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观后感精选

2021-07-23 08:12: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观后感精选

  《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是一部由Amanda Vickery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观后感(一):《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摘要与少量评价(仅方便未来本人回忆用,可能略有啰嗦)

  该纪录片记录了从16世纪一直至今的杰出的女艺术家,特别是油画家,将其作品与成就进行了赏析。

  一、16-17世纪

  第一集的时间维度是16-17世纪。主要围绕是文艺复兴前后的欧洲女艺术家,地区围绕西班牙、意大利。她们要么是被男性艺术家诬蔑,亦或者是在修道院(普劳提拉.奈莉修女的《最后的晚餐》)、宫廷或者家庭创作等原因而没有成名。在看完这个纪录片的时代背景,联想到卢梭的《爱弥儿》就可以明白为什么17、18世纪的卢梭是如此的亵渎女性了(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保姆,父亲才是孩子的老师”,“请了保姆的母亲便是不负责任的母亲”等)。

  那个时候的女性多数做的是缝纫纺织类的工作,有的女性接连要生十一个孩子(比如16、17世纪的女油画家拉维妮娅.丰塔纳),对女性观察人体裸体之类的思想也比较封建…我感觉文艺复兴,文艺的“重生”,只是重生在男性上了,对于当时的欧洲女性群众来说,并没有普遍享受到文艺复兴的创作自由,至少从艺术市场来说,女性作家的作品并没有受到欢迎。这也无关乎女性艺术家的才华不够,比如意大利小贵族家庭出生的16世纪油画家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作为西班牙腓力二世的宫廷画家,其作品被米开朗琪罗、凡代克等人认可,成为了“风俗画派(Conversation piece)”的先驱者;但也是寻求到宫廷里发展了,所以作品未流入到艺术市场。

  17世纪意大利的真蒂莱斯基也在这部纪录片中被讲述,她也是公认的、我们所知的比较早一些出名的女油画家之一(已知最早的女雕刻家是15、16世纪的博洛尼亚雕塑家普罗佩西亚.德.罗西)。也是通过今天的纪录片,我第一次认真地从女性艺术家的角度来观察西方艺术史,发现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西方女艺术家大多都比较偏近20世纪了,比如19世纪的雕塑家卡米尔克洛岱尔,19世纪末版画家珂勒惠支,20世纪的弗里达.卡罗等。

  到了17世纪荷兰小画派,仅年轻真蒂莱斯基一岁的克莱拉.佩特斯从静物写生油画开始创造女性艺术家新的天地。她的作品被称为“早餐静物(the breakfast piece)”的先驱。荷兰小画派像管中窥豹一样,某种层面上体现了荷兰沉静、温和、节律的社会环境。在此之后还介绍了荷兰女剪纸艺术家 乔安娜.科尔登,现实主义女油画家茱迪丝.莱斯特,相较于同时期、同国男性油画家维米尔对女性的塑造,莱斯特更丰富、立体地表现了真实的女性生活(被男性骚扰,在黑夜中和水泥房里缝纫),总之不同的女性艺术家在同时代都体现出了一种在男权社会下地窥视、在家庭与职业之中选择的思考。

  17世纪末,德国的女水彩画家玛利亚.西碧拉.梅里安为了对抗那个时代,她选择离开了丈夫和家,其中在52岁的时候带着21岁的女儿前行热带雨林以便更好地绘制动植物,最终,她在此行的作品获得了“欧洲杰出收藏奖”,其中衣一幅还被挂在了温莎城堡之中。

  二、17-18世纪

  18世纪英国,在6、70时代有一度流行中中式风格(chinoiserie),同时在60年代也有流行新古典主义风格(neoclassicism),古典风尚席卷欧洲,受这些风格影响的有女雕塑家伊丽莎白.拉特克里夫Elizabeth Rat cliffe (小名贝蒂),其作品“中国宝塔”和“帕尔米拉太阳神庙遗迹”(18世纪有很多古迹重现于世)都展现了其浪漫的、精美的风格,这俩尊雕塑都是用覆了小牛皮膜的木头(The wood on velum,which made of calfskin)制作的,以白色贝母包裹外部,也有一些小的彩色玻璃和贝母粉。在18世纪零售商盛行的时代,使得基本每个有富余时间和钱的人都可以尝试去做手工艺。

  伊丽莎白.拉特克里夫的“中国宝塔”

