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认识你自己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精选

2021-05-15 00:53: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精选

  《认识你自己》是一本由[美]卡洛琳·密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一):SMART系列压轴大戏《认识你自己》

  MART系列压轴大戏《认识你自己》,跟着作者的思路,三分钟就能认识自己的原型!

  MART整套系列都应该读一读。超赞~

  这套书用来收藏也是棒棒哒~五颜六色的糖果色给书橱增添一丝活泼灵动的气息~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二):可以娱乐看这本书

  看过后,不是很喜欢这本书,觉得对自己的需求意义不大,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我不认同:“当我们还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原型模式就已深深地烙在我们身上,你不能改变原型,但是你可以把它们变成熟,发挥积极的影响。”我认为这是作者偷换概念,只能说,我们自身在出生时,会有一些自身性格的独特性,但是,会随着家庭,教育,以及成长环境而综合形成个人的特性,同时,也不是书中所指完全单一的个人性格原型,而应该是多面性的。 我还买了这个系列全套,真的无法有勇气读完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三):天注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同的原型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成就不一样的人生,但原型主要是与生俱来的,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其实还是天注定。人性当然是复杂的,但还是有个主流的原型主导着每个人的主要想法与主要行动,每一种原型都有不足,所以每种性格都有缺陷,所以顺其自然,扬长避短方为正道,但不少人无法正视和接受自身的问题,陷于性格的缺陷而不能自拔,无法与身边的人与社会关系保持和谐相处,往往是虽有朋友而不得真心,虽有同事而不得尊重,虽有亲人而不得真爱,虽有自己而失去整个世界,也因为此,这些人或折磨身边的人与身边的关系,让他们不得安宁与崩溃;或折磨自己,直至把自己消灭;~~,认识自己,要趁早,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四):认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所谓的原型,不过一系列特征的集合,称之为典型不为过。 典型的性格特征或者行为习惯,都是后天的环境塑造的。如果称之为集体潜意识的塑造也不为过,但是个人认为这并不能构成自我分析的基础。 打着心理学分析的旗号,干的还是算命的活。这种归纳十来种典型特征的思维是典型的西方思维,而且还是静态的。类似于星座,占星师这样的算命先生。甚至不如中国人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人的性格塑造与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巨大的关系。认识自己的最佳方法是记录自己每天在什么事情上消耗多少时间,来分析自己的行为。如果再有针对性的办法,就是特定的事件单独记录分析。比如每次购物谈判,分析自己的策略和对方的策略,从而可以优化行为,进而改变结果,慢慢沉淀内化为自己行为习惯的一部分。 认识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一种角色都是具有目的性的。拿开篇的英雄来说,英雄的命运基本都是悲剧的。原因在于,如果英雄能战胜他的对手,他变失去了成为英雄的根基。如果不能战胜,则是另外一种折磨。所以大凡武侠小说中写到决定高手多半是很凄凉的,比如燕南天或者东方不败。 我始终认为,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习惯是这个动态过程中的巨大助力,它才是困扰我们成长的最大枷锁。 本书谨慎阅读。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五):寻找到真正的自我。从而让生活变的更好。

  《认识你自己》对于很多人都能帮的上忙,每个人可以通过书里面的内容来找到自己的原型,从而认识真正的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虽然作者更像是对女性来写,但我想男女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看过一些心理,性格,星座等分析的书。而这本书是基于心理学大师荣格的原型理论,所以其实更科学,讲解的很透彻,个人也收获了很多。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把10种最通常的原型全部列举出来并加以分析,包括基本特点,内心的阴暗面和利用这种原型的力量三大小节。基本特点就是介绍原型,自己认识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可以理解成原型的缺点,而利用这种原型的力量等小节则是让自己变的更好。

  把这本书读了两次再加以分析后,其实这10种原型,包括第13章原型的其它类型,对应上去,其实是相互可以转换,一个人身上可能会有两种或更多原型,只不过分配比例的问题。所以要综合分析后才能知道自己是哪一种原型。作者说的没有错:事实上,没有一种原型的影响力是仅限于某个领域的。每种原型(或者说至少有很多原型)的特征都会融入你的生活。所以每一个原型的内心的阴暗面和利用这种原型的力量这两个小节都可以多看看,多利用起来。

