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橋上書屋|一座橫亙古老與現代的建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橋上書屋|一座橫亙古老與現代的建築。

2017-12-24 17:15:02 作者:喜歡就點— 来源:誰最中國 阅读:载入中…

橋上書屋|一座橫亙古老與現代的建築。

  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丨來自網絡

  闽南古村落里

  隐藏着一座桥上书屋

  自落成到现在

  连获世界级著名建筑奖

  被评为八大环保建筑之一

  它也是世上唯一一座桥上书屋。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这样两座村庄,有这样一段过去,还被这样一座桥上书屋相连。

  下石村,闽南一座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古村落。

  古老、贫穷、孤寂、交通不便是它的特点。村子里的年轻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剩下为数不多老人孩子,却因一条小溪的阻碍而不能往来,只能隔溪相望,更显孤寂。

  这条清澈的溪水,自山上蜿蜒而来,把村庄分成两半,一半姓石,一半姓林。他们的房子也是一样,两座建自乾隆年间的土楼,到凤楼与中庆楼,也只能隔溪相望。

  据村子里的老人说,早些年,村子是一个整体。因两姓之间经常械斗,便划溪为界,彼此不相往来。

  这条宽度不过几米的小溪,一流,就是下石村的百年光阴

   

  桥上书屋

  清澈的溪水之上,是细密的桉树木条包裹住的方筒式建筑。下方用钢索悬吊着的一座折线形钢桥,将两个土楼连接在一起。桥面上,十多个小学生席地而坐,朗朗读书声,在村子里不断地回荡。

  这座横亘在溪水上方的桥上书屋,将两个土楼连在一起,将两姓村民连在一起。

  通过一个设计,激活一个村庄,建立一所小学

  桥上书屋,是清华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在两座土楼之间架起的一座希望小学。初次看到下石村情况,他就有了一个初衷:通过知识连接起两座土楼村民的信任和沟通。

  因为土楼建筑和传统民居不同,其独特的集合式住宅有着强烈的内向防御性。这种内向的传统文化积淀,给整座村留下了安静的韵味和丰厚的文化遗产,也影响着整座村落每家每户封闭的格局。整座村,缺乏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形成精神凝聚力的场所。

  因此,一条桥,一座小学是李晓东的主要设计概念。通过给土楼注入新的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激活传统文化。寓意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

  溪水之上的桥上书屋,外看有风景,内观有乾坤。

  桥上有两个小学班,功能简单明了:两个阶梯教室,一个小图书馆,一个小便利店。

  两个教室分布在两端,分别朝向两个土楼,通过教室单侧的走廊都可以到中间的图书馆。

  而教室外侧,则是走道,供来来往往的村民使用。外表面用木条格栅、钢龙骨固定,如此处理,使得室内的视线与行人之间不发生干扰。

  远处溪水的风景也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到室内,清风、溪水、鸟鸣,在里面读书,非常惬意。

  书,是桥上书屋的主打品。从自然到诗歌,从社会到地理,从生活故事,数量不多,但丰富多彩

  在这里,不管你是姓石的还是姓林的,都是桥上的人。挑一本喜欢的书,席地而坐,一起消磨时光

  若是不愿看书,就闭上眼睛单纯的听溪水潺潺,清脆鸟鸣,一阵清风徐来,惬意极了。

  桥上书屋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是游戏的乐园。在书屋的两侧,有一块鹅卵石铺就的广场。一到晚上,村里的妇孺幼儿,吃饱了就来到这里遛弯。

  自发的组织起各种各样活动,有广场舞,有木偶戏。她们不需要隔江相望了,抬脚走过去,就是另一个天地

  一条小溪,造就了两座土楼的百年相望。

  一座书屋,架起了两姓村民的你来我往

  李晓东教授,打开了隔溪相望的村庄,打开了隔山相望的世界。这座横亘古老与现代的建筑,真正连接了过去、现在、未来。

  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好奇心慕名而来。他们带来外面的信息,村民带着本地的特产。土楼与书屋,游客与村民,形成一种对话。

  不同时代的建筑在“交流”,不同环境人们在“沟通”,都诉说着彼此的故事。即便他们不说话,彼此存在就十分美好

  『一九』 第三天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经过數“九九”,共计八十一天才寒尽春来,古人称之为“复阳”。大约从明代开始,民间发明了“九九消寒图”,以每日填画的方式,记日、消寒,也是有趣的娱乐活动。

  上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计有九字,每字有九划,共九九八十一笔。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笔,每过一九写满一个字,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大功告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