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曲口述2008-2016读后感精选
《碧曲口述2008-2016》是一本由副本制作著作,平装出版的2017-3图书,本书定价:8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碧曲口述2008-2016》读后感(一):感想
碧曲的故事是对当今群体意识泛滥、个体精神也泛滥很好的回击。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具体生活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在主义的裹挟下满脑子先锋正义道德。
我想作为读者,和这本整理过的访谈之间本已隔了一层世界观的距离,而书本的文字和碧曲自己的经历之间又隔了不知多少修辞的距离。即便如此,碧曲强烈的个人风格还是穿透文字给我了不少安慰,这是一个理性满地走的时代,我们总需要撕下一些架势,正视“不堪”的浪漫。
《碧曲口述2008-2016》读后感(二):采访碧曲五年后(以及购买方式)
采访结束后,我曾期待她给我对于文本的校订和反馈。她看了,但并没有提出任何建议。她没有去咬文嚼字或跟她的”本意“去进行核对,虽然她的语言本身就是准确、直接且到位的,她在说出口前就已经校准得很好。
而是,她似乎在试图理解她和这本书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了很不像她的犹豫。这跟她在讲述自己人生时的果断和流畅形成了对比。我一度想,她或许会在最后时刻反对发表。如果她明确地反对,我就马上终止,而不去做任何说服工作。毕竟口述这样的个人表达,没有什么是哪怕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也必须发表的。
但她也并没有。她只是在迟疑和期待中反复。我们很早就明确,作为活动的新书发布(2017年3月8日在上海法华镇路某酒吧内的51人活动),她不会到场。出版后,她时而兴奋,说多么想要多要一些书,时而又突然对书表现出距离,好像这是她要警惕的东西。她的这种出版后的飘忽不定,加深了我对她的理解。甚至,这可能才是我终于理解到的,采访中并没有正面表现的部分。
她并不生活在一个跟她表达中的自信力相匹配的安定环境中。
五年后,这一发表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她可能也不知道。三年前,她的微信消失,我们中断了直接的联系。
她肯定不用豆瓣,不知道有这么多的讨论。她生活在一个比豆瓣更切近而逼真的社会。这两个社会通常不会相交。她可能不会想到,她的语言和精神面貌,可以给跟她的世界相隔的陌生人带来触动。这触动不会给她的生活本身带来任何影响,但却隔空作用于一个不确定的社会时空。
感谢冯俊华和副本制作。没有俊华的编辑,这本书就会停留在录音和记忆的阶段。大家如果想要购买,可以联络51personae@gmail.com
《碧曲口述2008-2016》读后感(三):一点读后感
在极端客体的环境中,体现出极大的主体性。女性的力量。
不能轻易对任何一个人刻板印象,尤其是女性。也许,在别人看来,你才是愚蠢而随波逐流的。
看完这本书再去看那些豆瓣短评,就发现有些男性读者看到的只是肤浅的表层,就是用那种猎奇的眼光在看,把女性放在客体位置上。
我反而感觉碧曲一直非常清醒,一直没有丧失主体性,而且一切都是她自己主动自发的,无论做什么。
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单纯讲自己的摆摊、性工作者之类的经历,而是真的从她个人出发,她是如何一直成长的,怎么看这一路来的经历的。
碧曲有自己的生存逻辑,非常清醒,她称之为“宇宙法则”:“当你把一件事情玩到最开心最顶级的时候,你分析出来的理论,跟马云乔布斯,跟那些最牛逼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能够做好这件事,你讲因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所以能做好,其实这些人讲出来都是一样的。”
摆地摊的时候,她也要做里面逼格最高的。她做性工作者的时候也是当演员和艺术家在做,还买了《演员的自我修养》做参考:“歌唱家必须练声,舞蹈家必须做体操,而舞台演员就必须按照体系的指示去进行各种训练和练习。要有坚定的愿望,要去从事这项工作,要去认识自己的天性,并且去训练它,这样,如果有才能的话,你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后来又做咨询师,她觉得做演员已经到了最高境界,可以做导演、编剧了。