  通过这本书我们也可以认识并帮忙分析我们的家人,知道哪些是亲密的朋友,哪些是普通的朋友,分析哪些是共进的同事,哪些是麻烦的老板,等等。我的家人,有着照料型原型的,有着时尚达人型原型的,也有着惰性运动型的(我自己也是)。也可以分析出我有大部份是叛逆性原型和成瘾型原型(买衣服等等)的朋友,经常聚会,聊天。而如果是需要安慰或是给予帮忙的,大部分则是灵性追寻型原型的朋友。通过分析同事们的原型,也会让工作和人际关系得到发展。

  虽然人类的性格,想法等等千变万化,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还是去认识到自己,寻找到真正的自我。从而让生活变的更好。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六):了解自己,对生活的发起挑战

  卡洛琳密斯告诉我们要认识你自己,首先要人们要了解真正的自己。

  凡是开过几个公司的成功人士的经验记录下来整理成书籍拿来与别人分享,结合自己的朋友与一些名人的事情,把人的性格上分成几个类型,又是一个课题来研究。大约有着十几种类型的原型。只有了解自己的现在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原型,熟悉的自己的原型,原型是个人力量的钥匙。

  第一章节提到原型,讲原型的定义,讲述这个社会从古至今的英雄,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或者你的内心就有一位英雄,英雄就是偶像,某一时代的领导者,引领者你走向成功。结合自己的特质,善于发现自己,走近自己的原型,然后去创新,改变自己后,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 原型等待着你去发掘。卡洛琳密斯讲述10种有代表性的原型:拥护型、运动型、艺术型 /创意型、照料型、时尚达人型、知识分子型、女王型/执行型、叛逆型以及预言家型。之后就是与自己的原型进行联结,识别和了解自己的原型,但原型又是没有实际的东西,是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每个原型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认识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原型。作者告诉我们,原型是心灵的产物,它们没有实体,十分的神秘。拥护型的人敏锐,聪明、有耐心、有智慧、有创造里的聆听者,相信自己的信念。艺术型的人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亦在观众的眼前表现活跃,耐力是运动型的人持有的特别恩典,照料型的人们富有同情心,慷慨,帮助那些无法照顾自己的人。时尚达人型是另一种混合型原型,衣着赋予着你生机勃勃的热情使它变成一种力量。探索思想为思想型带有富足的热情而增长知识且提高自己的生活智慧。女王型既有他慷慨的一面,又有生活的挑战。叛逆的心中有一股正义之感,承载着你的激情与力量,带着自己的信念与力量,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有目标,有意义。灵性追寻型是对自己的灵性追求,预言家型都是对自己的所想变成现实。

  对于各种类型的人们,了解自己并发现的原型,对生活的发起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生活变得有意义,使自己的创造力得以发挥,对生活发起挑战。

  认识你自己,发现自己的原型,走好自己的生命之旅。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七):剖析自我,了解自我

  文/R郭郭

  你比自己想象中的了解自己吗?举手投足之间,你都明白自己的想法缘由,或是每件事情之中,你都明白你每个做决定的真正意图吗?如果你还没有做到以上的自我剖析。卡洛琳•密斯告诉你,你可以通过原型更深层次地认识你自己。

  “原型”这个概念是来源于心理学大师荣格的原型理论,荣格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原型是我们对世界进行反映的先天倾向,也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理论研究是人类的心理结构,力求通过对人类心理的研究来探讨人类完善自身的途径。卡洛琳•密斯在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上,又花了25年的时间在原型领域当中进行研究。

  畅销书作家卡洛琳•密斯的《认识你自己》这本书,将现代人的原型归纳为10种类型,包括:拥护型原型、艺术型/创意型原型、运动型原型、照料型原型、时尚达人型原型、知识分子型原型、女王型/执行型原型、叛逆型原型、灵性追寻型原型、预言家型原型。我们通过探索来获知原型的面貌,也需要通过原型来寻找自我,关注自己内在和外在的需求,唤醒自我的原型,唯有这样,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每个原型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种原型拥有不同的特质,也有非常独特的每一个侧面,除了这些原型的优点之外,在这原型之内的缺点和过度幻想会使得我们在生活之内,一不小心就容易越出了本来的生活状态而让自己陷入困境,这就使得我们必须了解原型,在此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剖析,深刻地了解自己,以此来帮助自己走出这样的窘态。当然每种原型要面对的生活挑战以及每种原型的行为模式和性格特征都不一样,卡洛琳•密斯也把每种原型的各个方面都细细呈现出来了。

