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京是你放不下的前任,老家是你舍不得的现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北京是你放不下的前任,老家是你舍不得的现任

2022-04-07 11:44:48 作者: 祝有肉 来源:新世相 阅读:载入中…

北京是你放不下的前任,老家是你舍不得的现任

  ayings:

  身边一个在北京工作了 10 年的同事,最近又开始纠结回不回老家。

  十年了,没买上房,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仍然常常感到“心里没底”,而耳边说回到老家有多舒服多稳定的声音,倒是越来越多了。

  好像每个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隔几年就会拷问自己一次:留下来,还是离开?

  已经有点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的意思了。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为这个选择而纠结,所以我们找到了 5 位已经做出决定的朋友聊了聊。

  他们出来漂,最长的 10 年,最短的也有 5 年了。其中 3 个人选择留在大城市,“去哪儿都不回老家”;另外两个已经回老家了。

  我们想把这支短片,送给所有漂泊之中,和已经决定结束漂泊的人。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心安之处,或许提供不了具体的方法,但能给你一些信心。

  挺有意思的,他们当初出来漂,大多为了心中的理想追求。30 岁后,有的人看似实现了,而有些人的理想变了。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

  视频里的他们,看似从追寻最高一层的“自我实现”又重新回到最低层“生存需求”:买房、过日子。但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这本不是一个“在大城市还是在家乡”的选择题,而是一个人最终认识和了解自我的过程。

  就像毛姆在《刀锋》里说的:“我认为我们把理想放错了地方,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是自我的完善。”

  漂泊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过程。

  当你在漂泊中认清自己,那时你定会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心安之处。

  视频能容纳的长度有限,我们整理了这 5 个人更多的讲述,看完短片,可以看看下面更多的故事。

  我来北京 5 年,月薪 1.6 万。工作得到过认可,钱也够生存,但梦想没法实现。

  面试过很多头部互联网公司,面试只进前两轮,后面直接被 pass 掉 。

  18 年陪朋友去看房,四环外 50、60 平的房子,单价都要 6 万多。

  我才意识到,凭自己和家庭实力,在北京根本买不起房。

  那时妈妈体检有疑似肿瘤,身体不好。这些事夹在一起,我开始动摇了。

  到底是家庭重要还是自我实现重要?

  很为这事犯愁,一次回老家途中,发现跟我妈年纪差不多大的阿姨中风偏瘫了,说话口齿不清。

  另外一个阿姨,因为补了一口假牙,脸完全变形。

  给我冲击很大,短短半年时间,老人发生这么大变化。如果爸妈有什么闪失,我又不在身边,我会很自责。

  那既然在北京也没法实现梦想,如果把家庭经营好,是不是也是了不起的事呢?

  我开始计算回老家生活的经济成本。郑州五六十平的房子,只要 1500 块钱。而在望京租 7 平米的小房子,要 3000 多块。

  郑州不到 30 块,连吃带喝还能点奶茶,但在望京点一个外卖,40 块起步。

  所以,郑州是那个我能踮一踮脚尖,就够得着的城市。

  回来后,很幸运找到一份和北京差不多的工作,但生活节奏完全不同。

  周末在家里躺到十点,起来时对象已做好早餐。周末随时和朋友春游,打麻将。

  这在北京简直不敢想,以前从望京去房山找朋友,坐地铁要 2 个多小时,打车要 200 块。而我坐高铁回郑州,也才 200 块钱。

  所以我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想再回到北京。

  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用为钱烦恼,父母身体健康,这就够了。

  人只有在当下过不好的时候,才怀念过去,我现在很开心。

  离开北京,是因为该做的都做了,理想也实现了。

  来之前,我爸给我定了三个目标: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改变一点世界。

  走的时候发现,竟然都差不多完成了。

  当时在一家新媒体公司,我从最初级写手,一路做到主编位置。

  写了很多文章,输出了很多价值观,也影响了一些人。

  而关于自己能做什么、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人性的阴暗面是什么,都经历体验了,可以毫无遗憾的离开。

  那时候也有两个契机让我离开,2019 年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有十几项异常指标。

  加上那时,我爸很想让我回家。他担心我到 35 岁时,还没有生活保障,在北京一切都不确定。

  他那天打电话跟我说的第一句就是:“咱父女俩有多少年没享受过天伦之乐了?”

