔抵伤口,直至最后选择终结这段关系……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我”和小唐是这样,和P,和W也是这样……甚至小姐姐和她的两任丈夫,小姐姐和小唐也是这样。

  这世界上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感情?相爱的男女之间能够建立深刻的联系,既像亲人又像情人。这份能长久地存在,而不是稍纵即逝。

  温存、美好,这些东西究竟能不能一直维系,互相温暖和陪伴的两个人最终真的必须要不可避免地走向互戕和终结吗?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一直在渴望,一直在追寻,短暂的得到之后是长久地孤独与痛苦,最后走向终结,然后再重新开始。

  3 家人

  家人在这本书里有许多不堪,但是这些不堪在大部分家庭里都是很常见的,可以说任何一个家庭都无法避免。家人有时候伤害你,有时候占你便宜、吸你的血,有时候又爱你、帮助你。

  我们行走在茫茫人海中,而家人则是我们的坐标与支柱,有家人才不会迷失。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根深蒂固,能远离却无法斩断。

  文中的小姐姐处在困境中,“我”出于好意把她接到英国,而她却成了“我”丈夫的情人,深深地伤害了“我”,使“我”很长一段时间都痛苦不堪。

  小时候因为私生女的身份,“我”们家总是被街坊邻居议论与污蔑,由此“我”的哥哥姐姐们总是不待见“我”,及至母亲的葬礼,“我”们依然在互相伤害……

  但是后来“我”们又和好,“我”们共同送别母亲,共同陪伴,共同承担着失去母亲的痛苦……

  世界上所有的感情之中,没有任何一种比家人之间的亲情更绵长。

  爱情激烈,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爱的时候幸福得要命,不爱的时候又痛苦得要死,像一把烈焰,轻易把人燃烧殆尽。

  友情如温水,不温不火不凉。

  而亲情则是一把双刃剑,有爱和温存,也有痛和伤害,且不可分割。

  5 孤独

  文中的每个人都孤独,都渴望爱。

  小姐姐其实和“我”很像,从小缺爱,渴望爱,婚姻和情路皆坎坷。因为在家中找不到爱,所以去外面找,用力全力去爱,结果却不能善终。不过“我”比她理智。

  母亲晚年也是孤独的,尤其是在父亲死后,家中孩子一个都不听她的,无法和人交流,无人理解她,对儿女的爱只能压抑在心底,默默地爱着,孤独着,承受着。

  还有五哥,有兔唇的老实的五哥,被五嫂抛弃和嫌弃,被三哥逼迫。

  6 尾声

  虹影写的是她的家庭和经历,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从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共同的情境。

  孤独,创伤,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是不可避免地,是永恒轮回的。

  如同米兰.昆德拉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的那样:永劫回归。

  永恒的劫数,不断地回归。

  即使你跑到天涯海角也无法避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