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星期三的神明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星期三的神明读后感100字

2021-05-09 01:47: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星期三的神明读后感100字

  《星期三的神明》是一本由(日)角田光代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期三的神明》精选点评:

  ●平淡如水,很难进行别的形容了……

  ●文笔流畅,写得很生动,很顺很愉快地就看完了。虽然因为是发表在不同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合集,难免有重复的情节,但总体的可读性还是挺高的。以游记为主,也有各种主题的杂文。羡慕作者丰富的旅行经验,对东方列车超有兴趣。也发现日本同样有不少不文明的现象。作者的立场还是挺客观的,并不避讳什么。且虽然出了不少书,获了奖,仍然是十分谦逊的姿态。喜欢。

  ●和泽木耕太郎的深夜特急一样好看!

  ●没见过能把游记写得这么无聊的

  ●同样都是用味道去尝试认知这个世界,悠闲的宛如7~11门口酣睡的大狗。

  ●喜欢她写文章的感觉

  ●角田光代的小说到没看过,这本散文集还不错看。

  ●小女孩的旅行札记

  ●普通 最后写父母的几篇略戳

  ●读的很舒服~

  《星期三的神明》读后感(一):小女孩的旅行札记

  小女孩的旅行札记

  有意思的旅行札记,就像记录一位从来不曾长大的女孩的小心思。

  有的片段让自己会心一笑,有的让自己心心相印,有的真的让人发笑。

  很多章节像是中学生的日记,活泼生动、写作手法和观点都单纯得可爱。

  不简单的小女孩,已经走过了那么多地方。 谢谢你的分享。

  看着看着,更加憧憬下一次旅行。

  《星期三的神明》读后感(二):是有温度的生活风景

  旅行的意义,是多少年以后再次谈及或回想起,都依然对当时的情景念念不忘。旅行,是会上瘾的。

  角田光代在整本书中提及最多的就是泰国的那次旅行。在一个孤岛上身染重病,孤立无援,近乎绝望地怀疑自己能否活下来。当然,她最后并没有在孤岛上死去。但是写到当时的情景,我是非常惊讶于她那样写着自己畏惧死亡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她在后面的诸多篇幅里也都刻意强调了这次泰国之行的时候是24岁。也许正是因为年轻,所以可以牵挂那么少,可以任性的在重病之后继续完成两个月的旅行。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经历,让作者爱上了旅行,甚至把旅行和写作连起来。正巧我也是个热爱旅行的人,同时又喜欢写点小字,确实,每次的旅行都能让自己有些感想,同时能写出不少的文字,但是带着目的的旅行最终会让人疲劳。那次泰国之旅给作者带来的震撼是一次又一次的旅行都是为了想再次找回那刻在泰国的感觉,只可惜再也找不到,那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很多事情刻意去找,就已找不到。所以整本书很大一部分的感觉就是泰国的各个时间的旅行与见闻。

  我和作者有很多旅行中的同感。

  第一是短期的旅行总是感觉流于表面,只看到了那个城市给游客看的一面,体会不到城市的精髓。只有深入到大街小巷,穿过人流,走到僻静处,才能体会到作为这个城市生活的人看到的是怎样的面貌。我曾经也为了体会武汉的文化,在我的心中,武汉是一个出版业非常发达的城市,也是一个有着深沉内涵的城市,四五天的行程只能相当于没来,于是我在武汉住了一个月,坐着公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终于厌倦了这个城市,逃一样的回了家。

  第二是作者旅行这十年来,随着这本书读下去,会发现,作者提到现在想着以前的旅行中自己的所经历所感想,都会非常诧异,会因为现在一些见闻而联想到曾经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于是有点回不过神。这其实很正常的,在我看来。因为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思想、行为习惯、消费习惯、朋友圈子,而每一段都是值得珍惜的,因为过了这个时间点,你可能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次又一次的去同一个城市旅行也会因为自己视野的改变而看到不同的东西。就如,我现在生了小孩,我觉得走到哪里都看到好多小孩,而以前仿佛都把这些小孩略过了看不到。

  第三,不管是背包客穷游,还是舒适的度假旅行,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方式,让自己开心的方式,就是值得自己选择的。

