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青春》经典影评有感
《念念青春》是一部由张艾嘉执导,张艾嘉 / 刘若英 / 周深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念念青春》影评(一):青春笔记本
看了第一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算是做个小分享吧。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会有的碎碎念、涂鸦、笔记本,变成一个节目来怀念。 《念念青春》由导演张艾嘉,邀请她的朋友,自主选择他们个人青年时期的私密的记忆,文摘或者日记,涂鸦或者手作,在一场青春念诵会上进行分享。 我们能看到他们的青春笔记本,借此打开我们自己的青春记忆,他们的分享有关爱情,有关自我,有关家庭。 说是真人秀,其实更像个谈话类节目。能感受到张艾嘉的诚意,和温暖温柔的周深搭档,两个人都是很好的聆听者,又能很精准地输出一些观点。 只是第一期,就时常让我闪泪光。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每次回想起自己年轻时,或者误入别人的年轻时,谁能不热泪盈眶呢?
《念念青春》影评(二):念念,青春。一场关于青春路上的追问与体悟
该如何解释「青春」二字,人们给它的定义往往美好而又伴随痛苦。 在《念念青春》的片场中集结了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一起探讨关于各自青春路上的感悟与体会。 在大家讲述各自的故事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自我的怀疑与拷问、难以接受的别离、追梦路上的迷茫、放不下的遗憾……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会发现,“人生”这两个字,就是“欢声”同“泪盈”四个字砌的,明天总比昨天好。 再回到节目最初的几个提问:
“我们需要他人的关注与认同下才能成长吗?”“你是否喜欢你自己?” 在提问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直面自己的内心。 或许很多时候,疼痛都是来源于自己,成长是一个过程,有起点,没有终点。人生更多的是需要勇敢的接受与坦然的面对。 最后附上周深的寄语: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有光,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有梦”
《念念青春》影评(三):不要害怕不一样 以及 爱你自己
第一期就给我看得涕泗横流的。
周深分享了自己声音的故事,活脱脱的励志模板,还分享了很多小时候的照片,看得出来很真诚,很认真在做这个事情,不是敷衍了事。从声音不被认可,到站上的舞台越来越大,他说他很感谢听他唱歌的人,也希望大家不要害怕自己的不一样。
印象最深的是后面一位小哥,少年时期的困惑,哪怕后来长大成人了,到了工作了还是会有一些映射:我会自卑。
张艾嘉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说得很好,最后几句给我说得当场泪奔。她说她曾经生过一场病,觉得自己的外貌和精神状况都很糟糕,但有一天她就突然醒悟了,对着镜子里糟糕的自己说,这具身体是要陪我过一生的,我凭什么不爱她呢?
然后她语气温柔又坚定地告诉分享者:会不会,你只是没有发现你有多好呢?
《念念青春》影评(四):谁的青春不是被“疼痛文学”引领,明星们也不例外
今天中午,张艾嘉首档青春文化纪实综艺《念念青春》在优酷上线,不瞒大家说,斯文盯上这个节目已经很久了。出于对张艾嘉老师的喜欢,我承认我追这个节目是有那么一点点粉丝滤镜。
这么多年,张艾嘉一向以知性优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线里,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身份,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这次以“青春聆听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于她自己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对观众来说也是一次未知的惊喜。
《念念青春》作为一档分享个人青春文本的人文纪实节目,以极具高辨识度的写实风格在当下众多综艺节目里脱颖而出,节目邀请庞大、豪华且涵盖各个圈层的嘉宾阵容,刚开播就引起全网极高的关注度,不少网友已经在喊话节目组gkd了。(节目组:别催了在搞了
青春很美好,但往往也承载着很多人不愿提起的过去,明星们也是如此。而这次张艾嘉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她的老友新朋,选择他们青年时期的私密文字、涂鸦、摘抄、创作、手作等各类可视化记录,在一场线下青春念诵会上进行念诵和演绎。
姐妹们,划重点:私密文字+线下念诵。救命,我的妈,社恐斯文已经开始紧张到用脚趾抠地板了,这场面简直堪比公开处刑,社死现场也不过如此了吧,斯文可能这辈子都很难迈出这一步。
估计节目组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之所以搞这么一个节目出来,就是希望借助明星们最真实的个人青春叙事文本,让大家发现青春的本来面目,从而助力当下年轻人获得共情和透视自我的勇气。
相比于那种打打闹闹的综艺,斯文其实更喜欢看这种单纯聊聊天谈谈心的节目,好像有种让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的魔力,舒服、治愈。
节目第一期来的嘉宾是周深,张艾嘉和周深约在重庆见面。重庆对周深来说很特别,当年他去考了重庆大学艺术特长生,因为文化课没有达到分数线才去乌克兰求学。
初见张艾嘉前辈,周深画风秒变“追星”现场。虽然两人见面时周深表面故作镇静,实则内心早已波涛汹涌,肉眼可见的紧张和不知所措,在书店里后退几步经过反复心理建设确定是张艾嘉真的来了才跑出去迎接,反应过于真实,嚯,明星见偶像也这么“怂”?
