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七年》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七年》读后感1000字

2021-05-10 00:53: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七年》读后感1000字

  《七年》是一本由彼得.史塔姆 / Peter Stamm著作,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5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年》精选点评:

  ●叙述索然无味。真切的主人公情感剖析,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平淡中的危机四伏。

  ●所以说两个有相同专业的人结婚、在一起究竟是幸事还是不幸...亚历山大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却没有伊芙娜觉得幸福。索尼娅要比他更勇敢吧。我们对一只猫有责任,却对一个人感觉不到爱,是故作洒脱,或者是在逃避。你那么勇敢,我这么胆小。

  ●有時候我們需要一本愛情小說,但那不是要鋪排兒女情長,而是要冷靜地觀察情感的模樣。彼得施塔姆的筆像把解剖刀,又好像建築師設計飄忽的光線一樣,精准老道。這也是德語藝術家的魅力。

  ●好看

  ●看清自己需要什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七年》读后感(一):田馥甄的爱

  那么细腻真实。

  喜欢Peter Stamm深刻的笔触,带着我们直视其实就正发生在我们自身或围绕在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及情感。

  提醒我们被普世价值喂养长大的灵魂,或许已经长满茧。是否早已没有能力探索如何爱与被爱,也没有办法分辨自己是为了他人认为的必要或是自己本质的需要而忙得像一颗无意识不停旋转的陀螺。

  感谢《七年》,再次提醒我,人生是自己的,生命是张单程车票,我要更勇敢的去我想去的地方,爱我真正想爱的人。

  《七年》读后感(二):躲不过的现实摧残。

  一座建筑要在被拆除或是崩塌成废墟时才算完成。 -- Peter Stamm

  小说里的男主角亚历山大,与妻子索尼娅都是前程看好的建筑师,两人相恋结婚,一同建立了建筑师事务所,像是人生的胜利组般的神仙爱侣。

  然而私底下,他却断断续续与一名波兰女子伊芙娜陷入无法自拔的肉体关系。亚历山大宣称,自己的爱只给妻子索尼娅,但他却无法脱离伊芙娜,因为信仰虔诚的伊芙娜对他就如同对待上帝般地全然奉献,就连怀了他的孩子,也愿意让他把孩子带走,当作他与妻子索尼娅的孩子抚养,并且再也不闻不问。

  在伊芙娜贫瘠的生命里,爱情是她心灵的唯一依靠,提供给她唯一的安全感,即使它看不见摸不着,只存在形而上的意识当中,却坚固的保持着理想中的完美。

  再美好的爱情也躲不过现实的残酷,以爱情开始的名义构造的美好未来的蓝图或许不堪一击,但无论怎样,爱情却又总是在那里的,即使早已物是人非。

  《七年》读后感(三):真实的恐怖世界

  其实是看到田馥甄推荐才去看的,看完第一个感觉就是恐怖,又是这么真实。我向来看不起男主这样的人,自以为看透世事又不屑改变。每一个细节他都能感受到索妮娅跟他不合适,可是又跟她求婚。好像他很厌恶虚伪的中产阶级,却也得过且过。他是想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机会,是无法拒绝索妮娅这样“完美”的女人,或者仅仅是男人的虚荣心罢了。伊芙娜则完全是一个悲剧,亚历山大说到伊芙娜可能比他们都要幸福,我则完全不敢苟同。把自己拴在一个不可能得到的人,成天在幻想当中度过,这跟在绝望中选择宗教的人一样,但是她有了寄托,生活还是一团糟。虽然这种情况也是伊芙娜自己的性格决定的,但亚历山大的可耻行为绝对没有任何借口。他只有在自己落寞的时候才会想起伊芙娜,给自己一个逃避的处所,给自己一个所谓自由的放逐。

  这个男性视角说实话非常令人不愉悦,把伊芙娜的女儿夺走这个事情,看似承担责任,实则卑鄙无耻。当一切无可挽回,他做的决定只是把苦难都留给了女人,让伊芙娜承受失去女儿和爱人的痛苦,让索妮娅承受羞辱。

