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教学是一种相遇-因着“伟大事物"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教学是一种相遇-因着“伟大事物"

2021-09-24 13:01:45 作者:方水水. 来源:方水水.推荐 阅读:载入中…

教学是一种相遇-因着“伟大事物"

  教学需要学科知识、教学知识,也需要教学技能、教学技术。然而,这些都只是教学的前提,不是教学的本质,教学也需要关注效率、效果,不过这是对教学结果的诉求,它所涉及到的是“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也不是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回答的是“教学是什么”以及“缺少了什么它有可能就不再是教学"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教学自身的显现以及我们对教学的批判性反思中把握。

  教学总是在教育关系中显现。“教”总是和所“教”对象联系在一起。这就像马丁·布伯对原初词“我”的分析一样。世界上没有子然独存的“我”,仅有原初词“我一你”之中的“我”以及原初词“我一他”之中的“我”。也即,当我们言及“我”的时候,总是带出一个“你”或“他",“我”总在一种关系中涌现。

  “教学(teach)"亦是如此。当我们言及“教学”时,总会带出两个相关的主体-“教者”和“学者",教学始终处于这样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中。“教学"的原初意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显现为这样种教育关系-“教”为“施”,“学”为“效”.

  “教学”是“施者”与“效者”在教育关系中的相遇,或教师与学生的相遇。当我们问及大学新生对大学教学生活的期待时,他们更多的回答是:能够与真正的师者相遇,能够在校园里见到他们的身影、倾听他们的讲演,或聆听他们的谈话。其实,我们只要想象孔子和他的学生一起座谈,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他们的学生在一起漫步,就很容易理解

  “教学”的相遇性质。梅贻琦“大鱼带着小鱼游泳的比喻则比较形象地表达出教学的相遇特征教学相遇围绕的中心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伟大事物(great thing)".“伟大事物”是引用里克尔的表达方式,指的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subject)-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他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伟大事物”是师生想要探究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它引发好奇与追问,是一个神秘的召唤。在具体的教学中,“伟大事物”可以呈现为不同的科目或更为具体内容,它们或是当下正在探究的一道题目,或是程序员在编的程序,或是医生探究的病毒……围绕着“伟大事物”,其它相关的东西(例如语言、符号、数学、技术,包括人际、文化等)都进入到教学中来。而当这些东西成为教学主体(subject)时,它们又成为要探究的事物本身.

  “伟大事物”是教学要探究或传递的东西,它可以是西方意义上的真理,或我们所谓的“道”,而接近它的方式则可以是西方人的“学以致知",或我们先人的“格物致知”."伟大事物”将教师和学生聚集在一起,围绕着它展开对话、进行研讨。在它面前,“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人们可能会因为它而表现出自己的谦逊和尊敬,也可能因为它而成为众人瞩目或敬仰的对象。人们尊重专家、学者、教师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牵引,学生崇拜教师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其个人,而是因为教师对“伟大事物”或对所教的学科的把握。可以说,学科成就了教师。因此,学科教师不仅仅是在教某一门学科,他们就是这门学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