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夜莺与玫瑰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锦集

2022-06-03 09: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锦集

  《夜莺玫瑰》是一本由[英]奥斯卡王尔德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一):你相信“爱”具备跨越山河的魔法吗?

  犹记得小时候我们总会听到完美的童话结局,但事实上并非每一个故事都会拥有一个happy ending,有时候不完美或许也是一种不一样的结局…… 小朋友需要童话,同样有些童话也适用于成年人。奥斯卡·王尔德这本《夜莺与玫瑰》就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教会了我们如何辨别不同的爱情价值观。 那这本书里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呢? 《夜莺与玫瑰》主要讲述了一位沉迷于哲学世界青年学生爱上了教授的女儿的故事。但是这位青年学生却没能为心上人采得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橡树上的夜莺目睹了青年懊恼的悲泣,她怀着对世间美好爱情的尊重和憧憬,决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成全青年学生的爱情。

  书封设计

  它飞出花园,来回寻找,却只见到白玫瑰和黄玫瑰,最后经过指点,蓦然发现原来青年学生窗下就有一棵红玫瑰树,但它却被严寒损伤,今年无法再盛开,夜莺怀着对死亡的恐惧用歌声和鲜血祭奠了鲜花,鲜花得以绽放,青年学生带着鲜花前去却惨遭羞辱,学生愤怒至极扔掉玫瑰,重回自己的学术世界,故事也画上了句号。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从不同的角色身上看到了不同的对待爱情的价值观。教授的女儿是实打实的现实派的代表,她渴望地位渴望金钱,更鄙夷那些没权没势的人,对于她们这类群体来说,爱情意味着获取价值,改善自己当下生活的境遇,她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一颗真心,而是一个24小时营业的ATM提款机。

  玫瑰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二):童话也许并不美好

  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里,在童话故事中都会读到这样一句话,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作为童话故事的终章,大团圆的结局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就是最完美的结果,然而童话世界那么好,为什么现实却不会像童话般的结局。

  童话不仅仅是写给孩子们读的,同样童话也是给成年人读的。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就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如果你还不相信爱能改变一切,就应该读《夜莺与玫瑰》”对于王尔德的作品我个人一直充满着向往,我渴望童话世界里的圆满,也相信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际遇,王尔德的这本《夜莺与玫瑰》就是写给每一个看透生活真相,仍然心怀热爱的人。

  在《夜莺与玫瑰》这本书中收录了他的九篇经典童话以及两部短篇小说,我们在孩提时代读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它向我们传递美好让我们相信一切的善。然而童话里并没有认真的告诉我们善的对立面是恶,光明的背后必有阴影的存在,人世间的不完美不美好才是真实的世界。

  而在王尔德的童话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童话里的真善美也可以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夜莺与玫瑰》讲述了一个很现实的故事,夜莺为了帮助追求爱情的学生,觅的一朵冬日里的红玫瑰,不惜将刺刺入自己的心脏用自己的鲜血将玫瑰染成鲜红色,死亡伴随着夜莺的歌声在慢慢的抵近,一朵红玫瑰最终未曾挽回穷学生的爱情,而夜莺却因为成全别人牺牲了自己的性命。爱,固然值得我们追求,成全固然也是伟大,而现实却是自己的成全换回的却是冷漠。

  成人的世界里需要童话,暗黑系的现实童话是成年人的首选。而王尔德的作品则有一种发人深省的作用。每一个相信生活的人都如同书里的快乐王子,我们身边也会有一只帮助自己的燕子,快乐王子可以毫不吝啬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管最终快乐王子和燕子一起消亡在这个世界里。成年人的世界里更多的是残酷的现实,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眼前的世界。快乐王子也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但他热爱这个世界,并愿意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的一切。

  我喜欢王尔德作品里的惊醒与真实,更喜欢他的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他笔下的故事生动且让人深思。他的作品适合仔细的品读,每一个相信童话热爱生活,活在当下的人都应该对生活有敬畏感,爱情不能改变一切,但生活可以让每个人都心怀热爱。这个世界并不是绝对的好,毕竟人世间有离别有衰老,有一瞬与永恒,更有生与死的鸿沟。

  成人世界里的童话也许并不美好,但王尔德绝对是一个好的讲述者,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里感受生活的本真,看到光明背后的黑暗,善与恶的纠葛,以及真善美带给我们每个人的馈赠。童话也许并不美好,但我们的世界也不是绝对的完美,每一个看透生活真相且热爱这个世界的人请用心对待属于我们成年人的童话《夜莺与玫瑰》。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三):唯美丽最残忍

  这一版本的《夜莺与玫瑰》实则收录了王尔德创作的一部分童话故事,但《夜莺与玫瑰》依然是头牌主角,所以它依然是本文解读的重点。除此之外,略加谈谈书末两则中篇童话《勋爵亚瑟·萨维尔的罪行——一项关于责任的研究》《坎特维尔鬼魂——心物说志异一则》。

