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心里有个小小人》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读后感1000字

2021-06-23 00:36: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读后感1000字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是一本由虫虫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读后感(一):这本小书,值得每个人翻开给内心的小人看一看。

  下午突然来例假,就像按时的焦虑情绪和季节性抑郁。翻箱倒柜找到一颗布洛芬,吞下,没有白水,和着气泡饮料。

  窝在床上,打开这本书,精心设置的书封翻开有点费劲,生活不就这样么,好看的背后要有一点点不舒服才对。

  第一眼,停在一页,黑色的小人,大象,漫天漫地的水滴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读后感(二):敏感一点又何妨

  朋友说他们出版社出了一本她特别喜欢的书,想寄给我,让我写一写书评。作为一个充满自我怀疑的业余文学爱好者,我一直觉得把个人化的想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有点难堪,于是想草草写个短评交差,不过实在是太喜欢这本书了,还是忍不住写了很多话。

  最先吸引我的是插图,那么小小的一个人,在这诺大的世界里,风比他大,树比他大,鸟也比他大,虽然看不清表情,但他应该是很恐惧的吧,就像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我一样,渺小、虚弱、恍惚,仿佛随时都会被吞噬掉。不同的是,我在画中慢慢看到了欣喜,看到了自由,看到了希望。可是我依旧被困在恐惧中啊,我甚至有点嫉妒,于是更迫切地想知道,这个小小人是怎样一步步地冲破了枷锁的。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活在自我怀疑当中,我痛恨自己的普通,自己的敏感,自己那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的对于生命的激情......我也曾向外界求助,可得到的嘲笑、不解远多于宽慰,于是我学会了隐藏自己,学会了伪装乐观,然后再在无数个深夜里脱掉面具,沉默地凝视着镜子里的自己,你看看你啊,明明是一个那么丧的人啊,为什么非要假装积极呢!

  我别扭地生活着,拒绝承认颓废和沮丧是我生命的底色,羞于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和厌恶。“为什么我身上的很多问题,在别人身上没有;我想要获得很多能力,别人与生俱来就有的......”那我的与生俱来是什么呢?

  虫虫的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我不是唯一一个被恐惧和焦虑折磨着的人。我钦佩她的勇气,她放下了一切的畏惧、怀疑与限制,甚至是秘密与隐私,将自己的脆弱和无助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那些我极力想要隐藏的不堪,她讲述的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我发现展现自己的脆弱和恐惧似乎也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她用画和语言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桥,带着自己走出了绝望和痛苦,我相信她已经找到了她的“与生俱来”,并且已经开始用那光照亮黑暗了。

  读这本书是一场治愈之旅,或许我也该学着坦诚一点,接受自己的敏感和沮丧,这种与生俱来性格特质,也许不是折磨,而是上帝的恩赐。敏感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它会放大恐惧,可它也会护佑我,带给我感动,让我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捕捉到那一点点的好,这样就足够了。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读后感(三):幸福就是,万事万物,在它的位置

  书的内容不多,几则日记,很多画,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第一遍断断续续的看完,感觉有很多东西都不错,但还有点连不起来。抽空找了段时间完完整整的读了一遍,觉得虽然是一本小书,但对走入困境,亟需看到新的可能性,或者希望生活有所不同,能够体会更多有价值、更深刻的东西的人来说,值得一读。

  一开始,画家虫虫因为一些焦虑和抑郁的躯体化症状而选择辞职,但辞职后,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轻松。反而连买菜,逛街,正常的交谈都变得十分困难,有时会还会觉得空气不够呼吸,心要跳出来,同时,她也不会画画了。

  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开始接受精神分析。一开始她十分紧张,谨慎,试图做一个好的来访者,后来渐入佳境。第一次咨询结束,她画了一幅画,以往她希望自己的绘画,专业、写实,但这一次,她的画更像是从心底里长出来,在脑海中驰骋,遇到了精神分析这个切口,才一下子静默地闪现在她脑海里。

  从这幅画开始,她陆续画了很多奇特的画,自己也开始感到放松和释然。有一次她想让咨询师能够给画面一个解读,但分析师断然拒绝。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才明白,绘画的意义不是要去分析它。

  绘画的治愈功能在于表达,在于释放,在于画出自己的悲伤、痛苦、快乐和挣扎。当她放下目的和要求,不在意画的是什么,画得是否好看,更不需要拿给别人看的时候,个人也就得到了自由,身与心也逐渐的开始协调。

