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带的“情绪牌”,决定你吸引怎样的伴侣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悲喜截然不同在我的微博和微头条总有很多私信,一些悲苦的人们会写信向我倾诉他们的痛苦——工作上的、关系上的、心理上的,人间疾苦看来真的很多。
然而我也相信,有一些人和这些人处境一样,由于比较乐观、开朗,所以他们对人生的横逆比较能够泰然处之,就是我们说的没心没肺、没事就喜滋滋的那种人。
所以我一再强调,悲和喜,其实是由我们的内建程序所决定,每个人都是从那里出发,带着自己的滤镜去看外在的世界,也带着这种“情绪基调”去过生活。
就好比说,我们拿着不同的情绪牌:悲伤、愁苦、失望、愤怒、失落、自卑、委屈、遗憾、愧疚、自责……
在生活中,看到“合宜”的事件,我们就把牌子挂上去,好让自己感受到那块牌子上的情绪。没有那块牌子,你就不会感受到那种情绪。
比如说,有一次我两个女朋友玉竹和曼玲同时遭到背叛,但是她们的主要感受,竟然毫不相同。
玉竹和培良第一次见面就天雷勾动地火,玉竹忠于自己的内心,抛家弃子和培良在一起,培良却一直离不了婚。玉竹还出钱资助培良摇摇欲坠的事业,坚信培良可以成功。
曼玲则是天之骄女,也无奈成为王杰的小三,同样也是支持王杰的事业。
后来玉竹发现,培良原来瞒着她一直和数个女人保持肉体关系,玉竹崩溃了。而曼玲则是发现王杰居然在网上和别人聊骚,也是崩溃。
不过好玩的是,两个人的反应非常不一样。
玉竹的主要情绪感受是被辜负、被利用、不被爱。
而曼玲的反应则是羞辱、挫败。
我问她们,小时候谁给过她们这样的感受,而且一直无法化解?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母亲。
每个人得到的戏码“剂量”,都恰到好处玉竹小时候就是个惹人疼爱的孩子,她各种努力,就是希望妈妈开心。可是妈妈不但不开心,而且还常常骂她、控制她,不让她做她想要的事情。所以被辜负、被利用、不被爱,是玉竹内建程序的主要牌子。
曼玲则是聪明伶俐又漂亮,妈妈对她诸多要求,她再怎么样优秀都不够,总是配不上妈妈的标准,她觉得备受羞辱和挫败,所以,这就是曼玲的主要情绪牌。
长大以后,曼玲收集了一堆名校的经历,脱离家族自己创业,就是一再地要证明自己够好,但是无论她多成功,那个“你不够好”的羞辱和挫败感,就像魔咒一样尾随着她。
两个女人都优秀聪明而且有一定的智慧,我一跟她们说这个,她们就懂了。如果不是我们自身配备了这种情绪,怎么可能发生同样的事情,两个女人的反应完全不一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伤心悲痛)。
所以,问题不在两个男人身上,而在她们自己身上。
如果她们今天逃避面对这种情绪,那么日后,还会在生活中想方设法的找出(或创造出)“相对应的事件”,好让自己的情绪牌子有地方挂。
对应的方法(鸡汤勺子来了)如下:
我建议玉竹,如果在生活当中,再碰到类似的情绪升起(被辜负、利用、不被爱),她要很警觉的去看到它们,并且知道,这个情绪的出现,自己的责任远超过那个看起来引发她这个情绪的人或事。
玉竹当然知道,她的生命当中,培良只是激起她这些情绪的人之一而已。她从小到大无数次,都在面对这种情绪,对它绝对不陌生。
以前玉竹可能会用尽可能的付出来换取爱,并且积极的捍卫自己的权益以免被利用辜负,当然这样更会为她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创造紧张。
今后,当她再碰到这种感觉的时候,我请玉竹和这个熟悉的感受打一个招呼,看到它其实是自己内建程序创造出来的一个虚幻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事实,带着这种理解,去看外在那个好像是勾起这种情绪的“元凶”,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眼光了。
久而久之,玉竹的生活质量、快乐水平以及人际关系,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曼玲也是一样。每当有挫败、羞辱的感受升起时,不要急着去骂下属(这是她惯常的逃避方式),可能先好好和自己这种感受待在一起,看着它,知道它也是一种虚幻的被造物,和外面的人其实无关。
用这样态度再去处理外面的人事物,曼玲的情绪起伏就会比以前小很多,而且,不会像以前那样的疯狂工作、要求完美,以逃避羞辱和挫败的感受了。
不过,宇宙“制造”事件的方式也是很好玩,我发现它给每个人的戏码的“剂量”,都是恰到好处。
像曼玲的遭遇,如果放在玉竹身上,可能不足以引起玉竹那么大的反应,所以玉竹需要比较“重口味”的多重背叛。
而曼玲因为年轻,加上比较心高气傲,一个网上骚聊就足以引起她的情绪崩溃,所以就不需要重口味的真实行动了。
这种情形在我周边生活中屡见不鲜,每个人的“剂量”都刚刚好,不多也不少,让我赞叹宇宙创造之巧妙。
你怎么挂你的情绪牌子?有一次,我认识的四个女人(都是已婚妇女)均为婚外情所苦,症状也都差不多:明明知道对方不好或是不合适(对方也都已婚),但就是放不下,几乎都有抑郁的征兆和想自杀的念头。但是每个人的“剂量”都不一样。
剂量是什么意思?就是勾引这四个女人“上钩”的剂量是完全不同的。
A的男人是爱情高手,甜言蜜语专家,更是一流的演员,完美的分裂人格,让A毫无招架之力的坠入情网,旁边不知情的人都以为A是被深深宠爱着的。
的男人是个艺术家,浪漫悲苦的气质很让B着迷,但是他对B的感情不深,别人都看得出来他在利用B,但是B却身陷情网不可自拔。
C的男人是冷感型的,比较酷,对C若即若离,让C抓狂。C几乎要为他离婚,但是实在找不到理由离,因为C的男人的感情始终飘忽不定的。
D的状况最为离谱,对方连她的手都没碰过,D就已经爱得死去活来、重度抑郁了。
所以,A对BCD三种男人都是免疫的,不可能上钩,宇宙就会创造出一个“完美情人”给她,让她深陷泥沼;而D的需求门槛最低,只要有个幻想对象就可以爱得轰轰烈烈,所以剂量最低。
为什么宇宙要这样创造?其实都是她们自己潜意识里面的“需求”,她们都需要体会儿时的创伤,好在现在成人的状态下(情绪比较成熟、资源比较丰富)获得疗愈。
在上面的案例中,A和D都获得了重生,走出感情创伤,活得更加灿烂。C也抒发、穿越了童年时的一些伤痛,现在活得更加自在。只有B选择逃避,投入事业中,用更加坚硬的外壳把自己包装起来。
亲爱的,你的情绪牌子主要是什么?
你需要投入剧情中、激起创伤的剂量又是多大?
对号入座看看吧。
希望大家都能够走出自己惯性模式的控制,看清楚情绪创伤的虚幻,不再受它们控制。
···
作者 | 张德芬
唤醒、疗愈、创造,在这里遇见未知的自己
今日话题
亲爱的,你的情绪牌是哪种?你经常会被什么情绪控制生活?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德芬新书分享会
这个周末,德芬将携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跟你见面。
6月16日的南京,6月18日的上海,德芬将和你分享这几年来的心路历程,陪着你,回归内心,遇见未知的自己。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