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12-17 23: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经典读后感10篇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是一本由薄世宁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3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后感(一):医学是你一生朋友

  非常流畅的读完,取得了非常多的知识共鸣;由于人生几乎是从医院来最后又从医院走,医学成了伴随我们一生的一门学科,随着年龄增长看多了人生路上很多的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产生了对医学的兴趣,这本书非常优秀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作者以一个30年临床医生实践经验科学思维方法使用了大量的实例,非常出色阐述自己对医学、病、药、生死、医生、病人健康问题理解文笔流畅,条理清晰逻辑科学,让人受益匪浅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后感(二):探索创造人性

  从个体感知角度出发,医学毫无疑问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给人类带来最大福祉的学科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均寿命的持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革命性重构人们甚至乐观地预计,最迟2050年百岁人生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在健康追求驱动下,对疾病知识的探究、对医疗活动思考、对医学进步的期待,使医学从庙堂走向大众,普罗百姓中关于医学的信息也因此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好的医学科普图书此时显得尤为稀缺

  作者薄世宁是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对疾病有着深刻认识行医余热衷科普。在书中,作者向上追溯医学的历史之源、学术之源,向下描述技术疗法医患之道,虽未求全,但已涵盖关键所在,故而称为通识讲义。

  在作者看来,医学根植于探索、创造和人性,处处都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开拓精神,每一个疗法、每一种药物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循证,而至关重要的则是医者患者相互间的信任依赖包容支持,每一次治愈背后都是一个温情故事

  本书的最大特点正本清源深入浅出,读过后深感当下很多盲从和误解,都能在医学发展的历程中找到镜鉴,从而可以引以为戒

  一部很用心思的医学科普书,值得一读。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后感(三):本年度看过的最好的医疗类科普读物

  一向非常喜欢看医生和医学生们写的书。理性中不乏幽默风趣,使用案例信手拈来,不时穿插自己经历的案例,亦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史中选出一些契合的案例。果然,医学院专门招收这个星球上的高智商青年事实得到了印证

  本书中,薄医生将自己对医学通识的总结成了一个个短小精悍章节循序渐进,从医学的本质和疾病的本源讲起,逐步展开化解了很多普通人对医学的误解。即使作为对医学有一定了解的人,也从中了解到了很多陈旧观念和知识是需要更新的。比如,薄医生曾提到,根据案例,11000多例使用吗啡的患者,只有4例成瘾。作为药剂师的孩子,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使用吗啡容易成瘾”是个基本常识。而现在,这些陈旧的知识应该更新了。

  医学就是在试错和总结经验中前行,虽然在学校学习过一些生物及医学的基础知识,但总体而言对于它了解的还是太少了,这些常识时常能够帮助他们或自己,是生活中必须的。既然在学校里没有获得,就应该自学补充,而薄医生送给了读者们一根有力拐杖

  此外,他在书中还提到疫苗注射的群体保护问题,此前国内关于疫苗注射的深度报道中都没有提到过:只有疫苗注射普及到一定的比例才能保护注射疫苗的人、注射疫苗后未产生抗体人和未注射疫苗的人。此类常识应该有更多的人知道,在此基础上,对于疾病预防和疫苗注射必要性判断都会更加有效客观

  国内医疗资源稀缺,病人们都想受到医生和护士更好的照顾(书中特别提到了护士和麻醉师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读完此书,可以更加明白如何与医务工作者沟通,节约时间,获得更好的救助。也会更加尊敬和了解他们。

  因为父母年纪越来越大,都有心血管系统的问题,所以今年特别关注医学类书籍进行学习,2019年关于医学题材所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后感(四):超级有用的医学常识

  2019.12.7

  之所以给五颗星,原因是这是一本大多数人应该读的书,而且非常简单易懂循循善诱

  只有病人在治疗后能够自我复原,才是健康的治疗,有效的治疗。病症代表病,其背后有多重可能,找出真正的病才能对症下药,不可头痛医头。比如骨刺往往是身体减轻疼痛反应故而不可直接手术去除,又比如缺铁性贫血是身体限制细菌生长,不可直接补铁。 代偿机制慢性病人自身的保护和妥协,但是代偿可能会慢慢走向癌症人体内部细菌与人的共生关系帮助人类健康的生存下去,打破共生关系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所以要减少抗生素使用,不可过度干净,多吃膳食纤维丰富食物,少吃糖。免疫系统是最重要防御提高免疫力需要认真打疫苗,善待共生细菌,正确看待不严重的感染疾病。 治病除了医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患者需求。小心诊断包括合理的假设,临床治疗和用药。医院提供了最高等级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癌症的预防包括消除致癌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肥,少吃红肉,少吃糖,多吃豆类蔬菜水果。定期筛查疾病。

  身体复原能力非常重要,运动可以清除体内垃圾并让身体复原能力增强。疫苗原理是让人体轻微染病而激发免疫系统对抗病菌病毒。治疗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治疗手段成为可能,比如静脉注射让霍乱病人补液成为可能,麻醉让外科手术更安全和顺利,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开创了护理专业死亡率下降。

  最佳治疗方案来自于循证医学,证据+医生经验+患者需求,证据最重要而且分为五级,由低到高是医生经验/治疗前后效果对比/不同治疗方案效果对比/随机抽取研究对象的不同治疗方案效果对比/全世界的二级证据对比。

  从古至今的医学泰斗,希波克拉底(2550年前,希波克拉底誓言),威廉.奥斯勒(1849,现代医学之父),沃纳.福斯曼(打破医学禁区),塞麦尔维斯(洗手革命),伍连徳(在没有链霉素的时代控制住东北肺鼠疫),林巧稚(中国女医生第一人)。

  治疗后复原才是目标,当无法复原甚至只能走向终点时,让病人有尊严离开就成为了医疗的目标。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后感(五):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这些年带宝宝康复训练频繁出入医院,更深的知道健康是多么难能可贵,正因如此,我很喜欢看医学科普。这本《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封面上小小一行“做自己和家人守护者”直接吸引我看完了整本。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8.8薄世宁 / 2019 / 中信出版集团

  做自己和家人的守护者,怎么做?

