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易经》《金刚经》共同揭示出这条天规,读懂了就是高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易经》《金刚经》共同揭示出这条天规,读懂了就是高人

2017-12-24 07:30:30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阅读:载入中…

《易经》《金刚经》共同揭示出这条天规,读懂了就是高人

  《易经》是中华大道之源,《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经典之一。在这两部经典中,有一条教义是共同的,这就是变化、不居、不住。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周易》上告诉我们,“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推而变化生”,万事万物总是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道讲求的就是变化,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四方上下周流无碍,不停留在某一点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所以,“变”是《易经》的精髓和灵魂。整个《易经》说的就是“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我们保持活力和生机,不断进取的第一法门。汉代智圣东方朔曾经告诫儿子说,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意思就是要随时准备应对外界的变化,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点上。孔子说,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成为任何一种专门的器具,要随时变化,不要把自己的才能、兴趣等等完全限制于某一点,故步自封画地为牢

  所以,老子和孔子不约而同地赞美水,因为水是没有形的,随时变化的,也是诸物中最符合道的。

  无所住而生其心

  同样地,《金刚经》中讲,无所住而生其心。

  住,是停滞、固守之意。应无所住:即心灵不要凝滞,不要被所思所虑所蒙蔽。

  所谓“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声香味触法,这些东西都是不断变化的,如雾亦如电,在这些东西上面住心,是毫无意义的。

  一般人的心总是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正因为如此,才遮蔽了本自具足的智慧。

  《坛经》记载:五祖弘忍为六祖惠能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惠能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自在清净的,具足一切的。如果人的心在声香味触法,这些方生方死,不断变化的东西上停滞,就会生出妄念、妄心。

  妄念、妄心是虚妄的,不真实的,它们蒙蔽我们的本心本性,让我们颠倒梦想。纵观人的一生烦恼痛苦都来自人的妄念、妄心。只有我们摆脱了这个妄念、妄心,才能真正回到自己的本性,自性,具足一切智慧。

  所以,不管是《易经》中的不居,还是《金刚经》中的不住,都告诉我们,不要凝滞于外物,不要因为方生方死的外物,产生妄念、妄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归自性本心。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