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拿破仑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拿破仑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15 02:39: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拿破仑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拿破仑传》是一本由[德]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6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拿破仑传》读后感(一):创造历史的人

  

埃米尔·路德维希是德国作家,以撰写通俗传记而享有国际声誉。所写传记强调人物个性,被称为“新传记派”,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他的这本传记的文字表达比较文艺,读起来也没有通常的人物传记的枯燥感觉,可读性更强,感觉本书更倾向于一本通俗的小说。

在中国,拿破仑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一位法国皇帝,但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他最大的失败,滑铁卢战役,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但拿破仑即使遭受了如此重大的失败,但他依旧是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在我看来,拿破仑最伟大的功绩就是编写了《拿破仑法典》,这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也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西各国自罗马帝国瓦解和罗马法失效之后,各地都创造了自己的民法,那时只法国一国的民法便有数百种之多。伏尔泰曾讥笑说过:旅行法国者改换法律次数之多,犹如其换马匹一样。 这部法典的出台,让欧洲各国看到了统一民法的可能性,纷纷开始效仿。

《拿破仑法典》被誉为是近代欧洲民事法律的开端,这部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法典对于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部法典的颁布,维护了法国国家内部的团结,使法国从内忧外患的境况中脱身出来。

本书中开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想要创造历史,先要研究历史”,历史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仅仅是为了了解自己的国家,明白我们国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种辉煌的时代的,甚至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历史课结束后就没有再深入了解历史的欲望了,对于本国之外的历史更是只知皮毛。可是通过传记我们可以发现伟人都很喜欢研究历史,历史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从历史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预测历史的发展走向。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拿破仑传》读后感(二):我的一个从小就仰慕的英雄的传记

  

可能男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个英雄梦,倒不是说心里装了多么伟大的一个人,而是那个人曾经激励着自己度过了一段艰辛但又勇敢的岁月。很难说清楚,英雄梦对于男生意味着什么,也许留下的是使命感和正义感吧。在故事中,英雄都是正面人物,即使我们后来才知道这是多么浅薄的认知观。至于使命感,这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也许是一种自信吧,如同本书的主角拿破仑,“是我造成了法国的不幸,我必须挽救它。”

拿破仑

这并非是我第一次读到拿破仑的传记了。在我初三毕业时,我曾经摸到过一本拿破仑的传记,我已经记不清楚那是谁写的,谁的版本。封面是他骑马的照片,也许那也是他最出名的照片之一。拿破仑是我从小的英雄,我说不清楚他到底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总之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我不能想象生命中没有拿破仑,就像巴尔扎克、司汤达的生命中不能没有拿破仑一样。

拿破仑登基

也许对于最熟悉的人,反而很少去了解它。我长期期待一本拿破仑的传记,我一直在等,但我总是没有等到。为什么呢?因为传记太难书写了。我读过不少传记,觉得写得最好的还是自传,因为作者真实真在。比如沈从文、胡适、茨威格的传记。我总是疑心别人是否能够了解另外一个人。

书写拿破仑是非常困难的事,一个方面,拿破仑必须去书写,他作为19世纪法国最要紧的人,他制造了神话,也诞生了争议。如何处理这些争议呢?这在我看来,是非常严肃而且困难的事。19世纪不会再有人比拿破仑更加复杂了。我一直在思考,在看这本《拿破仑传》时我就思考作者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这些关系都无比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正的人物传记是不存在的,因为全部都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文字是会骗人的。所有的叙事都是骗人的,所以我也在幻想真正的拿破仑应该会是怎么样的。 起码,我不全信任这本《拿破仑传》,但它起码告诉了我们,拿破仑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模样,或者说,拿破仑,这位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我从小的英雄,可以是这个样子。

麻耶熊猫的《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读后感(三):藏着火山的花岗岩

  

