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称职的英雄》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称职的英雄》读后感100字

2021-05-01 01:35: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称职的英雄》读后感100字

  《不称职的英雄》是一本由【美】大卫•奎曼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称职的英雄》读后感(一):达尔文:让上帝死的更彻底吧!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经发表,掀起了轩然大波。相关的自然选择、进化论颠覆了当时人们“上帝创造万物”的信仰。

在许多人的心中,达尔文是在科学史上是一个开宗立派的人物。他在生物上开创性的发现,足以比肩哥白尼、开普勒、牛顿、孟德尔、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巨人。

在西方当中,人们普遍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当时的“上帝论”的颠覆最为相似。达尔文提醒了大家——人类并不是处于宇宙的中心,并将这种去中心化延伸到生物学领域。

与哥白尼挑战上帝的壮烈相比,达尔文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称职的英雄。

达尔文从1838年构思进化论和自然选择,一直到1844年论文完成,之后放置在书架上蒙尘,一直没有出版。直到1859年时机成熟,《物种起源》才出版发行。

《物种起源》从构想到发行用了21年,即使以完成后来算,也足足15年。

这跟达尔文的富二代身份有关。他是一个贵族绅士,财力雄厚,研究生物起于少时就有的爱好。

他一生没有工作,也没有担任过任何的职位,但是她的一生也从来没退休。他担心受到迫害扰乱自己的科研和生活,没有极力去推广自己的学说,一直沉迷在生物研究上,光为了藤壶分类,就花了8年时间。

梦想太费时间了,哪还有精力应付蠢人呢。

要知道,《物种起源》发表后,人们还为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存在争论了几十年。

达尔文最后因为退行性心力衰竭去世,享年73岁。然而在他去世的前几个星期,他看到一只水甲虫的腿上夹住了一个小小的贝壳,随着水甲虫的活动,水生的小贝壳跟着迁移到另一个水域。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开始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一个物种经过迁移,分散到别的区域,随着长时间地理隔离之后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出现。

可惜他的时日无多,没能继续的研究下去。

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富二代,达尔文的财力,还有研究对象的生物来源的普遍性,让他不需要争取别人支持。他不必像哥白尼一样用生命去对抗,能更有利于将研究从广度和深度上继续下去。

达尔文沉浸在自己的梦想当中,生命不息,他对自然物种的起源探究不止,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可能这个学说对抗的场面不够激烈。但随着研究继续下去,物种起源相关的理论体系一一步步的更加完善,“上帝”会死得更彻底。

  《不称职的英雄》读后感(二):犹豫不安的达尔文(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文字实录)

  

转载自凤凰网

原贴链接: http://phtv.ifeng.com/program/kjbfz/200911/1125_1699_1450057.shtml

我觉得关于达尔文的生平还有整个“演化论”诞生的过程,这个故事我是一直非常、非常着迷的。所以我看很多关于达尔文的传记,关于“演化论”的历史。为什么呢?这里面可以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待发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人觉得神往。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很难想象到的一个情况,这个情况就是当年达尔文在推出他的理论前的那种犹豫、不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像欧洲人、美国人那样基督教文化的背景,我们对于达尔文理论带来的对信仰的这种挑战,它的震撼,它的刺激,我们一般中国人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所以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达尔文的“演化论”出现,还有当时各种各样的生物学、演化论,刚刚出现没多久。中国人认识到之后,就马上风靡中国。“演化论”一来到中国以后,我们的接受是非常、非常自然,非常迅速的。但是反观别的国家,例如说美国这么一个先进的国家,直到今天为止,都还有几乎近一半的人是相信生物是上帝所创造的。你这么一对比就可以知道,当年达尔文在推出他这样的一个说法之前,他有多大、多大的一个心理障碍。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叫做《完美先生达尔文》,原文叫做《The Reluctant Mr.Darwin》。中文翻译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叫完美先生?好像讲的他追求完美,其实这个译法真的是有点错误,应该就叫做是一个犹豫不安的或者犹豫的达尔文就够了。

