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藏书ABC》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藏书ABC》读后感1000字

2022-06-02 09: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藏书ABC》读后感1000字

  《藏书ABC》是一本由[英国]约翰·卡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540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20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藏书ABC》读后感(一):隐秘而博大精深的英伦风藏书秘籍or字典or指南针

  藏书ABC

  评价人数不足

  [英国]约翰·卡特 / 2022 / 译林出版社

  在网上冲浪时,无意中发现了这本宝藏书籍《藏书ABC》,瞬间被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浓浓英伦风气息吸引住,简洁大气的封面设计,一直都是我喜欢的藏书风格之一。

  《藏书ABC》读后感(二):爱书之人的案头书《藏书ABC》

  我们常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许多朋友喜欢买书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阅读,书买了即是看了。我想除了是因其没有时间一一翻阅,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在买书之后进行藏书的步骤消耗了其大量的精力。毕竟爱书之人,买只是其中一个步骤。

  买之前我们会经历选书的过程,这本书的作者,内容,再到它的装帧,它的整体设计,它的家族等等,历经选书的整个过程之后才是进入买这一个环节。买完了收了快递还得为它选择书架,选择适合的存放场所打造一个适合自己阅读的场所,如此说来每本书都经历了你阅读的过程。即便是那些随手一放的懒人,家里一堆凌乱,到处都是书,那样的环境也是适合他读书的。

  当这本书正式进入家中,它便成为了藏书的一部分,了解关于藏书的知识则是爱书者的必经之路了。英国著名的珍本书商约翰·卡特通过其多年的从业经历,将英国藏书界一些藏书的特有名词进行了一一汇总,最后整理出版ABC for Book Collectors。六十多年来此书从未间断的再版,国内也是首次引进中文名译为《藏书ABC》,此书也与之前所写《造书》是一个系列,建议可以放一块儿看,这样“造书”和“藏书”的知识都可以掌握了。

  在上世纪50年代,那个书籍术语还没有进行汇编的时候,很多爱书者每次都要经历大量新的专业术语的困扰,不知其在藏书中有何意义,身处其中的卡特更是感受明显。加之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出大量平装本冲击市场,珍本古籍书交易进入瓶颈期,逐渐呈现行业消亡的趋势。他不甘于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作出此书来个逆潮流,唤醒人们对那即将遗忘的元素和价值的认识。

  从结果来看,此举取得巨大成功,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市场开始逐渐接纳藏书这个小圈子了,并且不断有新鲜血液涌入。流通范围也从一开始的大型书展如伦敦书展,乡村酒店、区域性的公共建筑也开始有人在推广了,藏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了。从现在来看,我自己选书时也会愈加重视些精装本、设计的好坏,目的也是为了让书籍更好的流传。

  此书如今已经是第九版了,但其内容几乎没有更新,改变的是装帧,是讲述内容的方式,添加些图片完善理解,对藏书知识配上图片便可以在脑海中进行建构,这种模式也是现如今比较容易接受的了。虽然是英国的藏书知识点,但很多装帧设计知识也是不分国界的,也可以了解西方装帧艺术的魅力。如书口绘画它指的是书口上的任何绘画装饰,在十五和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十分普遍;还有盛行于十八、世纪法国的蕾丝内边的书籍,现在要是手头有本书口绘画或者蕾丝内边的书我怕是爱的饱啊,哈哈哈哈哈。

  《藏书ABC》读后感(三):成为藏书家,从这本ABC开始

  爱书和藏书,其实是一门学问。

  在过去,纸张原材料与制作工艺稀缺,它又伴随文字与知识而存在,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上等阶层的奢侈品。也因为纸张是记录和保存抽象知识的很好的媒介,所以当拥有知识的人把内容积累在纸上一定程度后,手工制作成书,知识得以传播。为了能让知识传播面更宽广,传播时间更长久,人们开始注重纸做成书的装帧方式、排版与绘制、印刷工艺,还有材质、尺寸与样式,相应产业兴起,呈现于市面的书籍逐渐五花八门。人们在此基础上,选书、购书、藏书,乃至自己做书,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当众多的共同经验集聚在一起,它就成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指南。

  《藏书ABC》(ABC for Book Collectors)——严格来说——就是一部识别书籍和藏书参考指南。它不像常规的书籍那样,娓娓道来书的做法和相关的故事(事例),而是列举了约700多个条目,对其加以解释,提供参考来源,就是一部藏书者必备的基本工具书。不过此次出版的版本,是经过修订且增加插图的第九版,较之前的版本完整、有趣(此前只有文字没有图,着实有些沉闷)。

  《藏书ABC》首版面世在1952年,原来那时候古籍和藏书已经出现危机,书籍销售难度增加,书商需要寻找更多摆摊的空间,除了城市书展,乡村或车作为流动展位,都在书商考虑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翰·卡特基于他的职业经验,从各个角度观察与记录藏书界的信息,出版这本书。换言之,这本《藏书ABC》可视作他对藏书界的观察,也是他经验之书。

  尽管初版面世时,得到不算好的反响,然而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大众对货币的不信任,加之现代书籍装帧生产多为劣质品,寻找与收藏古籍的需求再次增加。人们对古籍、手工装帧工艺的兴趣,使过去传统造书、藏书手艺得以保存,不被现代化机械做书打败。传统手艺在古籍保护者与艺术装帧师这里继续生根发芽,进而开出更多绚烂的花儿来。《藏书ABC》似乎又有了它继续再版流传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直至今天,书中提及的“行话”(专业术语),仍然有效。

  既然是词典样式的工具书,书中的条目以ABC字母顺序排列,可惜的是,这本子没有常规目录,它更考验读者对它的真心——你想知道的名词解释、藏书的专业知识,都需要从开始到结尾,一页一页翻阅,才会找到自己所需所求。经历这个过程的读者,收获更多。这些条目涵盖藏书版本分类、装帧、印刷、书籍所用工具、书商与书展组织机构、藏书名人等等一切书籍收藏所用的术语。修订者巴克说得没错,《藏书ABC》完全体现出小体量大容量的特点。它虽不算百科全书,但若要从这本书入门成为书籍收藏家,它自然靠谱。

  不仅如此,由于书中介绍的大多是有历史气息的传统手工艺,复古味浓厚,不管是技术还是组织或者人物,除了展现专业的一面,实则也让读者感受与了解欧洲的传统历史与文化。

  有意思的是,在这本书里,有一些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会让我们与当下产生某种共鸣。例如不迟于17世纪下半叶,英国就已流行书口绘画。最开始书口绘画只是一种装饰技巧,后来发展成“挂羊头卖狗肉”,欺骗藏书爱好者的伎俩,不过也有良心书商为振兴真品,在书口绘画上加入鉴别的元素。这种特别的装饰,在今天也被国内的书籍出品方作为特装版的卖点而销售给书籍爱好者。或许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以为的创新,可能也只是过去的一个循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