  作者整本书的篇幅都写的比较短,随笔嘛,都是比较随性的文字,读起来贴近生活,也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原因,我经常读着读着就忘记了这是一位日本作者,会恍然大悟,噢,原来她不是中国人,说的不是中国的事。

  星期三的神明原来是缅甸的星期三佛。最后,每一篇单独看来是写旅行感谢的不错文字,是有温度的生活风景。

  《星期三的神明》读后感(三):行不了万里路时,请读万卷书

  角田桑的文字很平易近人,不像很多畅销书作家一样,辞藻华丽、善用排比。角田桑的散文随笔真的是散文和随笔,突出一个随性,生活中很普通的小事,都能信手拈来写成一篇短文。当然读的多了之后会逐渐习惯角田桑的碎碎念,喜欢她的平易近人,她就像个邻居大姐甚至是大婶一样,在你耳边絮絮叨叨着。讲自己的人生,说自己的父母,给你分享关于自己旅行的故事。

  虽然前前后后角田光带走了三十三个国家,旅行了二十多年,走过的城市有几百个,但真正能让她印象深刻的只有少数旅行的经历,在泰国某个小岛上害疟疾差点死掉的经历尤其深刻,这也奠定了角田之后的旅行格局、写作风格,甚至对角田的生活轨迹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虽然那次差点死掉,但角田正是在那次旅行之后彻底迷上了旅行,旅行成了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角田还爱喝酒,爱吃肉,感觉和她聚餐的话一定是很好的体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听她说些有趣无趣的见闻,人生快哉。不知道角田漂不漂亮,声音是否好听,但仅仅爱吃肉爱喝酒会聊天的属性就足够让我爱上她。喜欢一个人其实更多的是对对方内在品质的欣赏,所谓三观相符,意趣相投大抵也是对稀罕的人内在品质的认同,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这一段时间读了角田五本书,从小说《第八日的蝉》到散文随笔集《今天也谢谢招待了》、《在全世界迷路》、《午夜散步》、《星期三的神明》,其实还想读角田更多的书,但无奈市面上翻译过来的书只有这五本。想读更多的,只能等出版社翻译更多角田的作品,或者我去学日语。角田的书太平易近人,着实不符合当今中国的畅销书特点,估计离看到角田第六部作品还有很久时间吧。

  角田光代说:“之所以爱上旅行,也正是因为知道外面的世界绝不会都跟自己的一样,才想要走出去看看。反过来,如果世界上都是我认为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估计从一开始我就不会有外出旅行的念头。”其实,何止旅行,读书也是如此,我们都渴望不一样的生活,渴望改变。

  如果有人告诉我未来三十年我的生活将一成不变,那对我来说与谋杀无异。

  喜欢的歌手有首歌叫《我只去过东南亚》,前些日子和朋友谈起去过的城市,一如从前一样,我去过的城市依旧屈指可数:北京、天津、青岛、济南、东营、西安、兰州、商洛、广州。到未来很长时间我还是去不了太多地方,但无妨,旅行需要时间需要金钱需要远行,但我依旧能够读书。

  行不了万里路,但至少我可以读万卷书。

  继续读书,继续前进。

  威廉敬上

  《星期三的神明》读后感(四):为了吃的旅行,不比寻找内心的安宁来得低级

  为了吃的旅行,不比寻找内心的安宁来得低级

  我愿意称,这是一本旅行小散文,和所有有关旅行的书一样,这里充满美食、美景、和别样的风土人情。然而翻开书,并没有铺面的异国情调,城市的繁华与凋零、丰满与贫瘠,都在作者平实的文字底下,另有股亲切的味道。那确切说,这是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十年散文集,除开旅行趣事,还不乏生活小片段,琐碎又平实,如此阅读,令人愉悦清爽。就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一个青涩小女孩,穿梭于万千世界,逐渐变为一个成熟大姑娘,甚至是老姑娘。而她最初的旅行,就像我们儿时的梦想,依附最初的渴望——渴望走出小城镇,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

  旅行最初,是简单粗暴的,怀着好奇之心,悠游一座城,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看美人观美景。去行走、抚摸、探索和感受一座城市的历史脉络,是后话。现如今,我们倡导意义,譬如“去远方寻求内心的安宁”,或者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写道的:“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恶的必要良方。”旅行越来越深受鼓舞,越来越具有更高级的人生趣味。我们得找到一个支点,才能撬开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忘了在幼时幻想中,世界本身就是件无需修饰的神奇的事情。