  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立之后,尽管同意招录了两名女学生(花卉绘画者玛丽.莫泽,瑞士油画家安吉莉卡.考夫曼,考夫曼给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会议厅的四幅天花板装饰作了画,还给同时期的爵士画家乔舒亚.雷诺兹画了肖像画)。在该校1770年的规定中严格的划分了(以男性学员多擅长的)素描、雕塑、油画等为正式美术,(女性学员多擅长的)缝纫品、贝类制品等手工艺品将不可参加该校展览。在这部纪录片的第二集里面也再次提到了哲学家卢梭,他划定了女性应该投身的工作范围,他说“无论如何,我绝不想让她们学习描画风景,更不用说人体了…创作刺绣图案,这些就是她们所需要知道的全部了。”,(这与我之前对他的“歧视女性说”理解是一致的)。历史绘画(history painting)也是18世纪欧洲奠定名画家的重要绘画题材(顶级艺术),安吉莉卡.考夫曼也在征服这一题材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他通过将历史题材女性化(如果血性化就必须刻画男人体的私密结构,刻画得过于写实会使她名声扫地。)的方式成功跻身了这一顶级艺术。考夫曼对工业产品的包容,也使得她的作品广泛被复制于众多中产阶级瓷器和商品上。

  同时期的英国首位女雕塑家,新古典主义风格,安妮.西摩.黛莫的雕塑作品也被皇家学院于18世纪下半叶展出了。1787年她于泰晤士河上,亨利大桥的两侧雕塑了两尊拱顶石,分别是河神泰晤士和伊西斯女神。

  河神泰晤士

  女神伊西斯

  安娜.玛丽亚.加斯维特(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将丝绸的设计与印制推动了进一步发展,她以别出心裁的设计和绝妙的颜色定义了英式风格。她绘制了八百多幅水彩设计图案,为了便于织工应用还将图案绘制在方格纸上,甚至会小心标注里面某个叶子或者某朵花的颜色还有其未来应用时应该用具体哪种材料。(当时英国的丝织品正被邻国法国竞争得岌岌可危。)

  加斯维特的丝织设计品图1

  加斯维特的丝织设计品(特写)图2

  罗丝.贝尔坦,她使自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名人时装设计师,也影响了之后的迪奥和香奈儿。

  (未完待续)

  《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观后感(二):女性艺术的正确打开方式:The Story of Women and Art 意大利部分整理

  图文原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DE4NDgxNA==&mid=401631508&idx=1&sn=5462427ff06d3501ed0e9ea88dfbacb1#rd

  海报是Artemisia Gentileschi在1630年的自画像

  Professor Amanda Vickery journeys from Renaissance Italy to the Dutch Republic and discovers a hidden world of female artistry. By digging in storerooms, convents and basements she rescues dazzling female artists from the shadows, and reveal stories of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in the face of seemingly insurmountable obstacles.

  我就简单地拿第一季第一集里其中的几个人物来做介绍吧。

  纪录片以Amanda Vickery教授的解说将我们引入这次的追寻失落的女性艺术之旅——从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到共和时代的荷兰。引出这次旅程的起始点是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瓦萨利走廊(The Vasari Corridor)。

  瓦萨利走廊是设计师Giorgio Vasari于1565年设计,历时5个月建造完成,走廊墙上挂满了世界艺术大师们的自画像,然而在这1700幅自画像中,女性仅占了7%

  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在世界级博物馆和画廊中的缺席引起了Amanda的关注,难道她们没有天赋么,还是这种现象揭示着更深层的历史原因?答案当然是后者。女性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被禁锢在家庭堡垒之中,极度缺乏艺术教育。事实上,文艺复兴时代的女性没有权利接受艺术教育,这在根源上阻断了女性和艺术的连结,然而,历史总会有一些例外。

  德·罗西

  (Properzia de' Rossi 1490-1530)

  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雕塑充斥着强有力的男性霸权和生殖力量,使得整座城市充盈着男性对文艺复兴艺术的主导气息。五百多年前的意大利,普通意大利女性除非是在去往教堂的路上,否则很少能在广场上看到她们的身影,公众生活对于未婚女性和谨慎的已婚女性来说都是严厉禁止的。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杰出的艺术家Properzia de' Rossi就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而她却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在男性垄断的雕塑界占领一席之地。

  雕塑这一项艺术对体力要求很高,再当时若想投身于这一门技艺,不得不在作坊里做学徒磨练手艺,女性若想在此领域出人头地,难度不言而喻。

  Grassi Family Crest是Properzia de' Rossi早期的作品,镶嵌在羽毛饰之间的这些圆圆的物材实际上是废弃的油桃核,她就用这些废弃的物料来练习自己的手艺。

