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成海
海棠,花成海
五一,不想到“人从众”的热门景点看人头,一家人决定去“海棠花海”。因为有海棠花海诗词大赛活动的三张赠票,今天是最后一天,浪费可惜。
这个时间点,早过了看海棠的季节。所以,与其说是来赏花,莫如说来游园。唐人杜牧曾有《叹花》诗道:“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几场春风春雨后,红芳自是褪尽,绿叶浓密成阴,的确是结子满枝,果实累累了。惆怅是有的,但不是杜牧那种的,只是纯粹的没看到“海棠花海”的遗憾。
海棠花,诗词中吟咏较多。它素有“国艳”之誉,更有“花之贵妃”的美称。海棠以其优美的姿色获垂青,据说唐明皇曾将杨贵妃比作海棠花,“海棠春睡”这一典故的由来就与杨贵妃有关,从此海棠便有了美人佳丽的意思。不是我胡诌,海棠花海进门时的那棵“镇园之树”——“垂丝皇后”,下面的介绍,就是如此说的。
北宋大文豪苏轼对海棠尤为喜爱,甚至已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写了两首著名的海棠诗,其中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两句流传最广。明月嫉妒海棠的芳容,所以要走转回廊;苏轼为海棠鸣不平,“烧高烛”相照。由此可见,苏轼是实实在在的“护花使者”。感佩之余,不惧见笑,赋小诗一首,寄给诗词大赛组:“掩入树荫傍溪桥,桃红柳绿恣芳娇。行人驻足惊姿艳,苏子若临高烛烧。”
说到流传最广,其实应算是李清照的海棠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夜的“雨疏风骤”,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绿肥红瘦”的预想,既包括对眼前现实的推知,也包括季节更替的必然的认定。惜花情意中有着对时光消逝的深深感叹。
又想到了纳兰容若的《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写海棠,诗人们在描摹它美的同时,似乎总是与感叹相伴。想想也对,海棠花开在仲春、暮春,借用李清照的话,“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海棠花开后,可不就是百花凋零的时节,就是伤春的时节?人间四月芳菲尽哪。
但说实话,现代人这种伤春的情绪比较淡漠,不因别的,只因如今差不多花繁满四季,时时见花开。1500亩的“海棠花海”园里,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等花期过了,但秋海棠四季都开;海棠“绿肥红瘦”了,但月季花、美女樱等开得正艳;赏花的最佳时机过了,但园子中游人依然不少,很多的“家庭组合”漫步其中,或轻步缓缓,或笑语盈盈……
中文硕士毕业的女儿,一边后悔自己没在海棠花开时节来这“海棠花大全”的专题公园观赏最美最尊贵的“国艳”,一边庆幸自己能在不经意中读懂了“绿叶成阴子满枝”的意境,一边立刻约定明年花开时一定前来……
小孙女也舍不得走,她要看恐龙园,要荡秋千,要坐小火车,要玩过山车,要玩滑草……她要求我:“明年外公还要写诗,我们再来几趟……”
好吧,我答应了她的要求。原因嘛,其实还有一个,看着这到处都是的海棠树,我相信了这是海棠“花海”,没有夸张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