  这个过程是与咨询师的关系变化同步进行的,一开始,咨询师在她眼中,如神一般强大、沉默、令人困惑。这种神秘让她非常不安,一次次试图去冲破两者之间的墙,她感到好奇、愤怒、无力。

  终于在一次质疑中,咨询师不再沉默,对她说:“……你要知道,以后生活不该再依靠某一种关系或者某一个人。你依靠一个具体的人,是很危险的,再完美的咨询师都是危险的。以后,你把人生依靠在语言上、绘画上,依靠那些随时能偶被创造出来、被再次创造出来的东西,你的人生才安全。”至此,她终于能放下种种设想,全身心的和咨询师一起讨论自己。

  这本书里面还配套了非常多的、她在这期间画的画,写的诗,在看这些简单,自由,轻快的诗画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好的表达是不需要太多雕琢和修饰的,简简单单的把事情讲清楚,原原本本的把那一份情感和意思表达出来,就足够打动人了。

  然后觉得,其实事情也是如此。她最终选择不为什么地绘画,和咨询师关系调整,也是如表达般削掉了种种枝条和藤蔓,让事情回到应有的样子,才得以那么自由和欢畅,就像她的一句诗:幸福就是,万事万物,在它的位置。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读后感(四):这一次,先流泪吧,然后再不要为难心里那个小人了

  该怎么来写对这本书的评价呢?我想了很久这个问题,想的时间甚至比读完这本书的时间还要久。

  因为,读它的感受实在太复杂了。在第一眼看到书里那团两个黑点组成的小人之后,我几乎一秒钟代入了自己。那个时常面对庞大的世界、庞大的他者,看不清表情,又孤独又渺小的小黑人,不就是我自己面对生活的感受吗?阅读的过程中,我几乎是一边看着书页上的小小人,一边凝视着我心里的小小人。只是作者书里的小小人是有线索的,感受清晰的,不畏惧出现在别人和自己面前的,而我心里的小小人,却还是混乱的、迷茫的,在一片混沌之中、不断尝试从我努力辨明、抓住它的视线里,张牙舞爪、连滚打爬地往黑暗里逃窜。

  “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几乎都感到害怕”“为什么我身上的很多问题,在别人身上都没有;我想要获得的很多能力,别人与生俱来就有……”“有时候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是剥离的”“时常向往有一个智慧、可靠的角色可以依靠,期待有一份稳定的安全感可以容纳和拯救我的弱小”

  差不多是从有印象开始,我就经常感到一种舍弃自我的冲动,我总是羡慕别人看上去稳定、光明、充满力量的世界,痛恨我的家庭、我的敏感、我的混乱、我的优柔寡断、我的一切,但表面上,我还是用一种存有余力地姿态勉力支撑着我保有骄傲的生活,只在偶尔某个独处的时刻里,表现出自己的疲惫、厌倦,对最亲密地朋友倾诉“人生什么时候结束”的想法。我很震惊,那些我说不出口的恐惧,难以启齿的、没有出息的期待,对自己敏感情绪和悲观性格的憎恶,作者虫虫就这么轻巧地、毫无障碍地、没有保留地讲了出来,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敏感而体会到的,或者因敏感而被放大的痛苦并不羞耻,甚至可以把它化为一种天赋,凿建出一条独属于你和世界的沟通方式。

  有件神奇的事是,表达本身似乎构成了一种宣泄,心灵的重量得以在一次次被语言和图像击中的瞬间里,得到减轻,更神奇的事是,我从这本书里发现,坦诚地表达哪怕不是由自己亲口说出来的,也会有显著的疗愈效果。

  和作者的经历有点相似,对于自己的敏感我很早就有察觉,所以几年前就开始沉浸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读《我心里有个小小人》的时候,很自然地想到去年读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阅读这两本书都可以在轻松的氛围里很自然地引起读者对自我的审视与共鸣,但是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同的是,因为《我心里有个小小人》的作者是从接受咨询的第一人称展开的,这意味着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鲜活发生过的真实的故事,而作者又是那样赤诚和毫无保留地托出了自己心碎、虚弱、无助和获得力量的全部细节,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遭受的震撼更加深刻,疗愈发生的也更加真实,就像心灵最深处最隐蔽的角落经受了一次9.8级的大地震,所有试图被我隐藏起来的隐秘想法、脆弱时刻、对自己和世界的阴暗念头,全被震了出来,暴露在阳光底下,横亘在我和这本书之间,几乎是无所遁形地,直面我的羞愧、抱歉、眼泪和承诺。