  1925年,时年35岁的Rossi在竞争进入为博洛尼亚主教堂内的Basilica of San Petronio大殿修建的团队,她在众多男性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从Rossi的大理石作品可以看出她对解剖学和人体力学的了解,她深知男性在运动过程中的肌肉肌理。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知道得太多,招致了同行不堪入耳的诋毁和污蔑。面对流言恶语,Rossi退却了,她退出了公众的视线。其晚年十分惨淡,最终在1930年,也就是为教堂工作的5年之后,身无分文,孤独地死在了一家贫民医院。

  Rossi的人生经历是那个时代女性艺术家命运的缩影:要在一个男性为王的雕塑艺术界拔得头筹,除了优于常人的天赋与后期的苦练技艺,若没有外部环境的助力和强大的内心,艺术家本身及其作品也会泯然消逝在公众视线之中。当时大多数女性都没有这份勇气迎接来自男权社会对女性艺术家的人身攻击及恶言诋毁。

  当女性艺术家暴露在公众社会之时,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艺术创作上的难题,不过好在总会有一些伊甸园——教会和宫廷的存在则为她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庇佑。有的女性选择投身于宗教,进入修道院,过着与世隔绝的艺术创作生活。然而单调的修道院生活使得她们缺乏对正常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对男性及力量美的东西也显得很不深刻,所以在题材上有所局限,画风上也显得相当阴柔。相比于进入教会,女性要进入宫廷进行创作并能全身而退的要求除了天赋异禀,出色的交际能力和政治头脑也不容忽视。

  索弗尼斯瓦·安古索拉

  (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

  Sofonisba Anguissola出生于1532的意大利北部一户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家里七个孩子之中的老大。她在年幼的时候曾为当地的一个画家做学徒,也因此开创了女性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的先例。即使出身卑微,她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一步一步走进了西班牙宫廷。

  Sofonisba Anguissola擅长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的随和亲密的生活场景,也因此开创了崭新的画派——风俗画派(conversation piece)。她的作品得到米开朗琪罗的赏识,之后又得到其中一个客户阿尔巴公爵(Duke of Alba)的引荐,她在27岁的时候就离开罗马,前往位于马德里的西班牙宫廷,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御用宫廷画师。

  进入宫廷后的Anguissola在艺术上受到官方正式,严谨的画风限制,少了进入宫廷之前的灵气,因此她最为出名的作品也是她早期以她家庭为范本的,更为生动活泼的风俗画。不过,她用实力证明她能够在激烈的宫廷竞争和严苛戒律之中得以生存。

  1624年,时年25岁的Van Dyck拜访他的“偶像”——90多岁高龄的Anguissola,据Van Dyck所言,90多岁的Anguissola思维依然活跃锐利。

  封塔那

  (Lavinia Fontana 1552-1614)

  Lavinia Fontana在1552年出生于自由经济发达的博洛尼亚,被视为第一位职业女性艺术家。身为落魄的画家Prospero Fontana之女,Lavinia即使在男性垄断公共艺术教育的形势下也能近距离接触画材,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

  Lavinia Fontana的自画像。我发现当时的女画家很喜欢让自画像中的自己穿着端庄得体在钢琴边,Lavinia Fontana在这里想说明其实自己不比那些系出名门的大家闺秀差,她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得体的举止。她把这幅画寄给了自己的准岳父,用钢琴以及不远处的背景中的画架暗示他:虽然我并没有什么嫁妆,但我有着异于常人的才艺,这是常人无法拥有的财富。

  Lavinia Fontana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她一生创作了200-300幅艺术作品,客户多是来自博洛尼亚的资产阶级女性。

  The Gozzadini Family是Laudomia Gozzadini(穿红裙的女性)委托Lavinia创作的作品。Laudomia Gozzadini是Lavinia的密友,这幅作品表面上展现的是当时Gozzadini家庭的富有,实则揭示了这个家庭的内部斗争。坐在正中的是Laudomia的父亲,Gozzadini家庭的当家人。他定下一个规定:这两个姐妹之中谁能第一个产下男婴,就能继承家族的全部财产。父亲的手搭在Laudomia的姐妹Genevra的手上,暗示着Genevra赢得了这场生育大赛。画中的Genevra面容奇丑,她的丈夫手上拿着那份文书。更为细致的是,Genevra戴的挂饰正中有着一个阴茎勃起的裸体男性形象,而Laudomia戴的挂饰正中裸体男性的阴茎呈现出疲软的状态。Laudomia的丈夫责怪因为她输了这场比赛而失去了这笔财产,而Laudomia用这幅画告诉世人:输的不是我,是你!

