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看企鹅》读后感锦集
《从设计看企鹅》是一本由[英]菲尔·巴恩斯(Phil Baines)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设计看企鹅》读后感(一):认准那只企鹅
出版物领域,企鹅这个品牌自从1935年诞生以来做得都非常成功。进入中国之后,企鹅品牌的图书在中国也受到热烈欢迎,非常畅销且成为高品质、有价值、有思想、有审美趣味的高品质图书品牌代表。那么企鹅图书为什么这么成功?
手中的《从设计看企鹅》从企鹅一九三五年夏天企鹅的诞生开始说起,讲述八十多年来企鹅图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从企鹅封面设计入手,分析企鹅的品牌建构、发展和重塑的往事。读这些既有分析也有封面艺术美好呈现的图书是让人非常愉快的,有一书在手,历史尽在掌控之感。这本书对设计师朋友,艺术家,图书装祯设计爱好者,以及喜欢图书特别是对图书封面情有独衷的朋友非常友好。书本印刷精美,也让我们从时间线上,看到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审美变化,设计风尚的变化,表现手法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图书的审美趣味,还有艺术家们将图书主旨与文化相结合,设计、摄影、插画等多种手法相结合的不断创作创新。
这些综合,让这本书不仅仅成为一个出版同行图书发行封面设计取舍的参考与借鉴,也可以从一系列的封面变革中看到一个出版品牌如何利用封面这个最直观的利器做好图书,发行好图书的方法。看到因为一个传奇的时刻,一次市场的把握,如何开创一个新的出版时代。
历史已远去,然而曾经的思考与探索正是一个品牌成长的足迹和一座座历史丰碑。听过来人讲那样远去的故事,也正是让我们走得更稳,做得更细致,产出更精彩,做出越来越多的好图书。
书籍封面设计同样也是图形语意法则的运用。书籍的语意学,同样是点线面的各种具象与抽象的形态组合,同样是色彩、肌理、大小、空间、面积、虚实、结构、节奏的关系表达。从图书立意到图形创意表达,其实也是对图形语意的控制与把握。企鹅的封面一直在寻求突破和创新,其实也是不断突破图形的语意表达。
《雪莱传》是第一本企鹅平装书,封面设计是爱德华·扬。三段式封面,一个对称近菱形和椭圈的圈,中间平铺信息,下面是企鹅标识,很简洁,很大气。
企鹅标志是由Edward Young设计,包括搭配的英文字体是无衬线的ERIC GILL字体,这些组合现在看来依然非常简洁生动。这种风格在上个世纪繁复的设计风潮里非常另类,但也正是因为其超越时代的极简成就了企鹅的经典:更快捷,更便宜,更易流通,更易传播,更易于让更多人接受——高效、实用、简洁——这种工作态度贯穿封面取舍到成书的每一个过程之中。
现在看来,一切唯快不破,只有出得快,出得多,受众更多,占有的市场更多,才有可能赚到更多的目光和毛利润。从一开始制定的《企鹅设计构成法》为企鹅这个出版品牌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基调,快,要快,要更快。
《从设计看企鹅》一书中也回顾了企鹅历史上多位美术指导、艺术设计师们的理念和实操。这些分享,特别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思潮影响下的封面设计理念,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史,理解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激情创作都非常有益。
这本书非常好看,信息量大,印刷精美,封面漂亮,值得收藏和学习。
《从设计看企鹅》读后感(二):读书人在收藏些什么
文/舒念
提到中文出版,有些出版社的作品系列作品便不得不提。最早的北京燕山出版社从20世纪便开始出版的世界文学文库(全译本)系列,以及同时期的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都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这些书籍以鲜明的封面设计自成一派,让人见之既可了解所出版书籍的定位。作为读书人,被这样的出版文化影响,大概也会对封面设计情有独钟。
实际上,这种通过封面设计来强化书籍印象,吸引读者群体的方式,早在1935年便成为企鹅出版社的招牌,《从设计看企鹅:企鹅七十年封面艺术史》就收录了70年间企鹅出版社封面设计的变迁史,从1935年开启平装书出版业务以来,企鹅在不断的创新变革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封面艺术,穿越了世纪之后,还保留了其出版社形象的影响力。
对于出版社而言,书籍封面的设计也要结合书籍的定位以及营销策略制定,在决定了出版社的企鹅形象之后,创始人们还确定了一种三段式网格的设计,并通过不同的底色来区分书籍的类别——橘色代表小说,绿色代表犯罪小说,深蓝色代表传记,樱桃红色代表游记和探险,红色代表戏剧。这样鲜明的区分加上舒适的开本、经典的选题,最重要的是6便士的定价,让企鹅的书籍迅速占领了市场。