那么这位作者叫大卫·奎曼,他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科学家,但是他是一个专业的科学作家。科学作家跟科学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是在第一线研究科学,但是他非常能够掌握第一线科学研究的成果,然后把它们用一个很漂亮的写作方法介绍给大众。今天我介绍的这本《完美先生达尔文》,就是写的非常美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面,他就提到了当初达尔文要设计跟构想他的演化论的时候,所要面对的那个背景问题是什么?这个背景问题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欧洲人自古以来,他们相信有神。到了基督教信仰传入之后,受到基督教信仰的洗礼,他们非常坚定的相信世界万物。第一,世界万物都是由神所创造的;第二,人在这个万物之中是有特殊地位的,就像上帝对亚当所说的一样,你对我创造的其他物种都握有权柄,你是非常特别的,你是万物之灵。

而这一切都受到达尔文的冲击,我们看一下这里面就说到,当时对欧洲人来讲,三大科学革命。首先是刻卜勒、哥白尼颠覆了日心说,接下来是牛顿拉近了天上与人间的距离,最后是达尔文要推翻一个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达尔文把这种认知从天文学延伸到生物学,他在早期的笔记中抱怨,人们常常赞叹智慧人类的出现,达尔文对此并不那么感兴趣,反而接着写道,世上具有其他感官昆虫的出现才值得赞叹。为什么说达尔文是延续,而非完成了刻卜勒对抗人类本位说的革命呢?我们这位作者大卫·奎曼就说了,那是因为这场革命还在进行中。许多人甚至是宣称接受达尔文演化论的人,都不认同他的著作中的所有内蕴。

他有一个比演化论还要深沉的想法,这个就是他称为“自然汰择”或者叫做“天择”的概念,认为这个才是演化发生的主要机制。这样的一个机制代表什么呢?就表示演化是没有目的的,但是有效。在这个过程里面各个平等,不知道未来,不讲求目标,只有结果,唯一的价值标准是成功存活与繁衍后代。我们昨天就说到蚯蚓比拿破仑三世伟大的地方,在达尔文的心目中,如果他翻身的话,他从坟墓里面出来的话,他看到我们中国人对“演化论”的理解,他会大吃一惊的。

因为一般中国人把达尔文“演化论”叫做“进化论”,我们总以为进化好像有个特定的目标,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国家的进化,都有一个很终极的目标似的,有一个特殊的使命需要完成,但是这并不是“演化论”原来应该有的含义。我们看他早年的笔记,这本书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他大量应用了达尔文自己写的笔记,他是一个非常勤于观察、记录他所看所想一切事物的学者。这里面就说到早年他有一个笔记,在谈各种生物演化过程的时候,他提到了不起的人类是唯一的例外,接着他又补充人类显然是一种哺乳动物,人不是神,人拥有某些跟动物相同的本能与感觉。这是他首度针对人类表示的看法,但是隔了不到三行的文字之后,达尔文就否定前面的说法,坚决表示,不,人类并不是例外。

这个所谓例外不例外,这个想法一直在他心里面。你想想看他从“小猎犬”号回来之后,他搬进这个庄园开始想他的想法。这个想法已经在他心里面埋了很久、很久,但是他一直不敢公开说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情况我们这本书就用几维鸟,也有翻译叫奇异鸟。我们知道新西兰那种鸟肚子胖胖的,很可爱,圆圆扁扁的,然后不会飞,只用两只脚走路的那种鸟。用这个鸟跟它的鸟蛋的关系,来比喻达尔文跟他这个危险想法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奇异鸟,一个母鸟重量可能不到2.3公斤,但是能够生下0.45公斤的蛋,几乎是全身重量的1/5,所以这个鸟要生蛋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个事实曾经让达尔文非常好奇,为什么这个鸟会怀出那么大的蛋,它怎么把它生出来。这个蛋,它要生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就好像达尔文脑子里面现在也是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想法,这个想法可以折磨得他非常、非常的痛苦。

我们知道达尔文,这本书也提到,我们昨天也说到,他研究藤壶。为什么研究藤壶?因为他研究藤壶分类的时候,他发现藤壶的性别变异很有趣,从雌雄分开,到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整个变异的过程都出现了,这个可以让他好好研究动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在以前是一种形上学的观念,根据生物的特质把它们分类出来。达尔文却在藤壶这个研究,大家觉得很莫名其妙的8年研究里面,发现所有生物的分类都应该建立在一种亲缘关系变异的基础上,分类不是形上学,它是一种亲属关系,它是一种系谱学。