  Lavinia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当时女性家庭生活的窗口,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展现了当时女性的思想轨迹和内心世界。然而她的画作主要围绕家庭生活,题材上显得不够大气,要想在艺术界立起一座丰碑,主题显得尤为重要。

  简特内斯基

  (A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2/53)

  Artemisia Gentileschi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是卡拉瓦乔派画家Orazio Gentileschi。出生在艺术家家庭的好处一是可以打破艺术教育中的男性垄断,颇有一种开小窗的意味,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和艺术大师的作品近距离接触,在良好的艺术环境内接受上等的艺术熏陶。

  Susannah and the Elders是Atemisia Gentileschi在17岁时候的作品。这是一个来自圣经的故事——贞洁的妻子Susannah遭到同社区猥琐的老男人的性骚扰,他们威胁她说如果她不合作,他们就会告发她,告诉她的丈夫她与他们通奸。这个故事曾被很多画家演绎,而Atemisia Gentileschi采用女性视角,使得Susannah的形象有别于其他版本的轻佻,魅惑,她是极度抵触地别过脸去,求他们不要靠近她。这幅画创作于她被她的家庭教师Tassi强奸之前,展现了男性凝视中的暴力,有评论认为这反映了Atemisia Gentileschi当时受到的性骚扰。

  下面提供两个其他版本的Susannah and the Elders给大家做个对比

  Susanna and the elders by Andrea Vaccaro

  Susanna and the Elders by Alessandro Allori

  Artemisia Gentileschi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位敢于挑战大幅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艺术作品的女性,其中很多作品被解读为对男性暴力压迫的愤怒和复仇,展现男性暴力下女性的创伤,女性意识的苏醒及女性力量的联结。

  Judith slaying Holofernes是一个来自旧约的故事。Judith是以色列一个美丽的寡妇,她在亚述将军Holofernes喝醉倒在床上之际,潜入账中,在女仆的帮助下取了这个要进攻破坏她的家园巴图利亚的凶手。Artemisia Gentileschi版本中的Judith和她仆人的形象要比其他画家笔下的版本年轻很多,这是否意味着年轻女性意识的苏醒和力量的崛起?Artemisia Gentileschi的画带有强烈的女权意识,在她的画中,女性不再是家庭的附属品,也不再是男性暴力下的牺牲品,正如她形容自已所言:You'll find the spirit of Caesar in a woman’s soul.

  Artemisia Gentileschi的事业相当成功,她最终得到了美地奇大公(Medici grand duke)的赞助 ,同时名声远洋英国,传到了查理一世耳中。她早年学画的经历及之后的艺术创作,集中体现了一位女艺术家无所畏惧的勇气。

  关于文艺复兴期间女性艺术家的扩展阅读:

  http://collection.sina.com.cn/yhds/20121108/170791454.shtml

  看完这一集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有所成就的女艺术家的共性:

  1.出生艺术世家。艺二代的身份有利于打破男性对艺术教育的垄断,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这集中体现了有个优秀的爹的重要性。

  2.找到有权有钱的赞助人。Anguissola若没有米开朗琪罗的赏识和阿尔巴公爵的举荐,Fontana若没有她那些富有的女性客户的赞助,以及Gentileschi最终得到美地奇大公的赞助......这些事实强调了找到一个强大的款的重要性。

  3.天赋禀然,当然这是所有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面对一切障碍并勇于克服的勇气。

  BBC出品的这部纪录片叙事非常流畅,艺术家的选择也非常典型,意大利部分从Rossi的失意到Gentileschi远赴英国王庭的功成名就,在解读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同时剖析她们成功与否的原因,其中很多新奇有趣的切入点,使得我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欣赏女性艺术顺便补补女性艺术史。现在女权这么流行,不看一看了解艺术史上卓越的女性,今后怎么能跟小伙伴们愉快地装逼叻 ;)

  《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观后感(三):挖到一部难得的口碑好片,罕见又震撼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当我们提起历史上的伟大的艺术家时,想到的大多是男性?

  为什么女性艺术家相比之下少得多?

  是因为女人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不如男人吗?

