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问题,能看出一个人的深度 | 论语心解044
八佾篇第三
原文
【○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无生心解
图 / 无生书法
“林放问礼之本。”林放,鲁人。有人说是孔子弟子。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呢?”孔子说:“大哉问!”孔子喜其问,而称叹林放所问的意义大得很啊!孔子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因为林放能够问到礼的本质,扣住礼的核心这一根本,说明他已经有相当深的体会,也有所体悟了,就能在现实生活中从具体礼仪慢慢地流露出来。
图 / 来自高心灵
真正的知行合一就是从本心本性、良知良能的流露。孔子是为了更深入、更细腻地去协助林放的心灵品质快速地成长起来,他欣然地讲:“礼,与其奢也宁俭。”奢者,过度雕琢,流为浮华。俭者,过度节俭,质朴有余。也就是说,奢是外有余而内不足,俭是内有余而外不足的,都是不合乎孔子心中理想的礼制。”但外不足,其礼之本还在,内不足,就是其根本丧失了。所以说:“与其奢也宁俭”。
图 / 来自高心灵
孔子还具体举例,“丧,与其易也宁戚。”丧,指丧礼。易,作治办解。意思是说:“衣衾棺椁一切治办周全而哀情不足,这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宁可一切从简,重在内心对逝者存有哀戚之情。”
从两人的问答中,自然有了行礼的依据。最好有质有文,文质彬彬。也就说内在品质是根本,外在文饰是枝叶,内外质文为一体,根深枝叶茂,充满着生命力、活力。行礼时贵在得中庸之道,本末兼顾。退一步讲,只要是以质朴的心、清净的本心去践行,抓住了这核心,也就不会偏离太远。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很值得去学习、体会的。
《论语心解》是种茶人创始人无生的原创体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则分享为底本。
孔子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密码呢?就隐藏在《论语》的每一句每一章里。王阳明把《论语》读透了,非常佩服孔子。不读《论语》一生遗憾呀!
该书于2017年7月出版,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遇见。
《论语心解》纸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