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读后感100字

2021-05-30 00:36:42 来源: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读后感100字

  《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是一本由赵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读后感(一):自由的奠基人

  

作者说这是一本关于卢梭的人生和思想的小册子。但作者的文笔极好,卢梭的文笔也极好,所以这样的一本“小册子”的分量就变得重了。

他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也正是这个次思想启蒙运动,才带来了西方世界的变化发展和进步

我最早知道卢梭,肯定是上课时候的死记硬背,那时候只是把他当成是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到底为什么伟大,怎么伟大,其实不知其所以然。再后来就是我的同学有一天很兴奋的跟我推荐让我看《忏悔录》说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我因为懒惰当时去选了电影观看,但因为那个电影字幕翻译的乱七八糟,我最后还是作罢了。知道这次遇到这本精致的小册子,就毫不犹豫的入手了。真的要夸一下中信,这个小封面做的非常漂亮整齐。而且伟大的思想家也看起来很英气逼人,但实际上卢梭的一生是非常孤苦和桀骜不驯的。他的一生备受争议。

这本书不是那种简单的人物传记,他分了3个部分来讲述,首先是人物的生平,作者用80多页讲述了卢梭孤苦而又颠沛流离、备受争议的一生。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后来亲生父亲也遗弃了他。他的成长阶段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第二章和第三章就是讲卢梭的思想,而他的思想也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想法背道而驰,一直是人们争议的对象。

本书第二章是他关于人类社会的苦难历程分析,有他的“自由主义”“平民主义和极权主义”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其实,如今我们看起来觉得这些思想都很理所应当,但实际上在当时的社会,卢梭的这些思想不仅“新潮”而且“离经叛道”正是因为这些革命者的英勇,才有了如今的“理所当然”。

最后的第三章就是卢梭在的爱情和浪漫,灵魂之美。这一步,也是书中比较轻松和浪漫的部分。卢梭,一位法国人,一生有多位女伴,比较为人熟知的是华伦夫人和黛莱丝,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而黛莱丝陪伴了她的晚年并为他生育了五个孩子。

这本书还是有一定深度的,说看的轻松是不太可能,但是看的很投入,可能人随着年龄增长之后,对生活的认识多了一些之后,看书会变得更容易“共情”。推荐。

  《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读后感(二):导言

  

20 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其巨著《世界文明史》第 10 卷《卢梭与大革命》的开篇处这样写道:“一位出身寒微,在呱呱坠地之际即失去母亲,不久复遭父亲遗弃,而身染一种痛苦的、不可告人的疾病,在陌生城市和敌对的信仰中,流浪达 12 年,而为社会和文明所排斥;以反对伏尔泰、狄德罗百科全书派和理性时代为己志,而被视作危险的反叛分子,被看成精神失常,被疑为图谋不轨,为人驱逐,流离失所,而在他一生中的最后几个月里,方能亲眼见到最反对他的人,对他所表示的崇敬——如何在他死后,竟然能远胜伏尔泰,使宗教复活,使教育改变形态,使法国民气提高,从而激发了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进而影响到康德、叔本华的哲学,席勒的戏剧,歌德的小说,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的诗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以及托尔斯泰的伦理学——诸如此类影响,使他在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 18 世纪作家和思想家中,成为对后代贡献最大的一位。”这位伟大的时代叛逆者和后世一切具有浪漫情怀的人们心中不朽的精神偶像,就是让 – 雅克·卢梭。

在这本关于卢梭的人生和思想的小册子里,读者们将会认识到一位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思想巨擘。他在理性最具有权威性的时代里公然以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来反对矫揉造作的理性,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里大声疾呼一种天国情调的道德良心,在传统宗教遭受灭顶之灾的氛围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拯救信仰的崇高使命。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他的行为也有着许多不光彩的瑕疵,而且,长期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和颠沛流离的坎坷经历,使他难免在心理情绪上有些谵妄变态,在言谈举止上有些乖戾疯狂,但是他的那种自我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勇气与真诚却是无人能出其右的。虽然无论是在理论的系统性方面还是在实践的道德性方面,卢梭都无法与后来的康德相比,然而恰恰是那位令后世人们肃然起敬的思想道德圣贤康德,却对卢梭这位在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物怀着深深的敬仰之心,在他那简朴的寓所里,唯一的一幅装饰品就是卢梭的画像。有一次海德格尔在谈到黑格尔的时候说:“我们的时代之所以不理解黑格尔,只是因为黑格尔太深刻,而我们的时代太浅薄。”同样,如果今天的人们不懂得卢梭,问题并不在于卢梭,而在于我们自己。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物质主义疯狂膨胀的时代,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舒适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灵魂变得越来越冷漠和麻木。信息社会不仅杜绝了肉体流浪的可能性,而且也正在日益消除精神叛逆的可能性,人们都像大棚里的蔬菜一样茁壮成长,也像动物园里的狮子一样变得温柔驯服。物质的进步要求精神必须做出某种牺牲,在阳光普照的文明大地上,我们再也不需要卢梭这样躁动不安的精神流浪者了。

然而,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那偶尔失眠的心灵难道就不会泛起一丝一毫的惆怅和焦虑吗?