  从五百年前到今天,那些女性艺术家们又都经历了什么?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部纪录片,不仅回答了以上问题,还为人们介绍了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杰出女性艺术家。

  她们的才华和毅力,克服了当时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2014年,BBC制作的这部《女性与艺术的故事》,聚焦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女性艺术家。

  如果你也疑惑为什么艺术史里缺少女性的身影,那么这部纪录片会给你答案。

  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

  BBC: The Story of Women and Art

  主演: Amanda Vickery 首播: 2014-05-16 集数: 3 单集片长: 59分钟

  在佛罗伦萨的中心地带,有一处艺术史学家们的朝圣之地——瓦萨里利走廊。

  瓦萨利走廊是设计师Giorgio Vasari于1565年设计,历时5个月建造完成,走廊墙上挂满了世界艺术大师们的自画像。

  然而在这1700幅自画像中,女性仅占了7%。

  事实上,文艺复兴时代的女性不允许接受艺术教育。

  未婚女性甚至很少外出,她们无法像男人一样,游走大街小巷观察市井百态。

  注视和描绘裸体,更是禁忌中的禁忌。

  这在根源上,阻断了女性和艺术的连结。

  女性的创造力,只能在编织地毯和针线活中施展。

  然而这些都是被看不起,甚至被无视的手艺。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男人。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需要时刻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名誉。

  她们禁止抛头露面,多数时候只能屈居堂下,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女人参与艺术的方式,往往只能充当男性艺术家的模特和缪斯。

  然而,历史总会有一些例外。

  16世纪初的时候,一个意大利女子决定打破这个陈规。

  这使她成为了首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女性艺术家。

  她就是雕塑家,德·罗西(Properzia de' Rossi, 1490-1530)。

  德·罗西于1590年生于博洛尼亚。

  她对雕塑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而雕塑是一门充满男子气质的艺术。

  锤子和凿子,都是典型的男性使用的工具。

  相比之下女性既缺乏体力,又没有才华。

  在文艺复兴时期,想成为一名杰出的雕塑家,都要先给人当学徒,还需要在作坊里训练多年。

  这条路对女人来说,每一步都充满了障碍。

  被各种石雕作坊拒之门外的德·罗西没有放弃,她费尽心思超越阻挡自己的障碍。

  没有机会在石头上雕刻,她就在油果核上进行雕刻练习。

  1525年,35岁的德·罗西与一众男雕塑师,竞争进入一个雕塑家团队的机会。

  这个团队将要负责修建博洛尼亚的主教堂内的圣白托略大殿。

  而且她赢了。

  但她的作品,只被轻忽地放置在教堂不起眼的角落。

  尽管德·罗西是第一位女性大理石雕塑家,但也因为她踏足了本不属于女人的领域,招致艺术界兄弟会的反扑。

  德·罗西在解剖学方面的造诣,以及对男性肌肉结构的了解,招来很多不堪入耳的谣言诋毁。

  面对流言的中伤,德·罗西退却了,她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在为教堂工作的5年后,身无分文的她孤独地死在了救济院。

  她的命运,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女艺术家所要面对的风险。

  在文艺复兴时期,也许离群索居更利于女人从事艺术创作。

  像在修道院这样的地方,女人们卸下了家庭的负担,抛开社会规则和期望,从而专注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普劳提拉·奈莉修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500多年来,她的作品一直隐匿于大众视线之外。

  很多人都知道达芬奇那幅著名的《最后的晚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奈莉修女也画过一幅《最后的晚餐》。

  画中的每个男人,都具有明显的女性气质。

  这也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可悲的事实——

  奈莉无法接触男性模特,只能通过观察身边的女性来描绘男性。

  教会给女性提供了庇护,但也限制了她们的创作内容和观众。

  除了教会,宫廷是另一个能让女性施展艺术才能的避风港。

  索弗尼斯瓦·安古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32-1625)就通过贵族的引荐,进入了西班牙宫廷。

  她出生于1532的意大利北部一户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家里七个孩子之中的老大。

  因为父亲没钱给女儿们办嫁妆,就把她们训练得个个身怀绝技。

  她年幼时曾拜当地一名画家为师,开创了女性接受艺术教育的先例。

  她父亲还曾把她的儿童时的素描向米开朗琪罗炫耀,得到了大师的肯定。

  索弗尼斯瓦·安古索拉堪称是风俗画派创始人,她喜欢描绘日常生活场景来展现人物内心。

  通过阿尔巴公爵的引荐,索弗尼斯瓦·安古索拉进入了西班牙宫廷,为当时极为显赫的西班牙腓力二世作画。

  然而作为女人,她无法被正式认可为宫廷画师,她的头衔是宫廷女侍臣。

  而皇室肖像的僵硬规范,也消磨了安古索拉早期流露出的灵气。

  但她仍然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可以在宫廷绘画的严苛戒律下生存。

  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女人有可能不依附于任何机构,成为独立画家吗?