在没看节目之前,我确实担心他俩因为年龄差距太大,而没有共同话题,结果没想到是斯文多心了。
两人很快因为音乐人的身份而快速找到聊天的切入口,周深说歌手去KTV就像是在加班,张艾嘉分享自己被要求唱了五次《爱的代价》之后再也不去KTV的经历,两人一拍即可,火速逃离,可能歌手多多少少都有点被KTV支配的恐惧。
周深给张姐表演“杀”猪音,张姐立马有样学样,周深原地愣住,啊?怎会如此?原来张艾嘉还可以是这样的打开方式?张艾嘉虽然是长辈,但她却时刻保持年轻人的心态,好像内心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可爱、逗趣,聊天时也会用自己的表情包和朋友斗图。
张艾嘉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聆听者身份,让周深这种平时感情很不容易外露的人,也很愿意敞开心扉与她聊一些心里话。这个节目妙就妙在它极大地拓宽了“青春”这一概念的边界,让我们感受到青春不仅发生在当下,哪怕过来人讲述他们的青春也深有共鸣。
虽然搞怪、沙雕、不走寻常路是周深的常态,但是在节目中谈及“谄媚型人格”、“急于想要获得外界认可”等比较走心的话题时也极具共情力。
对于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歌手,周深觉得很迷茫,因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想用歌声去接近大家,但其实他擅长的风格是离人很远。矛盾,所以纠结。
节目中周深有句话斯文印象十分深刻,他说,小的时候害怕成为“异类”,长大又会害怕跟大家太一样。虽然大家现在看到的周深闪闪发光,但他也是经历了被接纳、被认可、被喜欢的漫长过程,正是小时候的与众不同才成就了现在的他。
周深能鼓起勇气直面小时候看似不完美但很特别的自己,对他自己来说,应该是个蛮大的挑战。因为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无非就是把自己不体面的过去毫无保留地展露在众人面前,尤其是男生,普遍都会觉得很没面子,甚至不愿意承认那些文字是自己写出来的。
当他们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展现在斯文面前的时候,什么线下青春念诵会,我愿称之为“疼痛文学”鉴赏大会,节目组你们太狠了叭哈哈哈哈!(但我喜欢看
周深标题一出来就有内味儿了,《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但遇见了你们成就了我最好的时光》,心梗了,很难在2021年看到这样的标题了。言归正传,他写得确实走心,让人听了很心疼那个小小身体却有着大大梦想的小周深。
曾经的他连大声说话都会脸红,一害怕害羞就会尴尬地饶头、咬指甲,刚出道参加节目时也经历过被大家误会的至暗时刻,怀疑自己能不能当歌手,能不能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很多有梦想也闪着光的一群人,站到了越来越大的舞台上。
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被纪念,每种青春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成功人士不是天生的,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过去。周深好友刘同在分享自己97年写下的那段文字时,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他自己都吐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但斯文觉得,哥小时候作文一定很好吧哈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畅销书的作者,他也被很多人质疑“写的是什么鬼”,但当他再也写不出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才觉得曾经那个矫情的自己是那么厉害。
很多时候回过头看,我们真的没必要否认过去的自己,就连张艾嘉在青春时期也曾有过容貌焦虑,面对外界不友好的声音,她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期望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千万不要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最完美的人。(这两句请当下有容貌焦虑的姐妹刻烟吸肺!