  大概只有唯美至上的王尔德才能写出如此优美又残忍的童话。

  不同于一般Happy Ending的童话,唯美主义的代表者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总是善恶对半,有时甚至恶的成分更多一些。就如《夜莺与玫瑰》,夜莺不惧死亡,在月光下用动听的歌声以及自己的心血(生命)为青年换来一朵红玫瑰,只是因为一个关于爱情的信仰。然而青年并不珍惜,甚至红玫瑰本就在青年窗下生长而不自知,尽管他认为自己十分了解爱情为何物。然而遭遇姑娘的狠心拒绝后又恼羞成怒把鲜红的玫瑰随手一扔,继续重回满布灰尘的书本之中研究形而上学。文字间虽都隐藏着王尔德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控诉,但他仍不放弃对美、对艺术、对生活的追求。正如知道《夜莺与玫瑰》的结局如此荒谬的我们,仍然享受夜莺用自己心血种出红玫瑰的整个过程——美丽无比的景象最终却换来嘎然而止的结局,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看作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而这种强烈对比的艺术似乎正是王尔德的独特风格,温柔却有力地冲击人心,使人无法忘怀。

  如果夜莺与玫瑰是善的代表,青年学生无疑就是恶的一方。“关于这位学生,王尔德在一封信中写道:‘在我看来,他是个很浅薄的年轻人,差不多跟他自以为爱上了的那个女孩一样糟。’”显然王尔德不喜这个角色。换个角度,如果把夜莺比作热情追求理想的人们,青年是追随现实价值观的社会大众的代表,姑娘是社会现实价值观的缩影,那么玫瑰则是这种价值的牺牲品——若在艺术与现实之中,夜莺与玫瑰就是艺术家与作品,不被不懂艺术的现实大众欣赏。在王尔德看来,善恶世界之分也如此清晰。在此,我们自认为读懂了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关于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之间,关于他的作品和市侩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隐喻。(谈瀛洲)

  在唯美主义的倡导与实践中,王尔德认为“艺术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同样地,王尔德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在本书另一篇童话《渔夫和灵魂》中就能体现这一点。王尔德通过设定美人鱼对渔人提出的要求,将人与灵魂彻底分开,暗示意识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艺术可以脱离现实而存在。)王尔德坚持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坚持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独立性。然而,王尔德曾提出过“如果你以为已经理解我的意思了,那么你已经误解了我的意思。”若将此“王尔德悖论”与读者对作品的解读联系在一起,又可以轻易将译者们所理解的王尔德本意推翻。也就是说,我们可作出一种大胆的猜想:或许王尔德只是想表达艺术之中纯粹的唯美,想要隐含的现实之意并没有那么复杂。

  夜莺与玫瑰译本最著名莫属林徽因版本,据说有时代特征。因流传版本过多且不统一,已无法辨认最准确的林徽因版本,因此不予置评。而巴金的版本书中译者介绍王尔德时有提到几句,认为当时的翻译在现在看来不合时宜。但若在当今用流行语言所翻译出的王尔德童话,是否就适合?其实不同语言的转译之间存在“不透明性”,不管哪位译者都无法把王尔德的思想完全准确地翻译过来。但若比较起来,谁更靠近王尔德的心?有人认为,王尔德是拥有爱与善的唯美主义者。其实在王尔德童话中,更容易看到藏在美丽背后的剧毒。至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是否残忍,一万个读者里也有一万个唯美的王尔德。

  世间最荒谬之事,莫过于被别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自己又不得不听之任之。更荒谬的是,有人错误以为,别人能通过自己的手掌看到自己看不到的命运密码,并将之作为自己人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勋爵亚瑟正是如此。手相师普杰斯初时给亚瑟看手相,给了他二字“真言”:谋杀。亚瑟相信了这荒谬的人生预言,甚至把它当作神圣的任务,庆幸的是,除了推了普杰斯一把,之前的谋杀行动皆未成功。鬼使神差,亚瑟的人生在此后变得更加幸福,这让亚瑟更笃定手相中的谋杀是命运真言,自己谋杀普杰斯的决定十分正确。这会不会有“害人终害己”或者“解决问题最佳方式是直接扼杀问题的源头”的寓意在?读者可自行体会。

  鬼,到底是否存在?

  或者说,冤魂、恶魂不散,是否存在?

  这则童话表面讲述英国勋爵鬼魂本想吓坏美国公使,奈何这一家耿直不信邪,非要将鬼当人看,而英国勋爵鬼魂一直作恶未遂,在引领善良的少女前往死亡之园后,真正死去。这则童话并非要宣扬什么善良品德,而是透露了王尔德看待政党的态度。童话里提到了两个政党,一个是代表英国的民主党,另一个是代表美国的共和党,英国民主党是勋爵鬼魂,共和党坚定者则是美国公使一家。在这里,王尔德讽刺宣称为民服务的民主党,却是为贵族服务的;共和党则由于立场过于坚定而显得唯科学至上,思想单一,不懂变通。美国公使一家最后真的战胜了英国勋爵鬼魂了吗?

  只有弗吉利亚知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