  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也许是可能的。

  那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这里对女性受教育的态度更加开放。

  拉维尼亚.丰塔纳(Lavinia Fontana,1552-1614)就出生在博洛尼亚。

  她的父亲是一位落魄的画家,因此她有机会接受艺术培训。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基础艺术培训的机会是把女人排除在外的。

  家庭教育是她们学习艺术的唯一替代途径。

  丰塔纳得到父亲的全力培养,后来在博洛尼亚大学受教,获得博士称号。

  靠自己的能力在被男性主导的行业环境中,打拼出一席显眼之地,甚至教皇都专门请她去罗马作画。

  丰塔纳可能是已知的第一个职业女画家。

  尽管她在婚后曾怀孕11次,但她对艺术的创作热情从未消减。

  高产的她,一生中创作了几百幅作品。

  但遗憾的是,她的绘画题材大都是一些贵族家庭肖像,而真正能扬名传世的作品往往是宗教题材的绘画。

  而17世纪有一位女画家,就在题材上挑战大气的宗教题材。

  与丰塔纳一样,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2/53)也是画家的女儿。

  真蒂莱斯基从一开始就在创作史诗主题的作品。

  17岁的时候,她选择的第一个主题,是当时男艺术家最热爱的——苏珊娜与长老。

  很多男画家画过这个题材,通常是一个美丽的裸体女性沉溺于老人们的注视。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圣经中的丑陋故事。

  这些老人们威逼利诱,想要性侵苏珊娜。

  真蒂莱斯基笔下的这幅画,不同于男性画家的视角,她真实地展现了苏珊娜痛苦挣扎拒绝的一面。

  这幅画创作于她被家庭教师强奸之前,展现了男性凝视中的暴力。

  而真蒂莱斯基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沉重的“房思琪的故事”。

  真蒂莱斯基是历史上,第一位敢于挑战大幅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的女性。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很多作品表达了对男性暴力压迫的愤怒和复仇。

  她最著名的画作《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正是在强奸案审判之后的日子里创作的。

  该画取材自圣经故事,讲述犹太寡妇朱迪斯利用自己的美色,诱惑入侵的敌人首领赫罗弗尼斯。

  在赫罗弗尼斯饮醉酒后,在女仆的帮助下砍下赫罗弗尼斯的头颅。

  真蒂莱斯基在画作中,宣泄着被强奸的痛苦和仇恨,展现了男性暴力下女性的创伤,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位刚烈叛逆的女画家,连自画像也与众不同。

  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不会表现作画的样子,大都是画成一位淑女。

  真蒂莱斯基却偏要在自画像中突显自己的画家身份,肯定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女画家,而不是以绘画来标榜自己“才艺”的淑女。

  真蒂莱斯基凭借出众的才华,获得了美第奇大公的赞助,她的名声甚至传到了英格兰的查理一世那里。

  1638年,真蒂莱斯基加入了为英国王室作画的团队。

  她从不被女性身份限制,一直在挑战史诗和野心勃勃的作品。

  正如她自己所言:“你会在一个女性的灵魂中发现凯撒的精神。”

  从这部纪录片中不难看出,曾经,一个女人想从事艺术工作是多么艰难。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培训所采取的是“寄宿式家教作坊”制度。

  也就说一个学生要在10岁左右就住到老师家,一边学习一边打杂,可能还得伺候老师的吃喝拉撒。

  这种学徒制,对当时的女性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被允许。

  于是可悲的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教育的女性,大都是画家的女儿。

  而另一个阻挡女性进入艺术殿堂的障碍,就是对人体结构的学习。

  想要生动刻画人物,必须要对人体结构有熟悉的认识。

  大量裸体模特的练习必不可少,达芬奇甚至还亲自解剖人体来学习。

  然而在那个年代,女性连观看裸体都被视为不体面、甚至不道德。

  “看”是一种男性才具有特权,而女性的主要角色是“被看”。

  然而,即使在这样困难重重的历史环境中,依然诞生了很多杰出的女性艺术家。

  她们不仅没有向现实妥协,

  还凭着过人的天赋,克服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

  她们以惊人的勇气追求艺术表达的权利,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最终实现她们的艺术雄心。

  直到今天,她们的经历和作品仍然在鼓舞着无数女性——

  不畏困难,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本文作者:RAMA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