  《不称职的英雄》读后感(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进化论有点像牛顿的物理学,把人类从天马行空地瞎编神话传说的夜晚篝火旁,引导至借助第一丝光线观察猎物在地表遗留下的痕迹的黎明时分。当然,就像许多划时代的著作一样,在达尔文49岁那年被公之于众的进化论,即使这些听众里面不乏专业人士,也并未引起什么反响。J. Haidt在《正义之心》中谈及自己关于moral judgment的文章The Emotional Dog and Its Rational Tail时觉得自己颠覆性的观点势必会引发关注,沮丧地发现发表之后很长时间甚至都没有人来反驳。孟德尔也曾在学术交流会上宣读自己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给一些植物学家与生物学家听,随后发表的相关文章不仅被送到数十个研究基本,而且他自己还加印了40份,寄给了许多科学家,包括达尔文。显然,孟德尔自己肯定认为自己做了个了不起的发现。不过整个世界没有任何回应。直到几十年之后一些人再次发现了孟德尔早已发现的遗传规律,人们才在尘封的历史中重新记起他的名字。大卫·奎曼在《不称职的英雄》(The Reluctant Mr. Darwin“犹豫不决的达尔文先生”)中说,“他(指孟德尔)的文章几乎毫无反响,还不如把40份文章埋在花园里”,至少还能作为豌豆的肥料。或许这也不是坏事,看看李卫公:

“他在土耳其浴室里吸了一根大麻烟。迷迷糊糊地想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证明,就像阿基米德一样,大叫一声“欧力卡”!光着屁股奔出澡堂跑回家去,连夜把定理写了出来,把门板锯了刻版,印刷了一千份,除了广为散发,还往六部衙门投寄。其结果是后来被衙门提进去打了一顿板子,罪名是妖言惑众,再加上那天晚上裸体奔跑,有伤风化。”

达尔文不需要散发投寄,他不仅认识圈内的人,而且他就在圈内。只有李靖、孟德尔、华莱士和我这样的圈外边缘人才需要散发投寄。即使都柏林地质学会主席认为达尔文的观点是“老生常谈”、“不足为意”,有了名士举荐,达尔文的文章依然可以进入公众视线。孟德尔就不一样了,他只是一个两次考取教师资格失败的不合格的小神甫,他写信给慕尼黑的瑞士植物生理学家卡尔·冯·内格里,请他过目与评价自己的研究结论,得到的只是冷淡与傲慢的对待,穆吉克在《基因传》中写道:“口吻虽然客气但是反应冷淡,其中流露出的怠慢足以释放出疏远的信号。作为当时颇有名气的植物学家,内格里显然对于孟德尔以及他从事的工作不屑一顾。内格里从骨子里就看不起业余科学家,他在孟德尔寄来的第一封信上随手写下了评语,言辞之中莫名其妙地充满了贬低之意……”。

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同,达尔文的进化论注定会引发争论;当然,与其说是学术上的异议,不如说是情感上的反对。进化论作为真理的启示,对多数人来说,并非是一种幸福,而是痛苦。如果说牛顿物理学只是把地球从宇宙的中心放逐,进化论则撤销了人类作为上帝选民的尊贵身份。大卫·奎曼写道:

这一理论含蓄地否认了人类的特殊地位,让与达尔文同时代的人极度悲痛,不仅宗教领袖与圣经解读者痛苦不堪,科学界同人也不例外,比如哈弗大学植物学家阿萨·格雷、昆虫学家托马斯·沃拉斯顿、达尔文的老朋友兼顾问查尔斯·莱伊尔。

达尔文多年相濡以沫的发妻,也是他的表姐、朋友与恋人,一直担心达尔文“抛弃信仰,追求科学”的做法会使他忽视上帝启示的重要性,导致他的灵魂处于危险之境地。人人都能看到,接受进化论意味着否定上帝,否定灵魂,否定来生,否定天堂,否定神恩,把人摆在与动物一样的地位与身份,人成了猴子的后代,没有了尊贵的身份与神圣的使命,没有了目的与意义,一切都成了虚无,生命成了难以承受之轻。所以艾玛在达尔文跟她透露自己的“异端”思想之后,她说:“我们之间存在一段痛苦的虚无。”如果说基督教、上帝的启示带来的是安慰,进化论带来的就是失落与痛苦,难免会引发大批人士的愤怒与反对。