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起让 – 雅克·卢梭……

  《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读后感(三):他是上帝造就的一朵奇葩

  

提起18世纪的法国,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应该是电影世界里的那些宫廷与贵族,留着卷发的男子与穿着用钢丝支撑的蓬蓬裙的女士。而我最近看的这本《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中的主人公卢梭便是出生于18世纪。

他出身贫民,但是后来一番逆袭成功跻身上流社会,成为了法国历史上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他的一生毁誉参半,自爆人生污点,被称为上帝造就的一朵奇葩。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是一部关于18世纪西方重要思想家卢梭的人生与思想评传,从“同情的理解”角度来解读卢梭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以一种生命体验和浪漫情怀来再现卢梭的敏感心灵和激越思想。

和其他传奇人物一样,卢梭有着云谲波诡的一生,而与其他传奇人物不同的是,卢梭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自传,取名为《忏悔录》。别人的自传大多平实无华,或肆意贴金,而卢梭堪称自黑界的第一人,他把自己从小到老做过的挫事儿、丑事儿、糗事儿一股脑地写进了《忏悔录》中,这让世人对他的一生充满了好奇。试想,世界上还有谁能像他一样毫不在意世人的目光,一心想把自己不堪的那一面展示出来呢?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贫苦家庭,一生颠沛流离,历尽艰辛。这样一位从小失去母亲,遭父亲抛弃,即便有一位温柔的姑姑,母爱在卢梭的生命早期依然是缺席的,正常的家庭温暖是远远不够的,后来的学者也研究发现卢梭的性格之所以如此奇葩与他的童年经历有莫大的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他一辈子没有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卢梭的一生嗜书如命,社会的种种不公冲击着他的世界观,摧毁着他的精神和意志,书籍的养分却在滋养、修补他的灵魂。书中有美、有善、有公平和正义,有现实生活中可求而不得的一切,现实生活如同风雨袭来,书籍于他却是阳光普照。

卢梭此后写出了著名的《埃米尔》,一本论教育的书,他在这本书中提倡教育小孩儿要顺应天性,也就是说要让小孩儿自由生长,父母和学校都不要多加干涉。或许这本书是卢梭拿自己的经历作参考,向世人传达教育于他心中应该是什么模样。

抛开卢梭一生中的坎坷与成就,最令我们忍不住八卦的估计就是他丰富的情感经历了吧,那么他到底是千年难一遇的极品“渣/男”还是为了增长阅历和知识,给作品带来灵感的真挚情感的抒发?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会让你透视一个伟大而崎岖的灵魂,了解一个西方文化园圃中的瑰丽奇葩和浪漫主义潮流里的思想巨擘。

  《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读后感(四):浪漫的荒原狼

  

“只有我是这样的人”

浪漫主义的思想巨擘——卢梭,一生毁誉参半,是一位孤独的漫步者。读完这本《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我愈发觉得卢梭就像赫尔曼·黑塞笔下的荒原狼,那么孤独、那么才华横溢。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是一部关于卢梭的人生与思想评传,中肯地介绍了卢梭的生平,并进一步介绍他关于社会的苦难历程与美好理想,以及道德、哲学、教育学、美学思想。与国内外关于卢梭的理论分析著作不同的是,本书带着温度去解读卢梭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将卢梭的浪漫情怀展现在读者眼前。

格格不入的荒原狼

《荒原狼》中的哈勒尔与社会格格不入,他有着刻骨铭心的孤独和极度痛苦的内心矛盾,独自在寻求真理的漫漫长路中艰难前行。卢梭也是这么一位叛逆者,他曾流浪12年,被社会和文明所排斥。

面对爱情,哈勒尔那漂泊的灵魂找到了短暂的快乐,他沉醉其中,甚至有那么一些瞬间丧失理智。卢梭更是一位性情中人,他处处留情:朗拜尔西埃小姐、德·菲尔松小姐、华伦夫人、黛莱丝·勒·瓦瑟、乌德托夫人……谁也不能断定卢梭就是一个渣男,因为卢梭的浪漫情怀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影子甚至让人想到《红与黑》,让人想到那锥心刺骨的悲剧。