  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地方,是卡洛琳•密斯提出了是“内心中的阴暗面”和“原型的幻想”这两个看点,每种原型都会陷入困境或是不小心跳入原型的陷阱当中无法自拔,认识每一种原型的缺点,避免让我们不小心就掉进原型的雷区当中去。拥护型原型的人,非常容易企图获得他人认可而受伤,或是心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隶属妈妈桑的照料型的人经常会因为不被重视而通过冷漠或是具有挑衅的行为间接表现为愤怒或是委屈。而女王型原型的人则经常会犯为了保住权力而抛弃正直的错误。凡事都有界限,一旦越界了,那么结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的。

  跟随自己内在最深处的声音,倾听自己,在生活当中寻找自己最原本的样子,这才是寻求原型的目的。经常可以扪心自问,我现在的样子是我的原型了吗?我是否需要改变或是保持现有的方式继续生活?跟自己的原型最契合的生活方式我是否已经拥有。遇见真正的自己,才能够让你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可以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生命就是一场旅程,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拓宽生命的宽度和广度。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你自己,利用原型来展现自己拥有的强大力量,找到最真实的自我,那才是生命存在的最终意义。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八):这么近,那么远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和自己相伴。我们是自己终身的陪伴者,从生命的开始,共同携手走到生命的终点。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未必吧,或许我们观察自己的透彻还不及他人。

  最近心浮气躁,感觉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有一种被抽空的感觉,于是拿起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认识你自己》,虽然觉得作者将人类分成10种原型没有什么太多的科学根据,但是细读下来,发现每种原型也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影子,也算是给我们和自己和他人相处提供了一些借鉴。

十种原型

  拥护型原型:有动员力量的公开演说家

  艺术型原型:艺术家或者表演者

  运动型原型:远动员们

  照料型原型:儿童工作者等

  时尚达人型:模特

  知识分子型原型:理性、有逻辑的探索知识的人

  女王型原型:高高在上的女强人

  叛逆型原型:青春期的小伙伴儿们

  灵性追寻型原型:冥想、瑜伽师

  预言家型原型:将眼光更多的放于未来的人

  通过以上对这十种类型的罗列,大致地可以看看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类型。

  比如看到时尚达人型我就想到了我的一个同事:超级喜欢逛街,买衣服是她的爱好,与此同时她买的衣服也非常好看,化妆化的很有特点,不会轻易地听别人的意见。

  看到知识分子型,我首先就想到了我家先生,他超级理性,拥有好奇心,遇到自己不会的事情非要弄懂弄会,逻辑世界异于常人。

  看到艺术型原型,我想到了我的闺蜜,她高中的时候学的画画,大学专业是室内设计,所以买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拍照也非常具有美感,这种审美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举手投足都显得很不一样,这样的气质让她把家里布置的非常温馨有想法。

  对于我自己嘛,我觉得照料型原型非我莫属。当别人有了麻烦找我倾诉衷肠的时候,我总是想着赶紧帮他人解决燃眉之急,急他人之所急;有了爱人之后,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将他的生活照料的井井有条,他一点都不用操心,也使得他慢慢的很享受这种被照顾的感觉,后来就变成了我的一个大孩子;当自己生了孩子之后,更是激发出来我所有作为母亲的潜能,将闺女照料的无微不至,万事都把闺女放在第一位。

  我的特质:亲和力强、有同情心、慷慨、容易和别惹共情.......所以这构成了我的照料型原型的动机,也正是因为此,在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和爱人关系还不错,把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天生具有“贤妻良母”气质。

  还拥有过人的体力和耐力,愿意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是自认为需要帮助的人。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厨房,最喜欢的解压方式就是吃,我做的东西自己吃着也不会带来很多的乐趣,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儿地吃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就会继续屁颠屁颠的做更多好吃的。