艾玛看上去是一个聪慧而有主见的女人,否则的话或许达尔文也不会选择她。由于涉及灵魂是否能够得救的重要问题,所以艾玛对达尔文的离经叛道很是担心。她越是爱达尔文,越是会认为并告诉达尔文“别认为这些事与我无关”,“我们之间休戚相关,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她是聪慧,足以让她也想要同样拯救达尔文的灵魂,但是却不够发现基督教与圣经的错误。很多人的聪慧都是这样的。达尔文年轻的时候,只是避开跟艾玛探讨上帝、灵魂、来世的问题,免得引发冲突让她伤心;年老的时候在自传中就放飞了自我,他写道:“我实在想不通谁希望基督教是真的。倘若如此,《圣经》中似乎是想说,那些不信的人(包括我的父亲、兄弟以及几乎所有我的知己)将受到永恒的惩罚。这该死的教则。”难道他不知道艾玛对圣经与上帝深信不疑?不出意料,艾玛在达尔文去世后的第一版自传中删掉了这段话。面对那些真心实意地来爱你,实际上是在害你的人,你又能如何呢?

达尔文将近三十岁的时候跟大他一岁的表姐结了婚。看上去他自己并没有想要结婚,在是否结婚这种难题上,他采用了富兰克林理性分析法,把赞成反对的理由分两栏列举出来,然后加总。当时,他正从“小猎犬”号上花了五年环球旅行归来,从一个被父亲训斥“不务正业、只会捕鼠打鸟,将来会让整个家族蒙羞”的顽劣少年,变成了成熟了的28岁的旅行科学家。或许出于来自家庭的压力,他开始考虑结婚的问题。奎曼说,他在“不结婚”一栏列举了不结婚的好处:可以去欧洲旅行;可以去美洲,在美国或墨西哥做地质考察;可以在伦敦拥有一所更好的房子,靠近摄政公园,方面进行物种研究;可以养匹马;夏天可以出去度假;可以成为某些动物物种收藏家,研究它们的血缘关系。然而你,他在“结婚”一栏可没列举结婚的好处,反而写下的都是结婚的坏处,比如有义务养家、没有夏日旅行之类。可见他内心并不倾向于结婚,反而觉得婚姻会束缚住自己,“就像一个囚犯?”

但他还是结婚了。这就是他一生性格的缩影,就像奎曼的标题那样,the reluctant Mr. Darwin。他向大他一岁的表姐艾玛求了婚,与艾玛的情意也保持了终生。从中可以推想,三岁之间达尔文与艾玛没有青梅竹马地在一起长大,否则人自身的防止乱伦的机制会起作用,在性上会有一种排斥。而艾玛直到48岁还怀上了她们最小的孩子,Charles Waring,2岁夭折。这个孩子可能是个唐氏儿,你或许知道,48岁怀孕生出唐氏儿的概率高于1/25。虽然表亲也是近亲,但是在达尔文的婚姻上影响似乎不大。达尔文挚爱的大女儿安妮可能只是死于肺结核,你搜索的话会看到安妮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一张照片。我们应该庆幸生在现在这个科学与医术发达的时代。达尔文家十分富有,并非看不起病。只是当年没有抗生素,只有一些稀奇古怪、缺少疗效甚至有害的疗法。达尔文与艾玛一共生下10个孩子。由于哺乳期人会自然避孕,艾玛在20年间十次怀孕,可以说只要可能会怀上孩子的时间都怀上了。所以奎曼说,达尔文家总是有一个孩子将要出生。

达尔文写给艾玛的信中说向她表示“最真挚的爱与最衷心的感激”,奎曼说他的爱不热烈,理性的爱与理性的婚姻,但是也真挚而忠贞,刚好跟他的性格也一致,或许也是因为缺少RS3334基因。跟他做研究也类似,28岁环球归来,开始构思进化论,35岁完成稿子,然后停笔不写,15年后才发表了进化论,被人们称作“达尔文拖延”。跟名人一挂钩,拖延似乎也变得高大上起来,不过这是精神污染。有些人以为,达尔文是因为生病而停下了研究工作;或许是原因之一,后人考证,达尔文的病可能只是乳糖不耐症,却在当时被施与冷水疗法,冷水擦身体,冷水泡脚,喝冷水,敷肚子,酒精灯烤出汗之类。达尔文自己也抱怨说,多少时间浪费在了生病上!尽管如此,他还是比胡适上进多了,胡适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只不过继续打牌。达尔文却没有闲着,而是在研究藤壶。