拿破仑小时候是腼腆且寡言的,但这掩盖不了他那与众不同的光芒。

“这个男孩是花岗岩做的,里面埋藏着一座火山。”一位老师这样评价他。——《拿破仑传》

作为时代的代表,拿破仑拥有着伟人所具备的品质:坚韧顽强、志存高远、刻苦拼搏……但他也有天底下凡人逃不开的弱点:傲慢、迷失自我……

埃米尔·路德维希版的《拿破仑传》将史实描写与文学创作相结合,描绘了拿破仑的内心历程。作者作为“新传记派”的开创者,坦言“这样的描写由于生动形象,容易使人误以为作品是虚构的”,但事实上,本书除了内心独白以外,其他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如此生动的描写,使本书极具可读性。

《拿破仑传》热血的冒险家夏天,这个一败涂地、无钱无业的冒险家游荡在巴黎的街头。他在法国或多或少是个开小差的中尉,在科西嘉却是个被撤职的中校,面临着最严厉的审判。——《拿破仑传》

好不容易当选为中校副司令的拿破仑,竟“不知好歹”地顶撞权威,惹得自己被革除职务。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孤注一掷的冒险家有朝一日会称帝。

吃尽万般苦头

二十五岁的拿破仑被关入了卡雷要塞,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隔着铁窗,他望着那无尽的大海,陷入沉思:

有哪个奋斗中的青年像我这样屡战屡败,以一连串的灾难构筑青春?普卢塔克会怎么说?在我们自己的岛上先后遭到革职、放逐,被宣布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现在又带着满脑子的雄才伟略成为法国的阶下囚,也许一周后就会在军营的空地上被几十发子弹射死。怎么办?——《拿破仑传》

哪怕再艰难,他都扛了下来。一周后他被释放,这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浪漫而深情

约瑟芬是个迷人、任性而且优雅的女人,俘获了拿破仑的心。无数美女想要博得拿破仑的好感,但他只为约瑟芬动心。在交战期间,他向她寄去那饱含爱意的信:“你应该很清楚,你是我绝对的主宰!永远属于你。”虽然这段婚姻没能天长地久,但这炽热的爱火几乎要点燃一封封信件,让人欲罢不能。

拿破仑与玛丽·路易丝的婚姻倒也轰轰烈烈,在世态炎凉之时,“要不是为了妻子,他才不会写出如此奴颜婢膝的信来”,拿破仑的深情跃然纸上。

这捉弄人的命运

年幼的拿破仑曾被贵族子弟讥讽与嘲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那与贵族的斗争。地位和身份问题困扰了他一辈子,他还与法国进行斗争,因为他没有法国血统。在批判贵族、批判法国的过程中,他带着恼怒的情绪,愤愤不平。曾经的他多么风光,但高傲的他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了。

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埃米尔·路德维希笔下的拿破仑有血有肉,那细腻的内心描写令人赞叹不绝。作为20世纪伟大的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让我们探索到拿破仑的内心世界,体验了这传奇的一生。

  《拿破仑传》读后感(四):《拿破仑传》:一切都如我预见的那样发生了,凡我想要的,我都能达到

  

拿破仑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求学时起,拿破仑就是与众不同的。

10岁时,拿破仑被父亲送进布里埃军校。对于这样的安排,拿破仑本人是非常抵触的。不会法语的拿破仑在学校独来独往,鲜少与同学一起。

当时,学校把花园划成小块分给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花园”。有趣的是,小小年纪的拿破仑将自己的一块,以及与自己比邻的两块一起用篱笆围起来,围成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

拿破仑是用何种方法与比邻的两位同学达成协议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除却有些霸道之外,拿破仑的这个举动意外地有些可爱。埃米尔·路德维希在《拿破仑传》中写道:除了那两位同学,他不准任何人闯入这块领地。