但在此之后,企鹅出版社也经历世界大战的洗礼,在这样的特殊时刻,经济的衰退和纸张的限令都没有打败出版社的热情,他们仍旧在寻找新的创意,让企鹅书籍成为战时所需,一些关于世界政治与战时特需的书籍采用了新的设计方式,依旧支撑了企鹅出版社的业务。
真正困难的是经济发展的时期,在剧烈的行业竞争当中,企鹅各种形式的分段式网格设计已经难以支撑持续的发展,毕竟企鹅的选题包罗万象,业已出版的书籍已经有700余种,跟过去的自己的竞争,更是新的难题。于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特约艺术家的作品、影视图片、抽象艺术,以及令藏书人津津乐道的平铺花纹的设计。
企鹅最早将平铺花纹的设计用在“乐谱”系列设计当中,但遗憾的是这个小众的选题并没能长期支撑下来,但这些花纹的设计却延伸到“企鹅诗人”的系列中重新大放光彩,甚至影响到我们如今熟知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窗帘布”系列,至今这种封面设计的方式依旧令藏书人欲罢不能。
“企鹅封面远不止三段彩条和一只跳舞的企鹅”。在70年的出版历史中,企鹅延续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并将这种风格延续到了今天的出版物中,《从设计看企鹅:企鹅七十年封面艺术史》中收录了540个经典封面,仅仅是欣赏的过程,就可以成为一场探索书籍的旅程,每一本到达读者手中都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也展示出了编辑乃至出版社的理解,阅读的愉悦随着出版物传递出来,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依旧影响着读者的阅读生活。
《从设计看企鹅》读后感(三):藏在企鹅图书封面的密码
企鹅封面的发展与变化同时反映了出版社和读者对涉及问题日渐复杂的态度。”——《从设计看企鹅:企鹅七十年封面艺术史》说起“企鹅图书”(A Penguin Book),知道的读者都会像收到“好书”信号一样,雷达即刻转起来,注意力也会跟随过来,希望第一时间知道说的企鹅图书是哪本。不得不说,企鹅图书这一出版强IP已经“出道”87年了。
有否想过,最吸引你的企鹅图书是哪一本?或者说,是什么原因让你想阅读企鹅图书?
封面必须是其中之一。
不可否认,书籍封面是我们认识它们的第一印象。读者们如果被封面吸引,很大程度会选择购买和阅读这本书。不同于现时我们所见,市面上穿着五花八门外衣(封面)的书籍,企鹅图书十分喜欢保持外在的统一,不管是什么书,它们封面都会看似差不多,都会有一只辨识度高的小企鹅。或许这样简单统一的封面设计风格,会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出版品牌,但菲尔·巴恩斯(Phil Baines)强调,企鹅图书封面远不止三段彩条和一只跳舞的企鹅。
菲尔·巴恩斯(Phil Baines)的《从设计看企鹅:企鹅七十年封面艺术史》(Penguin by Design: A Cover Story 1935—2005)是为2005年企鹅成立70周年所著,这本书选取500多幅企鹅图书封面图,展现封面设计伴随这个品牌的成长过程,风格在其中的流变,除此之外,实际上也反映了70年来,以企鹅图书为视角的,西方读者与社会审美趣味的演变。
简要地说,其实“企鹅”最开始先有“企鹅”再有企鹅的LOGO,不过这个LOGO并非完全首创,它衍生于1932年德国信天翁图书系列,所以此时期的“企鹅”,组装了信天翁的翅膀。企鹅当初的定位是便宜价格、方便的开本(我们俗称口袋本)与高品质内容——有没有发现,封面设计当时并没有完全被考虑在内。不过企鹅还是为自己的出版物做了识别上的分类:三条纹,中间白底黑字展示书名与作者,上下两段色块——橘色是小说类;绿色是犯罪小说类;深蓝色是传记类。正是这样简洁干净的风格,深得众人喜爱,企鹅自身的经典形象由此诞生。
早期企鹅logo
企鹅封面也不总是保持水平三段的风格。除了不同系列有些新尝试,1951年“版画经典”系列换成“垂直网格”,这一风格其实从“企鹅经典”系列延伸而来,不管是“企鹅经典”系列还是“版画经典”系列,最初封面图案都被约束在中心范围内,即整体上保持视觉简单。后来图像被逐渐允许超越“边界”,但还是能看出它们仍受着网格风格的约束。
“企鹅经典”系列也按色分类。1985年,“企鹅经典”系列采用了与过往不同的封面设计,书名与作者使用黑底白字,底部配上独幅大图,要注意——书脊上端的窄条用来标注内容,红色是英美类;黄色是欧洲类;紫色是古典类;绿色则是东方类。
经历大萧条后,企鹅图书重整品牌,封面设计依然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一项,不过进入现代以后,企鹅图书虽然仍尽可能保持三段式,多变的风格也包含在内。不得不说,他们还有全职的图片研究员,为制定书籍的封面出一份专业之力,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从设计看企鹅:企鹅七十年封面艺术史》文字介绍不算多,但大量的封面设计图已经足够展现“企鹅图书”这个品牌的成长过程,其中包含着企鹅三兄弟对书籍销量的考量,对出版业竞争的应对,企鹅人对自身艺术品位的坚持与追求。经典何以为经典,或许这一幅幅被菲尔·巴恩斯从企鹅档案馆中精心挑选过的封面图,已呈现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