  在闺女小的时候,各种辅食应有尽有:肉松、肉泥,面包、蛋糕、饼干、饼、肉夹馍、蔬菜汁面等等,任何入口的东西我都希望她能吃得健康,所以拒绝买更多添加剂的东西,因为有了闺女,让我发现了我是一个很好的照料型原型。

  当然了我的照料型给老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以前的我分不清什么是他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一股脑儿的把我认为很好的东西强加于他,当他不领情的时候我还会非常委屈: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也就罢了,还这么给我泼冷水。也是在最近几年,我才知道了人和人之间,即便是亲密关系之间也要有界限感,当别人真正的需要的时候,再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作为一种照料型原型,前半生忽视了太多的自己,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需求,别人好那我也好了。但是不知道心底里还有着隐隐的不满,希望孩子能更乖巧懂事,希望先生能更体贴我,内心里渴盼着被照顾,于是极度的不平衡。后来学会了一句话: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不能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别人的身上,用心地关注自身,自己好了,世界都会好。

  作为照料型原型的我,现在试着在找到自己。真正的关注自己的生活,当累了的时候就看个电影让自己放松,充满无力感的时候就出去跑个五公里八公里,回来之后又精力充沛了,当困了累了那就好好地休息,不再心怀愧疚地觉得这也没做那也没做。

  我坚信:我好了世界就好了。

  当然,除了照料型原型,我还希望自己有一些艺术型原型的特质、一些知识分子型原型的逻辑、一些运动型原型的特点,这样的我会变得更加丰富,别的特别好像骨子里压根儿产不出来,也就不苛求了,能有这四个特质就可以了。

  希望自己越变越好,离我最近的那个自己,更好的那个自己,早点来吧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九):重新定义自己

  /儿歌

  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而后有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同样的话:“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这里的“德性”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具体到人就是‘人的本性’。”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什么是人的本性?这本《认识你自己》会带你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全世界有72亿人,这么多人虽然从事各种职业,性别不同,环境不同,但是有一点他们共通的:他们共有10类原型。这是一种性格分类,就像苏格拉底所说这是一种“德行”。这种原型来自人的意识层面,虽然十分抽象,触不可及,但是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发掘,观察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看清生命中所有的经历。原型就像是我们生来具备的各种能力、天赋、优势、倾向性和挑战性,他们存在我们的基因当中。我们亦可以审视周围人,当我们识别的人越多,就会越容易认出自己。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型呢?原型又有哪些分类?书中共介绍了10种:拥护型、运动型、艺术型/创意型、照料型、时尚达人型、知识分子型、女王型/执行型、叛逆型、灵性追寻型以及预言家型。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但是并非说如果两个人同是照料型就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原型也是有微妙的区别,譬如举个通俗的例子我们都是老师,一位是出于热爱孩子,一位是为了工作糊口,一位是为了喜欢传授知识。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

  我们要明确一点,这10类人格并没有主观的好与坏,比如8号——叛逆性,自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的三次热潮就是由叛逆型女性领导,你难道会说叛逆性都是恐怖分子吗?显然不会。但凡避开自己原型的阴暗面,善于发掘自己发挥积极的一面都是对人的生活工作大有裨益。遇见真正的自己,才能够让你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可以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这10种原型之间是不易相互转换的,而不是一个人一个型的,每一个人都是好几个型的复合,有时这个表现强,有时另一个型表现强,但是只有一个原型在你身上最为显著,统治着其它类型,而它就是我们所说的你的根本或者说是你的基础原型。比如7号的女王型/执行型,同时可能是叛逆型和知识分子型,也可能拥有运动型和艺术创作型。这并不矛盾,用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事例来说明,难道巨蟹座的人就不会有天蝎座的腹黑和强烈控制欲吗?难道双鱼座的姑娘天生多愁善感,遇到挫折就会像黛玉一样啜泣吗?显然不是,一个人拥有多种特质,而环境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关于原型,最美妙的地方在于他能唤醒你,让你意识到出现在生活中的那些同步性、那些迹象、那些象征和那些巧合。清除层层的内在、外在阻碍后,心之所向,会毫不费力的到你我的生命中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认识你自己》读后感(十):来,认识你的“原型”