荒原狼对人们虚伪的循规蹈矩感到愤懑,他厌恶那虚情假意。卢梭也爱憎分明,不惜与权威发生冲突,他曾与伏尔泰结下不解之怨,这争吵一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才华横溢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不仅描绘了卢梭的生平,还介绍了他著作的创作背景以及主要思想。卢梭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他是当仁不让的思想巨擘。这些巨作搅动了他后来的时代,造就了一大批英雄人物。

卢梭的思想有一个显著特点:文明与道德的矛盾或悖论。

原始人呼吸自由和宁静的空气,他只愿过闲散的生活。而文明人,整日奔波,劳心劳力,为的只是让自己更加劳苦,一生劳作,至死方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卢梭赞美那原始的自然状态,理性和知识尚未产生,然而,文明的进步和知识的发展,使人变坏。

卢梭的著作不仅反映了他关于社会的苦难历程与美好理想,还展现了他关于道德、哲学、教育学和美学思想。他的道德学说以自然人性为出发点,他的美学学说则崇尚自然美而贬抑艺术美,赞美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反对理性的矫柔做作。

《爱弥儿》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新爱洛伊丝》让人看到了爱情和美德……

这些准则的精神是,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他们就会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再会感到他们被剥夺了力量,不能做想做的事情了。——《爱弥儿》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对诸多著作进行分析,再现了卢梭的敏感心灵和激越思想。

荒原狼不是完美的,卢梭也不是完美的。但是他们都太出色了,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也激励了一个时代。

  《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读后感(五):《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梦魇般的一生 却开出了惊世的花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梦魇般的一生 却开出了惊世的花

“那一向使我心弦颤动的钟声,那鸟儿的歌唱,那晴朗的天空,宜人的景色,那疏疏落落的田间房舍——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产生了强烈而又温柔的、怅惘而又动人的印象,使我恍若置身于美妙的梦境中。 ——卢梭《忏悔录》

卢梭所描述的像极了我长大的那个山野村落,空气清新,蓝天如洗,鸟叫声清脆,小溪流晶莹,微风习习,树叶簌簌,这种简单、纯粹、田园牧歌般清纯的生活,也是我喜爱的生活的样子,宁静温美的山村风光,滋养了我们纯真的心灵。

让·雅克·卢梭,当我只知其名不懂其人的时候,我仅知道他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并不知这样一个见识非凡的人却有着这样颠沛流离的一生,正是哲学博士赵林的《浪漫之魂》一书让我系统地认识了卢梭,更是对这位精神导师的一生感到难过,对他生命里所遭受的不公平感到唏嘘和嗟叹。

而命运的坎坷却毫不影响这个人物所带给世界的影响,令人在思考、难过之余,更是深深地敬佩。

梦魇般的一生

自幼丧母的卢梭从童年时期历经了生活的各种艰难,但幸运的是,嗜读如命的父亲让卢梭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幼小的心灵便是在各种知识的滋养下成长的,这使他养成了一种高雅又温柔的个性。而在姑妈家的乡村生活却在他心底种下了渴望的种子,他对大自然的优美风景与纯真质朴有了深深的迷恋之情,也催生了他感性又浪漫、丰富又自由的想象力,他渴望自己也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在丛林田野间。

少年时,卢梭被送去做学徒,开始饱尝寄人篱下、冷眼冷遇,生活的一直不如意使得他在见到华伦夫人时,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了对她的好感中,她的善意令卢梭产生了受宠若惊的甜蜜感,也更加珍视与华伦夫人之间的这场感情。卢梭在与华伦夫人在一起的几年时光里,是卢梭为数不多的甜蜜记忆,也是他写作与对音乐的了解成长进步最快的阶段。

当他以《论科学与艺术》在巴黎一举成名开始,他与上流社会开始了一生的思想角逐,而大名鼎鼎、却又表里不一的伏尔泰却是打击他最深的人,卢梭追崇自然、本真、原始的精神,他认为科学和艺术影响了人类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感,导致了闲逸懒散和奢侈腐化,失去了正直、高尚、人道、节制。他甚至觉得上流社会对于艺术的热爱、追捧、附庸风雅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毫无疑问,他触犯到了社会掌权掌利者们的痛处,他们自然不可能让他好过,他从此成了一个孤独者。他本真诚实的思想使他站在了上流社会的对立面,尽管他从没有想要剥夺他人的权益,他只是对社会整体现象说出了诚实的看法和理解,而他的思想太先进、太深刻了,一时半会儿社会无法理解他、接受他。导致了他的书被禁被烧,他的人身受到上流社会的驱赶,他成了上流社会的眼中钉、肉中刺。