  有孩子以后我每天像陀螺一样工作、照顾、日常、学习,24小时满满当当,甚至有好长时间连觉都睡不够开始还成,累就累点儿,可近两年恶果陆续出现,今年夏秋一度创造了平均2周去一次医院的“战绩”:莫名其妙的低烧,总在反复的炎症,加上血检异常,疑似肿瘤,还好一圈检查后虚惊一场,目前没有明确异常。

  可排队检查的时候,看着一个个横着被推进去检查的病人,特害怕,想着万一确诊,我也得那样,甚至有可能还不如……

  也切切体会了把“屋漏又缝连阴雨”的无奈,不但我在病,老公也频繁看医生,孩子又常年需要康复。想止住颓势,改变就势在必行了,疯狂刷了一堆医学、营养学、健身运动甚至GTD(Getting Things Done)类书,想从根源改善下这个家的状态

这些医学、营养、健身、GTD书还不错

  通过看书学习和生活调整,我们的状态改善了些,刚好我又喜欢写,就想着把最近有帮助的书,总结一下分享出来。之前分享过时管理方面的《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奇特的一生》;今天这篇想分享下《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多了解些医学常识,尽可能保持健康,如果身体不好,也学着自我调理,慢慢恢复健康;接下来还打算分享些“垃圾食品劝退书”,聊一聊最近看的营养学书籍,主要有《盐糖脂》,《深度营养》和《坏食物真的坏吗?》这几本。

  今天先来说医学通识,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对我最大的帮助,是理解了薄医生说的:

“所有的医疗行为只起到了支持的作用,最终治愈疾病的,还是病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换句话说,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好,直到今年,炎症反反复复咳嗽感冒这种小毛病都反复几个月不见好。同个医生看久了,慢慢熟起来,也开始问为什么我严格遵医嘱,病却不见好?医生笑眯眯说:“姑娘啊,你这免疫力不行啊,回去吃好睡好再运动起来吧,想彻底好起来可不只靠吃药,你的免疫力得好起来呀!”

  我的医生说的就是薄医生这句: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说来惭愧,以前生活没啥规律,仗着身体还成使劲儿霍霍,熬夜、吃垃圾食品、运动也总和减肥联系起来,想瘦就健身,减满意了马上停。

  身体好的时候这么做问题不大,可久而久之的不良习惯,会阻碍身体的自我修复。

  比如说:人体基因发生突变后,身体存在一种基因修复机制,可以主动修复这段突变了的基因,让基因功能保持正常。我们在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脑脊液清除细胞代谢废物效率增加10~20倍。

  之前写过《众病之王癌症传》的讲书稿,知道癌症主要是基因突变了后果,看到这段,更不敢熬夜玩手机了。

  也有不少自以为然的错误用药习惯会导致病程加长加重。比如得肺炎的时候,人体会启动炎症反应以攻击进入人体的致病菌——体内的白细胞会吞噬细菌,我们还会咳嗽、咯痰,主动排出细菌和坏死物质,这也是一种自我修复。

  原来不能一味镇咳祛痰,家庭小药箱备着的橘红口服液不能随便喝。

  说到这里,既然疾病治愈必须依赖自我修复,那医疗手段还有什么用呐?

  薄医生说,在疾病尤其是大病面前,医疗手段的支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时候,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已经很难独立应对损害因素。医疗手段的支持,就是为我们自我修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等待自我修复系统最终发挥作用并战胜疾病。

  再次重申,用药只是短时hold住,最后还得让自我修复系统起效啊~

  本书作者薄世宁医生在北医三院的ICU工作,英文全称Intensive Care Unit,也就是重症医学科,ICU是治疗病情最危重病人的地方,这里的工作就是不停歇地救人,当然,这儿也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即便ICU用的是全世界最前沿、最高端的救命设备和救命手段,起到的也是支持自我修复的作用。让呼吸机支持肺,让肺休息,等待自愈;让床旁血液净化支持肾,替代肾脏功能,等待自愈……

医疗设备先保命,图自Grey’s Anatomy S2

  这些顶级的医疗设备,都是为了先把命保住,然后等待器官功能恢复,这都是为自我修复赢得时间。

薄医生在自序里说:“每天经历生死离别,让我开始思考,人类如何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应对病痛的能力。毕竟医生能救的人有限,真正等病重了再到医院,再高明的医生也会感到棘手。如果每个人对医学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都能掌握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上一次“简明学院”,那么在疾病面前,我们就不会那么无助。”

  这本书就是在这个想法之下写作的,分享了对健康、疾病、生命,以及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这篇文章,我只分享了对第一部分“理解医学”的一小点体会。

  书里还有很丰富的内容,包括: 怎么看待疾病?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健康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大部分疾病都与人体免疫相关; ……

  我也在慢慢消化这本书,之前看了很多国外医学专家作品,国内医学专家写的科普书还是头回看,挺有帮助的,打算放在手边随时翻翻看看,也好好应用起来,可不想再去医院了,跟着薄医生多学学,争取如他所说,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