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Q正传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阿Q正传读后感精选

2021-05-03 02:59: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Q正传读后感精选

  《阿Q正传》是一本由鲁迅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Q正传》精选点评:

  ●阿Q是一个人吗?好像也不是。鲁迅看不起中国人吗?这更说不成了

  ●好读

  ●真正久经不衰数十年的社会语录大全。从“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这一夜虽然饱胀得睡不稳,又做了一大串噩梦,也还是祝赞她一生幸福,愿世界为她变好。”的温柔到“放屁”“狗屁”“你这妈的”的脏话,鲁迅不只是会讽刺这么单调。

  ●中学时学过的阿Q正传、药、故乡、祝福,多年后再读,感受到更多的是悲凉!

  ●21世纪的愤青可知道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有个叫鲁迅的人

  ●之前看过的还是喜欢看,尤其《故乡》,没看过的《伤逝》《孤独的人》比较喜欢,其他的却有点生啃的感觉,可能还需要再过过再看才能懂。

  ●《彷徨》基本收进来了。故乡、孤独者、祝福挺喜欢的,在酒楼上和伤逝也很触动。这一百年后,有些冷漠和刻薄地用自己道德标尺衡量别人的眼神仍一点没变啊。欺负弱者也是一点没变。实是嘲讽得精妙,关怀得深切。(有处注好像有误?)

  ●钝刀向他人,快刀斩自己。酒醒后无处可走,失意麻木的,是所有人。

  ●挺沉重,需要沉思。感觉不少地方含义深沉,要多读几遍。

  ●鲁迅还是得成熟了看,十多岁的年纪读它那是糟蹋

  《阿Q正传》读后感(一):阿Q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阿Q正传》读后感(二):《阿Q正传》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之父,他开创了各种各样的题材,思想情感表现得更是深切,在《阿Q正传》中他所描写的阿Q是一个愚昧、麻木的农民形象,最为突出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欺软了,总是欺负,小D,王胡,而对赵老太爷的打骂,他没有做出反抗,只是用“精神胜利法”说了一句儿子打老子。在革命中,他参加革命,他以为的革命是欺负以前欺负他的人,这也从侧面看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是缺乏群众基础,农民对革命没有了解,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阿Q正传》读后感(三):一切都未曾改变,依然是当初的模样

  阶层的迭代,只是存在于理想中。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属性和特质,无论是在哪个时代,一样都在上演着相同的故事,只不过其中的人物换作罢了。阶层的“试图越级”,往往是带着“个体”的自我色彩,一旦越级成功,阶层的本质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就连那画幅的颜色都不成改变,只不过是以往的染料外壳被刷洗了一遍而已;倘若失败且多半都是失败的下场之后,最终都是那底层的阶级被大笔一挥,再没有了往日的踪影,即便是用X光也觉查不出来,但是往太阳下一晾,却又显现了那原来的样子。

  自古至今,那些本来的样子依然是本来的模样,不曾有任何改变。要真较起真的话,怕是唯一改变的就是“岁月”了。

  《阿Q正传》读后感(四):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鲁迅的杂文像似古时战场上的勇士,策马提枪,直取对方上将首级,总是酣畅淋漓,快意恩仇,令人拍案!

  而他的小说就像手术台上的大夫,带着一群学生,把你自己挖心剖肺,抽筋剥皮,径入人性与灵魂深处,让你身心俱震,不敢直视,心惶惶然!

  阿Q,闰土,祥林嫂等以及他们身边人,仿佛就是我们自己,他们可笑?可悲?可叹?,那我们也许也是如此。我们的文化养育出我们的国民性格,主流当然是优秀的,令人骄傲的,但却也有很卑污的,令人沮丧的,也曾让咱们这个民族吃过大亏。

  唯独国人是这样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讨论这些没有意义,关键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正视它,改变它,才是关键。这样我们才可能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想想中学时代读鲁迅的文章,更觉得当年是不可能读懂其中意的,当时只是觉得阿Q好笑,孔乙己迂腐,祥林嫂可怜,现在觉得没那么好笑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

  《阿Q正传》读后感(五):不上灯的终于上了灯

  鲁迅先生不愧是无比伟大的作家,阿Q正传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让我觉得,分明依旧活蹦乱跳地走在一百多年后的浙江乡村间,除了不上灯的终于上了灯,头发不再用筷子盘起,其他并没有什么变化。里面的各种事迹并不是因讽刺故而起的想象,而是对事实的白描——真的,是存在过的,每一桩。这大概是每一个浙江农村浸淫起来的人读到时都会有的“这妹妹我好生面熟,许是曾见过”般的会意。

  读阿Q正传,不少地方的用词遣句,都让我十分庆幸——幸好我是使吴语的,不然,当中可真有不少地方读得莫名其妙,肯定不会晓得这里用得有多妙。当中太多在吴语里面非常地道的口语了,这部分,很容易被普通话母语者讹为“白话文早期的一些异写词汇和偏文言的语法”。

  一百多年前鲁迅先生说的话,如今的我依然能解其韵,是多么的神奇和让人庆幸的事情。可惜一百年后的年轻人再读,大概率不会再有这样的庆幸了。说到此,也生出吴语将死而不能救的悲哀来。鲁迅小说散文的整个语言的活灵活现,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情绪描写的细致入微,不是吴语母语者读不完整,是很可惜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阿Q正传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