  瞬间刺痛我,我高中离家住校,已经有 18 年没和他们好好说话,一起生活了。

  所以 2020 年我离开北京,回老家进国企工作。

  跟私企“只要朝着结果努力就行”不同,在国企,推进一项工作需要很多环节和人来支持和配合,事情变复杂了。

  虽然还没完全适应,但我心态调整得不错,因为人生目标变了。

  我现在的目标是生活,在父母身边待着,哪怕什么也不做,他们看电视,我玩我的游戏,就特别幸福。

  无大事发生,最大的忧虑就是:为啥我猫今天又吐毛了。

  我两次逃离北京都因为感情,第三次才决定留下来。

  第一次谈了一段特失败的恋情,就回家疗伤了。

  结果回去后阴错阳差遇到初恋男友,重新在一起,感情不错。

  心想如果能在唐山结婚,还能开一家花店,我就留下来过稳定日子。

  结果男友一家相当传统,他们自己开洗浴中心,觉得哪怕让我去前台收银,也比开花店强。

  总之彼此价值观差太多,没人妥协,最后不欢而散。失落的我决定再次去到北京。

  加速我离开家乡还有另一个原因,身边同学都结婚生孩了,每天都是柴米油盐。

  不是说那种生活不好,只是不适合我,因为他们的生活也很难——

  发小刚生了二胎,很为奶粉钱发愁。我才发现他们的生活一点不比大城市简单,都有烦恼,只是忧虑的事不同。

  而我不想过早进入家长里短,想出来看看。在北京工作一年半后,就遇到了现在的男友。

  第一次让我感受到那种安全感,是 19 年父亲重病,我带他一起回家。

  那会我俩八字还没一撇,见家长会给他很大压力。但他为让我心安,还是陪我回去了。

  啊,就是那种靠得住的感觉。关心我,心疼我,有担当。

  虽说现在很多大城市女孩不太需要恋爱结婚了,但我需要。

  没有他,我在北京很难待下去。北京多让人孤独啊,能有人给你依靠,有难事跟你一起挺,才觉得生活有奔头。

  现在在北京快 8 年了,我们开始计划买房的事情,终于也要有自己的家了。

  等退休后,想去南方城市买大房子,到时候开一家真正属于我的花店。

  我在北京快 10 年,现在月薪有 2 万左右。一直想做牛 x 的作品。但后来发现,我那些追求可能这辈子都达不到。

  我对什么东西向往呢?对美好的创造,美好的创意。

  第一次种下这颗火苗,是大二在波士顿做交换生。

  走在时代广场,看到满屏的电子屏广告,唰唰唰的在我面前闪,哇的就哭了。

  多希望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啊,但我知道梦想和现实差距有多大。

  我没钱,连路费都支付不起,更别提在那里生活。

  我从小地方一路考到北京,经常能体会到那种落差感。

  小时候和城里小孩学画画,别的小孩叫淑芬、雅芳。但画室里的小孩,名字都是四个字:张雨静涵、宋文子轩。

  觉得自己名字没他们洋气,所以后来挺在意那些比我强的人。

  这大概也是我想证明自己的原因,虽然条件没其他人好,但我可以站在和他们一样的舞台,说明我本领过硬。

  所以我大三就去一家广告公司实习了,有一次老板快下班时扔过来一个紧急画图需求。

  我从晚上 6 点做到半夜 12 点,交给老板时,他不满意,有些失望。

  那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成为后来很多的工作缩影:工作本质上就是一个吃屎的过程,它既不给你时间,也不给资源。

  你只能满足甲方和老板的需求,很难做出自己满意的东西,大部分只能妥协。

  所以我现在不太奢求能做出多牛 x 的东西,只要能满足一点价值,有钱赚,就可以了。

  工作久了还发现,我想要的那些幸福感,不在工作里,只在生活小事里。

  比如今天早上喝了喜欢的咖啡,傍晚看到久违的夕阳,这些都比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大。

  我很喜欢的一个编剧说过一句话:

  人生就是上帝舌头上的一颗味蕾。你需要去感受,幸福是感受出来的。

  但北京让人没时间感受。想通了这点,就觉得我是不是可以换个地方生活。

  只要那个地方比老家好,能平衡工作和生活就行。

  以前没细想过幸福是什么?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之后,我越来越确定幸福是什么:

  在晚上,和伴侣一起看书。他看他的,我看我的,互不打扰又相互默契。

  如果没有伴侣,就买一个小房子,养一只狗。

  【写在最后】

  视频里的女孩林安琪,说过一句很触动我的话。

  《树上的男爵》里,男爵的儿子要在树上生活,男爵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回头路的叛逆。

  但男爵儿子却说:在树上,能尿得更远一点。

  每一位选择在北京打拼的人,都像在树上生活的人,想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得更远,去实现自我价值。

  但人总要站上去,去寻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那个理想,到底是别人画给你的,还是你自己需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