  合上书后,我与作者的相遇结束了,但我感到和自己心里小小人的旅程才正式开始。这一次,我打算带上眼泪,带上恐惧、自我怀疑,带上所有糟糕、绝望的坏想法,一起走上以后的道路。从来没有遇到这么神奇的一本书,或者说从来没敢期待过会有这么一本书。就像我每一个摸到此书的朋友说的,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给所有人的书。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读后感(五):那些黑色的时刻,也该被妥善安置

  前段时间因为生活遇到变动,累积了不少负面情绪,恰巧收到了朋友寄来的这本书。

  下班回来我打开了它,于是飘荡、不安着的我像是忽然潜进了一片静谧的湖,温柔的水波包裹起所有不安的情绪,冲散了慌张和难过。我的心开始跟随着画里的小小人去开始一段奇幻旅程:在水里漂流,在风里远走,和植物与动物们拥抱,然后那天原本沉重的心,又可以轻快地起舞。“把秘密讲给一棵白兰,树会把它开成花”、“芍药盛放让我产生了一夜暴富的错觉。”这些句子仿佛可以让我看见盛放的花儿和花间的精灵。

  我在虫虫的文字、绘画里捕捉到了她的纤细与温柔,这轻轻地熨平了我情绪上的皱纹。而除了温柔,她的字与画之间也流动着“勇敢”:敢于直面自己、剖析自己的阴暗面。这也让我回忆起来我也有过的那些黑暗时刻:被抑郁、焦虑的情绪挟裹,有段日子我总是害怕过多的东西,像虫虫写到的,“害怕世界上的一切,害怕被不喜欢,被指责,被伤害,被怀疑,被误解,害怕这一脚踏踏出去就回不来头......”

  因为相似的经历和同样敏感的性格,读书的时候产生了很多共鸣,虫虫像是在和我对话,她告诉我,那些我不愿意承认的、被我讨厌的脆弱,以及它们带给我的黑色时刻,也值得被重视、被妥善安置。我回想起被焦灼、不安和惶恐充满了的日子,那时的自我是断裂的,混乱的生命似乎没有明晰的脉络,只有一堆翻腾着的碎片,它们不断重组又不断破碎。虫虫也经历过类似的破碎,她在后记里提到,这是个“沿途捡起自己”的过程。我曾想,若把我们的生命比作一只只玻璃瓶,因为里面装着不同的东西,因为外面有不同的光线,瓶子们总是长着不同的模样,折射出不同的颜色;但总有一些瓶子不会始终完好,瓶子裂了缝就不美了吗?不,即便裂痕出现,我们也要去修复它的美,修复的一个前提是去触摸、了解裂缝。

  那些抑郁焦虑的时刻,我不止一次试图抹杀它们,试图让它们迅速、不着痕迹地消失于我的世界。甚至有时我不承认那些阴暗的时刻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但虫虫却说道,不要试图与那些负面情绪对抗,而是试着去接受它们。的确,人们常常更爱拥有欢愉,但那些悲伤的泪水、焦灼的不安......各种黑暗的时刻,就是不好的吗?它们亦是组成我们的一部分,同样该被认真接受、妥善安置。

  这个接受的过程,会有别人来帮助,但最终只能由自己完成——像尼采说的那样,“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虫虫在搭建一座只有自己才可以完成的桥,她说她的画就是只有自己可以建造的桥。一直以来我也一直寻找着搭起那座桥的方法,从前到现在,站在那座桥上,看见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水流冲击的自己,四分五裂的自己,又逐渐被黏合起来,如果要问黏合我的胶水的成分是什么,我想是我有幸遇见的爱意和美好。

  另外,被打动到的一点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漂亮又有趣,在每个细微之处都十分用心,拆开塑封时就惊呼“好喜欢”:裸脊全包书封和牛皮纸非常有质感,也很契合“图文日记”的主题,书封内页画着不同模样的可爱小人,随手翻开每页都能感受到“治愈力”——虫虫的温柔的画笔让人感到舒适放松。最喜欢的是:随书赠送的卡纸可以剪下来玩儿,拼出各种表情的小人——做出自己的小人的过程真是妙趣横生!

  我的“小小人”

  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云子送给我书时说到,“我拍胸脯保证你绝对会喜欢”,是的,我真切的被这本书打动,也欣喜于友情里的这份默契,我一边读着一边在心里悄悄的说,有懂你的朋友真好呀,生活有时并不明亮,但幸好,还有温柔的书和默契的朋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