大家一边吐槽一边感叹,虽然文字内容有点幼稚、矫情、尴尬,分分钟被大家笑到捶地,但确实很真实、很可爱、很让人感同身受,字里行间传递出关于青春的那种无所畏惧。
青春是什么,张艾嘉在节目刚开始就抛给大家这么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斯文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五彩斑斓。节目中所提及有关青春与人生的话题在斯文看来也是永不过时的,讨论之余展现出一种青春力量,体现不同青春的真实态度,不可否认这对当下年轻人具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除了张艾嘉作为“青春聆听者”参与节目录制之外,《念念青春》还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艺人,所以嘉宾阵容也是这个节目的看点之一。
首期邀请的周深已经给大家贡献了不少名场面,后面几期既有周华健、刘若英这种极具青春记忆点的艺人,也有丁真、李雪琴这样当下颇受关注的偶像,还有像五条人这样“另类”的野生圈粉专家。从邀请嘉宾这块就能看出来这个节目组很会搞,轻而易举辐射到多个圈层的粉丝受众。
周华健、刘若英这种和张艾嘉很熟悉的老朋友,我根本不担心他们没话聊,但丁真、李雪琴和张艾嘉这种有点破次元壁的同框,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斯文还挺期待的,甚至有点担心张姐能不能hold五条人的奇怪画风哈哈哈哈哈。
节目从不同维度探索不同人的青春段落,展现了他们对于各自青春的不同态度。首期节目中刘同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出书时并不想把那些看起来很夸张很恶心的日记选进去,当时编辑告诉他:“刘同你可以把这些删掉,但是你要记得你删掉不代表你不是这样的人,只代表三十岁的你,不想承认你过去是那样的人。”
斯文看这段的时候,真实有被触动到。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过去很丢人,或许有那种难以启齿的记忆,可是当你勇敢揭开的时候,同时你也拥有了坚不可摧的铠甲,青春需要认同和爱,每一种青春都值得善待。
节目于整个行业而言,在星素结合的榜样力量做出了很大的尝试。每期节目既有知名度高的艺人分享他们的过去,也有相对知名度一般的素人尝试揭开他们青春的面纱,当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精神小伙谈笑风生地分享自己因为意外而瘫痪的故事时,那一刻,我们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努力不勇敢不坚持下去的理由。
通过挖掘这些人青春“隐秘的角落”,既满足吃瓜群众对明星生活轨迹的好奇心,也能展现明星们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的一面。这种大胆的尝试和付诸实践的探索,有望获得行业和观众的双重认可。
矫情又抓马,离谱又好笑,《念念青春》不仅给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光明正大窥探明星隐私的机会,而且也给当下年轻人提供了正视自己“青春”的勇气和魄力。节目从7月28号起每周三12:00在优酷独播,想要围观明星社死现场的小伙伴,记得按时蹲守
《念念青春》影评(五):谁的青春不是被“疼痛文学”引领,明星们也不例外
今天中午,张艾嘉首档青春文化纪实综艺《念念青春》在优酷上线,不瞒大家说,斯文盯上这个节目已经很久了。出于对张艾嘉老师的喜欢,我承认我追这个节目是有那么一点点粉丝滤镜。
这么多年,张艾嘉一向以知性优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线里,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身份,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这次以“青春聆听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于她自己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对观众来说也是一次未知的惊喜。
《念念青春》作为一档分享个人青春文本的人文纪实节目,以极具高辨识度的写实风格在当下众多综艺节目里脱颖而出,节目邀请庞大、豪华且涵盖各个圈层的嘉宾阵容,刚开播就引起全网极高的关注度,不少网友已经在喊话节目组gkd了。(节目组:别催了在搞了
青春很美好,但往往也承载着很多人不愿提起的过去,明星们也是如此。而这次张艾嘉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她的老友新朋,选择他们青年时期的私密文字、涂鸦、摘抄、创作、手作等各类可视化记录,在一场线下青春念诵会上进行念诵和演绎。
姐妹们,划重点:私密文字+线下念诵。救命,我的妈,社恐斯文已经开始紧张到用脚趾抠地板了,这场面简直堪比公开处刑,社死现场也不过如此了吧,斯文可能这辈子都很难迈出这一步。
估计节目组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之所以搞这么一个节目出来,就是希望借助明星们最真实的个人青春叙事文本,让大家发现青春的本来面目,从而助力当下年轻人获得共情和透视自我的勇气。