达尔文结婚得到了大批礼金,使得他能够不去辛苦谋生。作为一个考虑实际的人,我们也能想象,达尔文也有兴趣赚钱,善于理财,不仅买了地,还投资了铁路与航海。甚至他还有一个收支记账薄,从中我们可以得知1863年他花了18先令买鞋,18先令买鼻烟。婚后他搬到了一个小村子,唐屯,今天你去那里还能见到他的Down House,唐屯庄园。房子后面有一个小径,是他每天散步思考的地方,被人称作“达尔文思考小径”。他说:“我的生活过得像时钟一样。”散步,时钟,是哲学家的标记之一。当然,或许所有的思考者都有点这个样子。你或许会想到康德,他外出散步的时间如此准时,甚至被人们用来校对自家的钟表。

达尔文旅行归来立即获得了声誉,成了社交圈的宠儿,旅行游记尚未完成已经有出版社同他签约出版。他还是巴贝奇的朋友,受邀参加宴会。你或许知道大名鼎鼎的巴贝奇,计算机械化的先驱,有时也被称为计算机之父。达尔文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因而他有机会专心思考他的进化论。他遇到的主要的阻力来自他的研究本身,偏离社会主流而且显得过于离经叛道。你可以在他的笔记中看到他对自己的审视,“……小心呐。查尔斯……”,“我的想法真是大胆”,“哦,你这个唯物主义者”。

根据理性,沿着证据与逻辑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纯粹的思考,不因为任何原因而变化。1+1不会因为菜刀架在脖子上或领导不喜欢就不等于2了。当然,你可以指着鹿说是马,别人怕你杀全家也跟着说鹿是马,但是鹿不是马,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达尔文说自己逐渐放弃了信仰,并非不可原谅。在我看来,他真的是没有办法,智力上不允许,无法相信圣经与上帝。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不需要上帝,奥卡姆剃刀在等着呢,所有的证据都在说,自然背后有个法则,姬蜂为了生存与繁衍而把毛毛虫给自己后代活吃,先吃周边再吃内脏以便不过早杀死它,难道我们能说如此的野蛮与残酷是上帝的意思与作品?孩子能有什么罪过,却有那么多孩子受夭折之惩罚?

当我们同样转头去给圣经、上帝以同样的考察,就像达尔文阅读过的休谟谈论的宗教自然史、James Martineau探讨的宗教基本原理,Francis Newman质疑旧约的希伯来王权史等等,就能发现这些关于上帝、神仙妖怪、世界与人类起源的“理论”,都是一些缺少证据、不讲逻辑、缺少可信性的传言、故事。一对比就有了优劣之分,用逻辑进行检验就显出高下。所以,如果有一些人告诉我,或有一些书告诉我,上帝创世,安拉在看着我,或其他任何类似的说法,除非我理解不了,智力不行,于是就去信,否则我不仅寻求理解,还要求给出合理的理由。虽然安瑟伦在《信仰寻求理解》中的论证都是错的,但是至少在智力上有这种要求。这是智力的尊严。

达尔文在安妮死时,曾在一页纸上三次提及上帝,说“我向上帝祈祷”,“上帝保佑她”,还说“她从此长眠,永享平静与幸福”。这些不仅是说给艾玛听以示安慰。我们宁愿有一个至善的上帝,以让我们爱的人幸福安康。但是没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达尔文没有参加安妮与他父亲的葬礼,不是因为无情,也不是因为过于难过,而是受不了葬礼上关于鬼神的那一套滑稽的礼仪。你让我跟小孩子过家家还可以,你让我跟成人玩过家家我哪受的了。

天才身上一个常见的特征是傲慢。你夸她,她觉得夸得不够;你批评她,她又觉得你批评得不对。你给她看你的作品,她觉得十分糟糕。达尔文虽然是个英国绅士、谦谦君子,也不时泄露身上的这些特征。尽管平时给人写信态度和善谦恭,奎曼说甚至到了“逢迎”的程度,一到专业问题上他就呈现出本来面目,说拉马克的理论“一派胡言”,对《自然创造史的遗迹》“地质学部分不堪卒度……动物学部分更糟”,甚至对于跟他一样发现进化论的华莱士的信的评价都是“毫无新意”。当然没有新意了,他早在15年前就已经想到了嘛。