口述的编辑整理也很赞,打开后便一口气很流畅地读下来了。文本从摆地摊开始,结尾写道:“所有事情都是从摆地摊开始”。
《碧曲口述2008-2016》读后感(四):读后的一些想法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在真正的性别意识解放和性别平权到来之前,必须坚决抵制性产业合法化。 我其实一直没想明白,所谓的“性解放”,尤其是对于女性的性解放来说,究竟是使女性与男性更平等了,还是加重了男性对女性的剥削,加重了“物化女性”的行为。因此,我甚至对“性解放”这个概念产生了怀疑,害怕过度的“解放”会导致某种矫枉过正。
《碧曲口述:2008-2016》(51人新版)
《碧曲口述》或许给了我一些解答。先说结论,“性解放”是应该被广泛讨论并推进的。 一口气看完这本访谈,我的第一感受是,对“性”这个事情高度自由自省的碧曲绝不可能是“被剥削的”。她做过性服务业,也混迹过一些“圈子”,到现在做性咨询师,这整个过程中她都是极度清醒的。她是主导者,一切都是她自发主动选择的。 更为难得的是,碧曲把自己作为方法,从个人出发,讲述她的经历,她是怎么思考的,她又是如何转变的,到最后达到她自己在书中说的“宇宙法则”。她说什么事情研究到顶级都是一样的道理,“马云、乔布斯都是这样”。 她做性服务业像国际影星,买《演员的自我修养》来看;她做“女王”混圈子像私房菜老板,“根据你的口味定制你喜欢什么”;她做性治疗也要做“逼格最高的”,“让你视听触嗅味都有感觉”。 碧曲谈性就像说下楼去菜市场买菜一样寻常。在谈性色变的当下,她必定是一个异类。但她真诚开放的姿态,值得所有人借鉴。 所以“性解放”带来的会是平权还是更大的剥削呢?碧曲以自己的经历作了答。 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呢?借用碧曲自己的话说: “所有的事情都从摆地摊开始。”
《碧曲口述2008-2016》读后感(五):「男人最怕女人死要他,他又给不了。」
碧曲是神人一介,本名阳春,广西南宁人士。她格外早慧,年纪轻轻已有性伴数百,令许多业界人士都望尘莫及。一日,她逍遥过后随口问道,如果自己下海,能作价几何?男伴答,50元。真真岂有此理!
碧曲冲冠一怒,翻身就去歌厅应聘。
上班第一天,她就买了《演员自我修养》。「(我)跟一般的☐女不一样。远远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那种要一直攀登到真正的艺术境界的坚定意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怎奈文字晦涩,翻阅几页便束之高阁。
但多年之后,碧曲再次展卷而读,发现自己早已领悟其中真谛。书里的精华就是一句「通过演员的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有机天性的下意识创作。」在她看来,意思就是「要经年累月地从事心理技术的锻炼,才能够学会从灵感准确地还原,那时灵感会自然地来到你的身上。」这是后话。
船到江心风不顺。初入职场,碧曲就发现男伴那天并非信口雌黄。到上班时间,她和同事们进入包厢一字排开,齐声说「先生晚上好!」,随后依次自我介绍,等候宾客挑选。碧曲一连几天都没有开张。
碧曲心眼一动,决定剑走偏锋。好在她也小有名气,《男人装》里有她一篇采访,题名是《碧曲:我用身体研究☐高潮》。所以每次自我介绍到她这里,她就说「大家好,我是研究女性☐高潮的,女☐高潮独立研究人。这本书《男人装》,号称中国的Playboy花花公子,这里面有一篇我的专访」。介绍完毕,嫖客们无一不赞「就选她, 还真奇葩。」这本杂志无往不利,引得同僚在上峰面前参她一本。领导说「她长成这样了,你不让她多讲两句,哪里公平?」
把兴趣变成工作的人,大都会经历现实的鞭笞。小姐最怕的就是客人问「可以三次吗?」耳闻此言不啻冷水浇头怀抱冰。针对这种行业现象,碧曲后来在按摩房的老板做过专题讲座。
他告诉员工,「人家花钱来玩游戏,你就是庄家」。「任何营销,你必须做掌控者,做领导。」遇到这种客人要立刻说「行,☐五次都行,只要你☐得出来我都陪你……男人最怕女人死要他,他又给不了。你口头上给他赚点便宜,他倒害怕你。」
真理总是相通的,权力关系也并非不可倒转。这位老板实在是一位战略家,寥寥数语就讲透了弱者的艺术。
@躺倒斋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