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喜鹊谋杀案》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喜鹊谋杀案》经典观后感集

2022-02-24 08:25: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喜鹊谋杀案》经典观后感集

  《喜鹊谋杀案》是一部由彼得·卡坦纽执导,莱丝利·曼维尔 / 康勒斯·希尔 / 蒂姆·迈克穆兰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鹊谋杀案》观后感(一):确实有点阿婆的味,尤其小说里的剧情部分

  拍侦探剧哪家强,还得看冬奥0奖牌的英酱!戏中戏案中案的布局结构我能看100集,现实线是知名小说家坠楼而亡,他的编辑(也就是女主)在编辑作者最后一部侦探小说作品的时候,发现缺失了最后一个章节(不知道凶手是谁),她不信作者是自杀的,就抽丝剥茧找出真凶兼找到最后一个章节,虚拟线是作者塑造的小说里的案件,层层递进最后找出真凶。现实虚拟的场景转化也很赞!唯一不足是现实线的悬疑推理部分有点少。 ps这剧真有阿婆那味了,给你一堆嫌疑人,只要是剧里书里出现的人物,不管多不起眼,都能跟案子有关系,看的时候会觉得嗯所有出现的人都可能是凶手,但是以我看阿婆作品的经验来看,凶手一般是众多嫌疑人里最不起眼的那个,就你怎么猜都不会猜到的那个。看完第一感觉是啥,凶手怎么可能是他,不可能,但是细细品后又会觉得嗯,这凶手真能“躲”太狡猾了!这就是阿婆牛的地方,她会在你知道凶手后回顾剧情之时有种,哎呀我怎么又没发现凶手是他!!即使看过她很多很多作品,猜凶手也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喜鹊谋杀案》观后感(二):无剧透随手写几个喜欢的点

  英剧的推理片一如既往的高质量,虽然英剧女主一如既往的不美却聪颖,这次这位年纪还大了一些,却仍然浑身散发着自信和独立的魅力。 双线情节从平行开展到后来越来越交织,最后干脆让女主和剧中神探一起解开谜底,真的是让我们这些剧迷和书迷过足了双重的瘾。 不能剧透,说说喜欢的几个点。 1 英国乡村景色和建筑,毫无疑问,让我无比想念湖区和巴斯,真想再去那里独自住上几日。 2 女主的独居生活,一个人回到flat穿着编织拖鞋蜷缩在沙发上看手稿,一边喝着自制的金汤力,简直不能再美。 3 和希腊教授的松散情人关系,六年恋情不同居不结婚,照样心心相印,可能这是爱情最好的形态了吧。 4 Atticus Pund的口音好好听,完全弥补了他的小眼睛,对于我这种嗓音控和口音控来说,没有什么比低沉儒雅的英英更有魅力的了。 5 James的造型我更喜欢作家的小同性情人,挺痞帅的,这孩子演技不错,作为侦探的助手又是另外一副认真的样子了。

  6 女主的原生家庭以及对她的影响,让整个人物更丰满。看她烦恼时独自在室外抽烟感觉看到了自己。

  总之推荐此剧,六级的长度刚好适合一周刷完,enjoy!

  《喜鹊谋杀案》观后感(三):我不在看書,就在往书中的世界前进中

  英国小说家和编剧安东尼•霍洛维茨,是柯南·道尔产权会认证的福尔摩斯故事续写唯一作者。从小开始对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热爱,也带给他绵延不尽的创作灵感。

  他是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大侦探波洛》系列的编剧之一,他向阿加莎致敬的小说《喜鹊谋杀案》,更被盛赞为「一场为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爱好者而设的盛宴。」。