人们日常看到的“才能”,都是小才能。真正的天才的才能,是看不见的,就像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没人看,没人提,而进化论出来之后引发的批判比赞扬多,误解比启示多。进化论给一些人了什么重要的启示?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优生学。一方面,一些人意识到,人类社会也是生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失败就会被淘汰,所以一定要成功。这种观点,石油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读了流泪,希特勒读了哭泣,一个是发誓要出人头地,并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一个是努力纯净日耳曼血统,消灭犹太人,让日耳曼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树立文化自信,把德国打造为世界强国。另一方面,全世界先进国家都兴起了优生运动,从英国到德国到美国,都在提议、倡导、计划给那些最不优秀的人绝育,人工优胜劣汰,助进化一臂之力。多么蠢的人类。

虽然说达尔文富有,不需要通过发表自己的理论来扬名立万,不像华莱士、孟德尔、李靖和我那样,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这些“荣誉”。所以当他发现华莱士也提出了进化论时,显得有些沮丧与焦虑。他也是个情感细腻的人。年少时被父亲批评会让家族蒙羞的话,到年老还难以忘怀,写在了自传里。尽管15年前他已经提出了进化论,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能够体面地得到这个理论的最先发现权。他的朋友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学术会上把理论公开并做了说明。达尔文还写信给华莱士为自己做了辩解,说公布论文的事自己并没有参与,都是朋友的意思。但是他忍不住夸大其词,说自己20年前就已经写好了稿子。华莱士也没有说什么,作为当时的一个潦倒的无名小卒,他倒是觉得“这样就确保我回国后能结交这些知名人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了”。

华莱士也提出了进化论这件事给了达尔文很大的刺激,他重燃斗志,从拖延症中恢复了,重新制定了新的写作计划。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多人落魄的时候有很多创作,一旦发达,江郎才尽。以至于人们以为是“穷困出诗人”。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某本书提到男性音乐家的故事,往往在结婚之前,这些人作品数量平均来说很多,一旦结婚之后,数量出现下降。也就是说,创作对他们来说就是跳的求偶舞,没求到之前活力十足,求到之后就失去了动力。听起来有些道理。

达尔文1882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3岁。走得并不安详,遭受了很大的痛苦。由于痛苦,他说“要是我能死就好了”。但是如他自己所说,他并不害怕死,就像休谟与维特根斯坦那样。1951那年4月,医生告诉身患重病的维特根斯坦时日无多,据说当时维特根斯坦的回答是“好”。有思想的人就是这样。达尔文死后,奎曼说,“整个世界一拥而上,争相为他抬棺守灵”。达尔文或许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但是未必会喜欢这种喧嚣。喜欢这种喧嚣的,多半都是过于潦倒的人;并不真是喜欢这种喧嚣,就像李靖,

“其实他无非是想让当官的注意他的数学才能,破格提拔他当数学博士。挨板子的时候,他又证明了费尔马定理,但是他这回学乖了,一声也没吭。”

  《不称职的英雄》读后感(四):达尔文的故事有谁知(兼辟谣:月桂叶有没有毒?)

  

在我的认知中,有过在传统媒体长年当记者写文章的人写的书总是不错的。本书作者David Quammen在书的最后讲述了这本书的由来,向他约稿的编辑所提的要求就是”全书从头到尾要非常简洁,有小品文的风格,文学性高于学术性“。就他的写作来说,可说是十足地达到了这个要求。

若是拿这本书的原名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特色,我会选择intimate。原因在于作者努力呈现出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达尔文形象,譬如让我们看到婚前的达尔文是如何考虑结不结婚的问题,罗列出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坏处。在写达尔文与表妹Emma结婚时,适时交待当时的人并非不知道近亲结婚的坏处,但像达尔文家族和威治伍德家族之间的表亲结婚主要是为了将财产留在家族内,防止”肥水流向外人田“,因此也能理解当时英国这类家庭中为何有不少女子终身未嫁。

