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鼠嫁女》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老鼠嫁女》观后感精选

2021-05-01 23:46: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鼠嫁女》观后感精选

  《老鼠嫁女》是一部由王柏荣执导,喜剧 / 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鼠嫁女》精选点评:

  ●悲剧的结尾

  ●還排練過這個相關ㄉ舞蹈~哇賽 真ㄉ是記憶久遠

  ●这哪是老鼠,分明是没车没房就不结婚的现代女性们,哈哈

  ●我每回都看着像冥婚的感觉,卧槽,不寒而栗啊....

  ●整容

  ●哎,封建礼数害死鼠啊~剪纸

  ●听着配乐看这个故事简直阴森…母鼠一家贪婪得寸进尺,公鼠机灵狡猾有帮手,最终被前者坑进了鼠笼。与其说是发人深省的寓言,不如说是现实生活的影射。

  ●!!印象中画面水准极高。

  ●当时大家喜欢拿老鼠和猴子当主角。。可是真的好丑。。。

  ●我一直都觉得那只老鼠挺可怜的。

  《老鼠嫁女》观后感(一):老鼠嫁女与狐狸娶亲

  老鼠嫁女与狐狸娶亲等故事,都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的有趣的东西。它们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力的崇拜与敬畏。只有当人的能力有限的时候,才能与自然和平相处,当人无所不能的时候,自然界的平衡就无法挽回的破坏了。这时,人只有在对失落的自然的追忆中,才能试图找寻完 整的人格与健全的审美能力。

  人一旦离开自然,就很难写出童话。只有在游戏的冲动中童话才能诞生。

  看老鼠嫁女,不由想起《梦》中的狐狸娶亲的片段,很喜欢那段音乐的说。神秘诡异,和老鼠嫁女的喜庆形成对比。这或许是文化差异吧。不过,无论是老鼠嫁女,还是狐狸娶亲,都是一个梦,是一个关于童年的梦,我们现在醒了,以后也不会再作了。

  《老鼠嫁女》观后感(二):人间社会的描摹与隐喻

  《老鼠嫁女》的故事,来自于民俗。一般认为,老鼠嫁女日的行事与禁忌实质上是一种祀鼠活动,而各种鼠婚故事、歌谣以及年画剪纸等民间工艺品,是对祀鼠活动所作的解释。有人认为,作为民俗文化事象的老鼠嫁女,表达了民众根绝鼠患的愿望;之所以采用“遣嫁”方式,是因对鼠患充满畏惧,于是以提供食物、熄灯禁光等迎合鼠类习性喜好的献媚行为来掩饰真实目的,这是一种在矛盾心态中的趋利避害的选择。(百度百科)

  此片则在更多意义上是对人间社会婚嫁现象的描摹与隐喻,而非民俗生活的再现。老鼠嫁女,是对人间在婚嫁的择偶中嫌贫爱富的现象的讽喻。小灰鼠看上了美丽的姑娘,却无权无势,得不到心仪姑娘家长的同意。只好粉饰人生,转进米粉里增白,并纠集好友满足了准岳父母的要求。迎娶当日,岳父母又眼馋别人的蛋糕,小灰鼠在冒险中落入陷阱之中。人世间的婚丧嫁娶,贫富、门第等级等等差异,造成了一个个婚恋悲剧。鼠界亦如是。

  小灰鼠的机智,在老鼠夹子上拿围巾,够勇敢。剪纸艺术与民间音乐等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画面惟妙惟肖,剧情扣人心弦。

  《老鼠嫁女》观后感(三):民间艺术~

  记忆很深的动画片,一直觉得那制老鼠很可怜..

  好怀念小时侯看地那些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动画片,现在也很喜欢.还是常常拿出来回顾呢

  以前的中国动画片多么经典啊..

  以下是资料~: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每年元宵晚上,除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闹花灯外,民间还流传着“老鼠嫁女”的风俗。

  人们在这晚喜气洋洋闹过花灯,逐渐进入睡梦中后,就是老鼠要嫁女的时刻了。时近子夜,不敲锣鼓,不放鞭炮(怕惊动老鼠),由一人在屋里屋外墙角和黑暗处,插上一支支点燃的蜡烛,让老鼠嫁女。

  传说这时老鼠会学着人们嫁女的仪式:撑着高脚灯笼,扛着大红彩旗,抬着精致花轿,吹吹打打送新娘。为了不让老鼠在本家繁殖后代,才点燃许多蜡烛,为老鼠照明方向,引导老鼠静悄悄地抬着花轿将女嫁到室外远方去。

  解放后此习消失。

  《老鼠嫁女》观后感(四):老鼠教人谈恋爱

  老鼠娶亲(嫁女)是中国民间长久流传的习俗和传说,各地的版本都有所不同,但大体是说人们会在特定日期摆上面食糖果,供老鼠嫁娶之用,待老鼠出洞之后堵住洞口,恶趣味的则还会编排猫儿如何半路杀出来吃掉新郎新娘。所以这些传说与其说是来自人们对老鼠的敬畏祭祀,不如说是人们把引鼠出洞,堵洞放猫的灭鼠方法浪漫化了。这个故事的独特之处有二,一是本身具有拟人的荒诞性,非常适合用来讽刺一些人间的现象,又不至于太露骨。二是嫁娶途中老鼠们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如同中国版百鬼夜行,可以增加趣味性,而不至于太平淡。这部老动画的制作团队很敏感地找到了这两点并加以发挥,于是有了这部看似儿童向的社会性作品。