相比于那种打打闹闹的综艺,斯文其实更喜欢看这种单纯聊聊天谈谈心的节目,好像有种让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的魔力,舒服、治愈。
节目第一期来的嘉宾是周深,张艾嘉和周深约在重庆见面。重庆对周深来说很特别,当年他去考了重庆大学艺术特长生,因为文化课没有达到分数线才去乌克兰求学。
初见张艾嘉前辈,周深画风秒变“追星”现场。虽然两人见面时周深表面故作镇静,实则内心早已波涛汹涌,肉眼可见的紧张和不知所措,在书店里后退几步经过反复心理建设确定是张艾嘉真的来了才跑出去迎接,反应过于真实,嚯,明星见偶像也这么“怂”?
在没看节目之前,我确实担心他俩因为年龄差距太大,而没有共同话题,结果没想到是斯文多心了。
两人很快因为音乐人的身份而快速找到聊天的切入口,周深说歌手去KTV就像是在加班,张艾嘉分享自己被要求唱了五次《爱的代价》之后再也不去KTV的经历,两人一拍即可,火速逃离,可能歌手多多少少都有点被KTV支配的恐惧。
周深给张姐表演“杀”猪音,张姐立马有样学样,周深原地愣住,啊?怎会如此?原来张艾嘉还可以是这样的打开方式?张艾嘉虽然是长辈,但她却时刻保持年轻人的心态,好像内心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可爱、逗趣,聊天时也会用自己的表情包和朋友斗图。
张艾嘉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聆听者身份,让周深这种平时感情很不容易外露的人,也很愿意敞开心扉与她聊一些心里话。这个节目妙就妙在它极大地拓宽了“青春”这一概念的边界,让我们感受到青春不仅发生在当下,哪怕过来人讲述他们的青春也深有共鸣。
虽然搞怪、沙雕、不走寻常路是周深的常态,但是在节目中谈及“谄媚型人格”、“急于想要获得外界认可”等比较走心的话题时也极具共情力。
对于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歌手,周深觉得很迷茫,因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想用歌声去接近大家,但其实他擅长的风格是离人很远。矛盾,所以纠结。
节目中周深有句话斯文印象十分深刻,他说,小的时候害怕成为“异类”,长大又会害怕跟大家太一样。虽然大家现在看到的周深闪闪发光,但他也是经历了被接纳、被认可、被喜欢的漫长过程,正是小时候的与众不同才成就了现在的他。
周深能鼓起勇气直面小时候看似不完美但很特别的自己,对他自己来说,应该是个蛮大的挑战。因为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无非就是把自己不体面的过去毫无保留地展露在众人面前,尤其是男生,普遍都会觉得很没面子,甚至不愿意承认那些文字是自己写出来的。
当他们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展现在斯文面前的时候,什么线下青春念诵会,我愿称之为“疼痛文学”鉴赏大会,节目组你们太狠了叭哈哈哈哈!(但我喜欢看
周深标题一出来就有内味儿了,《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但遇见了你们成就了我最好的时光》,心梗了,很难在2021年看到这样的标题了。言归正传,他写得确实走心,让人听了很心疼那个小小身体却有着大大梦想的小周深。
曾经的他连大声说话都会脸红,一害怕害羞就会尴尬地饶头、咬指甲,刚出道参加节目时也经历过被大家误会的至暗时刻,怀疑自己能不能当歌手,能不能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很多有梦想也闪着光的一群人,站到了越来越大的舞台上。
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被纪念,每种青春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成功人士不是天生的,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过去。周深好友刘同在分享自己97年写下的那段文字时,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他自己都吐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但斯文觉得,哥小时候作文一定很好吧哈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畅销书的作者,他也被很多人质疑“写的是什么鬼”,但当他再也写不出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才觉得曾经那个矫情的自己是那么厉害。
很多时候回过头看,我们真的没必要否认过去的自己,就连张艾嘉在青春时期也曾有过容貌焦虑,面对外界不友好的声音,她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期望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千万不要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最完美的人。(这两句请当下有容貌焦虑的姐妹刻烟吸肺!