直到生命的离开,他都不曾得到社会的欢迎。而在他死后,他的思想却受到了空前的认可与宣扬。

多么可笑。多么可悲。

清新的思想崭露头角

成大事者,必定是尝尽了人间冷暖、雨雪风霜、劫难遭遇,全然不顾惜所遭到的一切非人的待遇,而依然不改初心。

卢梭尊崇大自然,他认为凡事万物都应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合乎常理,尽管他的《论科学与艺术》使他站在了社会的对立面,成了上层社会的众矢之的,但他才不管呢,也不怕大家反抗他,抵毁他,疏离他,他依然勇敢地、诚实地直抒胸意。他觉得这个世界正在腐烂。

他继而又出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再次轰动世界,事件的结果是他遭到了驱逐,成了过街鼠,成了一个无国籍的人,并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如此境况堪忧,一生从没有过安耽的日子。但他亦从没失去过成为自己。

他的思想与孔子、苏格拉底这些思想先驱一样,具有极强的时代超越性,正如海德格尔在谈到黑格尔时说的那样:我们的时代之所以不理解黑格尔,只是因为黑格尔太深刻,而我们的时代太浅薄。是卢梭来的太早,而这个世界开化太晚。

在卢梭这里,自然状态就是人类社会的黄金状态,人们只能受自然赋予的单纯的本能支配,而不是受到理性的知识所带来的私欲的支配。说到底,卢梭是一个非常感性、理想化的人,但仔细想想,这样的理论虽然是美好的,但也有它的弊端,蒙昧不开化的社会,其进步与发展将变得很缓慢。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自然就会有是非,而人又是具有思想的高级复杂动物,所以,不平等、不公平、不道德的出现,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不过,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向前发展,正是因为有卢梭这样的新思想的产生和启示,人类才能逐步走出蛮荒之地。思想一旦产生,发展路上必然会有一双双如罗伯斯庇尔之类的“血手”去实现它,改革它。尽管这样的一些新思想往往是被当时社会所抵制和唾弃的,因为,新思想的产生必然会引起旧有的思维模式、社会制度的改革,从而损害了当权者们的权益。但这也是时代的车轮在前进路上的必经过程。

灵魂美学与浪漫情怀

寓言大师拉·封丹有诗文说:伟大的柏拉图将我们的幻想比喻为,帕纳索斯山的蝴蝶和蜜蜂,是轻盈的、随着每个主题翩翩飞翔的事物,我徜徉于花丛间,正如我徜徉于话题间。

凡是艺术,一个灵感的闪现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深入塑造和刻画,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态度,充满了对自然形体力量与美的崇尚,是一种质朴本真但又超越浮夸的艺术,比如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绘画雕塑,娇美的容颜,充满力量的肌肉,都是一种感性化的艺术美学展现。

而卢梭,一个思想家,亦是一个充满着无限想象力的理想主义者,现实社会的虚伪、贪婪、堕落、腐败现象对他来说尤如置身于一个肮脏的泥淖里,令他逃脱不及,他喜欢在清新、纯粹、优美的大自然里幻想他诗意般的理想世界,只要待在自然风光里,他浑身的细胞如同鱼儿入了水一般畅快,他的脑海就会打开一条条通往理想生活的通道,浮现的无一不是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希冀。

遭遇过了地狱般的生活磨炼,使得他越来越坚定自己的意志,他觉得人类灵魂的向导必须是自然状态下的良心,也只能是良心,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良心所萌生出的善才是真正的道德。

在他可以说是黑暗的、艰难的生命长途中,始终是用充满美丽幻想的意志陪伴他前行,即使现实中的生活满目疮痍,不堪忍受,但他始终觉得人间可爱,并一心想要为现世带来思想的改变。

这样一个充满着想象力的人无疑是有着浪漫情怀的,他的身上除了法国人特有的激情和浪漫之外,崇尚自然,一切以自然哲学为行为处事的理念,也使得他具有别人所不具有的天然诗性,不造作也不掩饰,他的所思所为都是通过自己感官的感受而来,没有任何的添加与修饰。

他提出了五感之外的第六感,也就是“共通的感觉”。这个感觉跟五感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个单独的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感觉的相互配合所产生的一种“觉知”或者“观念”。卢梭认为,它是衡量我们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准,它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卢梭思想仿若是污浊尘世中遗世独立、脆弱不经风却又坚强无比的那枝花茎,在遭受了非常的狂风暴雨后开出了惊世脱俗的花,它注定是要受到世人瞩目并追崇的。

《浪漫之魂》这本书的作者是哲学学院的二级教授赵林,主要研究西方文化、西方哲学等,他对卢梭精神的普及阐述非常细致,而且易读,除了让读者对卢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之外,还有种让人忍不住就想要去读一读卢梭作品的欲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