  角田光代说:“之所以爱上旅行,也正是因为知道外面的世界绝不会都跟自己的一样,才想要走出去看看。反过来,如果世界上都是我认为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估计从一开始我就不会有外出旅行的念头。”但游历三十三个国家,在年龄、地点和反复却不重叠的季节的相遇中,角田光代也发生了改变。她开始摸索,旅行和写作的关系,“旅途中的这些见闻,让我感到惊讶,也开了眼界”,于是她搜肠刮肚新词汇,写下新鲜故事。当新鲜褪去,审美疲劳,扯不到灵感,旅行担当不了“得力助手”时,它就回归了平凡,成为习惯,还稍稍带点会见一位老情人般的喜悦。

  作者从爱看花草的普通人的角度是这样说的:“从形式上讲,旅行是一次路过。无论你多么喜欢,那个地方,只要你身在旅途,就只能是一种路过的形式。”身为写作者,尽管角田光代不再依赖旅程的奇闻异事,也忍不住要体会体会当年高仓健写不出小说转而走出家门的事:“那时他绞尽脑汁却不知从何下笔,于是驱使自己的身体、运用自己的感觉,命令自己行走、观看、倾听、触摸、感受。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更何况他在创作过程中,从不卖弄写作技巧,也不是只依靠先前的知识积淀,更不只是凭自己的感觉说事,儿时发动全部的力量,迈开双腿走出去,到有生活的地方去观察,到有光与影的地方去观察。,到有过去和未来的地方去观察,到散发着强烈的气味的地方去观察。”此时角田光代解读的高仓健,何尝不是解读的她自己?迈开双腿,丈量世界,书写真实,此种行动,已发出写作者的精神共鸣。旅行的意义,在同行者心里,得到抒怀。

  然而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在新西兰看到“古老与崭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表面看似对立,实则平等相处“的内在包容,或者在维吾尔族参加婚礼就能体会到东西方文化为之带来的极具亲和力的性格。剖开浮光掠影,探知深沉的存在不适用于大多数。我们多数人更粗糙,神经系统更大条。如果有人追问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一定心情崩溃,惊呼噢不,我只是想要去西餐之母的意大利吃它个大江南北,看在物质低迷的情况,不得已缩小范围,那就去新疆试试抓饭吧、去蒙古喝奶茶啃牛肉,嗅着诱人的香气再慢悠悠想起风吹草见牛羊吧。而其他所经历的社会经验、眼界扩宽、都属附加值,它们不是最初的渴望,如果有一天,附加的东西弃暗投明,占据主位,那是我的荣幸与光华,不过现在,我只想满足我的欲望,那些探讨的意义,它们高大上有品质,但其实什么都不是。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难道不能简单再简单,满足从幼时开始的,那一个蠢蠢欲动的渴望与幻想吗?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看美人观美景。可其实,远离曾经的想望,总是伴随成长和蜕变,有人另有追求,转道前行,有人停在原地,痴痴傻傻,不过是各有各的妙罢!

  似乎太多事都是一开始,没有种种的考量与计算,到后来,不断挖掘其深意,试图梳理其收获,再到后来,沉积不少心理历程,以致成为一种平和却不失雍容有礼的姿态。角田光代的旅行岁月,赋予她独特的人生沉淀以及对写作道路的帮助。她讲,二十四岁泰国之旅,高烧不退恐惧万分差点死去,因为有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为她建立了一个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才有了获得“直木奖”的《对岸的她》作品问世。而我想,“命运之旅”大概不会发生在所有人身上,但我们大致都拥有一段长长的适宜自己的时光旅行,它贴心、有温度,即使沿途只是为了吃,让胃里存在暖融融的妥帖之感,简简单单,也无不可。

  谁说旅行的意义最好找个高级的目的才能显出它区别于当下无聊生活的价值呢?为了吃的旅行,不比寻找内心的自己来得无趣、低级。当我们想了太多又总结了太多意义时,掏空一点、抖落一些,捋一捋,静一静,都说人生需要断离舍,那么意义也可以断离舍一些,比如,让旅行回归童年吃货的欢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