  如果非要和什么普世价值扯上关系,那么亚历山大选择了索妮娅而抛弃伊芙娜可以理解,可是两个女人的爱却无法解释。索妮娅热爱工作和积极向上的生活,但是她同意和亚历山大结婚,伊芙娜则完全背离了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所以我觉得这个混乱的生活不能归咎于普世价值的蚕食,只是人性的弱点导致的。男人倾向于找漂亮体面的妻子,在中年时期觉得自己压力大,便要借助出轨、喝酒、不管不顾来找寻自由。女人对爱情过于盲目,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又无法真正去面对。

  《七年》读后感(四):七年之前,七年之外

七年7.3彼得.史塔姆 Peter Stamm / 2014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书的结尾是高质的书评。囫囵吞完整本,我无能做到如书评家那样深刻地窥见到他描述的“欲望在现实中如何平衡”,也做不到彻底读懂整本书。即是要常读常新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以男性视角全方位的,由内而外地展现了男性的思维模式以及心理图景,以此窥探到与女性是如此的不同,不仅仅在行为处事上。

  其实很多时候,男主人公都十分清醒。他亦“自问自答”,清楚什么是可干可不干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全然放松、沉浸自由的。他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他无时无刻不冷静、理性、现实,很少有时候像很多人一样模糊一盖混沌过去。

  读完《七年》我亦感受到 似乎每一个男人都需要两个女人,一个女人从属于自己,无条件任自己放肆,似是找到一种孩提时的襁褓与任性。是童年环境与母子关系的复现。另一个女人供自己征服,她是高于自己的女神象征,永远优雅、热情活力奔向太阳,从而自己也沉浸乐于携同追往。

  《七年》中,当婚姻将要走到尽头,是两人畅快地交流过,灵与肉共同的性让他们之间的状态好转,而不是单纯的无灵的性。关系里的双方需要沟通,心抵心的沟通,双方都要了解彼此内心的图谱,才可至为亲密无间。

  不可否认,一定会同自己生活一样,或者说同合伙开公司一样,会遇到各种问题,那么就需要像对待任何一种关系那样,理性地处理问题,处理事件,而不是任凭情感来回撕扯。生而为人,有着天然的人性弱点——疲惫、没有耐心、厌烦、喜新弃旧,但最重要的是,人孤独的心灵原始性地渴望交流与共鸣。亦因生而为人,也要承认男女不一样,需要理解彼此的舒服的状态与价值意义的偏向,双方共赴。

  那么真正的结合,彼此一定存在着不可替代的、让自己离不开的某一点特征,就是那一个点!(比如萨特与波伏娃之间。)

  世人太多把臣服于欲望的爱称为爱情。我绝对地相信爱情是存在类别之差的,高级的爱情是文明的产物,有智识与能力的幸运者才能明白这种爱是什么,于此,才能遇见这爱情。无意为爱情设加一道门槛,只是怀疑着周遭对爱的诠释。

  也许,情感这一块,女性存在天然的弱势,天然趋于感觉与混沌。而男性天然的理性、清醒,求于自我的安适。没有办法,这是不加后天干涉的,造物主就是这么定的。当然,也有少数清醒独立的女性,你能见得到她们身上的力量、光洁,也有至本的孤独,毕竟,同等对话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世间大多数人都是将就的。所以,文明下的爱情要训男性懂得宠爱,要训女性多一份,再多一份自主,毕竟女性天然地总是为他人想,为他人活,不自觉地讨爱于别人。天性不可逆,唯有以文明邀练。

  “一面是美丽优雅却冷淡的妻子,一面是平庸被动却真实的情人,一面是极力挽救却濒临崩溃的婚姻,一面是极力摆脱却充满诱惑的婚外情。(作者没有从表面去演绎这些,而是从人内心,人性本质上的根因、根觉来演绎所有人物的挣扎与行为的。)”

  :以上所有阐述仅是个人目前的思考与观察,一切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思想亦是不断犯错、不断推倒、不断疑问、不断重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