  来,认识你的“原型”

  ——读《认识你自己》

  文/赵青新

  摩西奶奶的故事世人皆知。如果从心理学角度看待摩西奶奶的成功,或许可以说,正是摩西奶奶“艺术型原型”的发挥,让她跨越了人生的过渡期。这是我近期阅读美国心理学家卡洛琳•密斯的著作《认识你自己》的一点启示。

  在《认识你自己》一书中,卡洛琳•密斯分析了10种反映时代趋势的原型:拥护型、运动型、艺术型/创意型、照料型、时尚达人型、知识分子型、女王型/执行型、叛逆型、灵性追寻型以及预言家型。以艺术家原型为例,作者认为,艺术家/创意型原型赋予我们寻找以及创造的欲望,能够激发我们很多美好的感受,包括对美的赏识、表达自我的需要和重塑世界的想象力。简单地说,我理解为俗话所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给头发染个颜色、穿得有品位或布置书房,在作者看来,就是在生活中创造出艺术气息。

  摩西奶奶在87岁时出版的自传里,谈到她颇受欢迎的作品《戚树园里的熬糖会》,她描述道:“把戚树汁熬成糖”,就是与家人们一起从戚树里提取出树汁,于是孩子们便有了“享受的机会”,将糖浆倒在雪白的盘子上,然后饱餐一顿。无疑,摩西奶奶虽然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训练,但她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以艺术的形式再创造这种美。而在艺术家原型之外,摩西奶奶的的双手,更多地被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等琐事所占有,这是她“照料型原型”的体现。当我们结合摩西奶奶的例子看待本书作者的原型理论,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作者列出的10种原型在书中找不到划分的标准,她只是根据当下时代的状况总结了比较典型的10种情况,这10种原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作者说关键主要在于我们“必须建立内在的精神网络”,而这是心理学大师荣格的一个观点。

  《认识你自己》建立在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之上。荣格假定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但他在对原型理论的实际阐发中,存在着自相矛盾。一方面,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并不仅仅以原型或者原始意象为确定的存在方式,它还以仪式、神话、习俗、意象、形象、母题、象征、梦幻、文艺等形式存在;另一方面,荣格用来证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现象,虽有着原型的反复、再现、约定性等特征,但这些行为很多都包涵着人类明确的意识,有着理性的成分。荣格的原型理论影响深远,引起了广泛争议,它在心理学领域需要进一步的阐述。

  1996年,卡洛琳•密斯出版了《灵魂解剖学》(Anatomy of the spirit),该书成为当年的《纽约时报》畅销书,并被翻译成18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作者由此以“原型研究”蜚声全美。可惜我无缘得见《灵魂解剖学》,单以这本《认识你自己》,我对她的原型理论是心存疑惑的。卡洛琳的原型理论没有系统的完整的概括总结,她说“原型是直觉的语言”、“原型是个人力量的钥匙”、“原型是一种普遍的力量模式,源自我们的幻想和信念,这些幻想和信念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看待生活的角度”。这些话模糊其词,很难给人以清晰的理念,她还说“原型是神秘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我认为卡洛琳的“原型理论”同样有不足。荣格当年也曾经列出很多种具体原型,卡洛琳以荣格的原型模型为框架,搭建了现代概念的原型模型,并分析了每种原型特有的挑战、普遍的教诲、特有的恩典、内心的阴暗面、生活的挑战等方面,这种理论工具效用化的做法在学术上并无大的发展,但它在实际运用中效果不错。2003年,奥普拉曾经将自己的电视节目交给卡洛琳进行为期一年的管理,并取得了成功。可见卡洛琳的贡献主要在方法论和实践上。

  《认识你自己》是中信出版社“SMART丛书”之一,这一类实用心理学近年来很流行,换一个角度,恰恰说明我们在自我认知这件事上的困惑迷茫。摩西奶奶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她不懈的行动,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认识你自己”这条路上可能还要走很久。

  http://fydaily.fynews.com.cn/html/2015-05/09/content_15_3.htm

  转载联系本人,欢迎约稿,联系方式见豆瓣主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