读者应该也会羡慕查尔斯·达尔文投了个好胎。靠着家族打下的基础,他和哥哥一辈子不用工作都没关系,要么吃喝玩乐,要么做感兴趣的事。在达尔文和Emma结婚时,双方家族一共给了15000英镑的钱,信托之后,每年能拿到4%的利益,加上其他的积蓄,这对新夫妇一年有1200英镑可用,可雇用管家、厨子、仆人等等。

作者描写的达尔文也是个性情中人,读书时因为被老师抢先拿他做出的发现去发表论文而愤懑,发现其他研究者抢在他前面发表研究结果而生气,为了达到目的也会在书信中做不实陈述或者使用烟雾弹,着实有趣。

达尔文一辈子身体都不太好,他到底患什么疾病也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主题,翻查网络资料,有好几种推测,比如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南美锥虫病、幽门螺旋菌感染,甚至是乳糖不耐症。但所谓病急乱投医,据书中所述,达尔文还相信过一些”民科“风格的疗法(译本93-94页),用湿冷的毛巾擦洗身体,用冷水泡脚,喝冷水,整日湿敷肚子。他还在自己家花园里建造淋浴房,每天中午在花园水池里洗个冷水澡。曾经有过几个月洗冷水澡经验的在下觉得,能这样坚持洗冷水澡的达尔文确实并非常人呐!

书中主要讲述了达尔文在结束”小猎犬“号之旅后的经历,讨论进化论思想的诞生和它受到的非议,与其相竞争的其他理论。在专业性的部分上,虽然作者自称并非进化生物学学者,但应该是没什么漏洞。而且书中介绍相关研究和著作书目的部分也能帮到想做进一步阅读的读者。

相比于其他科普图书,这本书算是挺风趣的。最后转述书中一则挺好笑的笑话:达尔文曾经有好几年从事藤壶研究,整天在家里解剖藤壶,再放到显微镜下面观察绘图。以至于达尔文的儿子以为每个人的爸爸都会沉迷于这种事,去同学家里时就问他:”你爸爸在哪儿研究藤壶啊?“

至于本书翻译,译文读下来是蛮流畅文雅的,但也有一些翻译和校对上的问题。

首先是在涉及到人名的部分,多处都只保留姓。本来以为作者就是那么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再推测是不是因为那些人名有脚注,脚注里交待了全名,所以在正文中只保留了姓氏呢?但也不是那样,比如原文中是Abraham Lincoln,但译文就是”林肯“。若是碰到这些地方,切记并非原作者不严谨。

另一个细节是物种学名的写法,全部没有斜体。

书中很多地方会用括号附上单词的英语原文,譬如人名、地名、著作名,但体例不统一,有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本不必加,有些该加上的却未加。

如P3 达尔文并不是人道主义者,尽管他富有人道主义精神。我们甚至可以单纯地猜想,达尔文可不想要智人的头脑,反而更愿意研究蜜蜂的定向运动和构筑本能。

He was no humanist (though he was always humane). For sheer wonder, give him not the brain of Homo sapiens but the orient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instincts of the honey bee.

中文中的”人道主义”是个有点难处理的词,因为它对应的英语单词其实有两个, Humanitarianism和 Humanism。这儿humanist译成人本主义者更好,而如果附上原文,也能减少读者误解的概率。至于第二句话是挺难理解,错译也是情有可原。这儿是讲达尔文并不是认为人类崇高无上、傲睨众生。(记得这本书里有好几次提到达尔文的这个立场)。“想让达尔文大感惊奇的话,不要让他研究智人大脑,而是要让他研究蜜蜂定向和构筑的本能。”

P71 《“小猎犬”号探险船勘测航海记事》(Narrative of the surveying voyages of His Majesty's Ships Adventure and Beagle)

该译成《”冒险”号与“小猎犬”号探险船勘测航海记事》

因为这样附上了原文,所以错误显而易见。HMS Adventure也是一艘船,在1826-1830年间与小猎犬号一起探索了巴塔哥尼亚地区。

其实这本书更完整的书名是 Narrative of the surveying voyages of His Majesty's Ships Adventure and Beagle between the years 1826 and 1836, describing their examination of the southern shores of South America, and the Beagle′s circumnavigation of the globe. Journal and remarks. 1832–1836"

P146 《论物种形成变异的趋向,以及变异的永久性和物种受选择的自然意义》( On the Tendency of Species to form Varieties; and on the Perpetuation of Varieties and Species by Natural Means of Selection" )