大家一边吐槽一边感叹,虽然文字内容有点幼稚、矫情、尴尬,分分钟被大家笑到捶地,但确实很真实、很可爱、很让人感同身受,字里行间传递出关于青春的那种无所畏惧。
青春是什么,张艾嘉在节目刚开始就抛给大家这么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斯文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五彩斑斓。节目中所提及有关青春与人生的话题在斯文看来也是永不过时的,讨论之余展现出一种青春力量,体现不同青春的真实态度,不可否认这对当下年轻人具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除了张艾嘉作为“青春聆听者”参与节目录制之外,《念念青春》还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艺人,所以嘉宾阵容也是这个节目的看点之一。
首期邀请的周深已经给大家贡献了不少名场面,后面几期既有周华健、刘若英这种极具青春记忆点的艺人,也有丁真、李雪琴这样当下颇受关注的偶像,还有像五条人这样“另类”的野生圈粉专家。从邀请嘉宾这块就能看出来这个节目组很会搞,轻而易举辐射到多个圈层的粉丝受众。
周华健、刘若英这种和张艾嘉很熟悉的老朋友,我根本不担心他们没话聊,但丁真、李雪琴和张艾嘉这种有点破次元壁的同框,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斯文还挺期待的,甚至有点担心张姐能不能hold五条人的奇怪画风哈哈哈哈哈。
节目从不同维度探索不同人的青春段落,展现了他们对于各自青春的不同态度。首期节目中刘同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出书时并不想把那些看起来很夸张很恶心的日记选进去,当时编辑告诉他:“刘同你可以把这些删掉,但是你要记得你删掉不代表你不是这样的人,只代表三十岁的你,不想承认你过去是那样的人。”
斯文看这段的时候,真实有被触动到。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过去很丢人,或许有那种难以启齿的记忆,可是当你勇敢揭开的时候,同时你也拥有了坚不可摧的铠甲,青春需要认同和爱,每一种青春都值得善待。
节目于整个行业而言,在星素结合的榜样力量做出了很大的尝试。每期节目既有知名度高的艺人分享他们的过去,也有相对知名度一般的素人尝试揭开他们青春的面纱,当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精神小伙谈笑风生地分享自己因为意外而瘫痪的故事时,那一刻,我们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努力不勇敢不坚持下去的理由。
通过挖掘这些人青春“隐秘的角落”,既满足吃瓜群众对明星生活轨迹的好奇心,也能展现明星们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的一面。这种大胆的尝试和付诸实践的探索,有望获得行业和观众的双重认可。
矫情又抓马,离谱又好笑,《念念青春》不仅给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光明正大窥探明星隐私的机会,而且也给当下年轻人提供了正视自己“青春”的勇气和魄力。节目从7月28号起每周三12:00在优酷独播,想要围观明星社死现场的小伙伴,记得按时蹲守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