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你的不是抖音,而是你本人
陪学 | 陪玩 | 陪撩 |
佚名
“自由就是约束人们的一个圆圈。”
听 说 有 趣 的 人 都 置 顶 了 这 个 公 众 号
都说这是娱乐至死的社会,QQ出来的时候,有人说它是非主流的产物;微博出来的时候,大家吐槽它的开放性;现在抖音出来了,有人说他是精神鸦片。其实每一个时代产物都背负着骂名,这是必然的。但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
扭曲你的不是抖音
一个温婉,就引来巨大的舆论声音,所有人在指责这个17岁的少女以及抖音的监管不足,但抛开表面看本质,一个17岁少女辍学、整容、泡夜店、早恋 、挥金如土,难道应该检讨的只是传播平台吗?我认为更应该检讨的是家庭的监管。
而在过去的一项关于抖音使用人群的调查中显示,85%的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主力达人和用户基本是95后、甚至00后。大众纷纷指责抖音正在悄无声息地毒害着孩子,刺激着他们感官,危害着他们的身体,扭曲着他们的价值观。
但一个人的三观是短短一个小视频就可以改变的吗?显然不能!改变我们三观的是长期生活的背景以及你所接触的事物!
比尔盖茨曾在采访中说过:“我们家把13岁定为得到手机的年限。”盖茨说,鉴于这项规定,孩子们从学校回家后常向他抱怨说,“其他孩子都有手机,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手机的人,这令人尴尬”。
但他以及他的孩子都是在过了13岁生日后才被允许使用手机,小女儿菲比则在期待着13岁生日时得到自己的第一部手机。除此之外,乔布斯还限制家里孩子玩ipad。但如今抖音快手已经迅速占据了小学生的生活。而因为缺乏自制力,他们会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而催生这个结果的始作俑者是把手机交给孩子的人。
抖音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抖音的视频类型很多,除了恶趣味的视频,还有正能量的,以及职场类干货的等等等,为什么你刷到的偏偏是负能量或者恶趣味的视频?那是因为观看者的问题,大数据的可怕在于,它能推算出你感兴趣的东西,就好比你经常在恶趣味的视频上停留,之后抖音就会优先推送此类视频给你。
在抖音上学习ps,学摄影,学英语口语的大有人在。在这个快消的年代,要你坐在课室里上完一整个课程,你能吸收多少?那为何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一些一点即通的干货呢?
其实抖音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而你看到的东西,实际就是反应着你的本质,它就像一面镜子,你是蛇还是龙,其实早已在镜子中呈现出来了。
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自控能力
有人说,抖音是精神鸦片,令人无法自拔,上瘾沉迷。那刷淘宝不仅费时,还淘空了你的金钱,你怎么不说淘宝的鸦片?有的人又说,淘宝买的东西都是实用的啊,抖音的都是虚的,浪费时间。有些人的确在抖音上消费光阴,但也有人在抖音上用几分钟学会了一种技能。
当你接受并使用一个新生产物,就意味着这个产物对你产生了影响,而这个影响的好坏,是取决与你。再说,抖音上有 “不观看此类视频” 的功能,如果你认为某些视频是令你不适的,完全可以选择屏蔽,但你有吗?甚至,你可以关掉退出。有的人用抖音来消遣娱乐,有的人用来学习。而沉迷与否,取决于你的自控力。
在上个世纪,电脑刚普及的时候,社会上一样出现了一大批网瘾少年,但也有社会精英,而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淘汰机制,而现在的时代,会根据自制力和信息筛选能力对人进行淘汰,不要把自己的无能为力作为它人的罪名。
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短视频会火?并不是因为抖音有多牛逼,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的普及从而促使更多短视频的app诞生。6年前,你还会为下载一张图片所用的流量斤斤计较,现在,你甚至可以在公共场合看视频,电影。那是因为网络的普及,如果没有时代的进步背景,一切都是空谈。而越来越多官方的机构组织都开通了抖音号,可以说因为大势所趋。
我并不建议你把抖音作为打发无聊时间的唯一方式,因为它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味品, 增加一些不同娱乐方式。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花更多精力去提升自己。身体和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面曾言:“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希望你不要被无尽的空虚绑架,而丧失思考能力。
回复“午安”聆听我送你的专属情话-The End -
往期推荐
男生在女生面前说什么最掉档次?
那些患过假传染病的同学,最后怎么了?
穿得少就活该被贴“轻浮”标签?
大学各专业的奇葩职业病,你患上了吗?
女生都想要个怎样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