P154 《物种和变种的自然选择起源的文章摘要》(An Abstract of an Essay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nd Varieties through Natural Selection)

P156 《论自然选择下的物种起源,或论生存斗争下保存下来的优势种族》(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觉得这本书翻译到后面大概是蛮赶的,不然无法理解146页的错译。题目中的Species 和 Varieties是并列关系,因为154页上出现同样的并列,而那儿是翻译对的;但154页的这个题目出现的错译之处在P156上的书名翻译中又是译对的。

以上三个书名更准确的译名是:《论物种形成变异的趋向;以及自然选择方式下变异和物种的永续性》《论自然选择下物种和变异的起源的文章之摘要》《论处在生存竞争中的物种之起源(源于自然选择或者对偏好种族的保存) 》

P172 狭鼻猿(catarrhine)阔鼻猴(platyrrhine)

圈内学者应该只会把这两个词译为 狭鼻小目 和 阔鼻小目

198页开始出现多处文字错误,无法理解。以下不对应之处均非我打错

P198 博物学家小阿尔菲厄斯·S.帕卡德

P199 一位美国古生物学家与帕卡德同名,也叫阿尔菲斯(单看名字,得用记录卡才能区分二人),他的全名为阿尔菲斯·海厄特(Alpheus Hyatt)

爱德华·德林克·科普

海特

P200 柯普

与阿尔菲斯·帕卡德一样,阿尔菲斯·柯普也认为……

(相应原文是Like the other Alpheus—that is, Alpheus Packard—Cope granted that natural selection might play some part in culling inferior individuals,其实该译成:和另一位阿尔菲斯——所指的是阿尔菲斯·帕卡德——一样,柯普也认为……)

P201 截至17世纪80年代末,塞缪尔·巴特勒洋洋得意地说,几乎每一期的《自然》杂志(Natural。由达尔文志同道合的同仁创办于1869年)上都有关于拉马克遗传理论的内容。

这儿原文并无错误,而是1880s被错译成“17世纪80年代末”(该是19世纪80年代末),然后《自然》杂志的名字被打错了,该是Nature.

以一本230多页的译作来说,错误还是极少的,希望未来能有机会纠正一下吧。

————————

最后说一个和博物学有关的错误。

作者在书最后几页有这么一句话“与他同时代的博物学家都知道月桂树叶切碎后会释放出含有氰化氢的氢氰酸’。

月桂树叶的原文确实是 laurel leaves.

那么月桂树叶有没有毒呢?

这其实是一个误读。

我们想到的月桂通常是以下这种。

月桂(学名:Laurus nobilis),又称月桂树、桂冠树、甜月桂、月桂冠,是调味料月桂叶的来源。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灌木岩石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上面这种月桂是无毒的。

有毒的月桂是叫Moutain Laurel和Cherry Laurel,而含有氢氰酸的是后者。

它叫Cherry Laurel,原因自然是果实长得像Cherry。

Cherry Laurel的学名是 Prunus laurocerasus,也叫common laurel,在美国也叫English Laurel,但它的中文译名并不叫月桂,而是桂樱。

桂樱(学名:Prunus laurocerasus),原产地在黑海靠近西南亚德一带,以及东南欧洲,从阿尔巴尼亚到保加利亚东部,从土耳其到高加索山脉,伊朗北部,甚至西欧,都有种植。在北美洲也称为“英格兰月桂”。

查尔斯·达尔文是英国人,在他的认知中,Laurel就是指桂樱,而非月桂,所以并不是达尔文搞错,而是后世很少人注意到月桂和桂樱的关系。

至于作者David Quammen知不知道这儿的奥秘呢?我倾向于认为他也不懂,不然就会像我一样用”cherry laurel、 English Laurel这些名字,并且来解释一下了。

阿加莎的毒药8.5凯瑟琳·哈卡帕 / 2017 / 漓江出版社

譬如在这本《阿加莎的毒药》中,原作者就没有意识到月桂和桂樱的关系,写出”月桂叶是氰化物的另一个自然来源,自古罗马时代起就被使用了,威廉·布莱克的诗句”凯撒的桂冠”就是一个特别邪恶的象征。“

这就是完全在瞎扯,古罗马的桂冠用的是月桂,哪来的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