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的观后感大全

2021-06-29 08:24: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的观后感大全

  《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是一部由李乐执导,郑汝中 / 朱晓峰主演的一部历史 / 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观后感(一):乐从画中来

  这个纪录片并没有像寻常的节目把重点放在敦煌的历史文化上,而是另辟蹊径着重记录了现代人怎么把敦煌壁画里出现的乐器复原的过程。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复原及再创作出来的十二音雷公鼓。这个雷公鼓是根据敦煌壁画上古人想象的雷公形象,并被一圈鼓包围的图像进行再创作的。 节目里介绍说鼓声在古代最早的释义是春天之声 ,这关于鼓声的介绍还有十二音雷公鼓的形象结合在一起瞬间觉得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真的太奇特了。 脑子里面突然有了一副雷公正在手忙脚乱地打着鼓的画面,又或者说雷公的工作本身就是天庭御用乐师,所以导致我们听到的雷声有大有小时长时短哈哈哈哈。 另一件复原出来叫做竖箜篌的乐器一出场就让我惊叹于它别具匠心的外形。现代工匠巧妙地把侍女的外形和竖箜篌结合在一起,让竖箜篌的琴弦与侍女飞扬的裙裾自然融为一体。并且这件竖箜篌的名字也相当有灵气,叫飞天之灵。 虽然这些复原出来的古乐器的声音都是现代艺术家们赋予的,我们无法得知其真实声音到底怎么样,但是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研究以及艺术创作可谓是不可多得。 节目前后都有播放由复原的古乐器还原古代乐队演奏的片段,听完真的很羡慕以前的皇帝,不管心情好坏听上一场 live 就完事了。

  《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观后感(二):音乐与文学的联想

  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音乐场景,如今很多乐器我们已经见不到,更听不到了,自然也没办法去领略诗文记载的音乐美感了。

  这部纪录片展现了曲项四弦琵琶、阮咸、筚篥、雷公鼓、古筝、箜篌、方响、胡琴等八种乐器,视频里只听每种乐器的简单演奏已经非常美妙了,更何况古代文人听的都是当代演奏高手演奏,那种音乐体验该是何等享受啊!

  于我而言,听这些乐器的美妙音色,再去重读诗文,可能会有更不一样的联想。比如听着箜篌曲子,再读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可能会有不同于以往的体会。比如听听筚篥的演奏,读一读大唐边塞诗,想想河西走廊的风光,恐怕会产生致幻的感觉吧!

  还要感叹一句,敦煌真是一座艺术宝库,任何艺术连上敦煌,都能产生无穷的魅力,感谢这部纪录片。

  配音江小北的声音很熟悉,严肃中带着年轻的感觉,很喜欢。看完片尾才知道该片又是北京伯璟文化做的,真是国产纪录片行业的翘楚。一部《河西走廊》足以封神,这部片子连接敦煌,再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观后感(三):借形还魂的艺术

  琵琶,阮,筚篥,筝,雷公鼓,方响,箜篌。

  与其说是严谨的复原,不如说是依附壁画图形大胆创造的当代乐器。

  无论是借助小提琴乐理设计的琵琶,还是大胆使用铝合金制作的方响,介于钢琴竖琴之间的现代双排箜篌,乃至琵琶阮咸一律舍弃横抱拨子改用竖立指弹,正仓院箜篌复原出来了,团队还是用了双排箜篌,各种音箱的扩大共鸣…都佐证了郑汝中团队变通再创作的理念。

  遥想十年前还有人用郑的旧书里一句“弯琴试验失败”来力证弯琴是幻想中的乐器,与我论战,现在却在第四批敦煌仿制乐器里看到弯琴的身影了,不禁莞尔。缅甸竖琴笑而不语。

  小有遗憾的是,就像古典舞脱胎于苏联的芭蕾,演奏配置的理念都是比照西方交响乐队,借尸还魂的媚术美则美矣,最终还是一场幻想秀。传承燕乐古曲不是没有,只是我们多数人如今浸泡在现代审美里的耳朵消化不了那类似日本“雅乐”的味儿。

  不得不承认,只从欣赏的角度,只是穿着装束复原服饰的自得琴社演奏的哆啦A梦,比徐戈唐乐小组的从演奏形态到服饰道具无不严谨复原的玉树后庭花更吸引我。(希望他不要看到这一句。)爱听女子十二乐坊,东仪秀树…其实都是new age。乐,应使人悦,这才是古今不变的吧。

  其实敦煌匠人们又何尝不是借助现世图案大胆幻想呢?再者,大唐十部乐,高昌…龟兹…高丽乐…种种外来音乐的引入,也都是先人们敞开怀抱不拘一格,才嬗变出的辉煌。

  这,就是我理解的敦煌精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