  畅销侦探小说作者康威,写下故事发生在二战后几年的《喜鹊谋杀案》。他长期合作的编辑苏珊在今天收到作者这本收官之作,却没有发现最后一章的踪迹。

  接著,她就收到康威失足自庄园高塔跌落而亡的消息。即將被併購的出版社,必须有这本书才能卖得好价钱。苏珊尝试找出最后一章,却也发现小说似乎就在反应她所遇到的一切。

  《喜鹊谋杀案》讲的是故事中的故事,案件中的案件,推理中的推理:书中情节,真实人生的起伏,案件的铺陈,甚至于书中侦探也出现在苏珊想像的世界,跟她对话。

  康威想要当严肃作家未果,他想要描述世界的变化,并且偷渡这样的私货到侦探小说中,却被上他写作课的学生跟苏珊吐槽:我们只想知道凶手是谁,无关的感想尽是多馀。

  关于时代,关于性格,关于社会所衍生,跟孕育出何以至此模样的缘由,都是增加故事厚度跟馀韵的必要。但是,是的。我们看推理小说,总是巴不得翻到最后一页,让真相大白。

  生活充满这些人和那些事的细琐,但是,我们就像在地铁看视频杀时间一样,习惯让画面快转2倍3倍。苏珊说:「我自称是编辑,可当事实就摆在眼前,我却视而不见。」

  大时代的巨轮不用碾压我们,我们就已经在碾压个人的小时代。仅仅服用电影电视所传递的一帖药,无法根治我们已经染上的宿疾。

  但是,至少有书,有剧,来提醒我们走进另一个世界。

  在那里,世界运转的速度可以被调回正常。

  我們也可以在看书观剧的同时,变正常。

  《喜鹊谋杀案》观后感(四):古典和现代推理的完美结合(无泄底)

  没想到期待已久的剧版《喜鹊谋杀案》,有段时间没关注,竟然就突然更完了。Surprise!

  适逢新一轮全国降温,深圳接连下了几天的雨,阴冷极了。雨天看剧,并且看的是推理剧,自然想到了《喜鹊谋杀案》原著中的一段关于“雨天看书”的描述。

  “外面下着雨,屋里开着暖气,你全神贯注地阅读一本书。读啊,读啊,感觉书页从指缝间一页页滑过;突然间,你右手那边的书页比左手那边薄了,你想慢些读,但还是忍不住不停地翻啊翻,直到看到那个让你几乎难以置信的结局。这就是侦探小说的独特的魅力。”

  当真是无比应景。

  《喜鹊谋杀案》的原作,在当年算是现象级的作品了。日文版出版那年,夺得“日本四大推理榜单”(海外榜)的四榜榜首。

  也就是从那年的本书开始,安东尼·霍洛维茨开始了他血腥至极的“屠榜”,连续四年至今。

  除了今年有一个榜单是第二名,其余四年的所有榜单都是第一,近乎四年的All Kill。

  这四年“屠榜”的四本书,包括了《喜鹊谋杀案》所在的「苏珊·赖兰系列」,以及另外一个「霍桑探案系列」。前者是阿婆的风格,后者是福尔摩斯的风格。当然了,霍洛维茨受阿婆影响太深,即使是福尔摩斯风格的作品,也会时不时看到阿婆的影子。

  安东尼·霍洛维茨是“现代欧美”推理作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位。值得一提的是,其笔下有福尔摩斯产权会唯一认证过的福尔摩斯续作——《丝之屋》。

  同时,他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编剧,阿婆原作改编的英剧《大侦探波洛》就是出自他之手,还有我很喜欢的《丁丁历险记》电影版。

  因此这部《喜鹊谋杀案》,霍洛维茨是“自写自编”。

  一部阿婆风格的作品,经由阿婆原作的编剧,改编而成的英剧,怎能不值得期待?

  剧集更直观地还原了原作“书中书”、“案中案”的形式。当然,对于剧集应该叫“剧中书”。

  主角苏珊·赖兰是一位资深的图书编辑,而她所负责对接的是一位极其畅销的推理小说作家艾伦·康威,其在书中创造了名侦探阿提库斯·庞德。

  所谓“剧中书”、“案中案”:剧中苏珊的世界有一个案件,而艾伦的书中、庞德的世界也有一个案件。两个案件,同时相互关联。

  随着叙述在苏珊世界和庞德世界中双线展开,二十一世纪的伦敦都市,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乡村,轮番上演。满满英伦,扑面而来。