拿破仑的少年时代让我生出许多感慨。要知道,“强取豪夺”事件在现今孩童间是不被允许的,如此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主动方、被动方都会被家长们批评教育一番。另外,我还注意到拿破仑毕业成绩单上的评语写道:……情绪化、高傲、十分自私。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学校老师给予这样的评价,作为父母的我们会有多么焦急!然而,在拿破仑生活的时代,父母首先要解决的并不是子女成长问题,而是基本的生存问题。

以这个角度来看,或许“自由成长”为拿破仑的成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岛上的居民原本生活在意大利,后来迁居至此。在拿破仑出生的这一年,科西嘉岛被强行并入法国版图。正因为此,童年、少年时期的拿破仑对法国心存敌视,认为法国是侵略者。

在军校期间,拿破仑不愿屈尊学习“敌人的语言”。同时,身为科西嘉岛“外来者”的拿破仑时常受到同学的嘲笑,这让内向的拿破仑始终无法融入到同学之间。这一段经历造成了拿破仑孤独的个性,并且这份孤独陪伴了拿破仑一生。

不过,正如老师对拿破仑评价的那样——这个男孩是花岗岩做的,里面埋藏着一座火山。内向孤独的拿破仑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他坚信“有一些当今人们意想不到的事业等着他去完成。”

一切都如我预见的那样发生了,而我大概是唯一一个没有感到惊讶的人。将来也会如此:凡我想要的,我都能达到。

内心强大、信念坚定是拿破仑成就传奇的基石。拿破仑说:我看到一把增高的椅子,总忍不住要坐上去。

阅读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时,每一次读到拿破仑自信满满的内心独白,都激动莫名。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孩子,孩子说:我喜欢拿破仑的记忆技巧,不过我还没有学会。

拿破仑的记忆技巧?

对,拿破仑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技巧。拿破仑将头脑分为若干个抽屉,当他想中断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关上一个抽屉,打开另一个,这样就不会变得杂乱无章。

拿破仑独特的记忆技巧让他的记忆从未出现过谬误。有一次,塞居尔在考察北部海岸防务后呈给拿破仑一份报告。拿破仑在阅读报告后回复道:

我读了你的形势报告,没什么问题,但是你遗漏了东边四门大炮中的两门,它们就在城后的公路上。

塞居尔核实后大为震惊,由于当时几千门大炮散布于该地区各处,塞居尔的确将城后公路上的两门遗漏了。

拿破仑说,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他这样总结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一言以蔽之,我的一生就像一首情节丰富、以悲剧收尾的叙事诗!

跟随《拿破仑传》走过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生,有一个小细节很令人感动。埃米尔·路德维希形容说拿破仑自负的某个终极形式是报恩,这绝非普通的仁慈,而是自觉不凡骄傲。

拿破仑任用他少年时代的朋友和军校的同学和老师。他请在军校做过校长的一位神父退休后担任马尔梅松的图书管理员,虽然那里一本书也没有;请当年学校的门卫做他乡间别墅的看门人;凡是在圣赫勒拿岛上服侍过他的仆人,都将得到一部分财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拿破仑坚定地认为忘恩负义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拿破仑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愿欠下人情,他尽已所能地回报曾有恩于他的人,哪怕是点滴小事拿破仑都会铭记在心涌泉相报。

当然,让拿破仑念念不忘的除了收到的恩情,还有遭到的不公。在圣赫勒拿岛时,拿破仑想起当年在布里埃纳军校时一位瞧不起他的德国老师:“我只想知道,鲍尔先生有没有看到我的出息。”

维克多·雨果评价拿破仑说: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

被流放圣赫勒拿岛后,拿破仑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留下遗嘱说我的儿子不可以想着为我的死报仇,他应该从中得到教益。事实上,任何一位读过《拿破仑传》的朋友都会有所收获,或思想、或行动、或唏嘘不已、或感慨万千。

拿破仑用他无与伦比的人生书写了他曾许下的宏愿——人从世间走过,必须留下一些可以让后世瞻仰的痕迹。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