  这部作品最容易看出来的就是对女方父母嫌贫爱富的讽刺,但这种理解可能并不全面。在首轮求婚失败之后,男方换了衣服,又抹白皮肤。前者可能对应物质条件,后者则指向出身。但一方面男方确实穷出了一定的境界,和女方差别较大,女方父母希望女儿生活有保障,这本身并没有错。何况故事里男女双方并没有自由恋爱的过程,女方对男方根本没有什么感情作为基础,女方父母也就算不上棒打鸳鸯的祝英台父母。如果把这看作一桩以婚姻为名的交易,那男方只是因为美貌单方面动心,就需要按规矩为美貌付钱。而且在男方拿出足够聘礼后,女方父母给出的嫁妆也很丰厚,所以也不能说女方父母就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在拿女儿待价而沽。另一方面,用出身衡量一个人当然是偏见,但用谎言去对抗偏见也不是什么光明之举。看到了对面是势利自大的一家人,又因为女方的美貌单方面不舍得放弃,于是抹白皮肤去假装白鼠,这种自欺欺人同样是卑鄙的,类似于拐骗妇女,而且是对偏见的投降和助长。女扮男装不叫反歧视,黑人漂白也不叫求平等。何况女方父母虽然势利一些,但自有接受和满足条件的男性上门,这是你情我愿的买卖。男方不合条件又硬要介入,自主自愿的找罪受,这也不能构成他欺骗的理由。

  当然,男方在故事中也确实展现了勇敢聪明的特质,所以这算一个凤凰男求白富美不成,而非癞蛤蟆吃天鹅肉不得的故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老鼠的世界里,偷蒙拐骗不算邪道,而是正当营生,看男方在转念去偷东西作聘礼的时候几乎毫无犹豫就知道了。所以男方并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道德水准高,而是明明能做也愿意做正当营生,却要懒在家里,直到聘礼临头才不得不起身去想办法。这样的男人能被女方父母接受,那才真叫不对女儿负责。至于女方本人,则完全是一个提线木偶的角色,也没有表现出对男方的欣赏喜爱。导演最后好心让女方在看到男方被关住后掉了几滴离别泪,但故事前中后他们都没有过什么精神交流,这最多是物伤其类的同情泪,也不是爱情的证明。

  另外,本片还有一些细节也很值得玩味。比如男方在为第二次提亲做伪装的时候,除了抹白打扮,还专门戴了一副眼镜。我看了几篇文章,还问了我妈,了解到在八十年代,学生(甚至高中生)含金量远高于今天,毕业就能分配到好工作,因此连带着戴眼镜插钢笔的打扮也风行一时。校园内,张嘴就是尼采萨特才好找女朋友,校园外,军人和老师是最受女方家庭欢迎的两种理想对象。老鼠戴眼镜,既是那个时代风潮的体现,也有导演对附庸者的一丝讽刺意味。另外,整部片子还能看到对于市场大开,唯财是举的社会风气的批评。但这部片子其实是1983年的老古董,彼时改革开放才开始了5年,导演却已经把握到了这股不正之风并加以批评,实属难得。即使在三十多年后风气更盛的今天,能够做出如此刻画的文艺作品也是寥寥,大多数都是隔靴搔痒甚至歌颂跪舔。另外还有作品中体现的出身论等,上面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因此,和一些评论理解的不同,本片或许并不是一个“善良的底层男因为没钱而被势利眼女方父母嫌弃,因此得不到爱情”的当代梁祝故事,而是“不求上进,爱撒谎的男方遇上了看不上苦出身穷屌丝的女方父母,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当代狗咬狗的故事。很多人看片不仔细,又加上对当代风气不满,先入为主的把片子理解成了前者,但导演想的显然更深远。故事里,两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在用自己的手段试图借着婚姻谋求点私利,从头到尾也没有什么“爱情”出现过。故事外,导演站在文革初定,改开初始的交界点上,这时的人们既开始向钱看,又放不下阶级划分的老思想,两头的优点没吸收,缺点齐活了。旧有婚恋观中出身论,门户论被他讽刺,但也看不上临时抱佛脚,吃惯大锅饭的这些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青年。拜金势利的婚恋状况被他讽刺,但又不可能让人们回到白老鼠配白老鼠,灰老鼠配灰老鼠的旧格局。看似有点矛盾,好像选不出来路子,但其实不然。因为两种路子都是错的,我们根本不需要从中选。咱们国家的婚恋向来要么讲出身财产,要么讲父母之命,却独不见爱情的身影,子女的身影。当然,财产,父母建议都要考虑,但最重要的还是看似无用的爱情。没有爱情的爱情只是交易,而交易从来不负责产生幸福。这部片子里的双方婚恋观念和做法完全就是反面教材,所以按照反面教材的反面去做,也就对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