  庞德的世界,苏珊的世界,再算上霍洛维茨和观众的世界,这是像套娃一般三层嵌套的世界。

  作为作家,艺术来源于生活,艾伦总会把现实世界尤其是身边的人物,写到他的作品中,并且往往是“负面”形象——这也是艾伦虽然很受读者欢迎,却一直不受身边人待见的原因。

  也就是说,苏珊世界的人物和庞德世界的人物有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在书中读者也只是读读而已,但是在剧中就完全不同了——苏珊世界和庞德世界的对应人物,是同一个演员扮演。这种直观,是剧集相对书本的一大优势。

  剧集的另一大优势,除了能更生动、更形象地展现出两种不同“时空”的场景之外,能更“戏剧化”地实现两个“时空”之间的互动和切换。

  为了实现这种“戏剧化”的互动和切换,霍洛维茨理所当然地更改了原作小说的叙事顺序。

  在小说中,简单交代了苏珊世界的些许信息之后,直接就开始了庞德世界的故事。书名《喜鹊谋杀案》,其实也是艾伦笔下关于「庞德系列」最后一部作品的名字。

  行文在庞德世界中继续,当读者渐入佳境、步步深入,几乎忘却这是一个“书中书”的世界时,在庞德即将揭晓凶手的最后一章前戛然而止,被硬生生拉扯回苏珊世界。原来,作为这本书的编辑,苏珊拿到的书稿缺少了“解谜”的最后一章。而这关键的一章,在苏珊世界的案件尘埃落定之后,才再次回到读者面前。

  而在剧中,庞德世界的故事,和苏珊世界的故事是交替展开的。故事可能在任何一处合适的位置进行“切换”。

  可能苏珊开着她红色的跑车疾驰在路上,另外一个方向来了一辆黑色的老爷车,滤镜也变的复古起来,里面坐着的就是庞德和他的助手;抑或是庞德敲响了某个嫌疑人的家门,开门的时候,出现的却是苏珊世界里书中人物的原型。

  甚至在很多场景下,苏珊在和庞德在进行“对话”,暗示着苏珊正在按照庞德的思路思考。

  这些场景和表现方式,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是书本所不能达到的。

  当然另一方面,剧集大大简化了小说的内容,并在多处对情节和人物做了改动。使主线变得更清晰,同时案件也变得更简单。

  例如庞德世界中,奥斯本牧师和罗伯特的父亲马修,在剧中几乎没有多少戏份了。

  又例如,苏珊世界中有人控诉艾伦即将发表的《喜鹊谋杀案》,其中的故事背景是抄袭的。但其实在原作中,被控诉抄袭的是艾伦的另外一本书,「庞德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暗夜的召唤》。并且书中有介绍《暗夜的召唤》中用到的“诡计”,所以这也算是“半个”案件了。

  相比剧集,小说的内容更丰富、案件更复杂、线索更细致。

  最后稍微解释一下,剧名也即「庞德系列」的第九部作品名《喜鹊谋杀案》,之所以起这个稍显“怪异”的名字,一方面是因其在苏珊世界中有其“深意”;另一方面,剧中也有提到,作为阿婆风格的「庞德系列」作品,艾伦用了一首关于喜鹊的“童谣”作为小说的章节名称,以此致敬阿婆。

  剧中庞德世界的古典画风,总让我想起《大侦探波洛》;而苏珊世界的现代画风,和其主题音乐,却总让我想到「神夏」。霍洛维茨也在书中借人物之口提到对「神夏」的评论,“柯南道尔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会做得这么成功。”

  剧集的结尾,苏珊和庞德道过“再见”之后,走向了两个方向。都不稍微引出一下该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猫头鹰谋杀案》的剧版吗?

  期待《猫头鹰谋杀案》的剧版,以及该系列的第三部小说作品——如果有的话。

  同时期待,「霍桑系列」今年8月份即将出版的第四部作品The Twist of a Knife;以及在此之前,霍洛维茨笔下的第三部007作品,今年5月份即将出版的With a Mind to Kil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