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也谈“戒色”。|论语心解425
季氏篇第十六
425(2016年3月3日)
【〇七】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无生心解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戒,警戒之事。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警戒之事。”孔子接着详细地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血气,支撑每个有形生命体的存在,它是来自大自然的生命能量,与大自然是一体的,是无常流动变化的。未定,是指还未立志,未志于学、志于道。血气自然随着心所向所好在流动,这是实相。
特别是年少时、青春期,血气未定,由于有自然生理的性冲动,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所以戒之在美色。美色易扰乱少年的本心,戒之目的不是不能有美色,而是为了不太过而已。孔子讲究是中道,力求恰如其分。戒斗、戒得的意思也是如此。
这里的意思是说:“少年时,血气未能安定,当戒在好美色上。到了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又旺盛,当戒在好争好斗上。到年老了,血气已衰,当戒在好贪求有所得上。”
图来自高心灵
此章深意是,孔子深观到血气的无常流动变化。血气是每个人的生命能量,它的存在是无恶无善,但它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有时候它就如洪水猛兽,若是没有戒,每个人的生命会被血气奴役,将生命的能量即气血用之美色、好斗、贪求上,或是枝枝叶叶上,将会一事无成。若有戒,则能御血气,血气就是生命能量,也就能用之于“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心净佛土净,也就自然一切净。
图来自高心灵
但这里的“戒”犹孟子所谓“持志”,这是根本戒,是由本心自然生出的。孟子曰:“志者,气之帅也。”实相是心理统率生理。君子是志于道,自然终身有所戒,其血气无时不为志所率所用,置心一处于道上,回到活生生的生活中体道、悟道、行道、与道合一。
如孔子自己十五志于学,志于道,自然是以志以道御血气,让生命全然绽放。还有王阳明十一岁立志做圣人,将自己生命能量贯之于其中,时时刻刻以作圣人之志御血气,最后也是大彻大悟呀!
自作一偈:
血气无善恶,
为何须三戒?
若为人欲使,
持志血气御,
志与发心同。
一切皆扣之,
生命自圆融。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论语心解》是种茶人创始人无生的原创体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则分享为底本。孔子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密码呢?就隐藏在《论语》的每一句每一章里。王阳明把《论语》读透了,非常佩服孔子。不读《论语》一生遗憾呀!该书于2017年7月出版,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遇见。《论语心解》纸质书。